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体育文化素养

2010-04-12秦翠萍

关键词:品德素质教育意识

秦翠萍,赵 勇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鄢家河小学,湖北宜昌 443100)

论体育文化素养

秦翠萍,赵 勇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鄢家河小学,湖北宜昌 443100)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采用文献研究与逻辑分析的方法,在对体育素养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明确了体育素养的内涵及其包含的各要素。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的影响所形成的,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等要素的综合素质与修养。

素质教育; 高校体育; 体育文化素养; 体育素养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研究素质教育,90年代党和国家许多文件明确指出学校教育应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改革人材培养模式,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一举措的提出与实施,已成为整个学校教育体系结构的调整和改革的主流。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应对,学校体育界也展开了全面深人的研究。2002年8月,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是高校体育的目标。体育文化素养所指的是什么,包含那些方面的内容,学校体育界,尤其是高校体育的专家学者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针对原来体育教学中提出的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的片面性,有人提出用以体育素质为体育教学的目标。此后,又有体育文化素养、体育素养等不同的说法。为了推动素质教育在高校的全面实施,尤其是在高校体育中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本文尝试对体育文化素养概念进行研究,促使高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健康发展。

体育文化素养,即体育素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素养是人们通过学习体育知识和参与体育活动而形成的各种体育知识、能力、意识、道德和行为的综合表现。体育文化素养一词最早见之于刘绍曾《体育教材“学完丢光”之忧思》,之后在各类学术论文中也偶有出现。尤其近两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该词的出现频率有所增高。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一个新词汇,由于它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一出现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得到大家广泛的认同和重视。

一、体育文化素养的概念

通过对体育、文化和素养各个词素的分析,根据逻辑学规则,从教育学角度我们可以把体育文化素养定义为:人们在先天自然因素(生理方面)基础上通过环境与体育教育影响所产生的后天社会因素(精神方面)及其体育能力等品质相结合而形成的人的一种体育素质。简言之,就是人的各种体育精神要素及其品质的综合。它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和体育行为六个方面。说到底,它是人的体育文化水平的反映。对个人而言“体育文化水平”是指一个人的体育能力和知识程度,是正确认识体育的思想、知识基础,是参与体育活动的条件与保证。它表现在三个层面上:物质层面,指人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包括各种身体活动在内的体育行为;精神层面,指人的体育个性特征和心理品质。社会层面,指个体所带有一定的社会属性,表现为体育社会倾向、体育文化水准、体育品德素养等。下列是学术界人士对体育文化素养概念的理解:

黄春林认为,体育文化素养是指人的各种体育精神要素及其品质结合而形成的一种体育素质。包括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个性、体育品德、体育行为等。

占玉珍,曾凡认为,体育文化素养是指人的各种精神要素及其品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体育素质,它包括体育知识(体育基础知识、身体保健知识、身体锻炼与评价知识、竞技运动比赛知识)、体育技能(基本运动技能、身体锻炼技能、娱乐体育技能)、体育意识、体育兴趣和习惯。

陈晴认为,体育文化素养是人们通过学习体育知识和参与体育活而形成的各种体育知识、能力、意识、道德和行为的综合表现。它是通过体育知识的深浅、体育技能的优劣、体育技术的好坏、体育意识的强弱、体育个性、体育道德水平来表现的。

罗少功认为,体育文化素养就是指人们平时所习得的体育知识、技能,藉此而形成的正确的体育知识、价值观,以及正确的待人处事态度和方法等的复合性整体。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就是人们在先天因素(生理方面)基础上通过环境与体育教育影响所产生的后天因素(精神方面)及其体育能力等品质相结合而形成的人的一种体育素质。简言之,就是人的各种精神要素及其品质的总和。它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和体育行为六个方面。它是人的体育文化水平的反映。

余智认为,体育文化素养是人们在先天自然因素(生理方面)基础通过环境与体育教育影响所产生的后天社会因素(精神方面)及其体育能力等品质相结合而形成的人的一种体育素质。主要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和体育行为六个方面。

王洋,贾振佳认为体育文化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通过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和对体育活动的参与而形成的各种体育能力和行为的综合表现。是人的各种体育精神要素及其品质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体育素质。在体育理论中,一般把体育文化素养确定为人们在先天自然因素(生理方面)基础上通过环境与体育的影响所产生的后天的社会因素(精神方面)及体育能力等品质相结合而形成的人的一种体育素养。

简言之,就是人的各种体育精神要素及品质的综合.它包括了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技能、体育个性及心理、体育品德和体育行为等。

