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直流电刺激合牵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2例

2010-04-13陈满朝俞细有王美莺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0年3期
关键词:颈项根型颈椎病

陈满朝 俞细有 王美莺

(江西省婺源县中医院 婺源333200)

颈椎病是常见疾病之一,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占60%~70%[1],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近年来呈不断增加和年轻化趋势。主要临床表现为颈背肩臂疼痛、手指麻木、肌力减弱等,为颈神经根受压所致。自2005年3月以来,笔者以经皮直流电刺激合牵引、五步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2例,收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均为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67岁;病程最短3d,最长1年。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2 治疗方法

2.1 经皮直流电刺激并牵引 病人取仰卧位,将两电极贴片固定于颈椎两侧相应夹脊穴,或将另一贴片贴于患肢外关穴处,连接韩氏HANS-100A疼痛治疗仪,用2Hz波连续刺激30min,每日2次,调节电流强度致患者颈项或上肢肌肉有明显跳动感且能忍受为度。同时配合枕颌带仰卧位牵引,牵引重量为3~9kg,持续30min,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 3~5d。

2.2 五步手法推拿 患者取坐位,助手扶住患者头部,医者立其身后,双手操作。先以拇指点按法从枕后风府穴沿督脉点按至大椎穴,再从天柱穴、风池穴沿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循行线自上而下点按3~5遍;其次以拇指点揉法沿上述循行线揉捏颈项肌肉,如遇酸胀或痛点处要给予重点揉捏;再次,以一指禅推法沿上述线路先纵向推按3~5遍,后横向推按,推按过程中要注意力度适中,病人感觉颈项部有明显酸胀感;之后用扳法,以双手托住患者枕颌部向上拔伸颈椎,左右缓慢旋转,头颈部适当前屈,当旋转至肌肉紧张时再加速旋转10°左右,这时可听到颈椎弹响声;最后施以拿捏法,拿捏颈项、肩背及上肢肌肉,牵抖拔伸前臂及手指。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d。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2]治愈:主要临床症状、阳性体征消失,肢体功能恢复正常。好转:主要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轻度受限。无效: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颈椎活动受限。

3.2 治疗结果 42例经1~3个疗程治疗,其中治愈33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6%。治愈33例中1个疗程痊愈8例,2个疗程痊愈15例,3个疗程痊愈10例。

4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多由于颈椎间盘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增生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3]。由于机械压迫、炎症刺激、免疫反应三方面的影响导致颈肩肌痉挛产生疼痛、麻木、乏力等一系列症状[4]。经皮直流电通过刺激机体的神经、肌肉及有效穴位,使肌肉组织产生节律性收缩,有类似于电针的效应,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5,6],且无创伤、无痛苦、易操作,病人乐于接受。牵引能解除肌肉痉挛,增大椎间隙与椎间孔,减轻神经根受压,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利于水肿、炎症的吸收和消散,缓解颈肩疼痛和麻木症状,是治疗颈椎病的常用之法。按、揉、推、扳、拿捏这五种手法的运用,能进一步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纠正小关节紊乱,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对疼痛、麻木、乏力等症状的改善起效迅速。

[1]张伯勋.现代颈肩腰腿痛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5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3]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55

[4]张军,尚秀兰.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痛的解剖学基础和发病机理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9,7(1):49

[5]俞光弟,吴苏珍,张惠琴,等.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及其进展[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及康复分册,1988,16(2):49

[6]方剑乔,包黎恩,莫晓明,等.经皮神经电刺激镇痛的临床观察与电针的比较[J].针灸临床杂志,1999,15(1):41

猜你喜欢

颈项根型颈椎病
脊柱调衡手法联合颈项排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游泳 赶走颈椎病
孕早期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及孕中期血清标志物与病理妊娠的关系分析
超声检查NT增厚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诊断价值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胎儿颈项透明层值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的关系分析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