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猪口蹄疫防治的研究进展

2010-04-13吴世华

兽医导刊 2010年12期
关键词:O型水泡口蹄疫

吴世华

(广东省高州市马贵镇畜牧兽医水产站,广东高州 525200)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病毒(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可快速远距离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牛、猪和绵羊等偶蹄动物,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虽然农业部会同卫生部在2009年1月19日发布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所列入的26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并没有口蹄疫,但FMDV对幼畜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极大的限制了家畜的国际贸易,给畜牧业生产及贸易造成重大损失,国际兽医局(OIE)将其列为必报的A类动物疫病之首。鉴于病毒本身的高度变异性、快速传播性、高致病性等特征,给本病的诊断和防治带来很大困难。

近两年来,口蹄疫呈多发趋势,2009年1月,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证实,越南南部隆安省和中部昆嵩省暴发口蹄疫疫情,疫情波及14个省。2月台湾云林、彰化两地发生生猪口蹄疫,使得台湾申列非免疫无口蹄疫区的努力功亏一篑。3月,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发生一起亚洲I型生猪口蹄疫疫情,扑杀同栏291头猪。2010年2月,广州市白云区发生生猪O型口蹄疫疫情,8 000多头生猪被扑杀;3月,深圳市龙岗区发生生猪口蹄疫,69头发病生猪及1 039头同群生猪被扑杀;4月,江西省赣州市发生一起生猪O型口蹄疫疫情,223头发病猪和3 479头同群猪被扑杀;几乎是与此同时,宁夏中卫市也发生一起生猪O型口蹄疫疫情,152头发病猪和777头同群猪被扑杀。5月,西藏日喀则市发生1起生猪O型口蹄疫疫情,12头发病猪及701头同群猪被扑杀。每一次的疫情,都给养殖场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使养殖场数年来的经营收入顷刻间变得一无所有,疫情对他们的打击是巨大的,对整个养殖业的冲击也是难以估量的。为此,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本文综述了生猪口蹄疫的病原学特性及防治的研究现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防控意识,为该病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一、口蹄疫的病原学特性

口蹄疫病毒已知有A、O、C、南非1,2,3和亚洲Ⅰ型7个血清型和65个以上亚型,目前我国流行的主要有A型、O型、C型和Asia1型,每一型又有亚型,亚型内又有许多抗原差异显著的毒株,同型的各型之间在临床表现上没有显著差别,彼此无交叉免疫性,同一亚型的各毒株之间也有明显的抗原差异性,不能产生交叉免疫。

FMDV在病畜的水疱皮内及其淋巴液中含毒量最高,在水泡发展过程中,病毒进入血液,分布到全身,退热后在奶、尿、口涎、泪、粪便等都含有一定量的病毒,并可以通过染毒物品、偶蹄类感染动物、鸟类、昆虫等媒介迅速传播。

FMD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不怕干燥,在自然情况下,含有FMDV的组织和被病毒污染的饲料、皮毛及土壤等数周甚至数月之后,仍具有感染性,FMDV在阳光直射下1 h 即可被杀死,对酸和碱十分敏感,2%~4%氢氧化钠、3%~5%福尔马林溶液、0.2%~0.5%过氧乙酸、1%强力消毒灵(主要成份为二氯异氰脲酸钠)或5%次氯酸钠、5%氨水短时间就可杀灭FMDV。

二、猪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学特征

(一)猪口蹄疫的临床症状猪口蹄疫临诊上以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口角流涎为特征。发病初期,病猪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体温迅速升至40℃~41℃,猪蹄底部或蹄冠部皮肤潮红、肿胀,继而出现水泡,水泡内充满淡黄色或无色的清亮浆液,不久水泡破溃、组织糜烂,严重的蹄壳脱落、跛行或不能站立,行走发出凄厉的尖叫声。鼻盘、齿龈、舌苔也出现水泡,如无细菌继发感染,水泡破溃后慢慢干涸,最后形成痂皮而脱落痊愈,整个病程大约7~8 d。哺乳仔猪口蹄疫多表现急性胃肠炎、腹泻及心肌炎而突然死亡,怀孕母猪感染后可发生流产、产死胎等。

(二)猪口蹄疫的病理学特征剖检后发现心内外膜点状出血、心脏松软、色淡、部分病例出现心肌变性,仔猪常常呈现典型的“虎斑心”和急性肠炎病变,个别病例出现肺气肿。

三、猪口蹄疫的防控对策

(一)猪口蹄疫的诊断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借助实验室诊断,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采取水泡皮制成混悬浸出液,接种乳鼠继代并用阳性血清作乳鼠保护试验或中和试验,或用标准阳性血清作补体结合试验或微量补体结合试验。

2.琼脂免疫扩散试验,反向被动血凝反应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3.RT-PCR可用于动物产品检疫,具有快速、灵敏性。

