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阳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

2010-04-12刘春芝

关键词:沈阳装备制造业

刘春芝, 白 洁

(1. 沈阳师范大学 国际商学院, 沈阳 110034; 2. 辽宁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沈阳 110036)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技术装备的各制造工业的总称,主要制造重大先进的基础机械(制造装备的装备)、重要的机械、电子基础元件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农业、能源、交通、原材料、医疗卫生、环保等)、科学技术、军工生产所需的重大成套技术装备。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装备制造业分为6个大类:(1) 通用设备制造业;(2) 专用设备制造业;(3)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4)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5)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6)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的战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经济增长的动力、产业升级的手段和国家安全的保障,高度发达的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1]。

1980年以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仅仅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程,但是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各种污染和浪费非常普遍,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和可持续发展的羁绊。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倡导循环经济理念,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从而实现各种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实现人口、资源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2]。

一、相关研究简述

目前,国内学者有关循环经济的论述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3]:① 关于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循环经济的概念与内涵界定、特征、原则等,如杨丰政和王凤(2008)详细阐释了循环经济的理论含义;② 关于循环经济对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的积极效应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探讨,如赵德海和张微(2007)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是振兴东北装备制造业和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径;③ 关于循环经济具体实施模式的个案分析,包括在具体行业中如何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如何发展与规范区域循环经济模式,如何构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等,如张兆臣(2004)、张忠华(2005)、王新利(2004)等学者探讨了辽宁以及东北老工业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4],再如有的学者分析了水泥行业的循环经济模式(岳润清,2004)、煤炭工业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曹代功,2006)以及钢铁集团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崔生祥,2006)等[5]。

由此可见,目前学者们分别从不同层面探讨了循环经济的实现模式,但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装备制造业相关研究比较少见,本文尝试在这一领域有所突破。

二、沈阳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沈阳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已达到该市工业比重的46.6%[6]。其中2008年1— 9月,铁西装备制造业示范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 255.3亿元,同比增长3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6.3亿元,同比增长25%;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40.7亿元,同比增长30.9%[7]。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科技部将沈阳市确定为“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推进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建设”试点城市,同时将“沈阳市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示范工程”列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的战略以“示范工程”的形式加以推广和实施,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探索了新的途径。

然而近年来,沈阳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步伐逐渐放缓,发展绩效仍然较低,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总体技术水平仅相当于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初期水平,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单位产品能耗较高,绿色资源与能源利用率较低,因此,沈阳装备制造业必须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8]。

三、沈阳装备制造业构建“3+1”循环经济体系的战略构想

循环经济的实质是在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规律的基础上,以“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环境污染的最小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准则,通过合理设计各项社会经济活动,使得处于不同产业链条的企业间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资源互补,形成资源与产品共生的产业组合体,使得处于同一产业链条中上游企业的生产废弃物成为下游企业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资源的回收利用,达到产业之间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化,实现物质和能源的可持续型循环利用[9]。

借鉴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沈阳装备制造业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总体战略可以概括为“3+1”循环经济体系,即实施小、中、大三层循环,并发展一个重要产业——绿色再生产业:在微观企业层面,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建立小循环;在中观区域层面,构建相关生态产业链,形成中循环;在宏观社会层面,构建循环型城市,形成大循环;大力发展绿色再生产业,实施回收再制造发展模式[10]。

1. 在微观企业层面,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建立小循环

在企业层面建立小循环是构建“3+1”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前提,因为企业是践行循环经济的主力军。对企业而言,实践循环经济的有效做法就是充分利用绿色资源、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以减少对资源的损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首先,充分利用绿色资源和清洁能源。所谓绿色资源,主要是指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环境没有污染的清洁能源和绿色材料。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绿色资源,沈阳装备制造企业应该努力做到如下3点:第一,在生产过程中加大技术研究与开发力度,不断探索降低能耗的途径,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第二,在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时,优先选用绿色可再生资源和能源,优先选用低能耗、少污染的环境友好型材料,并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再利用回收材料,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森林、牧草、农作物以及各种野生鸟兽、昆虫、水中生物等;第三,在生产的每一环节和每一工艺中,都要对工业废弃物进行有效的再利用,如废气、废热、废木材的再利用等。

其次,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就是小循环中的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对于一家企业而言,一种产品、一台设备、一条生产线若能减少资源的消耗、重复使用原料,就属于清洁生产,而这种生产方式对企业和社会来说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2.在中观区域层面,构建相关生态产业链,形成中循环

单个企业的清洁生产总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一家企业总有其内部无法消解的一部分废弃物和副产品,需要从厂外组织循环,这就需要构建相关的生态产业链。对地方而言,选择有条件的地区构建生态产业链是发展循环经济不错的选择。利用生物圈中的食物链原理,把不同企业通过某种方式联结起来,形成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产业共生组合体,使得一家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成为另一家企业生产的原材料,最终实现区域内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环境污染的最小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实践中也是完全经济而且可行的。沈阳装备制造业构建区域内的生态产业链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实现企业在生产层次上能源和物料的循环利用;第二,以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为目的与宗旨,在不同企业之间形成废弃物的输出-输入关系,构建生态共生的企业群落。

