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处理对酸奶品质的影响研究
2010-04-13
酸奶营养丰富,富含活性乳酸菌,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保持酸奶品质,酸奶在销售环节的温度一般要求控制在8 ℃以下,是一种通过冷链运输和销售的乳制品[1]。对于某些不适宜冷食的消费者来说,其保持低温消费的特性大大限制了酸奶在这部分特殊人群中的食用。国内外已有关于微波加热处理牛奶的相关研究报道,但以利用微波干燥技术为主[2]。有关微波加热处理对酸奶品质的研究国内目前还未见报道,本试验首次研究了微波加热处理对酸奶温度、粘度、pH值、活性乳酸菌总数和质构特性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简便快捷、安全可靠的酸奶加热处理工艺,为不适宜冷食的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食用酸奶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原料
三元爱克林包装原味酸奶,批号:H1459X。
1.1.2 主要试剂
MC培养基、革兰氏染色液、无水乙醇、无菌生理盐水(称取8.5 g氯化钠溶于1000 mL蒸馏水中,121 ℃高压灭菌15 min)。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1.1.3 主要设备
质构仪:TAXT.Plus型质构仪,英国Stable Micro System公司;电子天平:瑞士Mettler AE260型分析天平;粘度计:美国BROOKFIELD DVII+粘度计;PH计:美国奥立龙Orion 3-Star台式pH测量仪;温度计:水银温度计,北京科思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化培养箱:PHP9272型生化培养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微波炉:格兰仕WD800型微波炉,微波输出功率为800 W,中档火力(实际输出功率50%)、高档火力(实际输出功率100%);超净台:HS840型,天津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水浴锅:HSX-600型,天津市中环实验电炉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微波处理工艺
每次处理前测定酸奶的起始温度,然后将250 g酸奶倒入500 mL微波炉专用容器中,将容器放入微波炉的正中央,关闭炉门。
微波炉处理酸奶的工艺参数如表1所示。
取出经过微波处理的酸奶,摇匀后迅速测定酸奶的温度、pH值和粘度。
1.2.2 pH值测定
按照PH计相关说明操作。
1.2.3 粘度测定
测定参数为探头63#,转子转速为6 RPM,在1 min内每2 s电脑自动记录1次结果,选择第14、15、16次的数据平均值作为酸奶的粘度值。
1.2.4 活性乳酸菌总数的测定
平板计数法[3]。
1.2.5 酸奶质构的测定
酸奶微波处理前后,分析各项质构特性。采用TPA的各项测定参数为:测定模式为T.P.A-Yog-BEC;测定探头型号为P/0.5;测定时探头速度为2.00 mm/s;测定后探头速度为2.00 mm/s;测定距离为酸奶厚度的30%;探头2次测定间隔时间为5.00 s;触发类型为自动触发力1.0 g。
表1 微波加热酸奶工艺参数
1.2.6 微波加热后酸奶的感官评定
采用5分制,评定总分为25分。由消费者和相关乳品研究人员组成的10人小组对经过微波处理前后的酸奶的外观、组织、色泽、风味、总体口感进行打分,取平均值。
图1 微波加热对酸奶温度的影响
图2 微波加热对酸奶粘度和pH值的影响
图3 微波加热对酸奶乳酸菌活菌数的影响
图4 微波处理后酸奶质构变化
2 结果与分析
2.1 微波处理对酸奶温度变化的影响
微波处理会影响酸奶的体积,因此本研究选择将250 g酸奶放入500 mL容积(内径:60 mm)的微波炉专用容器中,选取不同的微波加热功率档对酸奶进行加热,处理时间设置为0、15、25、35、45、55和65s。加热后摇匀,测定加热后的酸奶温度变化情况,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随着微波加热时间的延长,不同火力档条件处理的酸奶的温度都逐步上升,在微波加热45 s的时候,高档火力(800 W)酸奶温度上升至40 ℃以上,而中档火力(400 W)要加热65 s以上,温度才上升至40 ℃以上,接近酸奶发酵的温度。高档火力加热酸奶升温迅速,为防止加热过程中局部过热导致酸奶中酪蛋白变性形成凝块,保证酸奶质量的稳定,选择升温较为温和的中档火力进行后续试验。
2.2 微波加热对酸奶pH值和粘度的影响
