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2010-04-13张志勇杨文超解光越赵海勇侯晓华
张志勇,杨文超,解光越,赵海勇,侯晓华
(1 唐山工人医院,河北唐山 063000;2 乐亭县人民医院)
一般情况下,桡骨远端骨折通过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或夹板外固定疗效满意,但累及关节面的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容易再移位,切开复位有较多的并发症,临床疗效欠佳。2005年1月~2008年8月,我们采用超关节的单边三维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36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 36例患者,男 15例、女 21例,年龄 35~69岁、平均 51.2岁。骨折时间 1~7 d,伤后至手术治疗时间为 1~14 d。曾行手法复位 25例。按 AO长管状骨折综合分型,B型 16例,C型 20例。受伤原因:摔伤 19例,交通伤12例,机械绞伤 3例,直接暴力 2例,其中 2例摔伤、2例机械绞伤为开放性骨折,3例有正中神经受压症状。患者均行腕部正侧位 X线检查,其中 18例行CT平扫显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骨折线均累及关节面。
方法:采用单边三维外固定支架固定。臂丛神经阻断麻醉,患肢常规消毒,对开放性骨折清创后缝合伤口。在 C型臂机透视下手法复位,于桡骨骨折线 3.0 cm以近平行于桡骨侧面切约 1.0 cm大小的切口,钝性分离至桡骨骨膜,打入两枚 Schanz针约与水平方向成 60°角。在第 2掌骨桡侧同法拧入 2枚Schanz针,安装外固定支架,多角度反复透视使骨折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必要时用克氏针撬拨复位,复位满意后旋紧支架各螺钉。Colles骨折固定轻度掌屈尺偏位,Smith骨折固定于腕尺偏背伸位,Bartonit骨折固定于功能位。术后静滴抗生素 3~5 d,术后第 2天进行手指屈伸练习,尽早行肩、肘、手指关节功能锻炼。 术后第 1、2、3、4、6、8周复查 X线,若第 1周复查出现移位可再次调整支架,术后3~4周依复查情况调整支架角度以利于腕关节功能锻炼。用克氏针辅助固定者术后 4周复查 X线见骨痂生长可以拔出。术后 6~8周复查X线见骨痂生长牢固后拆除支架,继续腕关节功能锻炼。
结果:患者经上述治疗后骨折均愈合良好,随访 10~20个月,腕关节功能按 Jakim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 18例,良13例,可 4例,差 1例,优良率 86.11%。未发现钉道骨折、支架移位、血管和桡神经损伤等。其中 5例局部 1~2个钉孔发红并有少量渗出,经换药后很快痊愈。3例术前有正中神经压迫症状者术后 3个月内全部恢复。
讨论:桡骨远端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闭合复位后石膏夹板固定,对于累及关节面的 B、C型骨折易造成骨折端移位。研究显示,采用外固定架的患者在解剖、功能方面的恢复明显优于石膏固定者。外固定支架技术符合 BO原理,对骨折进行间接复位,固定牢靠,最大程度保护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兼顾软组织的微创与骨折复位固定之间的平衡,具有操作简单、创口小、调整方便等优点。
我们体会,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有以下优点:①腕关节可以早期功能锻炼,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可保持周围组织的张力,有利于骨折块的固定、消肿和骨折愈合。②术中利用外固定支架装置,可方便地调整掌倾角和尺偏角,必要时克氏针简单撬拨,实现固定复位一体化。③外固定针体远离骨折断端,减少了对局部肌肉神经的刺激,术后第 2天即可锻炼手指的屈伸功能,有助于促进骨痂生成、恢复肌肉弹性、减少晚期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④便于开放性损伤的处理。⑤固定确切,非功能位固定角度小,时间短,不会引起正中神经受压和前臂血运障碍。⑥技术操作简单,经济适用,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外固定支架的并发症包括钉道骨折、钉道松动、感染、桡神经炎等,发生率为 2%~3%,只要重视术中操作,加强术后钉道常规护理,并发症多可避免。本组仅 2例发生钉道渗液,对症治疗后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