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额叶淋巴瘤合并侧裂区血肿1例报告
2010-04-13袁宜荣漆平芳李伯和黄国兵谢德斌
袁宜荣,漆平芳,李伯和,黄国兵,谢德斌
(宜春市人民医院,江西宜春 336000)
患者女,59岁,因头痛、头昏约 1个月,加重 15 d伴呕吐,于 2008年 10月 22日入院。查体:GCS 15分,嗜睡,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0 a,脑梗死史 3 a。入院前6 d当地医院CT检查示右额叶占位病变,右侧裂区高密度影。入院前2 d本院MRI检查示右额叶占位病变,考虑脑膜瘤并右侧裂区出血灶形成。入院 1 d颅脑CT检查示右额叶占位病变,右侧裂区等信号影。腹部B超、肺部及上腹部CT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拟诊:右额叶占位(脑膜瘤?)合并侧裂区血肿。入院后 3 d在全麻下行右侧单额入路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边界清楚,呈鱼肉状,3.5 cm× 4.5 cm×3.0 cm,质地中等,与硬脑膜无明显粘连。术中探查侧裂区有黄染。行肿瘤分块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病理检查示小B细胞型淋巴瘤。通知患者加行放化疗,患者未接受。术后 2个月,患者再次头痛、呕吐、行走不稳,颅脑MRI显示右额叶肿瘤复发,行全脑放疗(2 Gy/次、共20次),局部补照(2Gy/次、共10次)及DICE方案(地塞米松+异环磷酰胺 +顺铂+足叶乙甙)化疗。症状消失。术后1.5 a、放化疗4.5个月后患者GOS 5分。
讨论: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包括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淋巴瘤(PCNSL)和全身淋巴瘤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继发性淋巴瘤。本例属于PCNSL,临床少见,但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前命名很多,如淋巴肉瘤、网状细胞肉瘤、血管外皮肉瘤、小胶质细胞瘤、混合性血管肉瘤等,现称其淋巴瘤或恶性淋巴瘤。可在任何年龄发病,无性别差异,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但大多数发生在幕上。
本例为B细胞型淋巴瘤。其主要症状与体征因占位性病变或弥散性脑水肿引起。本例早期表现为头痛、呕吐等高颅内压症状,并可伴有精神方面的改变,如性格改变和嗜睡等。局限性体征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和范围,可出现肢体麻木,瘫痪,失语和共济失调等,癫痫少见。有学者指出该病最常见的体征是轻偏瘫和视神经乳头水肿。末梢血中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可增高。CT检查多表现为高密度或等密度病灶,多为实体的圆形或椭圆形,其周围常有水肿带,强化后密度呈明显均匀一致的增强是本病的特点。MRI检查表现多样,对病变部位范围和水肿的显示优于CT,但无特异性表现。需依靠病理确诊。本例伴大脑右侧裂区血肿,原因不明。
本病对放疗十分敏感。一旦确诊放疗为首选治疗方法。一般全脑照射 40~50 Gy后,局部补照 5~10 Gy,放疗应在术后 2周进行。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明确诊断。手术加放疗联合化疗的综合疗法是本病的最佳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