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热性惊厥 240例临床分析
2010-04-13陕西省武功县人民医院武功712200田惠琴周麦宁杨增芳
陕西省武功县人民医院(武功 712200) 田惠琴 周麦宁 张 熠 杨增芳
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是儿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高,在小儿人群中约占 5%~ 6%,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 2%~ 3%的少数患儿可发展为癫痫。 FC发病突然,如果处理不及时,发作次数多,可导致脑损伤,转为癫痫的可能性就越大。我院于2005年 1月至 2009年 1月收治 FC24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 240例 FC病例均参照全国小儿神经病学专题讨论会确定的热性惊厥诊断标准[1],均排除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电解质紊乱。其中男 146例,女 94例,男女比例 1.56∶1。年龄最小 6个月,最大 6岁,平均 2岁 8个月。
2 临床特征 初发年龄:1~ 12月 67例,占28%;1~ 3岁 135例 ,占 56.5%;,3~ 6岁 38例 ,占15.5%。惊厥时体温:<38.5℃29例,占 12.1%;38.5~ 40℃ 200例 ,占 83.6%;40℃以上 11例 ,占 4.3%。发热至惊厥时间:<3h50例,占 21%;3~ 24h157例,占 65.5%;1d以上 33例,占 13.5%。抽搐持续时间:< 5min182例 ,占 75.8%;5~ 10min36例 ,占 15%;10min以上 21例,占 9.2%。患儿以发病 1次较多,共161例,占 67%;两次者 57例,占 23.8%;3次者 16例,占 6.8%;4次及以上者 6例,占 2.4%。惊厥时伴随的感染:上呼吸道感染 177例,占 73.8%;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 46例,占 19.3%;胃肠感染 15例,占 6.5%;尿路感染 2例,占 0.4%。热性惊厥分型:单纯型(SFC)173例,占 72%;复杂型 (CFC)67例,占 28%。240例热性惊厥患儿近亲中有 FC家族史 43例,占18%;无 FC家族史 197例,占 82%。
3 脑电图检查 240例 FC患儿在惊厥首次发作 24~ 72h内进行脑电图检查,正常 87例,占 36.4%,异常 153例,占 63.6%。 160例惊厥发作后 10~14d进行脑电图检查,其中 142例正常,占 89%,临界和异常 18例,占 11%,表现为散在尖波、慢波增多和双侧不对称,节律性痫性放电、双侧明显不对称。本组中 68例 CT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4 治疗及转归 240例 FC患儿入院后立即给予吸氧、止惊、积极治疗原发病等处理,全部治愈出院。其中对 35例发作两次以上 FC患儿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当体温超过 38℃时开始口服安定片每次 0.2mg/kg,每 8小时 1次,共 3次,病人出院后继续在门诊定期随访,有 2例复发,占 5.8%。本组转为癫痫 18例,占 7.4%。
讨 论
FC是小儿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导致体温38℃以上时出现的惊厥,热性惊厥占小儿各类惊厥的30%[2]。目前对 FC的定义未完全统一,世界抗癫痫协会(1993)将热性惊厥定义为:发病前没有无热惊厥且大于一个月的患儿出现的与热性疾病相关的惊厥,排出了中枢神经感染和电解质紊乱[3]。其发生有明显的年龄依赖性,在脑发育极不成熟的新生儿期和脑发育完善的年龄期都少见,首次发病年龄以 6月至 3岁多见,这种年龄特征可能与脑发育不成熟,神经细胞结构简单,其功能分化以及轴树突分支不全,髓鞘生成不完善,兴奋性、抑制性神经介质不平衡,惊厥阈值低,容易发生惊厥[4]。本组 240例热性惊厥患儿≤3岁者 202例,占 84.5%,支持该观点。
FC继发癫痫发生率各家报道差异很大,国内为2%~ 30%,其相关的危险因素一直争论较大[5]。本组患儿 18例转为癫痫,占 7.4%,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FC发作持续时间越长,发作总次数增多,局灶性发作和有惊厥家族史是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6]。转为癫痫组中有复发者 14例,占 76%,16例初发表现为 CFC,占 92%;未转为癫痫 222例患儿中有复发者 64例,占29%,62例初发表现为 CFC,占 28%。转为癫痫组与未转为癫痫组在复发率和 FC分型中有显著性差异,考虑与 FC发作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引起不可逆惊厥性脑损伤有关。因此对反复复发及复杂型 FC患儿,应密切观察其病情发展,采取适当可行的干预措施,降低FC转为癫痫的可能。在本组患儿中对 35例发作 2次以上的 FC患儿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当体温>38℃时开始口服安定片每次 0.2mg/kg,每 8小时 1次,共 3次,病人出院后继续在门诊定期随访,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其中有 2例复发,占 5.8%。本组 240例患儿发作两次及以上者 79例,占 3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口服安定预防 FC复发疗效显著。安定口服吸收快,约 30min就能达到血浆高峰浓度而起效,且代谢快,毒性低,服用方便,父母可在家中执行,剂量易掌握,无需监测血药浓度。 FC大部分发生于24h内,因此患儿一旦出现发热应立即给药,否则易致预防失败。鉴于 FC 7岁以后发病不常见[7],笔者建议预防用药至 5~ 6岁。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脑电图研究,热性惊厥与癫痫可能有共同的遗传基础,脑电图在惊厥初发后 3~ 6个月内的棘波或棘慢波与以后的癫痫有密切关系,反复多次的脑电图监测更有意义。本组 240例 FC患儿在惊厥首次发作 24~ 72h内进行脑电图检查,正常 87例,占 36.4%,异常 153例,占 63.6%;160例在惊厥发作后 10~ 14d进行脑电图检查,其中 124例正常,占77.5%,临界和异常共 36例,占 22.5%。由此可以看出发病 72h内脑电图异常率高,考虑可能与发热、惊厥共同对脑功能有影响,脑细胞损害处于极期有关,而10~14d后受损的脑细胞功能逐渐恢复,因此脑电图异常率较低。提示我们临床上应尽量安排在惊厥发作后 10~ 14d进行脑电图检查,以便更客观、真实了解脑损害程度。
高热惊厥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发病在 6个月至 5岁间,多由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初次高热惊厥以后,约有 40%复发,复发的危险因素:①起病早(生后 15个月以内)。②一级亲属有高热惊厥或癫痫史。③首次发作有复杂性高热惊厥表现[7]。本组患儿≤3岁 202例,占 84.5%,初发体温≥ 38.5℃者 211例,占 87.9%,有惊厥家族史者 67例,占 27.8%,说明热性惊厥的发作与年龄、体温、惊厥家族史密切相关。原发病为上呼吸道感染 177例,占 73.8%,说明上呼吸道感染是 FC的主要病因之一,预防呼吸道感染是防止 FC的关键,对于 6月至 6岁的发热患儿,当体温≥38.5℃,特别是有惊厥家族史时,应尽快采取降温措施,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 FC发生。
[1] 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神经病组.关于高热惊厥诊断和治疗的建议.中华儿科杂志,1984,22(2):101.
[2] 唐卫珍,赵 凯.小儿热性惊厥与电解质的关系 [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9):1708.
[3] 孙若鹏,刘心洁.热性惊厥及相关癫痫综合征.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7):486.
[4] 孔祥和.小儿惊厥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219-229.
[5] 林庆主持.小儿癫痫的诊断(专家座谈会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9):530-536.
[6] 车桂华,王青山,宋艳红,等.热性惊厥继发癫痫危险因素随访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11):674.
[7] 左启华主编.儿科学.第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476-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