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茵陈白芷汤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疗效观察

2010-04-13李春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0年3期
关键词:茵陈白芷结肠镜

李春芳

(湖北省来凤县翔凤镇卫生院 来凤44570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以血性黏液便、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属中医学“肠癖”、“泄泻”等范畴。近5年来,笔者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40例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1~70岁,病程5个月~18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0~68岁,病程6个月~17年。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参考文献[1]。(1)临床表现:持续性或反复性发作性黏液血便,腹痛,伴有不同程度全身症状,少数患者只有便秘或无血便。(2)结肠镜检查:黏膜有多发性浅溃疡伴充血、水肿,病变大多从直肠开始,呈弥漫性分布;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黏膜血管模糊,易出血,或附有脓血性分泌物;可见假性息肉,结肠袋往往变钝或消失。(3)黏膜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呈炎症性变化,同时常可见糜烂、溃疡、陷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变化。(4)钡灌肠:黏膜粗乱及/或有细颗粒改变;多发性浅龛影或小的充盈缺损;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可呈管状。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有1项及/或黏膜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可以诊断本病;临床表现及钡灌肠有1项者也可以诊断本病。

1.3 排除标准 (1)有严重的并发症,如局部狭窄、肠梗阻、肠穿孔、直肠息肉、中毒性结肠扩张、直肠癌、结肠癌及肛门疾病患者。(2)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3)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4)合并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茵陈白芷汤:茵陈30g、黄柏12g、秦皮 12g、白芷 9g、茯苓 15g、藿香 12g、白及 15g、白术6g,将上药浓煎药液200mL左右,温度30~40度,患者晚上临睡前排空大便后保留灌肠,每日1次。灌肠方法:将药液倒进干净“空盐水瓶”中,用一次性输液管将针头前半部位剪掉,用石腊油润滑头部,举高盐水瓶,病人侧卧,将剪掉端输液管插入肛门10~15cm,注入药水,卧床4h以上。

1.4.2 对照组 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国药准字H11020818),每次1g,每日3次。两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5d,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大致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结肠镜检查均未见明显改善。

2.2 结果 治疗组40例中,显效26例,好转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30例中,显效2例,好转1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属于“肠癖、泄泻”范畴,病因属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饮食不节,喜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致湿热内蕴,下注大肠,湿热是发病的主要因素。灌肠方中茵陈苦寒,清热利湿;黄柏苦寒,清热燥湿;藿香辛微温,芳香行散,化湿浊;秦皮苦寒,泻热涩肠止痢;白及苦涩,微寒之品,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白芷辛温,消肿止痛,排脓生肌,燥湿止泻;白及与白芷能促进溃疡面的愈合;茯苓健脾利湿,白术益气健脾,茯苓与白术配伍,有健脾固本之功效。诸药配伍,达到清热除湿消肿、排脓止血生肌、益气健脾固本之目的。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9-133

猜你喜欢

茵陈白芷结肠镜
结肠镜治疗前肠道清洁准备致水中毒一例报告
不同等级白芷饮片HPLC指纹图谱
利胆退黄夸茵陈
白芷美白活性部位初步研究
绵茵陈养肝祛湿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绵茵陈与花茵陈的现代药理对比及临床应用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