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禽病流行特点及防控对策

2010-04-13邢兰君

兽医导刊 2010年9期
关键词:禽病养禽病原

邢兰君

(河北省邢台市兽医院, 河北邢台 054001)

一、流行特点

1.新病旧病同发。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禽病的种类越来越多,呈现家禽与水禽交叉感染的趋势。旧病继续发生,新病不断出现,如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马立克、鸡白痢、禽伤寒、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鸭瘟、小鹅瘟、球虫病等老病常年不断发生与流行。与此同时不少新病先后暴发,如禽流感、减蛋综合症、肾型与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肿头综合症、肉鸡腹水综合症、鸡病毒性关节炎、雏鸭病毒性肝炎等。在这些新出现的疫病中,目前要特别重视禽流感疫病的防控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防制措施,防止其疫病的发生与流行,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此外,不少疫病感染的禽类增多,如新城疫,过去只发生于鸡和火鸡,但近年来鸽、鹌鹑等都有典型的病例发生。又如传染性法氏囊炎病,过去只有鸡发病,近年来雏鸭、雏鹅也有典型病例发生。

2.病原体出现变异,非典型疾病增多。近年来各禽场都给禽做各种疫苗的免疫,很多普通疫苗在预防控制某种疾病方面越来越困难。免疫后的禽群不一定都产生坚强的保护力。因此,遇到外界环境有野毒污染就会造成禽发病。在禽病的发生和流行过程中,由于一些禽病的病原体出现了变异,导致临床症状非典型化。有些病原毒力增强,有些病原毒力减弱,再加上禽群在免疫接种时基础抗体水平和个体差异以及人为因素(疫苗保存不当、接种剂量不准确、免疫程序不合理等)造成禽群免疫水平不高或不一致,导致某些禽病流行,症状和病变等方面出现非典型变化,发生非典型的感染发病,使某些原有的疾病以新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出现,如目前发生的非典型新城疫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有些病原的毒力增强,虽然经过免疫接种,仍常出现免疫失败,如马立克氏病病毒和传染性法氏囊病都出现了超强毒株。对于控制超强毒株感染,除科学使用疫苗外,应尽量减少病毒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加强卫生消毒工作,减少一切不良的应激,使禽群处在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中,才能使禽群健康生长。

3.某些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危害日趋严重。随着规模化养禽场的增多和规模不断扩大,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明显增多,如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葡萄球菌病、霉形体病、球虫病和住白细胞虫病、真菌病等。其中不少病的病原广泛存在于养禽环境中,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这些环境性病原微生物,已成为养禽场的常在菌和常发病。另外,某些损害免疫系统的疾病如传染性法氏囊、鸡传染性贫血等未能有效控制,造成部分禽的免疫功能缺陷及抵抗力下降,诱导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更为主要的原因是养殖户盲目大剂量滥用抗菌药物,使养禽场一些常见细菌产生较强的耐药性,一旦发病后,诸多药物都难以奏效。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禽群抗病力,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和合理用药对有效控制细菌性疾病是十分重要的。

4.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的病例增多。在生产实践中,随着疫病的增多,养殖密度的加大,加上环境消毒不严,预防措施不力等因素。单一病原在禽病临床上已少见,而很多病例是由两种以上病原,对同一禽体产生致病作用,并发感染、继发感染和混染的病例上升。特别是一些条件性、环境性病原微生物所致的疾病。有两种病毒病同时发生,有病毒病与细菌病同时发生,两种细菌病同时发生,或细菌病与寄生虫病同时发生,如ND、AI、IBD、IB等病毒病的混合感染表现的尤其突出,此类病毒病混合感染有时造成鸡群极高的死亡率。有时死亡率虽不高但病程较长,如ND与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与霉形体病、禽白痢与球虫病等,这些多病原的混合感染给诊断和治疗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此,要求诊断工作者必须分清主次,临床诊断与实验室检验结合,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判断,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及时控制疫情,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另外,一些不同的病原还可以引起相同症状的疾病,如家禽的呼吸道病,必须加以认真区别。

5.营养代谢疾病和中毒性疾病增多。营养代谢和中毒性疾病,发病率日渐上升,其中最多的是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症,饲料中黄曲霉及药物中毒等。在规模化养禽条件下,有时由于饲料原料、加工或储存不当因素,造成维生素氧化、分解,常易引起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饲料原料、饮水受霉菌毒素、农药、化工废弃物等污染易引起中毒性疾病,饲料中大量添加喹己醇、痢特灵等亦引起中毒。这些营养代谢疾病和中毒性疾病在临床上呈增多趋势,给养禽业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应引起重视。

二、发病原因

1.病毒变异。疫苗制造抗体选择有限,不能有效保护野毒攻击。新型病毒病的发生,是由于新的病毒出现或者某些病毒发生变异,如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支气管炎、鸭病毒性肝炎、新城疫等出现了不少变异毒株。

