APP下载

仔猪水肿病的综合防治与体会

2010-04-13杨英董志刚

兽医导刊 2010年12期
关键词:断乳水肿病断奶

杨英,董志刚

(1.安徽涡阳国营种鸡场,安徽涡阳 233600;2.徐州金牌药业有限公司,江苏徐州 221600)

仔猪水肿病又叫做大肠杆菌毒血症、浮肿病、仔猪摇摆症,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乳后仔猪的一种肠毒血症。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季的4~5月份和秋季的9~10月份多发,特别在气候骤变和阴雨季节更易发病,常呈现地方流行,致死率高达80%以上,给养猪户造成很大的损失。

一、发病原因

一般认为是一种具有特异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中毒症。这种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哺乳期间即有少量存在于仔猪肠道内,但在哺乳条件下一般不致病,在适当诱因如断乳方法不当,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喂方法,天气突变,饲喂贪吃过饱,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蛋白质含量过高,消化功能不健全,猪舍卫生条件差等情况下,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特别是胃肠功能紊乱,肠道内微生态平衡破坏,促进了溶血性大肠杆菌在仔猪肠道内不断繁殖,产生毒素,毒素经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在体内积聚,引起毒血症,毒素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仔猪发病,导致死亡。

二、临床症状

多发于断奶前后的仔猪,以断奶后1~3周发病率最高,低营养水平少发。发病个体一般是中等偏上情况,同窝仔猪生长发育良好、体重较大的猪突然发病。一般体温略有升高后降至常温,精神沉郁、不食,卧地不起,行走时四肢无力、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倒地后肌肉震颤、全身抽动、四肢划水、口吐白沫,叫声嘶哑、头面部及眼帘肿胀,全身水肿,指压留痕。本病进程很快,一般在48 h内死亡或恢复,大猪病程较长,可延至5~7 d或更长时间。

三、剖检变化

最明显的变化是胃、结肠系膜、眼帘、喉部、皮下、腹部水肿,尤其是胃壁大弯部和贲门部黏膜下层水肿最明显,胃底部弥漫性出血。切开水肿部,流出无色至黄色的渗出液,或呈胶冻状,位于黏膜下或黏膜肌层。全身淋巴结水肿,有的可见肺水肿、大脑水肿和直肠周围水肿。心包、腹腔内有大量积液或腹水,胆囊水肿,肝脏稍有肿大,颜色变黄,质地变脆易碎,脾脏稍肿大。多数仔猪胃内充满食物,十二指肠及空肠黏膜弥漫性出血,小肠和结肠内容物较少,大肠黏膜呈卡他性肠炎现象。

四、诊断

1.镜检。取病死仔猪的肝、脾和肠系膜淋巴结涂片染色镜检,发现少量散在、无荚膜、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2.细菌培养。无菌操作采集病死仔猪肝、脾、肠系膜淋巴结,划线接种于鲜血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24 h,观察结果,血琼脂平板上均有菌落生长,为圆形、边缘整齐、微隆起、光滑、灰白色、不溶血的中等大小菌落;麦康凯培养基上为红色菌落;取单个菌落涂片染色镜检,菌落形态与病料涂片中的细菌相同。

3.生化试验。分离菌能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和甘露醇产酸产气;能产生靛基质,不产生硫化氢,不分解尿素,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结合实验室诊断,可以确诊为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

五、防治方案

可采用对症疗法,以抗过敏、消除水肿和抑制肠道致病菌协同进行,而且应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期治疗,方可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1.庆大霉素5万~10万单位、硫酸黄连素5~10 ml,肌肉注射,2次/d,连用2~3 d。

2.2.5%恩诺沙星注射液按10 ml/kg,肌肉注射,2次/d,连用2~3 d;0.1%亚硒酸钠注射液3~4 ml,深部肌肉注射1次,病重者隔5~6 d重复注射一次。

3.补液。对于腹泻时间较长或已经出现脱水症状的仔猪,可用口服补液盐(氯化钠3.5 g、碳酸氢钠2.5 g、氯化钾1.5 g、葡萄糖20 g,加温水1 kg),同时加入乳酸环丙沙星可溶性粉按10 g/kg,混合在一起,让猪自由饮用。

4.50%葡萄糖30~50 ml、葡萄糖酸钙20~40 ml、乌洛托品10 ml,混合一次静注。

5.白 术 9 g、木通 6 g, 茯 苓 9 g, 陈皮6 g,石斛6 g,冬瓜皮9 g,猪苓6 g,泽泻6 g,用法:水煎分2次喂服,每日一剂,连用2剂。

6.苍术15 g,白术、酒芍、茯毛、枳壳各10 g,官桂、桂枝、麻黄、广木香各6 g,陈皮9 g,甘草3 g,水煎灌服,每日1剂,连服2 d(30 kg体重猪的剂量)。

7.对于病愈后,为防止复发,除加强饲养管理外,可使用维丁胶性钙、三磷酸腺苷、VB12各2 ml,混合肌注,一般隔4 d一次,连续2次,效果很好。

六、防治体会

1.仔猪水肿病主要在于预防和加强对哺乳期和断奶后的仔猪饲养管理。在仔猪出生15~20 d注射仔猪水肿灭火苗,能有效预防水肿病的发生。对哺乳仔猪适时补料,以提高其消化能力,切忌突然断乳和更换饲料,饲料营养要全面,蛋白质不能过高,断乳后仔猪切忌饲喂过饱。

2.注意饲料中维生素E和硒的补充。维生素E和硒在机体内共同参与机体的抗氧化防御体系,保护细胞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免受脂质过氧化物游离基的破坏。机体缺乏时,会造成免疫器官遭到破坏,抗病力降低,特别是能使消化酶活性降低,影响消化道正常机能,肠道菌群失调,从而为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增殖、附着和毒素的产生和吸收创造了条件。

3.加强在应激条件下仔猪的管理。在气候突变热或冷、疫苗接种、过早断奶、长途运输等应激原刺激仔猪机体,也能使对病原菌的抵抗力减弱,就引发了消化不良和腹泻,致使肠道菌群失调,导致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大量繁殖,造成水肿病的发生。

4.饲料中的蛋白质过高引起的营养过剩导致的水肿病难于治愈。仔猪早期断奶后胃酸分泌少,各种蛋白酶的活性低,尤其不适应植物性蛋白质高的饲料。一般断奶后3周内仔猪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应高于19%,其中植物性蛋白不应高于15%。如果蛋白质过高,使得蛋白质不能彻底分解,使肠内容物腐败、发酵,会刺激肠末梢感受器蠕动增强,从而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继而发生水肿病,因营养过剩而引起的水肿病多数归于死亡。

5.控制仔猪采食量。有些养殖场采用将颗粒料放入料槽,让猪自由采食的饲喂方式。这样容易造成抢食暴食行为,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诱发水肿病的发生。所以要控制仔猪采食量,仔猪育肥初期要严格采食量,以喂7~8成饱为宜。

猜你喜欢

断乳水肿病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断乳仔猪育肥初期饲养管理的探析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方法
幼年牦牛饲养管理技术
断奶幼兔如何饲养?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高锌在断奶仔猪日粮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小猪的断乳管理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仔猪水肿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