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音乐课堂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

2010-04-12李双珍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情感音乐

□李双珍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分院,山西 平定 045200)

教学过程是促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变化过程,教学目标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教学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音乐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课堂,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积极探究,让音乐课真正被学生接受并喜欢,是音乐教师值得深思并探讨的问题。

一、关注学生审美需求,诱导主动参与

音乐课本身就是要做到“寓教于乐”。如果只是提提问题,唱唱歌,练练技巧,那么课堂气氛就显得单调、枯燥,这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发挥积极主动性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音乐课的期望,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兴趣导入上贴近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将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为音乐课的主导因素。教师要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教学中适当加入游戏、歌表演、舞蹈等教学手段,将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学生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愉快地学习。这样,教师和学生就都成了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成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体。关注学生的审美注意、审美兴趣与审美需求,还可根据学生的审美需求进行有目的、有选择、有引导的教学延伸。学生多数偏爱流行音乐,教师可以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在作品分析和作品欣赏中,融入看来晦涩难懂的音乐表现手法、音乐知识等,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品味和鉴赏能力,利用流行音乐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

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只有把音乐创作作为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独立出来加以强调,音乐教学才能获得最大的教育效益。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这是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而音乐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创造性,为“鼓励音乐创造”这一教育理念的贯彻提供了可能性。教师应该尽量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欣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作活动等,让学生用嘹亮的歌喉去模仿、以优美的舞姿来展示,或者发挥想象,自己创作简短的乐句和旋律。允许并鼓励学生对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和发展,有益于发挥其主动性。在这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实践活动贯穿教学始终,把教师怎样讲变成学生怎样做。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让学生在置身于“创造”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同时将有关的音乐知识糅合到音乐活动中,让学生顺带学习。这样不仅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而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体验和乐趣中探究知识、创新思维、拓展能力。

音乐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参与音乐创造的过程。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很难有真正意义的音乐教学。只有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参与音乐创造的过程,才是真正有效的音乐教学,这也正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鼓励音乐创造”理念的核心所在。

三、丰富学生音乐活动,点燃思维火花

音乐艺术的创作、演奏和制作,离不开严谨的思维和理性的驾驭。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知识技能的掌握不是教学惟一的目的,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更应是音乐教师关注的主题。因此,音乐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感性欣赏、亲身体验音乐的基础上,还能学会思考和分析音乐,让他们的思想、心灵与音乐产生共鸣。课堂教学中应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考、分析,理智地欣赏音乐,充分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如针对“学科综合”的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可以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思考、研讨、判断。在聆听德彪西的《月光》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感受,有的学生为乐曲命名为《月光》;有的说乐曲使人感到诗情画意,有一种神秘感;有的创作了一首小诗:风儿轻轻,月儿明明,水儿滢滢,我欲乘风行,月公自有情;还有的画了一幅画……这是引导学生思维活动和培养音乐欣赏兴趣的有效途径。又如:音乐的现实性和指向性给人们提供了联想和思维的空间。所以,音乐欣赏课中思维活动的设计,应有目的地选择与作品特点相吻合的思维形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积极思维,参与音乐审美体验活动。在欣赏管弦乐《闲聊波尔卡》时,可以将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闲聊波儿卡》音乐让学生进行对比欣赏,一种是管弦乐,一种是童声合唱,这样做不仅可以丰富听觉、引发思索、激活课堂,发展学生想象空间,提高课堂效果,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不同音乐表现形式所具有的不同魅力。

四、尊重学生情感体验,体现人文关怀

音乐教育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而把教师自身的思想情感强加给学生,结果呢?学生们在那种久而久之的固定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演练下,渐渐丧失了人类与生俱来的那种源于心灵深处的音乐感受本能,不论你在课堂上给他欣赏欢快的,还是深沉的音乐,都会有不少同学无动于衷,毫无感觉。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就是要让我们的音乐教育从冰冷的理性回归到温暖的人性。学生与老师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而音乐艺术情感表达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对音乐艺术的感受与理解就不应该是绝对的,更不应该出于延续传统音乐文化的考虑,很自然的把教师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等传递给学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权威”,关注学生的情感,允许和鼓励个性化地理解与表现,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其次,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教师要树立与学生合作,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如教师的现场演唱、演奏,与学生一同创编等面对面的交流活动,使学生对教师有一种亲近和亲切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从而吸引、感染、促动学生去体验音乐、理解音乐。这样就会师乐、生乐、师生同乐,我们的音乐教育才会获得最佳效果。第三,音乐教学需要构建一种新的师生关系,需要在新的教学关系中进行。学生作为音乐学习的主体,同教师应是一种合作和交流的关系,并非被动的受教者。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负有主导音乐教学的责任。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体的主动发展。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与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探究的平台,为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展创新实践能力架桥铺路,展现给学生一个较为宽松的、和谐的、动态的、充满了美感与浓厚人情味的音乐学习的空间。我想,学生会在教师的引领下步入音乐艺术的美妙殿堂,“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局面就会得到扭转。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以“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各方面逐步转变教师角色。这样,我们的音乐教育也才能够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肩负起培养人、塑造人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吴 斌,王安国.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周家骥. 教育科研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郭声健. 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5]金亚文. 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主体情感音乐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中职学校班级管理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音乐
“以学生为主体”在中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