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肺类癌47例临床治疗体会
2010-04-13
(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北京,100853)
类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常见于阑尾、胃肠道,原发于肺部少见,文献报道支气管肺类癌占肺部肿瘤患者的1%~2%[1]。为了探讨肺类癌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及预后,现将本院1998~2009年收治的47例肺类癌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7例肺类癌中,男31例,女16例,男女之比为1.9:1。年龄 26—68岁,平均52.7岁。有症状者38例(80.8%),其中咳嗽、咳痰25例(53.2%),痰中带血或咯血11例(23.4%),胸闷、胸痛2例(4.3%),2例伴有阵发性心悸,出汗,面部潮红等肺外表现;无症状体检发现肺部病变9例(19.1%)。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为中央型肺癌28例(59.6%),其中伴肺不张或阻塞性炎症8例(17.0%);周围型肺癌19例(40.4%)。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32例(68.1%),发现支气管腔内新生物18例(56.3%),支气管腔受压变形7例(21.9%),未见腔内病变7例(21.9%);作组织学活检22例(68.8%),活检阳性 9例(40.9%),阴性13例(59.1%)。
1.2 治疗方法
4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肺叶切除31例,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 4例,全肺切除8例,肺楔形切除4例。全组患者均作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无手术期死亡和并发症。
2 结 果
2.1 病理类型、分期
根据肺肿瘤的WHO组织学分类(2004)及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1997),47例患者中诊断为典型类癌(TC)28例(59.6%),分期为Ⅰ期17例,Ⅱ期9例,Ⅲ期2例;不典型类癌(AC)19例(40.4%),分期为Ⅰ期5例,Ⅱ期9例,Ⅲ期5例,Ⅳ期1例。淋巴结转移共19例,其中 TC6例(21.4%),AC13例(68.4%)。
2.2 随访和预后
平均随访52(2~126)个月。生存期最短3个月,最长120个月,平均52个月,全组5年生存率为72.1%,其中典型类癌5年生存率为82.5%,不典型类癌5年生存率为48.5%。
3 讨 论
1972年,A rrigoni[2]通过电镜观察,提出将肺类癌分为低度恶性的典型类癌和中低度恶性的不典型类癌,在病理特点上典型类癌核异型不明显,特别是无核分裂相和坏死,具有充分的神经内分泌结构。不典型类癌则是核分级增高,较多核分裂相,较多的坏死,仍保留高度的神经内分泌结构,但较典型类癌神经内分泌颗粒少。TC、AC与小细胞肺癌(SCLC)、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都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共同构成支气管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合成、储存、分泌肽激素及神经胺的能力,如5-羟色胺(5-H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脑一肠肽物质,可诱发类癌综合症,出现皮肤潮红、腹泻、哮喘、心动过速、血压波动等症状[3]。本组病例中就有2例患者出现了心悸及面部潮红的类癌综合征表现,手术后由于去除了原发病灶,故此类症状很快得以减轻及消失。
类癌与小细胞肺癌(SCLC)均来源于ku lchitsky细胞,属于同一细胞来源而分化程度不同的肿瘤细胞群[4],由于越靠近中心支气管,K细胞的分布就越多[5],就越易发生类癌,故临床上以中心型类癌居多,本组中心型类癌占总例数的59.6%,也符合这一特点。
外科手术治疗是肺类癌的主要治疗手段[6]。有些学者认为,对于典型类癌,如果没有淋巴结转移的证据或无阻塞性肺部感染,以及不适合做根治性手术的不典型类癌病例,宜选择保守手术如袖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或支气管成形术等,而由于不典型类癌肿瘤细胞更具有侵袭性,较典型类癌更易出现远处转移,预后较差,对其应采取与肺癌相同的处理方式,手术至少应该行肺叶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
与其它原发性肺恶性肿瘤相比,肺类癌手术切除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为72.1%。病理类型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肺类癌预后的两个重要因素。在对本组病例进行病理分期统计后可以看出,典型类癌恶性程度低,淋巴结转移率低(21.4%),预后较乐观,5年生存率为82.5%,这与Tc的组织分化较好有关;而不典型类癌由于分化较差,所以淋巴结转移率(68.4%)明显高于典型类癌,5年生存率亦低于典型类癌,仅为48.5%。
对于肺类癌辅助治疗的价值,多数回顾性分析资料[7-8]认为放疗、化疗对类癌的作用不大。但也有学者认为,不典型类癌分化差,易出现远处转移,对化疗敏感,可作为肺不典型类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放疗也是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9]。由于该病少见且病例数偏少,故关于术后辅助治疗能否改善患者预后的问题,临床上仍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的临床试验方能得出结论。
[1] Vadasz P,Palffy G,Egervary M,et al.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ronchial carcinoid tumors: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review of 120 operated patients[J].Eur JCardiothorac Surg,1993,7:8.
[2] A rrigoniM C,Bernatz P E,Woolner L B.A typical carcinoid tumors of the lung[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1972,64(3):413.
[3] 黄信孚,林木耀.现代肿瘤学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323.
[4] Harpole DH Jr,Feldman JM,Buchanan S,et al.Bronchial carcinoid tumor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26 patients[J].Ann Thorac Su rg,1992,54(1):50.
[5] 刘庆熠,平育敏,张合林,等.原发性支气管类癌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肺癌杂志,2000,3(2):140.
[6] 王永岗,汪良骏,张德超.气管支气管类癌20例[J].中华肿瘤杂志,2001,23:70.
[7] Schrevens L,Vansteenkiste J,Deneffe G,et al.C linical-radiological presentation and outcome of surgically treated pulmonary carcinoid tumors:a long-term single institution experience[J].Lung Cancer,2004,43(1):39.
[8] Garcia-Yuste M,M atilla JM,Cueto A,et al.Typicaland atypical carcinoid tumors;analysis of the experience of the Spanishmulti-centric study of neuroendocrine tumors of the lung[J].Eur JCardiothorac Surg,2007,31(2):192.
[9] 孔 莉,王哲海,王仁本,等.原发性肺类癌17例临床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5):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