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个自我的语文老师
——反思我的语文教学

2010-04-12陈国锋

关键词:魏书生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陈国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九四初级中学,湖北宜昌 443131)

做一个自我的语文老师
——反思我的语文教学

陈国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九四初级中学,湖北宜昌 443131)

现在的语文教学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但同时也使我们很多语文老师觉得迷茫,在众多的语文教法中难以取舍,从而失去了自我。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中曾说少数国民只是失掉了“他信力”。那么我们现在在语文教学中是不是只存在“他教法”,而失去了“自教法”呢?

中学语文; 教学个性; 语文教学

在我读书的时候,我的理科一直好于文科,在我师范毕业后在小学教书的七年时间里,我最偏爱的学科是数学,我真正走进语文教学是1998年9月进入初中任教,学校让我教语文。因此,我觉得语文对我来说应该是陌生的,同时也让我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不辜负学校对我的期望,我只好硬着头皮去专研(我自己认为是专研)语文教学。

自从1998年9月执教语文这门学科以来,在我的勤奋和努力下,我的教学也确实取得了一点儿成绩。从2002年开始我连续任教了七年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如果教学成绩不好,学校会把毕业班给你带吗?现在回想起我的语文教学,我真的胜任语文教学吗?我是一个真正的语文教师吗?在我的教学中,真正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吗?我真的是自己吗?那么先来看看我以前的教学吧。

在我以前的教学中,最注重的是考试试题。在试卷中,我找到考试的范围和重点,就针对这些来确定我的教学,还别说,这样做,也能让学生考高分,出成绩,让学生考入理想的学校。这样,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当然也满意。

当然,在我的教学中也研究那些“大家”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比如,钱梦龙老师的“三主”、“四式”导读法。(“三主”,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四式”是“自读式一教读式一练习式一复读式”)。魏书生的“学导式”教学法;魏书生的情景教学法;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日结,这些我都学过,别说达到他们那样的境界,就是皮毛都觉得相差甚远。我深刻地反思,是我的哪个环节做得不够?还是在某个环节上出了偏差?我认真思考,反复斟酌,使我一下恍然大悟,其实我这么做,不就是“东施效颦”吗?其实,我在学这些大家的教学方法的时候,只学到了他们的形,而没有学到他们的神。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成为自己从而不走东施的老路呢?我想,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学习教育理论是通向自我的桥梁

帕斯卡尔曾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草……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我觉得这观点尤适用于教师。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思想”是一个教师的核心素养,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也就没有了教书育人的灵魂。然而你的思想从何而来,当然从学习中来。我们说只有不断汲取知识的营养,才能结出丰硕饱满的果实。理论知识是营养中最好的营养。不管是魏书生,还是钱梦龙,在他们经验总结中,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学习,首先要学习理论知识。而我好像现在把学习抛到九霄云外了,特别是理论性著作,我认为与语文的教学内容无关,所以是不屑一顾。即使偶尔看看书,也是带有功利性的,那就是为了在语文课堂上有话跟学生说,为了应付学生的考试而已。所以,我觉得我不应该去学那些大家的“形”,而应该去学习他们的“神”,也就是读他们的理论著作。连魏书生自己都说他的“六步教学法”并不是每节课都用,而是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步骤。所以,我们如果一味地照搬,只能是鹦鹉学舌,形似神离。

因此,我们在学习一种教学方法的时候,不能是僵化的照搬,而应该根据学生和所教的内容来灵活处理这种教学模式。蔡振权在《魏书生的学法指导》一文中将魏书生的“学法指导”整体结构归纳为“一个学科,两条原则,三大部分,九项措施”。一个学科,就是我教的语文。当然不是狭隘的语文,而是“大语文”。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内容不受教材的限制,不受学科的限制;语文教学的时间不受课堂45分钟的限制;语文教学的空间不受教室或校园的限制等等;两条原则:(一)实事求是的原则,(二)循序渐进的原则。三大部分:(一)动力部分。为了强化学生的动力,他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1.明确目标;2.激发兴趣;3.锤炼意志。(二)智力部分(能源部分)。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他主要采取如下三项措施:1.培养注意力;2.培养记忆力;3.训练思维力。(三)操作部分。魏书生在这一部分中主要采取了如下三项措施:1.计划、预习;2.听课巩固;3.复习、检测。那么我想这是不是可以作为教学中的一个框架呢?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一定会游刃有余,同时也不会被某一种教法所束缚。我们不会去探究魏老师是怎样去激发学生的,也不需要去模仿魏老师是怎样培养学生记忆力的,因为这些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操作。所以,理论只是通向自我的桥梁,而不是僵化思维的教条。

二、构建自己的语文教学模式是实现自我的途径

魏书生说:“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自己的教学模式,是实现自我的途径。那么,怎么才能构建自己的教学模式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研究学生心理。“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并根据研究成果纠正自己的教学思想,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确实可以改变教与学不协调的现象。”这是魏书生说的一句话。而我们在教学中听到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学生太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我们一味地去埋怨学生,为什么不去研究学生:他们为什么不会?是不是我的教学方法学生不适应,还是我们给学生的要求太高?所以,我应该多研究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我的教学计划,来实施我的教学,这样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有效地实施我的教学。

第二,抓住教学中的点滴,积水成河。任何一个成功的人不是一开始就有一套方法,就有一套理论,而是在教学中不断积累,不断摸索,最后才成功的。魏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用心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及时加以拍摄。不要非得成为一篇,也无须前后连贯,只在它新奇。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善于思考,更要把我们思考的点滴用笔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可以成为自己的一套模式,自己的一套理论,自己的一套方法了。

第三,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驾驭自己的智力,驾驭自己的认识,驾驭自己的情感,这样就会从一个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反观那些成名的大家,他们哪一个不是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典范?如果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世界,去认识自我,设计自我,那么我是不是会不断放射出新的光芒和声音呢?

所以,与其讲希望寄托在客观条件的改变上,不如将希望寄托于挖掘自己的潜能上。

三、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实现自我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李镇西在《让“教”与“学”融为一体》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可也许只有我才知道,听课老师所称道的那些“精彩”——比如,我的从容自如,学生发言的踊跃,课堂气氛的和谐,其实都只是表面的,这些表面现象巧妙地掩饰了我内在的“教师本位观”!换句话说,表面上看,我很尊重学生;但骨子里面,我尊重的是我自己。我现在在如何教花费了太多精力,而在指导学生如何学却忽略了。因此,我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掌握学习的钥匙,才是我们教育者的最终目的。其实在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同时也在实现我的自我教学思想。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只有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才称得上教学艺术。要从鹦鹉学舌的教学方式转变成有自己思想的教学艺术。最后我用一句名言来激励我的教学:对自己挚爱的事业,要以恋人般的痴情,信徒般的虔诚,革命志士般百折不挠的意志,一以贯之、无怨无悔地紧追不舍。

G 623.3

A

1672-6219(2010)增刊-0359-02

2010-12-10

陈国锋,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九四初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魏书生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魏书生:为“教书”而生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魏书生:改革最重要的是守住常识
挑重担才是“占便宜”
挑重担才是“占便宜”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