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形钢板在Barton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010-04-13
Barton骨折是指桡骨远端经关节面的骨折,其发生率约占桡骨远端骨折的6.7%[1]。经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或克氏针固定是最常见的传统治疗方法。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自2003年2月~2009年8月,采用T形钛合金钢板治疗Barton骨折3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9~48岁,平均34.9岁;左侧l9例,右侧7例:按AO分类B型l6例,Cl型5例,C3型3例。
1.2 治疗方法 背侧切口入路:桡侧腕背部S形切口,在桡侧腕长、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切开伸肌支持带。将桡侧腕长、短伸肌腱牵向桡侧,拇长伸肌腱向尺侧牵开,充分显露桡骨背侧关节面及骨折断端,使骨折解剖复位,置T形钢板,远端T形处预弯成轻度掌屈状。T形板横板上的螺钉打入时进钉应有20度掌倾角,以避免将钉打入关节内。
掌侧切口入路:于前臂远端掌桡侧做7cm直切口,在桡侧腕屈肌腱桡侧分离,将桡侧腕屈肌腱牵向尺侧,桡动脉及周围组织牵向桡侧,切断旋前方肌在桡骨起始处的肌纤维,充分显露骨折。解剖复位后置T形钢板,T形板横板上打入螺钉时可垂直板面打入。术后第2天开始腕关节的功能锻炼。
2 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5~20个月,术后3~4个月,X线显示桡骨远端骨折全部愈合。采用改良Gart1and和Wertey(GW)评分系统对腕部进行功能评定,优21例,良5例,差4例,总优良率86.66%。正中神经损伤1例。骨折愈合后取内固定时行正中神经松解,临床症状消失。
3 讨论
3.1 Barton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非手术治疗往往得不到满意的复位,造成骨折愈合后腕关节功能明显受限。
徐生根[2]报道该类骨折经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的治疗方法,后遗症发生率高达86.4%。
有实验表明,对关节软骨的准确复位及坚强的内固定可促进关节软骨的愈合,减少骨性关节炎的发生[3]。
Barati等研究认为,腕关节面移位超过2mm,局部应力将增加27%~51% 。同时应力中心大部分将转移到尺骨,产生腕的位置和运动变化,并导致腕部创伤后骨关节炎,影响腕关节的功能。因此,针对桡骨远端解剖结构对腕关节功能的重要性,对于手法复位不理想、累及桡骨远端关节内的骨折病例,临床上需要积极采取手术治疗[1][4][5]。骨折复位应恢复桡骨应有的长度,保持远端关节面的平整和正常的掌倾角、尺偏角。
复位后的内固定可根据骨折端的稳定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方法。本组病例中根据Barton骨折移位的方向,分别采用掌侧或背侧的T形钛合金钢板内固定,达到固定牢固、解剖复位、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恢复腕关节的功能。
3.2 手术注意事项 ①复位的重点是观察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平整和桡骨茎突高度,恢复掌倾角、尺偏角。②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骨缺损和塌陷的病例,可采用自体骨或人工骨填充。③术中钢板需良好的塑形,以适应桡骨远端特殊外形,使固定紧密敷贴。④在背侧切口入路,T形板横板上的螺钉打入时进钉应有20度的掌倾角,以避免将钉打入关节内;在掌侧切口入路,T形板横板上打入螺钉时可垂直板面打入。
3.3 早期功能锻炼能促进腕关节肿胀的消退、瘢疤的软化,可有效防止术后粘连。对于术中骨折对位良好,内固定牢固可靠者,术后无须外固定。
本组30例术后无石膏外固定,术后第2天开始主、被动锻炼。
本组资料中,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伴骨缺损1例。术后则石膏外固定3周后,通过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