二、文化素养的要素

第一,体育知识:体育知识是人的意识对体育运动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人支配身体有效从事体育实践的心理基础。因此体育知识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体育基础知识、体育保健知识、身体锻炼知识、身体评价知识和各单项运动技术知识等。由于我国学校体育理论教学不尽人意,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水平普遍偏低,难以用来指导他们的体育实践。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体育知识的学习,将体育理论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第二,体育意识:它是指人们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对体育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观念、心理活动的总和。体育意识主要包括体育存在状况、体育价值、体育与自己的关系等内容的认识和体验。实践表明,凡是具有较强体育意识的人,其参与体育的愿望就强,实际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就多。可见,体育意识对体育行为具有明显的动力作用。

对一般人来讲,其体育意识的确立,就是伴随着人们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体育对个人价值的认识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体育态度是个体在其体育价值观的作用下对某一体育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心理行为倾向。这一体育对象可以是身体活动、运动项目、竞赛、体育课等具体内容。在体育态度中情感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对某一体育活动的喜爱和狂热往往超过对它的理性认识。所以体育意识不等同于体育认识,它的形成除了对体育的认知外,还包括人们参与体育活动所获得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和对体育的体验,共同构成了人们体育行为的动力系统。

第三,体育品德:体育品德是一个人依据一定的体育道德规范,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是体育道德在个体体育行为中的反映。通过体育行为表现出的体育品德也是体育个性的重要方面。

第四,体育行为:体育行为指人们进行体育生活和体育活动的表现形式,是体育文化素养在人的行为中的直接反映。它包括体育活动、体育消费、体育时空与空间利用、体育绩效等。体育行为在体育素养中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代表性。

体育行为是体育意识的重要源泉,科学合理的体育行为可以促进大学生体质水平的提高,体育技能、体育品德的培养与发展也必须依赖体育行为,此外,体育行为还是表现体育个性的重要方面。体质水平对体育行为有影响,科学合理的体育行为会使体质水平提高。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和掌握比较全面的体育知识,形成对体育的全面的认识,养成科学健身的习惯,逐渐养成终生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是高校体育要追求的目标。同时,根据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适当选修若干运动项目,发展专项运动技能,在比较系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发展体育个性,培养体育品德,这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发展大学生全面的体育素养的重要任务。要达到以上目的,只有通过课内、课外大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行为才能实现。

第五,体育技能:是指人们在意识的支配下,借助于身体运动表现于外的动作方式系统。它包括基本运动技能、身体锻炼技能、身体娱乐技能、体育审美技能等。体育技能教学虽一直受到重视,但由于多种原因,学生体育技能掌握的程度,却不能令人满意,难以用所学的技能进行身体锻炼。

重视学生的体育技术、能力的培养,达到身体终身受益的目的,是当前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应重点提高以下几种体育技能:①自我锻炼能力,主要发展基本运动能力(走、跑、跳、投、支撑、悬垂、攀登、爬越等)及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②自我娱乐能力,参加各种体育文化娱乐活动,既能及时有效地消除疲劳,收到积极性休息的生理反应,又能陶冶情操,丰富生活,增强联谊,提高自信心和荣誉感。③自我保健能力,自我保健即意味着自己有能力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达到增强体质,减少和防止各种身心疾病的目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可获得高水平的体育教育效益。④专项运动技能,即各体育运动项目相应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基础动作与相对的高难动作,该项目的技、战术意识及临场发挥等。⑤体育组织能力,让学生参加校内各种体育竞赛的组织工作,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既能使大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又为今后参加社会体育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⑥体育欣赏能力,了解各类体育比赛的规则,学会欣赏体育比赛,不仅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还可以加深对体育运动的理解,了解运动技术的最新发展,甚至对个人运动技能的提高也有所帮助。

第六,体育个性:它是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所以有别于他人的具有自己个人独特的体育行为、思想等精神面貌的总的体现。它包括体育个体倾向性(如需要、兴趣等)和个性心理特征(如性格、能力等)。“全面发展,培养个性”已成为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但学校体育在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个性上,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体育文化素养是一个包融性很强的广域概念,其构成要素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体育知识是基础,体育意识是动力,体育技能是重点,体育个性是关键,体育品德是灵魂,体育行为是目标。在学校体育中,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1] 靳明丽.利用影视手段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J].科教文汇,2008(1).

[2] 余 智.体育素养概念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5,27(1).

[3] 王 洋,贾振佳.对我省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问题的探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6).

[4] 王志刚.高校体育俱乐部对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作用[J].许昌学院学报,2003(5).

[5] 陈 晴.体育教学呼唤体育文化素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2).

[6] 白 莉.当代大学生体育知识态度实践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3(4).

[7] 周海浪.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现状及培养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10).

G 80

A

1672-6219(2010)增刊-0334-03

2010-11-10

秦翠萍,女,湖北宜昌人,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鄢家河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品德素质教育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