4.核酸探针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FMDV。

此外,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毒基因进行分析可以快速、准确的监测出FMDV病毒;Yulei Zhang等使用FMD信息监测和分类系统对FMD进行自动的检测和诊断,该系统可以准确的检测出FMDV。在市场上,也已经有大量的FMDV基因检测试剂盒、核酸检测试剂盒等,都可以方便、快捷、准确的检测FMDV。

(二)猪口蹄疫预防与治疗

1.猪口蹄疫的预防。目前,口蹄疫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预防接种依然是预防口蹄疫的最佳方法。疫苗免疫需要使用与当地曾流行的相同病毒型、亚型的弱毒苗或灭活苗进行免疫,由于弱毒苗最大的缺点就是毒力返祖,缺乏安全性,而基因工程苗、合成肽苗、以及具有研究前景的空衣壳疫苗等都存在技术缺陷等,因此目前主要使用的仍然是灭活苗,目前有些地区使用的传统疫苗在预防口蹄疫中是有效的,但具有热不稳定性, 仅能诱导血清型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保护效力短等缺点也一直是口蹄疫防控中的最大问题。一个地区的畜群经过有效的口蹄疫疫苗注射之后,一段时间后又会出现口蹄疫的流行,往往是另一亚型病毒或采用的弱毒苗毒力返祖所致,这一事实更是给口蹄疫的预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鉴于此,农业部2008年要求使用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和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对生猪进行免疫,仔猪在28~35日龄时进行初免。间隔1个月后进行一次强化免疫,以后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

此外,对疫病进行净化也是预防本病传入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养殖场定期开展疫病检测工作,对疫病的净化水平、疫苗免疫质量进行监控,严格淘汰病畜或野毒感染抗体阳性猪只,严格引种检疫和隔离饲养,逐步建立健康种猪群。

对于发生FMD的病死猪只,无害化处理是预防FMDV病毒传播、减少经济损失的关键,也是保证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需要。J.Guan等将感染FMDV死亡的猪只与木屑、鸡粪等加水混合处理发酵,监测发现,这种堆肥的方式对FMDV有着很好的杀灭作用,这无疑提供了一个环保、高效、便捷、价廉的处理FMD病死猪只的方式,值得我们在防控中借鉴。

2.猪口蹄疫的治疗。免疫球蛋白、免疫核糖核酸、干扰素、部分中药及抗病毒化药都可以在病毒复制的各个环节发挥着抑制和杀灭的效果。

血清疗法作为一种预防和治疗病毒病、中毒病的方法,在临床治疗上曾经一度被广泛使用,血清可以有效避免毒素对肝脏、肾脏、心肌等器官的侵害,其中含有的大量的高免蛋白,一直发挥着对疾病的治疗作用。用发病后痊愈猪的血清肌肉注射,仔猪每头肌注1~2 ml、大猪按每千克体重0.5 ml肌注,2次/d,连用2~3 d,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但鉴于血清疗法会出现过敏反应,大剂量使用会给畜体造成不适,因此在使用血清疗法时,小剂量多次注射是必要的。

干扰素在体内能被迅速的清除,再加上其价格昂贵、在我国的生产等方面尚受着法律的限制,无法在治疗FMD上发挥重要作用,相反,许多廉价的洗液和中药对FMDV的杀灭效果却很明显,对FMD的疗效也比较明显,例如口腔可用食醋或0.1%高锰酸钾冲洗,糜烂面上可涂1%~2%明矾或碘酊甘油,乳房可用肥皂水或2%~3%硼酸水清洗,然后涂以刺激性小的防腐软膏。对普通的病例,可采用凉膈散加贯促20 g、豆根20 g、木通20 g和蜂蜜150 g灌服,也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复方花青素(主要成分为金银花、槐花、人参皂苷、连翘苷、灵芝多糖等的萃取制剂)通过促进机体细胞免疫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此外,益生菌对该病也有一定的辅助疗效。对于仔猪,可尝试早期断奶,采用酸奶进行饲喂,由于酸奶中含乳酸菌等对仔猪胃肠道有很好的作用,可以明显降低哺乳仔猪的死亡率。

四、结语

口蹄疫的防控,是一个动态的监测和防控过程,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建立长期的疫情监测机制,对疫病进行净化,逐步建立健康猪群,将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此外,在体外大量生产用于预防、治疗性抗体是未来进行抗体治疗疾病的一个发展方向,因此,研发治疗性抗体也将是FMD预防与控制的一个重要方向。

(略)

猜你喜欢

O型水泡口蹄疫
牛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蚊子爱叮O型血的人?
XLNO型低温脱除氧化亚氮催化剂性能研究
水泡
The world is the youngest backpacker Wenwen’s kindergarten
艾草水泡脚改善肺功能
抽掉梯子
O/O型未定式极限的求法总结
口蹄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