装备制造业的主体产业链条为:产品构想—技术研发—工艺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运作—仓储与物流管理—客户服务—产品绿色再生产。目前,沈阳市已经构建了5个大的区域产业链条:一是石化产业链,以沈阳鼓风机有限公司为核心,包括沈阳气压机厂、沈阳水泵厂、沈阳空压机厂;二是重型机械产业链,以沈阳重型集团为核心,包括沈阳锻压机床厂、沈阳电工机械厂、沈阳低压开关厂、沈阳水泥机械厂等企业;三是为大型水电设施服务的装备制造产业链,以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为核心,包括沈阳变压器厂、衡阳变压器厂、新疆变压器厂和天津变压器厂四大企业;四是废物静脉产业链,其成员企业主要是对装备制造业产生的各种废金属进行处置再生的企业;五是为装备制造业提供各种专业表面处理服务的产业链[11]。

3. 在宏观社会层面,把沈阳市建设成循环型城市,形成大循环

社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性(环境社会成本)是循环型生产环节的成本障碍。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环境产权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促使企业将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但这一目标的实现仅靠市场机制是不够的,还需要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

对沈阳市政府而言,发展循环经济应当大力发展社会静脉产业,即资源回收和旧物调剂产业,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的再次利用。此外,还应尽快出台各种优惠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鼓励和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切实抓好循环经济发展五大环节(即资源开采环节、资源消耗环节、废弃物产生环节、再生资源产生环节和社会消费环节)的管理,利用各种宏观经济政策手段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在社会层面,应重点进行循环型城市建设,努力把沈阳市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循环型城市。

4. 大力发展绿色再生产业,实施回收再制造发展模式

所谓回收再制造发展模式,是指以装备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以废旧装备回收再利用和跨越式提升为目标,以节能、节材、环保、优质、高效为准则,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对废旧装备实施改造、修复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的总称[3]。换句话说,装备制造业的回收再制造发展模式,就是废旧装备技术维修的产业化,从而在源头上解决废物和废旧资源在全社会的循环利用问题。

据测算,回收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或超过新品,而成本却仅仅是新品的50%,能够节约60%的能源和70%的原材料,并且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明显降低;另有研究表明,机电产品零部件的回收再利用,可使产品最终成本平均下降约30%[12]。实施回收再制造发展模式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产品可拆卸性技术的可行性,二是回收再利用成本的经济性。为了有效实施回收再制造发展模式,沈阳装备制造企业在进行产品总体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准则[12]:

一是在产品结构设计方面,应尽量考虑易于拆卸和分离。产品结构设计中应该选用易于连接与分离的方式,从而保证在零部件拆卸过程中目标零件能够安全分离,并且丝毫无损。对于可重复使用零件的状态(如磨损、腐蚀等)应进行明确识别,并在产品结构设计时使这些可回收零件易于装配与拆卸。

二是在产品安装设计方面,应遵照易于装配、调整、维护的原则。产品的总体布局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结构应最大限度地便于装配、调整和维护。另外,应根据功能分配原则,将易损部件安装在易于调整、再加工或更换的零件上或区域内,以减少装配、拆卸与调整时的工作量。

三是在零部件选用方面,应尽可能选用回收的可重用零部件或材料,在回收零部件满足质量特性、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等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将其应用于新产品设计中,或在新产品设计中尽可能选用回收的可重复使用材料,从而充分利用各种材料资源,实现节约能源费用、降低成本和保护环境的目标。

四是在材料管理方面,应遵循易于识别、分类管理的原则,根据材料分类准则,在设计中尽可能将有害材料集中在一起,做到标志明确,并使其能够以较为简便的方式拆卸与分离,从而便于材料的分类回收与再利用。

五是回收再制造的经济性原则。实施回收再制造发展模式,务必力求费用最小而收益最大,即达到回收再利用净收益的最大化(净收益=总回收收益-总回收费用),使资源回收再利用率最高、废弃物最少,真正实现企业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刘向丽,王厚双.辽宁省制造业FDI技术外溢效应实证分析 [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5.

[2]闫莉,薛惠锋.中国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J].河北学刊,2007(9):197-198.

[3]刘春芝,郭洪渊.循环经济理念下装备制造业发展模式 [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10):13-15.

[4]柳爱梅.论制造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与实践 [J].消费导刊,2008(6):58-61.

[5]龙汩.论循环经济及其发展对策 [J].湖湘论坛,2008(4):55-57.

[6]姜敏.沈阳装备制造企业:让危机变机遇 [EB/OL].[2009-01-23].http://jjckb.xinhuanet.com/jcsj/2009-01/23/content_140332.htm.

[7]刘国栋.仍然大步前行:前三季度沈阳装备制造业发展综述 [EB/OL].[2009-02-25].http://www.nen.com.cn/liaoning/225/3192725.shtml.

[8]黄海峰,曹燕辉,陈超.中国建立循环经济体系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 [N].中国经济时报,2005-05-23(4).

[9]戎嘉琪.面向循环经济的绿色制造模式探讨 [J].广西轻工业,2006,22(6):104-106.

[10]杨丰政,王凤.循环经济的理论含义解释 [J].当代经济,2008(7):148-149.

[11]孙殿武,高晨.沈阳市铁西新区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建设与研究 [J].环境保护科学,2007,33(4):130-132.

[12]陈国平,林朝平.基于循环经济的回收再制造系统研究 [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8(3):5-7.

猜你喜欢

沈阳装备制造业
好装备这样造
港警新装备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防晒装备折起来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