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评价表》应予废止

2010-04-12

关键词:名师标准评价

高 华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初级中学,湖北宜昌 443143)

《课堂教学评价表》应予废止

高 华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初级中学,湖北宜昌 443143)

本文针对绝大多数学校用《课堂教学评价表》评价课堂教学,提出我的反对意见。因为,课堂具有生成性、不确定性,师生及当时的状况特殊性;所以,用这样的表来评课是有害无益的。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故各要素的相加也不是,也不可能是整体的课堂评价。为了还语文课堂教学以本来面目,采用多元化评价、开放式评价、发展性评价,《课堂教学评价表》该休矣。

课堂教学评价; 多元开放; 教学规则

绝大多数学校一般是用《课堂教学评价表》评价课堂教学。在听评课时,听课者每人拿着一张评分表:一、二、三、四,A、B、C、D,条条款款,分项打分,总分,作为对教师这堂课的评价。这看起来严肃认真,考虑周全,实则有害教者,有害于评者,更有害于学生,违背了课堂教学的规律。这种做法,像是对待一个科技产品,以解剖学的态度对等一个原本是活生生的课堂,让人无语,说得不好听一点,像是新一代的评教“八股大纲”,极大地束缚了老师的手脚,让师生如何能放手而教,轻松而学?

更可悲的是,那条条框框的制定,并没有经过专家地充分论证,就这样理所当然地发挥标尺地作用了。我想,作为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表,应该算是一个评价标准,它的制定,一定是非常严肃而科学的事,要有充分相关理论基础,还要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这才有有益于语文建设的好标准。

让我们再读刘志军的《课堂评价论》吧!他说:“老师在进行着教学活动的同时,学生也在进行着学的活动,此时是无法把它分解成教和学以及什么时间段在教什么和什么时间段在学什么的……在评价实践中单纯地评教或评学甚至将二者中和却是与事实相违背的,也是行不通的。因此,到目前为止,对课堂评价的策略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知识技能的掌握及能力的培养是课堂完成的重要任务,但不是全部,如果以对课堂进教学进行导向性的评价,将很容易导致课堂教学的偏差……许多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偏差,虽不能完全归咎于它,但至少可以说它对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

课堂是丰富多彩的,每一节课都是丰富复杂的综合体,它需要老师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能力,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发挥每一个人的创造性,……他们(优秀教师)所创造的每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几乎都与老师丰富的个人特征密切结合在一起,从这一方面说,课堂教学有着极强的个人依赖性,对它不进行评价不能用一个划一的标准来框定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而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加外,现代课堂教学的评价的形成性目的,也决定了它的评价标准不可能是一个僵化的教条式标准。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与学生都是具有巨大的创造力,决定了师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是难以预测的,一个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不可能涵盖众多教师教学行为,因此,现代化课堂教学的标准只能是开放的。

从以上论述,不难发现,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又打个比方,水可以分解成氢和氧,显然,氢和氧不再是水了,而且,氢和氧的简单相加也不是水,这其中有化学变化。所以,部分相加不一定就得到想当然的整体,反之亦然。课堂的这种生成性,不确定性,综合性,特殊性,决定了现代化课堂教学的标准只能是开放的。所以,非要把它分割成各要素来看,那还得慎之又慎。这可以理解为:评价标准的丰富性、不确定性、多元性。所以,用一张表来打分,就显得不当了。换一个角度看,如果真有这样一个标准如同上面的表一样,如同真理一样,藏在一个地方,我们一定可以探究出来,至少教育部也会弄出一个什么表来,但一直没有,甚至永远也不会有。但大略的标准,开放的标准还是有的,张志军有较充分的论述,但绝不同于此处的条款式的标准,此处不提。

打分评课的做法,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束缚了教者,听课者,也束缚了学生,应该废止了。可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出来呢?我想有三点原因:

