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的微创治疗 46例分析

2010-04-13赵聿雪

山东医药 2010年25期
关键词:注药基底节外伤性

刘 文,赵聿雪,刘 品

(汶上县人民医院,山东汶上 272501)

1998~2009年,我院采用颅骨钻孔穿刺碎吸加尿激酶液化引流治疗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 46例患者,男 32例、女 14例,年龄 9~68岁、平均 35.6岁。致伤原因:跌落伤 2例,打击伤 5例,交通伤 39例。临床表现为头痛 41例,偏瘫 46例,呕吐 23例。受伤到就诊时间 30min~6 h、平均 2.3 h。患者均经 CT检查确诊,血肿均位于基底节区,单侧 39例,双侧 7例,破入脑室 12例,合并其他部位血肿 6例。血肿量 20~30ml 18例,>30~40ml 11例,>40~50ml 9例,>50ml 8例。

方法:通过CT片或CT扫描确定血肿量,并确定血肿中心在头皮上的投影位置,此位置应避开重要血管及重要功能区。以此为穿刺点,测出此点距血肿中心的距离,选择相应长度的穿刺针。采用 YL-Ⅰ型一次性颅脑穿刺针,局部麻醉,电钻驱动穿刺针穿颅,穿透颅骨后即去除钻芯,置入钝头针芯。根据预先测得的距离,将穿刺针置入相应长度,穿刺针于颅骨上自锁固定,拧上帽盖,接引流管缓慢抽吸液态血肿如血肿破入脑室,同时行侧脑室穿刺并择机进行腰穿放液。术后 4 h即可用尿激酶 4万 U+等渗生理盐水 2~5ml稀释经引流管注入血肿腔内并关管,2~4 h后开放引流管,1~2次/d。注药后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加剧,注药前 1 h静滴 20%甘露醇 125ml可预防。

结果:46例术后 2~7 d经CT检查血肿消失后拔除穿刺针。随访根据 ADL分级Ⅰ级 16例,Ⅱ级 21例,Ⅲ级 7例,Ⅳ级 2例,无死亡病例。

讨论: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是在 CT广泛应用之后才发现的特殊部位血肿。致伤机理多属加速或减速性损伤后产生的扭转或剪切力,使经白质进入基底节的小血管撕裂出血所致。血肿一般 20~30ml,体积较大时可穿破脑室造成脑室内出血。临床表现以头部外伤后早期出现完全偏瘫而意识障碍相对较轻为特征,破入脑室或合并其他部位血肿者症状较重。血肿一经确诊,应根据血肿的大小、累及范围及病情是否稳定来决定手术与否。由于血肿位置较深,采用开颅术损伤大,并发症多,预后差,因此我们采用 YL-Ⅰ型穿刺针穿刺引流。首先清除液态血肿,剩余固态血肿采用尿激酶液化引流,合并破入脑室者行脑室引流,拔除穿刺针后及时行腰穿放液,并行脑脊液置换,这样既清除了血肿压迫,逐步降低了颅内压,又避免了脑组织的再次损伤,因此临床效果良好。本方法损伤轻微,属微创手术,采用局部麻醉,因此在患者的选择方面不受年龄的限制,凡血肿量≥20ml均可采用穿刺液化引流术。手术时机一般为伤后 6 h,此时出血已停止,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损害较轻,术后有利患者恢复。

猜你喜欢

注药基底节外伤性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效果分析
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价值分析
评价纤支镜肺泡灌洗并注药治疗难治性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注药在咯血治疗中的应用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外伤性歪鼻的手术矫治
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疗效观察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