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假性球麻痹鼻饲患者的影响
2010-04-13杨翠兰张东红
杨翠兰,张东红
(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北京 101200)
脑卒中患者并发假性球麻痹可导致吞咽功能障碍,经鼻胃管给食是保证患者营养、减少并发症的首选方法。自2006年1月我们对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带鼻饲管出院患者开展了家庭健康教育,收到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 2006年 1月 ~2008年 12月我科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带鼻饲管出院患者 41例作为实验组,男 28例、女 13例,年龄 55~86岁、平均 63.5岁。住院时间 12~32 d、平均 16 d。经脑 CT或 MRI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病变部位为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白质 21例,双侧基底节、内囊 20例。首次脑卒中5例,2次以上 36例。根据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估方法进行吞咽功能分级,全部病例为Ⅳ ~Ⅴ级,无意识障碍。对照组为我科 2003~2005年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带鼻饲管出院患者 39例,未进行家庭健康教育。
教育方法及内容:出院前,由小组护士向患者及家属口头陈述、书面资料阅读、鼻饲操作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出院前 1周,家属在护士指导下完成鼻饲操作、匀浆饮食的制作、吞咽功能的评定及训练,直至完全掌握这些技术。院外访视由 1名临床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负责指导。每周进行电话访视 1次,若有问题可随时电话咨询,每半个月护士到家庭访视 1次。教育内容:①匀浆饮食的制作。用多功能打浆机按要求制作匀浆饮食,放入固定容器中备用,每次用后放置 4℃左右冰箱内冷藏,每天制作 1次,24h内用完。②并发症的预防。腹泻:制作匀浆饮食及鼻饲操作时要注意手、食品、物品的清洁与消毒;鼻饲液温度要控制在 38~40℃;一般每次注入量为 200~300 ml;并应注意腹部保暖。便秘:经常给予患者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饮食,提供足够量的液体,并适当增加活动量,每日定时协助患者以顺时针方向作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吸入性肺炎:及时清理口腔中分泌物;鼻饲时正规操作;尽早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能减少误吸发生。发生误吸后,立即俯身拍背,促进食物残渣咳出气管。胃管脱出:对不合作的患者要严密看护,防止患者自己将胃管拔出。管路堵塞:制作匀浆饮食时,一定要打烂并过滤,过稠时加水稀释,药物要研成细末服用,牛奶不要与果汁同喂,避免形成凝结块。③吞咽功能训练。咽部冷刺激治疗:准备冰冻的咽拭子 10枚,每次进食前 30 min进行,用冰棉签直接刺激患者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空吞咽,寒冷刺激能有效强化吞咽反射。加强口面部肌群运动:指导患者做开闭颌、伸舌、闭唇、噘嘴、鼓腮、吹气、咀嚼、空吞咽等动作,每次 5~10 min,每天 3~5次。咳嗽训练:深吸气、憋气、咳出,目的是建立排除气管异物的防御反应,防止误吸。摄食训练:指导家属每周评估吞咽能力 1~2次,达到Ⅳ级水平,且咳嗽有力,声音清晰,空吞咽时整个吞咽动作比较协调,即开始予摄食训练。可依次进食密度均匀、不易松散半流质或软食等食物。食量要循序渐进增加,经口进食没有明显的误吸,并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时,即可拔除胃管。本组患者在摄食训练时未发生一例误吸。
结果:①并发症:对照组发生腹泻 9例、便秘 10例、吸入性肺炎 7例、胃管脱出 3例、管路堵塞 4例,实验组发生腹泻3例、便秘 4例、吸入性肺炎 2例,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②鼻饲时间:对照组 2个月内脱管 19例、5个月内 14例、1a以上 6例,实验组分别为 30、7、4例,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讨论:实验组 41例患者中,出现腹泻 3例,1例便培养结果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便常规 WBC为 12个/HP,分析腹泻原因与鼻饲用注射器使用达 1周,未按要求清洁,鼻饲及制作匀浆饮食时,操作者未按要求常规洗手有关;另外2例在减少食物中的纤维素量后好转。便秘 4例,与活动少,肠蠕动慢,进食水少有关。吸入性肺炎 2例,鼻饲时未半卧位,食物反流有关;4例鼻饲饮食时间达 1 a以上,至今未脱管,与患者年龄大、脑卒中多次发作、病灶部位多等因素有关。护理人员随时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各种突发问题,使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保证患者安全,证明家庭健康教育有效且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