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四川省畜牧业经济形势分析及2010年预测
2010-04-13四川省畜牧食品局计划财务处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剧,甲型H1N1流感全球蔓延,畜产品市场大幅波动等不利局面,全省各级畜牧部门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主线和“止滑提速,加快发展”基调,按照年初畜牧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变被动为主动,千方百计推动畜牧业发展。全省畜牧业生产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现代畜牧业试点提质扩面,重大项目和灾后重建统筹推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果明显,草原保护建设成效显著,畜牧业经济运行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
1 2009年四川畜牧业经济运行情况
1.1 生产经济总量增长结构不断优化 据统计部门资料,全省肉、蛋、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4%、8.7%和5.5%;出栏猪、牛、羊、禽同比分别增长4.1%、4.3%、4.6%和6.5%;畜牧业产值1596.70亿元,同比增长3.8%。畜牧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非猪畜禽肉占肉类总产量比重由28.8%提高到29.5%,禽蛋、奶类产量占肉蛋奶产量比重由18.8%提高到19.2%。
1.2 区域布局日趋合理 生猪以产业基础较好,相对集中联片的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为重点,兼顾有发展潜力的盆周山区。成都、南充、资阳、达州、宜宾、凉山、绵阳、泸州等8个生猪主产地猪肉产量占全省总量的56.99%。牛、羊、家禽生产主产区集中优势更加明显。8个肉牛主产区牛肉产量占全省总量的64.46%;8个奶牛主产区牛奶产量占全省总量的87.78%;8个肉羊主产区羊肉产量占全省总量的71.12%;8个家禽主产区禽肉、禽蛋产量分别占全省总量的69.06%和69.51%。
1.3 生产方式转变加速 一是标准化生产不断扩大。2009年全省标准化养殖小区和专业合作社达到9129个,同比增长25.83%。二是适度规模快速发展。据初步统计,全省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肉鸡2000只以上,年末存栏奶牛20头以上、蛋鸡2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面分别达到 43.6%、48.53%、42.44%和42.19%,同比分别增长11.5、5.31、15.33和1.93个百分点。三是畜禽良种化水平不断提高。全省生猪三元杂交面达到67.08%,牛、羊、禽、兔良种面分别达到 38.83%、86%、83.6%和86.71%,比上年分别提高2.05、0.82、0.98、0.76 和 0.5 个 百 分点。四是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全省销售过亿元的畜牧龙头企业由去年的105家增加到123家,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6%以上;养殖专合组织由去年的4000余个发展到5600个,带动农户568万户,占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总数的52%。
1.4 现代畜牧业发展提质扩面 一是资阳、遂宁、眉山现代畜牧业试点成效显著。三市不断创新发展机制,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提升水平。据初步统计,三市全年肉、蛋、奶产量分别占全省17.43%、17.81%和24.36%;资阳、遂宁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50.31%和55%,眉山年末存栏2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5.33%,分别高于全省平均 7.68、11.4和 2.89个百分点。二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由局部试点转向重点推进阶段。全省确立了50个重点培育县、2个牧区现代畜牧业试点县作为今后三年我省现代畜牧业发展重点,试点范围由3个市扩大到19个市(州)。
1.5 重大项目和灾后重建统筹推进 一是新增重点投资全面完成。2008年底我省新增畜牧重点项目投资5208万元(动防体系建设4348万元,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860万元)全部完工。二是畜牧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省145个畜牧业重大项目累计到位资金66.07亿元,完成投资46.27亿元,投资总额为历年最高。三是灾后重建进度加快。全省畜牧业灾后恢复重建开工项目234个,已完工项目71个,完成投资25.85亿元,其中中央重建资金2.43亿元。部分受灾县畜牧业生产能力已恢复到灾前水平。