采用中档火力加热酸奶,加热时间设置为0、15、25、35、45、55和65s,分别测定酸奶的粘度、pH值,分析两者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微波加热时间的延长,酸奶的粘度逐步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酸奶的pH值略有增加,在加热30 s的时候,酸奶的粘度降低到了原来的一半左右。微波中档火力加热酸奶的过程中,酸奶的pH值变化微小,加热前后没有显著差异(P>0.05),酸奶的粘度在加热到35 s的时候降低了44.5%。酸奶的粘度在微波加热前后具有显著差异(P<0.05)。
2.3 微波加热对酸奶乳酸菌活性的影响
根据乳酸菌活菌数的测定方法,对微波加热不同时间后的酸奶进行乳酸菌的培养计数,研究乳酸菌的对数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在微波加热到25 s左右时,酸奶的活菌数和初始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都达到了108cfu/mL。但微波长时加热对酸奶的活菌数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酸奶中的活菌数会有所下降,在加热40 s后,活菌数量下降明显。因此要避免长时间用微波加热酸奶,以免杀死有益的乳酸菌,这也与文献报道微波杀菌效果一致[4]。
2.4 微波加热对酸奶质构的影响
测定酸奶在微波处理前后的质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4和表2所示。
从图4所示的3条(微波处理0、25和65 s)酸奶质构曲线可以看出,微波处理前后酸奶的质构图形状基本相同,说明酸奶保持了基本的质构特性。但是质构图所反映的酸奶质构参数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表现为纵坐标峰值出现变化。随着微波处理时间的延长,酸奶的质构发生了一定变化,酸奶质构曲线位移变化也趋于明显,特别是微波处理65 s后,酸奶的质构曲线和对照相比,有明显的位移。
从表2质构分析结果可知,微波处理时间越长,酸奶的各项质构指标变化越大。以处理时间0 s的酸奶为对照,发现当酸奶经微波处理后,其硬度都有较为显著的变化(P<0.05);酸奶的稠度、内聚性和胶粘性在微波处理15 s和25 s时候,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当微波处理时间在35 s以上时,酸奶的各项质构参数均与未处理的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知,为了较好地保持酸奶的质构特征,微波处理酸奶的时间不宜过长,以25 s为宜。
表2 微波加热酸奶前后的质构变化
表3 微波加热酸奶的感官分析
2.5 微波加热酸奶的感官评价
微波处理后的酸奶,外观上与未经微波处理的酸奶无明显差异,但流动性增强。加热不同时间酸奶的感官评价综合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2可知,在微波加热25 s后,温度上升至25 ℃左右,酸奶的口感凉爽(低于口腔温度35 ℃)。微波加热后的酸奶粘度降低,但是与未经微波处理的酸奶相比,口感没有明显的差异。酸奶在加热到45 s以上时候,酸奶温度达到50 ℃以上,在高档火力微波处理的酸奶样品中首先出现了蛋白结块现象,这可能与高档火力加热酸奶,局部温度迅速升高导致酪蛋白凝块有关。因此,为了保持酸奶良好的口感,酸奶中火加热不宜超过25 s,此时酸奶不再冰冷,口感凉爽,感官分析与未加热处理的酸奶无显著差异。
3 结论
用不同微波功率档加热酸奶,温度上升速度不同,中档火力温度的上升较高档火力慢。相同加热时间下,两档火力对酸奶温度的影响差异明显,酸奶温度由8 ℃达到25 ℃,中档火力需要25 s,高档火力需要15 s。中档火力需要55 s达到酸奶的发酵温度,高档火力需要35 s。
随着酸奶加热后温度的升高,酸奶的粘度下降(P<0.05),pH值略有上升(P>0.05)。酸奶的乳酸菌活菌数受微波加热的影响较大,微波加热45 s以上,乳酸菌活性下降显著,并有少量蛋白凝块出现。质构分析发现,酸奶在微波处理25 s后,硬度、稠度、内聚性和胶粘性等质构参数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为了保持酸奶的良好口感和较高的活菌数,保持酸奶的营养特性,加热酸奶应使用微波中档火力,加热时间不宜超过25 s。
[1]李祥,赵征.酸奶的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5033~5034
[2]Sieber R P,Eberhard,Gallmann P U. Heat treatment of milk in domestic microwave ovens.International Dairy Journal,1996(6):231~246
[3]徐进,刘秀梅,杨宝兰,李志刚. GB/T 4789.35-2008 食品中乳酸菌检验.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4]肖淼鑫,张仲欣.牛乳微波杀菌工艺试验研究.中国乳品工业,2005,33(5):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