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钱愁名目,都是权力自肥惹的等

2010-04-12付瑞生

新广角 2010年4期
关键词:税费财政预算官员

付瑞生

两会上,富人很烦恼,因为收入分配问题成为头号靶子。3月10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某电力央企抱怨,不是没钱发,而是愁找不到名目。我们单位员工每月都有报销任务,即1500元的超市购物和1000元的汽车油票,完成任务就等于报销了2500元。

央企员工为刺激内需做了无可替代的贡献,你们辛苦了!政协委员刘明华怒斥,“同为职工,垄断企业职工一年收入可以是普通企业职工10年的收入。”而石油、电力、电信、烟草等行业的员工人数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其收入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60%左右。

白花花的银子拿到手发烫,因此要巧立名目把钱花出去变成了“挑战自我”。例如,不久前,南航为6000空姐统一换新装就花费了将近6000万元,而南航刚发布的半年报中显示亏损额达8.35亿元。一套行头一万块,美丽不打折,让买了3折机票就飞一圈的旅客大呼够本。挑战自我也娱乐了旅客。

旅客养眼,纳税人埋单,这是在挑战纳税人的底线。因此这届两会,收入分配改革不仅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发改委也表示,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箭在弦上。张世平委员直言,央企高薪,普通劳动者收入过低是当前最大的不公。

“找不到名目发钱”其实困扰了央企上下很多年。为什么说名目和名分是难言之隐呢?央企负责人的薪酬制度是在2002年由国资委制定,本来意在用基薪+绩效年薪的方式,把奖金和绩效考核挂钩制约。但是规定成空文,出资人或其代表的薪酬安排权“大权旁落”,变成了央企“我的地盘我做主”。

央企是共和国长子,高管是国民的打工仔。现实却是打工仔褫夺了老板的图章,给自己猛开支票,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更有甚者,还多了一本灰色收入“账外账”。陕西高速原董事长陈双全受贿1700万元,其经验是“受贿优先考虑国有企业,因为国企比较安全”,原因是“国企普遍爱好做假账,并且精通这方面的业务——‘有办法做”。

“有办法做”无非就是巧立名目,谁让儿子比老子横呢?名目问题说到底还是名分问题。亦官亦商自然游刃有余,比管理,独享垄断权力,谈薪酬,就是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既算政府官员还拿着华尔街的高薪,自我定位的不清晰,很容易就会陷入权力自肥的怪圈。

为何宁死不当公务员

王石川

48岁的刘美艺(化名)至今没想通,自己深沉的母爱竟成了“杀”死女儿的凶手——女儿晓琳大学毕业后,通过网络从事自由职业,但在机关当领导的她认为这“工作”不稳定,四处张罗让女儿进机关端“铁饭碗”,却屡被拒绝。去年12月,一次争执之后,25岁的晓琳受不了母亲念叨,赌气从25楼的家里纵身跳下……

这无疑是一起让人百感交集的悲剧。谁是刽子手?

普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美好而明媚的未来。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身为机关干部的刘美艺希望女儿端上铁饭碗,也是人之常情。但应该承认,在传统家长制文化依然遗有流弊的今天,有不少家长把孩子当作附属物,当作实现自己理想或梦想的工具,不懂得尊重孩子。我们可以看到,刘美艺并不真正理解、尊重女儿。但是,问题又不止这么简单。

表面看,这是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但实际上又不仅仅如此。刘美艺让女儿考公务员,实际上是整个社会价值观的一种缩影,她的选择并不孤绝和新异。进而言之,当下,官本位的思想仍然或多或少地主导着这个社会,一旦考上公务员,不止是预示饭碗的稳定,还有其他摸得着看得见的好处。因此,公务员考试有“国考”之誉,其激烈程度早已超过当前的高考。

为什么那么多人考公务员?如果社会保障足够完善,人们有足够的安全感,还会争先恐后地希望工作稳定吗?事实上,真正有志气有想法有才华的人是不屑于稳定而没有挑战性的工作,但对未来的不可预期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公务员。因此,与其说是刘美艺害死了女儿,不如说,是庸俗的价值观和当前社会的集体焦虑感害死了晓琳。对这一血腥事件,除了对人性的追问,对家庭伦理的质疑,更应该逼问的是,当前惨淡的现实和公务员热背后的怪象。

“财产多”不要成了官员子女的“普遍特征”

武洁

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11日做客人民网表示,老百姓不满意有些官员财产并不是很多,但是子女财产非常多。

