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高效课堂中学生的“动”

2010-04-12崔光成

关键词:动手作文思维

崔光成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黄花初级中学,湖北宜昌 443100)

语文高效课堂中学生的“动”

崔光成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黄花初级中学,湖北宜昌 443100)

高效课堂的做法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想办法让学生主宰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真正地做到全面发展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参与者。

语文课堂; 中学语文; 语文教学

目前,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教学活动正在我区蓬勃开展,而高效课堂的做法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想办法让学生主宰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真正地做到全面发展。高效课堂立足于“学会、会学、乐学、创学”,其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其核心是“学习能力”。以往的课堂主宰者是教师,主讲者是教师,学生只能是被牵着鼻子的牛,教师让他上哪儿,他就上哪儿,不管那儿的“草”自己喜欢还是不喜欢。所以这样一来,很多“牛”对前面的“草”早已索然无味了。因此,要想办法让他们兴趣盎然,让他们自己想找“草”,吃“草”。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学习,这就是实施有效教学。语文课堂教学做什么?让我们来看《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维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是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包括:汉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上述诸多能力,课堂上就必然要“动”起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学习的参与者。

一、动手促主动

动手查、记:语文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对照导学案充分预习课文,这一环节很关键,后面的交流展示都是以此为基础的,这就要求学生预习时,动手查阅工具书解决字词;“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课文时,对重点词语、语句勾画圈点、归纳评析,分类整理出哪是已会的,哪些是不会的。课外阅读中也要求学生记笔记。这些都是要求学生主动去做好的。

动手写:汉字教学一直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中,正确规范、流利地书写一手漂亮的汉字也是语文学习的要求。我们在学生的作文中经常看到许多的错别字,除了老师的讲解辨析之外,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动手去多写、去熟练。作文教学中除了课堂作文外,平时要求学生多练笔,多修改,这都是动手习惯的培养。

动手画: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是诗中有画,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去画一画,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大漠落日图,就可以让学生在绘画中去领会诗句的奇妙景象。在《中国石拱桥》的教学中,结合课文中有关赵州桥结构特点的说明语言文字,可以让学生去勾勒出赵州桥的结构特点,课堂上也会调动一下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动口促热情

动口朗读:语文教学万千法,朗读是第一大法。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语文课堂上,学生没有了读书声,学生没有了激情,这就是朗读做得不好。语文教材中那么多的优美课文不大声地去朗读太可惜了。在朗读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读出文味、情味,读出语感。文言诗词的咏唱、文言散文的诵读、现代散文诗歌的朗读,这都要求我们在朗读上下足功夫。更别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了。要让学生热爱语文,其一就要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汉语言文字独特的魅力。一个会朗读的人,一定是一个爱语文的人。那种语文课堂上“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书情景再也不能出现了。

动口品读:“咏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语文教学中,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某段话,有时要求我们的学生反复去品味,要读得如痴如醉、摇头晃脑。意在文中,情也在文中,学生长此以往品读,阅读能力一定会增长。

动口交流:在课堂展示环节中,要学生分组交流展示预习成果,这就是组学、群学,不动口无法去做。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讲述见闻,合作交流、提出疑问、回答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都能调动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如此热情也就起来了。

三、动脑促思维

动脑去思考问题,自主探究,通过拓展、挖掘、思考、感悟,激发其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主线,不仅是学会“自己不会的”,还要学会“老师不会的”,因此,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去“发现问题”,而后确立目标攻关克难。

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善于寻疑、勇于质疑,让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贯穿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之中。预习时要去寻疑,课堂上要质疑、释疑。思维的训练是多样的,《散文》教学中的联想思维训练让学生开放灵动;《议论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训练让学生语言慎密严谨;作文教学中的逆向思维训练让学生出新出异。

只有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才焕发生机和活力,这当然要求老师会发问。讲完《最后一课》,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韩麦尔先生走下讲台以后”,有的学生说他从此失业,在贫困痛苦中煎熬;有的说他参加了抗击德国侵略者的游击队,成为一位战斗英雄;也有的说他四处奔走,号召人们起来抗击侵略……这些都有一定的创造性,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就会被激活。上完《伤仲永》后提问“造成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常人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局限于课文内容回答:不使学。如果换成“造成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常人的原因有哪些”,就能激发学生思维,把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引向课外,从作者的认识中产生自己的看法。如“家长贪贫不使学”;“仲永自己不求学”;“社会环境不让学”等。

要说的还有许多,如“动身”、“动心”、“动神”,我在这里所说的只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语文课堂教学若真能调动学生的主动、热情、思维,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显得很轻松愉快了。

G 623.2

A

1672-6219(2010)增刊-0351-02

2010-12-10

崔光成,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黄花初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动手作文思维
我也来动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