第一,语文教学被功利社会所趋使,导致语文教育的变形,歪曲。我们生活在一个场中,是个社会的功利场中,所以一切都不由自主地会染上功利的色彩。或者说,每一个人,都被社会(世界)所趋赶。古代还好,会读书写字的人不多,学生也少,况且是私塾教育,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也不评职称,也是评名师,所以一切单纯,反而更接近教育的本真。但现代社会不同了,现代社会像一个巨大的马达,永不停息,谁都不想能停下片刻:从上学至上班近二十年的时间里,甚至长达一生,考试竞争从没有断过,这会让教育本身扭曲。顾远明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基础教育应该是适合孩子的教育,现在之所以产生矛盾,是考核的方法过于单一、过于功利,把考试当成了目的。教育有了这个目的,当然就产生了矛盾,你考什么我就教什么,这就变成反客为主,把教育本质颠倒了。以分数论英雄,以升学率考评学校、考评教师,只有改变这种评价体系,素质教育的步子才会快一点,我们的孩子才不会陷于题海之中,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接触世界,接触生活,学习更多的知识,做更多的事,思考更多的问题,培养独立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2]。其次行政部门对教师的领导、要求、考核、评价。其三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监督评判,最后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不仅是能力水平要提升,还有地位的提升,收入的增加)诸多力量,胁迫着你,推搡着你,要你如何如何,看似必须,实则不然,其中有多少教育的“真”呢?!我们有必要常温习一下叶圣陶的话:语文教育的目的,一是要教会学生自己能看书,不断吸取精神养料;二是要教会学生把所想的东西用嘴用笔表达出来。教师的讲课就不只是讲一篇课文了,而是应当着眼于教会学生看书写文章。“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3]再回顾一下吕叔湘先生的语文教学的论述:“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教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就是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个钥匙能够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去找东西。你不给他这个钥匙,那有多少宝贝他也没有法子拿到手。”“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培养自学能力,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语文课当作语文课来教,又怎么个教法呢?’我想这也很简单,三个字:少而精。少讲,精讲。讲的要击中要害,学生哪个地方不懂,不太理解,就给他讲一下,点一下。学生懂的呢,就不讲。”从二位的论述,不难看出,教学是非常朴实的事性,并没有什么高深的东西,没有什么需要十年,二十年才能参悟的神秘素养,课堂上,也没有多少表演性的事情,如果说不是那样,魏书生的成名就不可理解了。老师也都是专家了。功利的趋动,各界对教育的高要求,导致对教育工作的神秘化,专家化,似乎只有专家级的老师才能教好学生,而普通人都要靠边站一样。对教育工作的异化,如当前对高效课堂的讨论,我认为过度地在高效上作文章,会过犹不及。

第二是听课效应。既然要上课,还要听课,要把课上成“优质”课,那么,上课的教师就要想了,要如何才能“优质”呢?听课者也在想:他的课能能称作“优质课”么?有了这样一个想法,老师的表现必然要“不凡”,必然要“有新意”必然要体现我的“高水平”,他想得没错,不然怎么优质得起来呢?不然我何能称得上“名师”呢?……如此种种,教学已不是原本的那个教学了,师生也不是原本的那个师生了,正如叶圣陶所说,有了一种(演)看戏的心态了,如果说,教学是一个纯朴的山村小妹妹,或能头发不整现在已经是披红戴绿、浓妆艳抹,迈着“优雅”的步伐上场了……这时的小妹妹,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小妹妹了!

这里,想提出我的一点看法:教师的本事,不太在于教育艺术多么高深,而是要看教师的学识水平。试看真正的大教育家,再看各行各业的人,莫不如此。但现实往往弄错了,弄什么名师工程,什么才是名师呢?要考核,要指标,要打分,把普通教师弄得比名师还像名师,把培养名师像做汽车一样,如何如何,就弄成名师了。而且,要考核的那零零总总的标准性的东西,又科学么?值得研究。

第三是教师本人之外的问题。吕叔湘先生[4]早在六十年代就说过:现在社会上有一种看法,认为学生的语文没有学好,老师要负责。我看,当然不能说老师没有责任,有一部分老师是有责任的,但主要责任不在老师,而在制度方面,习惯方面。暂以叶圣陶说的话作为例子: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我先后结识的国文教师不在少数,这些教师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都认为改作文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工作……徒劳无功,但大家还在干,还要继续干下去,不是很值得想一想吗?

所以,我认为:《课堂教学评价表》应予废止!

[1] 刘志军.课堂评价论[M].2002:72-73.

[2] 顾明远.又该呐喊“救救孩子”了[EB/OL].名校名师二课堂网站.

[3] 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1986.

[4] 吕叔湘.吕叔湘论语文教学[M].1987:88、89、102、76.

G 622.475

A

1672-6219(2010)增刊-0413-02

2010-12-18

高 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初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名师标准评价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