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面肌痉挛60例

2010-04-13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年4期
关键词:配穴风池面肌

夏 明

(上海市彭浦地段医院,上海 200435)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为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动,通常仅限于一侧面部,多以眼肌间断抽动为主,逐渐缓慢的扩散到一侧面部的其他部分,可引起面部疼痛、头痛、耳鸣等。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手法治疗面肌痉挛 60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中,男 21例 ,女 39例,年龄最小 18岁,最大 65岁;病程最短 6个月,最长 15年。

2 治疗方法

主穴取双侧翳风、百会,配穴取患侧风池、下关、四白、地仓、太阳、双侧合谷,气血虚弱加足三里,肝阳上亢加太冲。每次针刺主穴必取,另根据病情选 2~4个配穴。针刺患侧面部腧穴时用毛刺法、轻捻转、得气后留针,健侧面部及四肢腧穴深刺、重捻转,得气后留针过程中每隔 5min捻转 1次,每次留针 30min,隔日 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 5天再行第2个疗程。

3 疗效标准

痊愈:面部肌肉抽搐完全解除,随访半年未见复发,肌电图恢复正常。显效:面部肌肉抽搐完全解除,半年内有复发,肌电图有改善,偶见患侧肌纤维震颤波及肌束震颤波。有效:面部肌肉抽搐幅度明显减轻,次数明显减少,肌电图仍不正常。无效:临床前后病情无明显减轻,肌电图不正常。

4 治疗结果

痊愈 32例,占 53.3%;显效 21例,占 35.0%;好转 6例 ,占 10.0%;无效 1例,占 1.7%;总有效率 98.3%。

5 典型病例

患者,女,52岁,2007年 10月 17日初诊。左侧面部不自主牵拉抽动 2年余。开始仅为左上睑跳动,未予治疗,后逐渐加重,左面部肌肉抽动频繁,用中、西药治疗无显效。现面部麻木沉紧,失眠多梦,纳差。查左侧面部不自主牵拉,频繁不断,口角偏向左侧,眼裂缩小,舌苔薄腻,脉象弦细,血压 160/95mmHg。诊断为面肌痉挛。辨证为阴虚阳亢,风阳上扰型。治拟滋阴息风止痉。取双侧翳风、百会,配患侧风池、下关、四白、地仓、太阳、合谷(双侧)、太冲。按上述针法,治疗 3个疗程后痊愈,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6 体 会

面神经发自脑桥,过内耳门,行走在面神经管中,经茎乳突孔出颅,进入腮腺,分布于面部表情肌。翳风穴为手足少阳经交会穴,穴位深层为面神经干从茎乳突穿出处,故针刺此穴能对面神经起到双向调节作用。百会穴又称三阳五会,由于其特殊部位和交会经脉的生理病理作用,对阳亢气陷有双向调节作用。面肌痉挛属中医“痉证”等范畴,多由肝风内动或血虚生风,肝肾阴虚致阳浮阴亏,阴不制阳而发病。多属本虚标实之证,虚在肝、脾、肾,实为风、痰、瘀。治疗采用毛刺法,可使邪出于外。同时辨证配穴,以达阴平阳秘、扶正祛邪之效。本病病情短且轻者痊愈率高,病情长且重者痊愈率低。且面肌痉挛一般呈渐进式发展,故应早期治疗。

猜你喜欢

配穴风池面肌
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研究进展
《针灸大成》歌赋之对穴配伍规律研究❋
《针灸大成》中合谷穴的主治、配穴规律研究
感冒露苗头 速按迎香、风池和大椎穴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墨风池诗词选
杨金斗松筋点动配穴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经验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