2.细菌耐药性产生。这种情况,临床上相当普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养禽户用药时擅自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不按疗程用药,不按医嘱用药,凭用药经验盲目用药;其二,不少饲料厂家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作饲料添加剂,长期使用抗菌药,既使禽的免疫力降低,又使禽病原菌对该药产生抗药性。故临床上对某些疾病的治疗,过去有高效的药物,现在使用疗效差或无效,这是造成禽病治疗困难的重要原因。

3.缺乏综合性的兽医卫生防疫措施。不少养禽户有一种片面的认识,认为只要对禽群进行预防接种,就万事大吉,不注意环境卫生消毒工作。众所周知,经过饲养多年的禽场,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是非常普遍的,有的甚至很严重,再加上饲养管理差,环境恶劣,如遇强应激,易引起禽群发病。

4.家禽生理解剖结构特殊。在生产实践中,家禽的疫病比家畜多,有时甚至防不胜防,这与家禽生理解剖结构特殊有很大关系。如禽无横隔膜、淋巴系统发育不完善、生殖孔与排泄孔都开口于泄殖腔,没有胎盘屏障作用。

三、防控对策

认真贯彻落实“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的方针,使某些发生普遍、危害性大的疫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使养禽业继续稳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保证。把疫病消灭在禽场之外,使其不能感染禽群,是控制疫病的上策;搞好防疫注射,增强禽体抗病力和消灭禽场环境中病原微生物,使家禽不得病,是控制禽病的中策;如疫病一旦发生,再治疗,则是控制疫病的下策,因为此时不管采取多么有力的措施,造成的损失及花去的财力、精力都是不可挽回的。

(一)提高防疫水平,搞好免疫监测

1.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全面贯彻综合性的防制措施,不断提高防疫人员预防操作技能,严格防疫操作规程。

2.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据本地区或本场疫病流行情况和规律、禽群的病史、品种、日龄、母源抗体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以及疫苗的种类、性质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免疫程序,不能靠经验或照搬别人的免疫程序,而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调整免疫日龄,科学的计算接种剂量等,把防疫工作认认真真地落到实处。

3.正确的选择使用疫苗。选择国家定点生产厂家的优质疫苗。免疫接种前对使用的疫苗逐瓶检查,注意瓶子有无破损、封口是否严密、瓶内是否真空和是否在有效期内,有一项不合格就不能使用。疫苗接种操作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疫苗免疫效果的好坏,应当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使用。

4.加强免疫监测。免疫检测包括病原监测和抗体监测两方面;病原监测包括微生物监测和疫病病原监测;抗体监测包括母源抗体、免疫前后的抗体、主要疫病抗体水平的定期监测以及未免疫接种疫病抗体水平的定期监测等。

(二)搞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环境污染是引起疫病流行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养禽业的发展,养禽场饲养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强调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在禽病防制中更具有现实意义。搞好环境卫生消毒是控制家禽疫病的重要措施,建立健全严格的消毒制度是控制禽病的关键。因此建议养禽场应树立严格的消毒观念,禽舍门口应设消毒池,进出禽舍的人员要对更衣,鞋底进行消毒。不要在禽舍内或其附近剖检死禽,死禽及剖检后的禽要深埋或烧毁,剖检场地及剖检人员的手、脚要消毒。此外,应经常带禽消毒。带禽消毒是一项先进的新技术,近年来在生产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法消毒,既能直接杀死藏于禽舍内环境,包括空气内的病原微生物,又能杀灭禽体表、呼吸道浅表滞留的病原体。带禽消毒还能沉降禽舍的粉尘,净化空气,防暑降温,从而给禽群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既有利于防病,又有利于禽的生长发育,还有利于饲养员的身体健康。

(三)加强饲养管理春季要特别注意天气的变化,在每次寒流和大风到来之前,要做好保温工作,夏防暑,冬防寒。根据禽舍内的温度适当通风换气,减少一切不良应激因素,总之要使禽群处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才能使禽群健康成长。

(四)加强营养要喂给禽群优质全价饲料,既保证蛋白质、淀粉和糖类较多的高能饲料,以满足禽的生理和生产需要,又要保证饲料中蛋白质、氨基酸等常量营养物质的平衡,更要保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给,不喂给禽群发霉变质的饲料,更不能喂给被农药化肥或化工废弃物等污染的饲料,使禽群疾病处在一个健康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禽业健康发展。

(五)发病后措施禽群发病后,要全群隔离,全场消毒,避免交叉感染,以控制死亡率。早期诊断是关键,合理用药是根本,饲料内增加多种维生素,提高禽体的抗病力,快速控制疫病,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猜你喜欢

禽病养禽病原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养禽与禽病研究所介绍
四种禽病流行状况的简要分析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养禽与禽病研究所介绍
玫瑰基地里种草养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禽病综合预防措施
如何防止养禽免疫失败
养禽场防止免疫失败的几项措施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