1.6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效果明显 一是免疫效果良好。全省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5%以上,其中应免畜禽达到100%;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的有效抗体合格率在80%以上,高于农业部规定标准。二是畜禽检疫率提高。全省畜禽产地检疫面以乡为单位达到98%,其中生猪规模场达到100%,定点屠宰场屠宰检疫率明显提高。全省共检疫畜禽5.03亿头(只)。在周边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省仍然保持了清静无疫。
1.7 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良好 一是饲料兽药等投入品质量有所提高。全省共抽检910批次兽药产品,平均合格率为90.6%,全覆盖监测2468批次饲料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3.68%,分别较上年提高3.1和1.68个百分点。二是畜产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抽查157家奶站、75辆运奶车,监测232批生鲜乳,均未检出三聚氰胺;抽检1668批次畜产品及组织残留样品,116批无公害畜产品,96批畜禽饮用水,结果全部合格。三是无公害畜产品快速增长。全省新申报无公害畜产品93个,已获证产品达363个,复查换证率83.3%。连续三年无公害畜产品数量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今年我省未发生一起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有效地保障了消费者利益。
1.8 草原保护建设成效显著 全省草原建设面积达到11249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草地治理面积达到16777万亩次,农区种草面积达到1203万亩。已建成和正在建设国家级牧草种子基地2.25万亩,推广种植优质牧草33.5万亩,有效保障了草种供应。已建成1个省级防火指挥中心,1个省级、3个州级、4个县级防火物资储备库(站),草原防火手段和能力明显提高,全年无重特大草原火灾发生。
1.9 政策扶持体系逐步健全 随着畜牧业扶持政策陆续出台,新形势下畜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框架逐步形成。一是财政资金投入数量增大、范围扩宽。全年中央和省级用于扶持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25.66亿元,其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扶持资金由去年的2.66亿元增加到2.81亿元;生猪调出大县由去年的48个扩大到52个,财政奖励资金由2.82亿元增加到2.96亿元;现代畜牧业发展资金由1.58亿元增加到3.41亿元;动物卫生安全资金由9.85亿元增加到10.76亿元;草地生态建设资金由2.99亿元增加到3.21亿元;畜牧产业化建设资金由0.15亿元增加到1.31亿元;畜产品质量安全资金由0.125亿元增加到0.14亿元。二是政策性保险稳步推进。2009年我省能繁母猪、育肥猪和奶牛参保数量比去年明显提高。据省保监局统计,全年能繁母猪、育肥猪和奶牛参保数量分别为645万头、1363万头和4.5万头,能繁母猪继续全部承保,育肥猪和奶牛承保面分别提高到25%和27%。政策有力扶持,夯实了产业基础,促进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2 大宗畜产品市场行情及效益分析
2.1 生猪 价格效益波动大,全年养殖效益总体偏好
2.1.1 市场价格走势
2009年我省生猪价格与全国走势基本一致,总体上呈先降后升的“V”型走势,上半年持续下跌,下半年快速回升。1月份价格最高,每公斤仔猪、活猪、猪肉价格分别为 17.05元、13.35元和22.66元,之后持续下跌,6月份跌至全年最低点,价格分别为10.62元、8.16元和15.15元,猪粮比价也仅为 4.69∶1,7 月份以来逐步回升,12月价格分别升至12.06元、11.77元和20.64元。由于4月至7月猪价处于低位,全年平均价格分别为13.42元、10.78元和19.07元,仍低于2008年,同比下跌41.46%、24.82%和19.74%。
