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早春番茄-豇豆-秋延后黄瓜高效种植模式
2010-04-13冒维维刘裕岭
冒维维 刘裕岭
(江苏省泰州市作物栽培指导站 225300)
孙敬东
(姜堰市蔬菜站)
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设施蔬菜生产已成为泰州市优势产业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大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我们结合本地实际种植水平及市场效益,摸索出了一套大棚早春番茄—豇豆—秋延后黄瓜栽培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其介绍如下。
1 茬口安排
上年10月中下旬播种番茄,3月底上市,6月初采收结束;豇豆于3月底直播于两株番茄中间,5月中旬开始收获,6月底采收结束,5月底6月初豇豆还可为番茄遮荫,防止番茄发生裂果;秋延后黄瓜于8月中旬定植,10月初采收。
2 产量及效益
一般667m2番茄产量5000kg,产值12000元,纯收益7000元;豇豆产量1800kg,产值4500元,纯收益3000元;秋延后黄瓜产量2500kg,产值5000元,纯收益 3000元;全年 667m2总产量 9300kg,总产值21500元,总收益13000元。
3 栽培要点
3.1 大棚番茄
3.1.1 品种选择 选用苏粉8号、苏粉9号、金棚一号、朝研粉红等番茄品种。
3.1.2 培育壮苗 大棚早熟番茄应合理确定播期,一般在10月中下旬的晴好天气播种,播前配制好营养土。种子采用温汤浸种处理后,用纱布包好放在25~30℃条件下催芽,一般5~7d即可出芽,待有50%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当出苗60%~70%时及时揭除薄膜;齐苗后以保温防冻、促缓苗为主,缓苗期温度以25~30℃为宜;缓苗活棵后通风降温,保持白天20~25℃、夜间15~20℃;分苗后以控肥水为主,培育壮苗;定植前15d,为提高幼苗素质,应逐渐减少覆盖物,适当低温锻炼,以增强幼苗的抗寒能力。
3.1.3 适期定植 定植前,667m2施优质腐熟有机肥3000kg、三元复合肥100kg、钙镁磷肥120kg作基肥,南北向筑畦,提早7~10d扣棚暖地。当苗长有6~7片真叶现蕾时(一般在12月下旬~翌年1月上旬)选择冷尾暖头的晴天定植,每畦种2行,株距30cm左右,每667m2栽4000株左右。定植前覆盖地膜,挖定植孔,定植后用细土块填满并压紧定植孔,扣上小拱棚,加盖草帘。
3.1.4 田间管理 (1)温湿度管理:定植后7d内一般不揭小拱棚膜,促进缓苗。以后遇晴好天气,上午尽早揭开草帘并采用反光设施,使棚内早见光、多见光、多贮热;中午棚内气温不高时,一般不通风或少通风;外界气温下降前,应及时覆盖草帘等保温材料。生长前期,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60%~70%,中后期在50%~60%。(2)肥水管理:定植后浇活棵水,以后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水。结合浇水进行施肥,或者进行根外追肥。在苗期、营养生长期及果实膨大期用多元磷酸二氢钾营养液补施磷、钾肥,可有效提高秧苗抗寒能力,促进生根、茎叶生长和果实膨大;在花芽分化期和初花期可追施硼肥、锌肥,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坐果率;番茄从坐果初期用钙宝喷施果实2~3次,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番茄脐腐病及裂果,并可提高果实硬度和贮藏性能。(3)其他管理:采取单秆整枝,及时绑蔓,疏花疏果,每株留4穗果,每穗留果3个左右。为防止落花落果,可用2,4-D或防落素喷花,浓度应随气温升高而适当降低。
3.1.5 病虫害防治 早春大棚番茄病害主要有早疫病、灰霉病、病毒病等。发病前可用熏烟剂熏蒸处理,发病初期可用50%扑海因、50%速克灵等药剂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烟粉虱等,可用吡虫啉、50%锐劲特喷雾防治。
3.1.6 适时采收 番茄从开花到果实成熟的时间因品种和栽培条件而异,一般早熟品种需40~50d、晚熟品种50~60d。
3.2 豇豆
3.2.1 品种选择 可选用扬豇40、宁豇三号、早豇一号等豇豆品种。
3.2.2 播种育苗 3月底直播于棚内番茄株间。播前进行种子处理,提高出苗率和预防苗期病害。
3.2.3 田间管理 (1)肥水管理:苗期适当控制水分,防止茎叶徒长;开花结荚期需水较多,7d左右浇1次水;采收期结合浇水追施肥料。整个生长期间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免烂根、掉叶、落花。开花结荚期应适量追肥,每次每667m2施总含量25%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0~12kg。越夏生长的豇豆开花结荚期长,应注意后期施肥,以防植株脱肥早衰。(2)整枝绑蔓:豇豆抽枝长蔓迅速,5~6片叶时开始吊绳。合理整枝是获得豇豆高产的主要措施。第1花序以下的侧枝长至3cm时摘除,以保证主茎粗壮;第1花序以上的侧枝留1~2叶摘心。主蔓长至棚顶时,打顶摘心,控制生长,并促进下部侧枝形成花芽。
3.2.4 病虫害防治 豇豆病害主要有锈病、叶斑病、根腐病,虫害主要有豆荚螟、潜叶蝇和螨类。锈病可用粉锈宁防治,叶斑病可用甲基托布津防治,根腐病可用多菌灵防治;豆荚螟可用杀虫双、抑太保防治,潜叶蝇可用乐斯本、辛硫磷防治。
3.2.5 采收 开花后10~12d,荚果饱满、子粒未显时即可采收。
3.3 秋延后黄瓜
3.3.1 品种选择 一般选用抗病性强,前期耐高温、后期耐低温,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如津研4号、津春5号、津优11号等。
3.3.2 播种育苗 穴盘育苗一般在7月下旬播种,播前进行种子处理。出苗后控水炼苗,防止形成高脚苗,待有3~4片真叶后定苗。
3.3.3 田间管理 前期外界温度高、光照较强,不利于黄瓜的正常生长发育。此时除棚顶覆盖薄膜外,四周敞开进行大通风,起到降低棚温、避雨栽培的作用。有条件的可在高温烈日的中午覆盖遮阳网。黄瓜进入结瓜盛期时 (9月下旬~10月中旬),温度适宜,应去除遮阳网,控制白天棚温25~30℃、夜间15~18℃。10月中旬以后,外界气温逐渐降低,应减少通风量。当棚内温度降至10℃以下时,可加盖草帘,延长结瓜期。夜间温度降至5℃时,黄瓜不再生长,可全部拉秧。定植后控制浇水,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使植株壮而不旺,土壤保持见干见湿。盛瓜期时必须保证肥水供应,每10d追1次复合肥,每次每667m2用量15kg左右,直至11月上旬。前期注意绑蔓上架,摘除下部侧枝,去除雄花和卷须;后期可利用侧枝结瓜增加产量。
3.3.4 病虫害防治 黄瓜霜霉病可用72%霜脲锰锌防治,软腐病、细菌性角斑病可用绿亨六号防治,枯萎病可用多菌灵防治;蚜虫、烟粉虱等可用25%吡蚜酮或10%烯啶虫胺防治。
3.3.5 采收 结瓜前期温度高,最好每天采收1次或隔天采收1次。温度降低后,可延长采收间隔期。待后期光照减弱,瓜条生长缓慢,应尽量延迟采收,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