应该说,对于官员子女财产多这一现象,未必就一定能导出“以权谋私”“官商勾结”来。当前的现实是,相比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官员子女显然更容易获得各种政治和人脉资源。即便是学识、能力、创新精神、努力程度都相仿的两个人,一个生在寻常百姓家,而另一个身为官员子女,恐怕后者也有望更轻松地胜出。就好比教师的孩子更容易当老师,医生的子女也更容易从事医疗行业一样。

不过,官员对于子女影响是客观的,但影响的结果居然是“财产非常多”,恐怕也并不顺理成章。事实上,官员的强项本不该在赚钱上,那么,官员子女为何却大多生财有道,的确容易让人产生“权力生财”的猜忌与怀疑来。如果“财产非常多”居然能成官员子女的普遍特征。那么不怀疑就不对了。

基于上述视点,官员财产公开,其实不应止于官员本身,官员直系亲属的财产也同样有阳光的必要。不仅如此,假如“财产非常多”更多只是官员子女才能享有的专利,市场经济恐怕有被权力资本掌控的嫌疑,而这不仅是对市场经济规则的违逆,更将给社会公平与稳定埋下隐患。

警惕美国的美元战略野心

赵海建

日本的教训提醒我们,美国的美元战略背后或许有更大的野心。很多人就将日本的遭遇归咎于“广场协议”,称这是美国的“阴谋”。

为应对11月份的国会中期选举,奥巴马政府在过去两个月连续出拳敲打中国,两国关系变得极为敏感。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詹姆斯·斯坦伯格3月2日来华访问,在许多西方媒体看来,此举为“中美关系解冻”带来些许希望。但当奥巴马11日公开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后,这希望瞬间破灭。

在当天的讲话中,奥巴马要求中国进一步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机制过渡。按照奥巴马的说法,在金融危机之后,世界需要重新平衡出口和进口的增长,而“中国进一步转向市场导向的汇率机制将对平衡全球经济起到必要的积极作用”。于是,奥巴马再次向人们宣扬了这样一个逻辑:人民币币值被低估让中国获取巨额贸易顺差,人民币大幅升值将促成中国与其贸易伙伴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也就在11日当天,奥巴马公布了所谓的“国家出口战略”,该战略剑指亚太,更是将中国作为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为促进出口扩大就业,从而取悦选民,奥巴马政府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与中国短兵相接。其实,迫使人民币升值不过是美国的美元战略,其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出口。

与此同时,美国与欧元区国家

之间的汇率战也在如火如茶地进行。所不同的是,美国在这场战争中追求的目标是迫使欧元贬值。自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欧元区国家就一直有所谓“阴谋论”的说法,认为这是华尔街发动的“货币战争”,而其背后站着美国政府,目的是打散欧元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美国最终如愿以偿,欧元走弱,投资者避险情绪加重,美元持续走强。美国促进金融和经济稳定最关键的问题是“筹资”,而国际资本如今正在从欧洲向美国回流。这与迫使人民币升值达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一旦人民币升值,美国的东西将变得“便宜”,中国境内的一些资本将涌向美国。可以说,这是美元战略的另一个目标。

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日前发表罕见言论,呼吁政府采取“坚决措施”遏制日元走强。日本的教训提醒我们,美国的美元战略背后或许有更大的野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经历了黄金发展时期,积累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其中最主要的是对美国的顺差。日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美国认为巨额贸易逆差是日元低估造成的。在美国的压力下,五国集团1985年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此后,日本进入了快速升值的轨道。虽然出口遭到巨大的冲击,但日本人却为自己在全球范围内的疯狂购买沾沾自喜,很多人将资金大量投放在不动产和股市上面。当“泡沫经济”崩溃之后,日本迎来“失去的10年”。与此同时,美国却靠回笼的资金转而投资各种新兴产业,创造了长时间经济增长的奇迹。很多人将日本的遭遇归咎于“广场协议”,甚至称这是美国的“阴谋”。迫使人民币升值,或许也是美国对中国采取的一个“阴谋”。

温家宝总理在回答网友提问时说:“目前美国对中国出口最多的是红豆和飞机,中国不可能长期坐着飞机吃红豆,美国应该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和放开高端技术产品的出口。”很显然,美国的贸易逆差是由自己的封锁造成的,人民币升值并非是一剂“良药”。对于中国来说,保持人民汇率的基本稳定符合目前的最大利益。即便将来要变,也要依据自身的利益来决定,而不是让美国牵着鼻子走。

预算“专业障碍”是一个伪问题

毕舸

针对预算报告难读懂等问题,媒体记者对话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财政厅厅长王文童。他表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是每个人都能懂,预算报告也存在专业问题,所以不需要每个代表都能看懂。

