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世吉吉针灸治疗精神情志疾病的经验
2010-04-13冯勇伟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100035
冯勇伟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 100035)
谷世吉吉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兹总结谷老师治疗精神情志疾病经验如下。
谷教授认为,针刺治疗精神情志疾病自古即有效显法捷的特色,如众所周知的“孙真人十三鬼穴”即是一例。《千金翼》云:“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十二经穴与经外奇穴中有许多便是以神字命名的,如神门、神庭、神堂、神道、本神、四神聪等。这些腧穴的名称即说明了它们对于治疗精神情志疾病的特殊疗效。
1 神机上朝,重点取头穴 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指挥中枢,也是人精神意识思维之所出。而头作为脑之所寄,通过经络与五脏发生联系,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比如手足三阳经皆上达于头面,手足三阴经通过相表里的阳经经别,与头发生联系,而奇经八脉中,除带脉外,其余七脉均上达于头面。正如《灵枢◦Ρ邪气脏腑病形》所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所以选取头部腧穴是治疗精神志疾病的重要方法。通过辨证取穴,施以适当的手法,从而达到针其穴,调其经,和其脏,畅其志的目的。谷师常用的腧穴有:七神针(即四神聪、本神、神庭、左右共七穴),大椎、百会、哑门、风府、率谷、天冲等。
病案 1 张某,女,30岁,江苏人。因脑血管畸形多次昏厥,平素性格内向,易抑郁,稍有劳累或激动则出现癫痫样发作,诊前 21d做伽马刀手术,术后情绪仍不佳,头昏寐差,面白,舌淡,脉细,诊为气虚血瘀,神失所养。采用祛瘀通脑络,益气安心神之法,取穴:大椎(速刺不留针)、七神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隔日 1次。针两次即觉神清气爽,面转红润,共针 10次,返乡。本例取头项部的大椎、七神针为主穴,以祛瘀通脑络,大椎具有疏通督脉,调和髓海,平衡阴阳的功能,治疗癫痫有特殊疗效,速刺不留针是加强通督醒脑的作用。七神针乃谷师治疗精神情志疾病的验穴,再以足三里、三阴交补益气血,太冲通督理气,标本兼顾,是以取效。
2 三焦升降,重调脏腑 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正常是精神情志活动正常的内在基础。因此,谷师认为三焦脏腑间气机升降协调是维持正常精神情志活动的重要因素。根据临床观察,精神情志疾病的常见病机有心肾不交,中焦失和,肝郁气滞,肝肾阴虚,亢阳扰神。对于心肾不交的患者,调治固当滋水清火是以常取神门内关清心安神,以太溪补肾,泻行间以引火下行,从而达到水火既济的目的。中焦乃一身气机之枢纽,若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而致虚气留滞,或因情志失调,肝气不舒,木不疏土均可导致中焦失和。所以治疗此证,当以调和脾胃兼疏肝气为法,旨在恢复中焦气机之顺畅取穴以肝脾经穴,以及募穴为主。运脾胃常用公孙、内关、中脘、丰隆、天枢;疏肝气则常用膻中、期门、太冲、足临泣。肝肾虚损的患者,常见于老年人和有压力的知识阶层,其主要原因为肝肾精亏,气血虚弱,阴不制阳而导致心悸、失眠、健忘等症。其本为虚,标为实。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当先急镇其亢阳,后缓益其虚阴,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故以取肝肾经穴与俞募穴为主,如太冲、行间、照海、肝俞、肾俞等。以上三种病机,临床兼见并见者亦不在少数,故在运用上应辨证施治,方可得心应手。
病案 2 刘某,男,43岁,外企职员。性格内向,多年生活国外,归国半年以来,不能习惯人际关系,自觉压力大,精神不集中,心烦,多梦,纳差,舌淡脉弦,诊为中焦失和,肝肾亏损,乃取①膻中、中脘、内关、神门、三阴交;②心俞、脾俞、肝俞、肾俞、太溪、百会、四神聪。每周针两次,用补法,多留针,手法轻,共针 12次基本痊愈。本例第 1组穴中,膻中为气会,中脘为腑会,内关为络穴,通三焦经,三穴并用,以调和中焦气机;再配合神门、三阴交,以疏肝气,安心神。第 2组穴中,取心、肝、脾、肾四脏俞穴以固其本,补其虚;百会、四神聪以清其亢阳,正所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曰:“其高者,因而越之。”
3 从根引末,依标本而刺 针灸学中有一套重要理论即是“标本根结”,它形象的把人的躯干比作树木,而把四肢比作树根,从而强调了四末与躯干的密切联系。点数临床最常用的五输穴,原穴、络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郄穴均位于四肢末端,肘膝关节附近或以下的位置。正如《标幽赋》所云:“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谷师在治疗精神情志疾病时,采用标本相应,根结相引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病案 3 李某,男,46岁。下岗后心情抑郁,夫妇关系紧张,嗜酒,现失眠,舌红脉弦。诊为肝郁化火,脾胃失和,针风池、安眠、头临泣、侠溪、内庭、神门、三阴交,针用泻法,六次基本痊愈。本例以风池、安眠、头临泣与侠溪,上下相应,标本相依,主清其肝火,配合内庭、三阴交,以调理脾胃,顺畅气机。
4 以神治神,重在疏导 临床上所见的精神情志疾病有许多是由于愁、思、郁、怒过度所致。此类病人的临床症状为标,情志不畅为本。所以在对此类病人进行针刺治疗的同时,还应当配合情志疏导,这同样是针灸治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枢◦师传》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因此,要求医生应当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晤谈技巧,通过与病人的谈话,解除其心理上的压力或障碍,然后再施以针刺,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病案 4 吴某,女,41岁,北京人,公安干部。全身心投入工作,但久未提升,转而月经量少,心烦,善太息,少寐多梦,纳呆,胁胀,舌尖红,脉沉。诊为肝郁气滞,中焦失和,首先给予心理疏导,劝其不要过分在意名利之得失,应当开阔心胸,试问健康不在,名利何用?患者颇以为是。然后针刺①膻中、期门、天枢、太冲、足临泣、百会;②内关、神门、中脘、丰隆、阳陵泉。两组穴位交替针刺,疏肝理气,调理脾胃。间日 1次,10次为 1个疗程,治疗 2疗程痊愈。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日益增大,精神情志疾病发病逐渐增多,应当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进而开展专项的中医研究。谷师着眼于针刺治疗与整体治疗相结合,以脏腑经络对精神情志活动的基础作用为出发点,调经络,和脏腑,畅情志,获得较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