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2010-04-12蒋大琴

关键词:作文老师教师

蒋大琴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龙泉初级中学,湖北宜昌 443112)

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蒋大琴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龙泉初级中学,湖北宜昌 443112)

初中作文教学普遍存在训练无序、内容贫乏、方法陈旧等弊端,学生作文头痛,不愿下笔,不能下笔的现象时有发生。潜心研究,只要教师安排有序、指导有方、训练有术,学生就勇于作文、乐于作文、善于作文。

初中作文教学; 现状; 对策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成了困扰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而写作又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初中作文教学中的现状

1.教材编排现状

教材没有系统的作文训练安排,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是安排在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一个整体板块中,而每个板块又是根据前面每个单元的课文编排内容安排的,以活动为主,写作为辅,并且每个训练板块之间都是相对独立的,板块与板块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并没有体现写作训练的序列性。再就是有些课文的练习题中零星分布有一些简单的作文片段训练,只能偶尔让学生练练笔,也不能构成有序的作文训练体系。

2.学生写作现状

第一,写作源泉不丰富。学生虽然有写好作文的愿望,但是初中学生生活圈子太小,活动空间有限,生活内容相对单调。学校多为封闭式管理,初中生课业负担重,整天沉浸于作业堆中,没有时间阅读课外书籍,更不用说上网查资料,学生课外阅读近乎枯竭,狭小的生活面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源泉,往往导致学生大脑的贫乏,怎能产生深刻的思考和丰富的表达?学生缺乏写作的源泉,作文只能是“无米之炊”。

第二,写作内容不自由。由于教师总是担心学生写作信马由缰,布置作文训练大多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即使是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也有许多条条框框,学生带着镣铐跳舞,写出来的作文总是那么几件旧事,总是那么几句老话,“用我手写我口”,作文应该是学生心声的自由表达。

第三,真情实感被掩盖。大家都知道,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生命力所在,初中生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有的孩子会变得沉郁内向,本来就不愿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如果我们的作文训练形式呆板,不利于学生说真话,说实话,在老师的条条框框限制下,写出来的作文必然干瘪,感受不到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写出来的文章必然空话多,套话多,有的文章甚至看不出小作者的观点,看法。

3.教师教学现状

第一,作文教学缺乏有序性。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必须根据实际,制定一个详实的计划,以便分阶段分步骤实施,这个计划应包括整个中学阶段作文教学的全程训练目标,也包括每学期的阶段目标以及每堂课的训练重点和要求,这个计划还要以教育学、心理学为依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和写作能力的发展规律。据了解很多学校的老师在开学初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都是笼统制订一个语文教学计划,作文教学只是“蜻蜓点水”,有的甚至完全不提,更不必说制订初中的作文训练方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老师随意性大,一学期随便写几篇,有时老师临时有事,随便布置一篇作文应付一下等等,这些现象都说明作文教学的无序性,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的懒惰心理和应付心理。

第二,作文命题缺乏科学性。作文教学计划的盲目无序,必然导致命题的盲目随意,有时临时出题,有时照本宣科出题,有时拔高性出题,出的题目没有与学生的心理要求同步,没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轨,也没有体现由低到高整体训练的作文教学规律,命题缺乏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学生没有亲切感,也找不出动情点,结果必然是应付式的交差或虚构一番,与“说真话,抒真情”相悖。如果老师深思熟虑,掌握学生身心的发展变化规律,适时从其喜怒哀乐中捕捉兴奋点、动情点设计命题,就能为其创设积极作文的氛围,学生也能自觉投入命题规定的范围,写成佳作。

第三,作文内容缺乏自由性。教师在学生作文的时候总要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主题的限制,文题的限制,文体的限制,语言的要求,字数的规定等,还要交给学生所谓的写作技巧,教师经常大讲如何“开头”“过渡”“结尾”,如何“审题”“立意”“构思”,如何“描写,议论,抒情”,并根据自己的教学总结出若干经验,殊不知如此这般训练出来的作文会千篇一律,无法实现突破和创新。

第四,作文批改缺乏有效性。教师批改作文的时候往往以自己的心态去看待学生作文,不是站在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的角度去审视,往往要求过高,无视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实际。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文批语既要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学生作文中的缺点,更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体现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好的作文批语是一盏明灯,指引学生的写作之路。作文批改周期长,也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这主要是老师精批细改的缘故,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改,你改了也没有用,有的根本不认真看,真叫做劳而无功,甚至是劳而不得。”老师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批改,及时在全班讲评和个别指导,然后让学生互评和自评,这样不但能把老师从繁琐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而且能有效加大作文的训练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鉴赏能力。

二、初中作文教学的对策

第一,制订科学有序的作文教学计划。计划必须符合学生的写作实际,又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所定计划要确保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客观上行得通,不能成为学生的障碍。计划要细致、明确,哪个学段应掌握哪些写作要领,必须达到怎样的写作水准,可以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表现手法等都要具体。目标、措施既要具体,更要明了,教师要胸中有盘棋,学生要心中有颗子,教师教有方向,学生学有奔头。计划还要检查、调整,适时地查漏补缺,以期完善,防止计划的随意性、教条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由浅入深,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写作的殿堂,畏难情绪自然烟消云散。

第二,激发学生高亢的写作激情。学生作文需要热情,而这种热情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的命题要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来确定,这样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在作文指导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真正为学生排忧解难、牵线搭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冲动。教师指导前要仔细分析学生作文的症结所在,做到对症下药。

第三,指导学生作文形式灵活。长时间以来,作文指导离不开读范文,给命题(材料),讲解题意,提要求。这四步早已唱腻了,师生双方心知肚明,都没了兴趣,如此指导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从立意到构思,甚至遣词造句,都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如果让学生各抒己见,随意作文,写绿色作文,情况会大不一样,所谓各抒己见,就是教师少指导,学生先思考,然后各自谈谈自己的见解,这样一个学生的见解可以启发其他同学的思维,与不同思维相互交流,碰撞,就会产生智慧的火花,不同的学生就会写出不同的作文,甚至是有见地的作文。

第四,评改学生作文方法多样。作文批改是教师花的精力和时间很多,学生所得却很少。如果变老师一支孤笔批阅为学生几十支笔修改,立即会出现崭新局面,立即会产生教学“共振”的最佳效果。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组织他们互相批改。”变孤笔为群笔的具体做法是:一指导学生自改,二组织学生互改,三组织学生集体改,四教师批改。传统作文评讲是唱独脚戏,一人点评众人听:朗读优秀作文、剖析典型病例、指导修改等,这实际上是“满堂灌”、“填鸭式”在作文教学中的反映。结果,自然滋生厌恶情绪。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无论是优秀习作,还是典型病例,都可以变教师一个人评说为师生各抒己见,共同评析。师生共赏评析是学生“显山露水”的好机会,也是品评和接受品评的好方法。人人动脑筋,个人显其能,大家有长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就能普遍获得提高。

综上所述,面对目前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要老师们引起重视,想办法,出点子,采取有效措施,一定会改变初中作文教学中的现状,还初中作文教学一片晴空!

G 623.2

A

1672-6219(2010)增刊-0371-02

2010-12-10

蒋大琴,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龙泉初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作文老师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