财政预算报告或许不需要细化到一分一厘,但必须有预算设计及使用的充足理由。人大代表未必需要掌握财政预算报告中的各种专业性知识,但不妨碍其行使审议和监督权——只要代表们大致认为某项重大预算不合理,或者存在明显超出之处,完全可以就此提出疑问,而预算制定部门必须给予合理性解释,代表们如果认为对应部门的回应不能令其信服,则进一步提出质疑,直到相关预算阐述足够清楚明了。做不到这一点,人大代表们就有权暂停该项预算草案的通过,乃至可以最终否决。

确实,正如王文童所说,在国外,议员们也不是全能看懂政府财政预算报告,但一是有预算审查委员会的专业化设置,让具备足够专业素养的委员会成员,像剖析麻雀一样“挖”开财政预算报告的“五脏六腑”,再转化为其他议员们能够看懂的文字形式,人大财经委的预算工委同样有此功能;二来,人大代表必须对财政报告中的重大预算立项高度关注,对任何一丝“可疑”之处提出疑问,有关部门必须给予最通俗化的解答,如果因为解释不清而被“叫停”,责任完全在自身。既然最复杂的相对论,爱因斯坦都能用一个差不多人人可以看瞳的公式体现,那么相对复杂程度低得多的政府财政预算,有关职能部门为什么不能以较为清晰明了的方式体现呢?如此一来,通过职能部门的专业化解读化解了代表们存在的专业知识障碍。

不可否认,哪怕预算工委也不太可能将涉及庞大项目的政府财政预算报告,精确化到每项开支,人大代表在两会短短几天内也无此精力与时间去逐一核实。但是,这其实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即政府财政预算的公共监督不能停留于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对政府财政预算的公共监督,应当是一个设置了无数端口的完善体系。

因此,我以为预算“专业障碍”是一个伪问题,它并不妨碍代表在两会期间及之看行使审议和监督权。更进一步而言,政府财政预算报告,无论是涉及中央还是地方,都应向全民开放。这不仅保证了民众的知情权,也扩大了民众的参与权——民众中有许多掌握相关知识的专业人士,他们有能力、有热情通过自己的专业化解读,让其他普通民众也看得懂政府预算报告,从而形成全民监督的良性局面。

62项税费房价怎能不高

吴应海

一套房子,经过立项、建设、配套、销售等诸多环节,要收取多少税费?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陈万志给出了答案:据初步统计,我国现阶段涉及房地产的税种有12项之多,涉及房地产的收费多达50项,共计62项。

房价是怎么高起来的?除了土地出让金节节攀升,开发商牟利之心越来越重,打点官员的腐败成本日渐增加外,名目繁多的税费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据抽样调查显示。部分项目的税费已占到房地产价格的30%-40%,而这当中,重复征税和多次收费的现象并不鲜见。显然,要想控制房价,对现有的房地产税费进行清理和规范,势在必行。

如何清理呢?常规思路是,在主管部门的主持下,各牵涉单位坐下来进行协商,看看哪项税费可以保留,哪项税费可以减一些,哪些税费则可以砍掉,形成共识后再公布实施。但这个过程肯定会充满讨价还价声,甚至是争吵声,要想达成统一意见,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行的。道理很简单,这些税费个个师出有名,项项都与部门利益直接挂钩,谁肯轻易放弃?

然而,控降房价不能再等。不仅仅是因为温总理的庄严承诺,更主要的是,如果听任房价继续攀升,随着泡沫的累积,危险将会成倍放大,一旦失控,将会对我们的经济产生重创。所以,在清理和规范房地产税费上,应该打快拳。

那该怎么办呢?我的看法是,借鉴义务教育“一费制”的经验,尽快对房地产业实施“一税制”,即在对现有房地产税费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出一个征收总额,然后一次性征收。最好能把这个税额折算成房价的一定比例,譬如可按商品房售价的10%征收。至于这笔钱征上来之后如何分配,有关部门可以坐下来慢慢谈判,黑发人谈成白发人也没事,只要他们愿意。

这样一来,房子身上的税费负担就会立马下降,房价自然会随之下跌。同时,这种“一税制”更便于公众监督,要想再从房价中浑水摸鱼、增加部门收入,肯定不可能了。

猜你喜欢

税费财政预算官员
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研究
财政预算资金主要风险点及管理
带病提拔自有病根
欧盟就2017年财政预算达成一致
丘琼山巧对官员
中小商业地产企业会计核算应关注的问题
“搞”艺术的官员们
300亿美元
桐乡:上网实时监督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官员在读什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