今年生猪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一是全国生猪出栏阶段性过剩,造成猪价下跌。2007年以来,高额养殖利润和国家对CPI宏观调控而出台的一系列生猪生产扶持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养殖积极性,养猪户纷纷补栏扩产,民间资本也大量涌入生猪养殖业,生猪生产全国性快速恢复发展,2008年底存栏明显增加,导致2009年形成出栏高峰。二是“猪流感”疫情误导,短期内刺激猪价加速下跌。4月下旬,国外宣布爆发“猪流感”疫情,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极大的心理恐慌。一时间,养猪户大量抛售生猪,消费明显减少,对原本已经快速下跌的猪价雪上加霜,短短几天,猪价下跌近两成,猪粮比价跌破6:1的盈亏平衡点。4月底,世卫组织将“猪流感”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称该流感传播与猪无关,消除了消费者的顾虑,消费需求有所回升。三是政府及时启动防止猪价下跌调控预案,拉动猪价回升。4月下旬我省猪粮比价跌破6∶1后,省政府率先启动2万吨冻猪肉应急储备计划;6月中旬,中央也随之启动了国产冻猪肉收储计划,首批储备12万吨。猪肉收储提升了养殖户市场预期,猪价逐步回升。四是养殖成本上升,拉动猪价回升。8月份以来,玉米价格直线上涨,2009年底每公斤已经超过2元,为历史最高,成本增加一定程度上支撑了猪价。
2.1.2 养殖效益分析
活猪价格和饲养成本是影响生猪养殖效益的最直接因素。据调查,尽管2009年猪价和玉米等饲料价格涨涨跌跌,生猪养殖效益明显波动,但总体形势良好,我省全年出栏一头猪的平均利润为150元,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生猪养殖效益有两个特点:一是盈利期长于亏损期。全年除5、6月份亏损外,其余10个月均有利可图,且其中8个月养殖效益在150元以上。二是上半年直线下降,下半年效益稳定。1月份效益最好,出栏一头猪利润达到358元,经过连续5个月下跌后,6月份降至全年最差,亏损40元,之后迅速回升,8月至12月保持了150~200元的利润空间。
2.2 肉牛肉羊 市场价格高位稳定,养殖效益好
牛羊肉是近年来我省价格最高的大宗畜产品,肉牛肉羊业是我省效益最稳定的畜牧产业。
牛肉价格经过2008年快速上涨后,2009年总体走势相当稳定,1~11月在 30.8~31.8 元间波动,波动区间仅为1元;12月份是传统消费旺季,在消费需求增加的拉动下,价格上涨,创出32.4元的历史新高。全年平均价格为31.34元,同比增长10.78%。按照当前价格测算,出栏一头肉牛可获利1500元。牛肉价格高位运行的原因一是肉牛繁殖慢,饲养周期长,盲目追风难度大。母牛每3年才能产2头牛犊,育肥还需要12~15个月;二是目前我省牛肉主要是省内自产自销,受国内国际市场影响小;三是随着人们消费结构调整,对牛肉的需求增加。
2009年羊肉价格总体走势是“两头高,中间低,波动不大”,即年初年末(1、2、3、11、12 月)是羊肉消费旺季,消费需求拉动价格上涨,处于34~35元的高价位;年中价格保持在32.5~33.5元。全年平均价格为33.53元,同比增长9.68%。
高价位确保了高利润。据对广安区调查,当前饲养一只本地母羊年收益在1000元以上(年产两胎,每胎两只),出栏一只肉羊可获利200元左右。
2.3 家禽 价格小幅波动,养殖效益比较稳定
2009年我省家禽价格基本稳定,波动较小,活鸡、鸡蛋波动区间分别在在2元和1元左右。全年活鸡、鸡蛋平均价格为18.11元、9.12元,与2008年基本持平。主要原因一是蛋鸡、肉鸡规模化程度较高,养殖业主信息渠道多,对市场把握更准;二是生产周期短,一般蛋鸡从育雏到产蛋仅需要3个半月时间,肉鸡出栏仅需2个月左右,因此家禽产品的供求关系可在短期内得到调整,养殖业主可以根据效益情况随时调整生产,生产的可控性更强,效益相对稳定。据调查,当前饲养一只蛋鸡可获利10元左右,肉鸡可获利6元以上。
2.4 玉米 2009年上半年价格稳定,下半年直线上涨
去年我省玉米价格走势与全国其他省市差别很大。国内玉米从3月份开始涨价,一直持续到年底,其间仅10月和11月略有回落,12月份创出历史新高,每公斤达到1.87元。我省上半年每公斤玉米价格稳定在1.70-1.75元,7月份以来直线上涨,12月份达到2元。
玉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玉米产量减少,后市价格看好。由于气候干旱,2009年国内玉米减产,较去年的1.66亿吨减少292万吨,减幅1.8%。二是国家收储政策有利,农民惜售心理增强。尽管目前玉米收储价格尚未确定,但去年小麦、水稻收储价格都高于2008年,所以市场普遍预测新玉米收购价会比2008年高。同时,玉米收储量也由2008年的4000万吨调整为敞开收购,令农民对玉米价格产生了更高的期待。
3 当前全省畜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措施
当前我省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比较突出的一是生产方式有待转变,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程度不高;二是生产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畜牧专合组织在维护农民利益、引导生产方向、抵御市场风险方面作用发挥不充分;三是畜牧业发展风险整体加大。畜牧业面临疫病、市场、畜产品安全以及自然四重风险。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动物疫情暴发越来越频繁,范围越来越广,疫病风险加剧;畜产品市场行情波动大周期短,价格调节机制不健全,养殖户利益缺乏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不仅事关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还对保证市场有效供给、维持物价稳定、维护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为此,2010年要着力抓好六方面工作:一是切实抓好现代畜牧业提质扩面;二是切实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和大项目建设;三是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四是切实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五是切实抓好畜产品信息服务和市场开拓;六是切实抓好草原保护建设。
