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及护理*

2010-04-13苏晓燕

关键词:室颤心源性心肺

李 静,李 华,苏晓燕

(1. 泰安市中医医院, 山东 泰安 271000;2. 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心源性猝死是由于心脏原因意外地引起的猝然死亡,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急症,能否在短时间内行快速正确有效的心肺复苏术关系到患者的预后。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抢救了16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6例患者中男11例,女5例;年龄40~78岁。急性心肌梗死6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高血压冠心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2例。猝死的心电图表现:室颤12例,室性自搏心律3例,心电机械分离1例。开始复苏时间:即可复苏10例,2分钟后复苏3例,4分钟后复苏2例,7分钟后复苏的1例。

1.2治疗结果

16例病人中有10例病人在不同时间内相继恢复窦性心律、自主呼吸、意识逐渐转清,6例病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2 急救与护理体会

2.1迅速准确地判断及正确有效地实施心肺复苏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抢救猝死病人必须分秒必争,其成败关键与开始抢救的时间密切相关,无论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源性猝死,一旦发现应立即做出正确判断,在最短时间内按ABC程序徒手心肺复苏术,A即Airway(气道通畅); B即Breathing(人工呼吸); C即Circuation(人工循环),完成紧急氧合。在抢救本组病例中,由于医护人员技术操作正确熟练,迅速抢救,及时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应用药物使复苏效果满意。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心脏按压操作手法、部位必须准确,才能在心跳停止后建立有效的血液循环;如果没有正确的有效的复苏,在形式上是进行了及时抢救,而实际上拖延了宝贵的时间而导致复苏失败。本组病例中有1例病人经持续按压了198分钟,1例按压126分钟复苏成功,表明正确有效地施行心肺复苏术至关重要。

2.2医护紧密配合。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护士不仅要执行医嘱,更重要的是积极主动完成各项操作,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另一方面要妥善安置病人,对新病人入院后应详细询问病史、病情,将可能发生猝死的危重患者安置在监护室进行心电监护,以便在病情变化时得到应急处理;且因监护室抢救设备、物品、药品齐全,在实施心肺复苏术时能节省时间。本组即刻复苏的10例病人中均在心电监护下发生呼吸心跳停止,经早期实施复苏效果良好。

2.3及时应用药物。迅速建立双管道近心端静脉输液通道,本组病例均采用上腔静脉系给药,其中8例采用颈外静脉穿刺,其余均选用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遵医嘱及时应用各种药物。

2.4迅速电击除颤是治疗室颤的必要措施之一。本组16例猝死病人中有12例心电图显示室颤,其中4例为细颤,应用药物性除颤剂后转为粗颤,均采用非同步电除颤首次电能量为150 J,最大可达360 J,可重复实施[1]。本组12例室颤病人分别给予不同次数电除颤,电能为150~360 J。其中1例给电除颤12次、2例给电除颤8次后相继恢复窦性心律。

2.5加强复苏后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5.1对复苏后的病人安置在监护病房,设立特别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神志、瞳孔的改变,严密监测心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末梢循环有无改善,四肢冷凉末梢循环差的病人及时给保暖,促进血液循环;并做好各种记录。

2.5.2恢复脑功能是复苏成功的标志。血液循环停止后中枢神经系统受到缺氧性损害,其程度远较全身其他脏器为重,因此在心肺复苏成功后后续生命支持脑复苏尤为重要,防止脑缺血与再灌注损伤。本组16例病人中12例均在5分钟内、4例在10分钟内实行脑保护措施,应用冰帽保护脑组织,使头部温度降至28℃[2];血压回升后应用脱水剂、激素,防止脑水肿,同时给营养脑细胞的药物静脉点滴,患者意识恢复较快。

2.5.3加强气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应用机械通气的病人做好气道护理,备好无菌吸痰盘,严格无菌操作,痰多粘稠者加强气道湿化,给拍背胸部体疗、氧驱雾化或应用振动排痰机排痰,以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2.5.4严密监测尿量变化。记录每小时尿量,对尿少、尿崩病人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持续导尿的病人加强尿管护理,防止尿路感染发生。

2.5.5防止血栓栓塞。心肺复苏后的病人由于血流淤滞及心肌收缩低下,心室切变率降低,易发生全身性血管栓塞和肺栓塞;加上电复律后心房搏动加强,附壁血栓脱落后易肺、脑、周围动脉栓塞,复苏成功后的病人在无禁忌情况下,常规给予应用抗凝药物,协助床上肢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发生。

2.5.6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患者在抢救过程中静脉通路多,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认真履行各项操作规程,严格三查七对制度,熟悉各种药物的配伍禁忌,及时正确的先择给药方式,防止抢救过程中药物无法真正及时发挥疗效,同时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注意输液速度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有刺激性药物尽量选择粗大血管输入以免发生静脉炎。

2.5.7做好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复苏后的病人因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给予特别护理,按时完成一切护理工作。保持床铺清洁干净,每天给卫生处置、口腔护理、会阴擦洗,按时给病人翻身皮肤护理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发生;加强营养,昏迷病人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胃肠营养,需禁食者可应用静脉营养,清醒病人给予易消化含丰富营养饮食,保持大便通畅,训练患者床上应用便器,防止因饮食不当大便不畅造成再次发生猝死的危险。掌握患者心理状态,为患者提供良好心理支持。复苏成功后的病人其心理上处于极度恐惧状态和窒息感,加上监护室呈现一派紧张而严肃气氛,又无亲人的照顾,这些均使患者精神上十分紧张,在护理过程中护士热情的工作态度,耐心细致观察,善于和病人进行沟通、交流,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尽快脱离危险期,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3 讨 论

通过对猝死病人抢救及护理,我们体会是猝死一旦发生,准确及时判断,正确熟练实施心肺复苏术,护士在抢救过程中做到机警灵敏,紧密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操作为抢救赢得时间;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复苏后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提高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1] 仲剑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306.

[2] 俞森洋.危重病监护学[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出版,1996:60-65.

猜你喜欢

室颤心源性心肺
脑有病,“根”在心——关于心源性脑栓塞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电形态学特征与心率变异性指标预测室颤能力的比较
勘 误
特发性室颤射频消融后的心电图改变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不同导联J波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颤动的预测价值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