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2例

2010-04-13冯战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0年3期
关键词:金丸食管炎流性

冯战

(广西北流市民乐中心卫生院 北流537403)

胃食管反流病(GERD)主要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紊乱,以致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而引起的疾病[1]。其典型的症状为烧心、反酸,严重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甚至Barrett食管等[2]。西医治疗主要是应用质子泵抑制剂,但部分患者存在复发率高、需长期维持的问题[3]。笔者于2007年8月~2009年8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2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比较,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2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全部符合《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诊断评价》胃食管反流病诊断[4]和《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03)》[5]标准。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32例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6~71岁,平均48.5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3.5年;其中糜烂性食管炎8例,合并胆汁反流性胃炎6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5~69岁,平均 48.1岁;病程 3个月 ~10年,平均3.6年;其中糜烂性食管炎6例,合并胆汁反流性胃炎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伴随疾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奥美拉唑胶囊20mg,每日2次,早晚空腹口服,吗丁啉10mg,每日3次,餐后服用,疗程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药用:柴胡12g、枳壳 12g、白芍 15g、白术 15g 、黄连 12g、吴茱萸 3g、桔梗 15g、厚朴 12g、瓜蒌 15g、甘草 6g。随证加减:反酸较重加乌贼骨12g、瓦楞子30g(煅);嗳气加旋覆花10g(包煎)、代赭石30g(包煎);心欲呕者加姜半夏9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4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文献[6]标准评定。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检查食管下段及胃黏膜正常,幽门口胆汁反流消失,食管及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基本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胃镜检查黏膜变淡,食管下段及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好转,黏膜水肿、充血面积缩小2/3以上,幽门口胆汁反流基本消失,年内偶有发作;有效:症状、体征有改善,胃镜检查黏膜色变淡,胃黏膜糜烂、出血减轻,充血水肿范围缩小1/3以上,食管及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减轻,幽门口胆汁反流减少,半年内偶有发作;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其他检查无变化或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32例中治愈19例(59.4%),显效8例(25.0%),有效 3例(9.4%),无效 2例(6.2%),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30例中分别为10例(33.3%)、6例 (20.0%)、8例 (26.7%) 和 6例(20.0%),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68,P <0.05)。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胃食管反流病为动力障碍性疾病,存在明显的食管、胃动力异常,其发病机制主要是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降低,尤其是一过性括约肌松驰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因素[7]。一旦发生胃食管反流,胃酸、胃蛋白酶、胆盐、胰酶等攻击因子均可反流入食管,刺激和损害食管黏膜,引起食管炎。从而引起反复中、上腹部胀痛,明显的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嗳气,或伴呕吐黄绿苦水等。目前尚无一种药物是针对抗反流机制来进行治疗的,因而抗酸是当今最基本的治疗,主要采用抑制胃酸分泌和增强食管和胃的排空能力,以及保护食管和胃黏膜,强化其防御功能等措施,近期效果较好,但远期疗效不理想,停药后易复发[8]。

本病属中医学“吐酸”、“嘈杂”、“胃痛”、“结胸”等范畴。病变部位在食管,与脾、胃、肝、胆等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主要病因为饮食失宜,七情内伤;病机主要为肝胃气滞,郁而化热,胃气通降失司,久则酸性或非酸性物质随胃气上逆,侵犯食管。故临床上多从热、气、逆、酸论治,并注意兼证的治疗[9]。但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在治疗本病时应治病求本,治疗以健脾疏肝、和胃降逆为基本原则[10]。本治疗组病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总有效率达93.8%,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四逆散中柴胡、枳壳疏肝理气,利胆和胃,行气止痛;白芍、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敛肝气。左金丸中黄连苦寒,清胃热,开肝郁以使肝胃调和,配以少量吴茱萸佐制黄连之寒,且能疏肝降逆;瓜蒌宽胸,利气,散结;苏梗、厚朴降肺胃之气;白术健脾益胃,运脾以升清,具治本之意。诸药合用具有疏肝利胆、健脾和胃之功,从而达到胃气通降、肝气疏畅、气机升降出入有序的目的。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疏肝理气和胃之品能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减少胃黏膜损伤;同时可降低胃肠平滑肌紧张,促进胃肠蠕动,有解痉止痛和消除胃肠胀气作用[11]。而左金丸具有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酸流量等作用[12]。配合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吗丁啉增强胃动力,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整体与局部兼治,能有效地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调整胃肠功能,增强胃肠平滑肌张力及免疫调节作用,从而取得较好的疗效。

[1]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专家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06.10三亚)[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2):170-173

[2]Vakil N,van Zanten SV,Kahrilas P,et al.The Montreal definr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globalevidencebased consensus[J].Am J Gastroenterol,2006,101(8):1 900-1 920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共识意见(2007,西安)[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8,13(1):71-72

[4]陆昱华,钱家鸣.消化系疾病诊断与诊断评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5-50

[5]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03)[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8(4):221-222

[6]梁浩.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13-14

[7]许国铭.重新认识,深入研究胃食管反流病 [J].中华消化杂志,2003,23(1):5-6

[8]芮以融.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胆胃食管反流病6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9,17(3):200-201

[9]吴卫莲,张存钧.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对策[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10):28-29

[10]陶琳,肖旸,李帷,等.四逆散合左金丸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6例[J].北京中医药,2009,28(10):785-787

[11]李仪奎,姜名瑛.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114-115

[12]冉冉,潘岩.左金丸药理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08,23(5):698-699

猜你喜欢

金丸食管炎流性
杨云中
说说三个“金丸”的功效和特点
张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探析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左金丸及其加味药在消化系统疾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