4 2010年全省畜牧业经济形势预测
4.1 总体趋势预测
从国家层面上看,2010年在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下,中央对农业及畜牧业发展的扶持和投资政策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特别是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提出,2010年将对农村农民住房改造予以鼓励和支持等一系列政策,农村投资将迎来一个高潮,并将带动影响畜牧业设施技术改造和建设。但随着防通胀预期的加大,货币政策的调整将更加频繁并成为常态,投资拉动将有所控制,投资增量将有所趋缓。从全省畜牧业发展层面上看,2010年全省将拉开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和牧区试点县、新农村示范片重点县建设序幕,投资将有一定幅度增加。同时,过去已开展的现代农业(畜牧业)试点县建设,扩权强县试点县政策不变,全省畜牧业将出现蓬勃发展势头,政策支持和投资带动将促使全省畜牧业生产总量保持增长,发展质量明显提升,肉、蛋、奶市场供应充足。随着全国、全省GDP的正增长,畜产品价格在2009年剧烈波动情况下总体将保持平稳,生猪价格窄幅波动,牛羊和小家畜禽价格稳中微升,全社会畜牧业投资额将比上年略有增长,全省畜牧业产值增幅将达到4.5%左右,农民牧业纯收入将大幅超过上年。
4.2 主要畜禽价格走势预测
4.2.1 生猪价格走势预测
随着经济一体化发展,影响生猪价格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生猪供求量,仔猪、玉米等养殖成本,疫病、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突发因素,猪肉进口、储备政策等宏观调控因素都会影响猪价波动。
从生猪供应量分析,2010年生猪价格回调压力大,养殖效益面临挤压。主要理由一是此轮生产周期深度调整期短,产能过剩的情况在这轮调整中没有根本解决。据农业部监测,2009年12月全国生猪存栏4.69亿头,同比增长1.32%,存栏量较大,能繁母猪0.49亿头,占猪群10.45%,比重仍然偏高。二是在国家生猪扶持政策的引导下,部分省市对今后几年生猪产业发展都制订了相当高的出栏量增长目标,一旦全面实施,可能造成生猪供给过剩。从消费需求分析,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回暖,特别是国内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有助于促进猪肉消费,同时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将会迎来近7000万外来人口,猪肉消费增加。从养殖成本分析,2010年玉米、小麦麸价格保持高价位可能性很大,养殖成本高于2009年水平,将对猪价产生一定支撑作用。从国家宏观政策分析,近年国家对猪价调控力度加大,一旦出现猪价波动幅度过大,政府将通过调整猪肉进口量、储备量等手段实施调控。特别是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召开,政府稳定食品价格特别是猪价的决心和力度会更大。
综合以上因素,预测2010年猪价走势如下:价格回调压力大,但全年波动幅度将明显小于2009年。春节前每公斤活猪价格将稳定在11.3元左右;3月份猪价可能有所回落,幅度不大。原因是随着消费淡季到来,消费量减少,同时由于2009年年底雨雪冰冻灾害和部分省份生猪疫病造成生猪提前出栏,生猪供应量也有所减少。二、三季度猪价下跌的可能性较大,但跌幅不会太深,6月份出现全年低点,预计最低跌到9.5元左右;9月份以后,随着传统消费旺季到来,价格将会回升,保持在11元以上,全年活猪价格呈宽“V”型走势。
4.2.2 牛羊肉价格走势预测
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的调整,牛羊肉消费量将稳步增加,但畜牧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草食牲畜生产也在相应增长,因此,两者相抵总体保持平衡。2010年牛羊肉价格仍将稳定在高位并略有上涨,全年波动较小,保持“两头高,中间低”的走势。
4.2.3 禽、蛋价格走势预测
2010年全省禽、蛋生产和消费将保持两旺势头,受气候、消费季节影响,6~7月将有一个低点,随后将触底回升,全年活鸡、鸡蛋将保持稳定走势。〔四川省畜牧食品局计划财务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