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D技术与报纸未来形态研究

2010-04-12郑海霖

关键词:报纸成本内容

徐 涛,郑海霖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云南昆明 650222)

3D技术与报纸未来形态研究

徐 涛,郑海霖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云南昆明 650222)

3D技术的兴起,为报纸带来了一次新尝试的机遇,随着2010年世界杯的到来和大量3D影视作品的出现,3D报纸也大量涌现。新鲜的阅读方式、刺激的阅读快感,同时还有昂贵的价格,经过比较普通报纸的特点和读者的阅读习惯,我们可以发现,3D报纸只是媒体人一时的营销手段,不可能成为未来报纸的常见形态。

3D技术;3D报纸; 纸媒

随着3D电影《阿凡达》、《爱丽丝梦游仙境》以及3D电视剧《吴承恩与西游记》的热播,传统的报纸也开始尝试着与新兴的3D技术结合。

2010年3月9日,全球第一份3D报纸在比利时问世,4月16日,湖北《十堰晚报》推出了中国首份3D报纸;5月1日,《齐鲁晚报》推出3D版号外《梦世博》;6月8日,《扬子晚报》推出的3D世界杯号外《好望角风暴》;6月30日,福建《海峡都市报》推出海峡西岸首份3D报纸。截止目前,湖北、江苏、安徽、吉林、上海、广东、浙江等地的平面媒体,已陆续推出3D版。

随着网络传播的崛起,报纸的空间被大大挤压,因而从网络报到手机报,报纸借助新型的载体努力地做着各种尝试,得到读者的称赞,为未来报纸形态做了良好探索。而今由于3D技术和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的差异,3D报纸并不被人看好。

一、3D报纸和3D技术

3D报纸是3D技术和纸媒结合的产物。3D就是threedimensional(三维图形),而3D技术就是虚拟三维的技术,即通过利用计算机的运算达到视觉、听觉等方面立体效果的一种技术。3D报纸是利用3D技术在阅读时,让读者在视觉上达到立体效果的报纸。

3D报纸主要依靠图片呈现3D效果,图片3D效果的制作方法有三种:一是使用软件将一张普通的2D图片分离成不同角度的红蓝两张图片,然后把这两张图片不完全套印在一起,合成为一张“模糊的图片”即为3D图片;二是采用特定的拍摄技术进行拍摄,辅以后期制作达到3D效果;三是用专门的3D摄影器材进行拍摄。

生动的3D图片让读者在平面媒体上可以感觉到视觉的动感,同时报纸小巧轻便易于携带,读者不必像看电影和看电视一样必须固定在一个地方观看,报纸的可保存性也让读者可以重复阅读,报纸内容的可选择性更是大大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D和报纸的结合在技术层面是不存在任何障碍的,但是3D技术本身却限制着报纸的未来发展。较之以往的网络报纸和手机报,3D报纸不是对报纸载体和传播方式的改进,而是对报纸内容取向和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这种“陌生化”势必让报纸失去原有读者走向曲高和寡。

二、3D技术对报纸的制约

3D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内容“跃”然纸上,增加了阅读的新鲜感,是报纸“陌生化”的有效尝试,但3D技术的应用也很显然削弱了报纸本身的优势和特点。

第一,报纸以内容为王。报纸的传播主要依靠文字和图片。“内容”是报纸的生命,只有丰富的内容才可以真正抓住读者。报纸内容的载体是文字,不论是深度报道还是消息资讯都是通过文字的排列组合而实现的,图片是为内容服务和作补充的。同时,3D技术更有效的是对动态影像的“立体化”,通过声光电的配合达到观众身临其境、画面栩栩如生的逼真效果,而我们报纸即使应用了3D技术,也只能是对报纸的静态图片的处理,3D技术与报纸的结合,其实已经偏离了报纸“内容为王”的基本特性。

为了迎合3D技术,报纸将会选择适合表现3D特性的华丽图片,从而舍弃大量的文字,这样一来,中国报纸长期以来在读者心目当中树立起来的“权威”和“公信”也会因为3D报纸的内容取向而大大减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陆地教授指出“技术的嫁接需要符合媒体的自身属性”。以平面和文字为核心元素的报纸与3D技术的结合并不能达到3D影像的效果,3D报纸有以短搏长、放错重点的嫌疑。

第二,报纸优势被削减。报纸最大的优点就是便于携带,未来报纸的形态无论如何变化都必须“具备纸张的优越性,即携带方便,阅读方便,在平面上展示内容”。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阅读报纸通常是在闲暇之余,尤其是城市白领喜欢在上班途中或者卫生间里,只是作为打发时间的休闲阅读,这就决定了报纸的阅读必须以便携为前提,而3D报纸则需要读者佩戴专门的红蓝眼镜,在一个适合的环境里做专门的阅读,同时,和电影本身镜像的可动性相比,报纸图片是静态的,所能呈现出来的动态效果并不理想。

一份3D报纸并不是所有的版面和每条新闻都是经过3D技术处理过的,读者在阅读其他文字或图片时,红绿眼镜的存在也将影响阅读效果。

第三,报纸成本被提高。潇湘晨报社总经理龙博介绍说,两个半印张的《世界波》成本大约在1.25元,眼镜成本大约在0.37元,再加上拍摄、推广,每份3D报纸的成本约1.6元,60万份报纸将近花了100万元,每副3D眼镜卖1.5元,显然比报纸零售价还高。3D报纸增加的不仅是报社的成本,读者的阅读成本也随着增加,同时广告商的投资成本也将上升。

《扬子晚报》视觉部主任刘翔介绍说,为方便读者携带,满足销售终端的需要,同时也为了不影响在报摊上的展示效果,《扬子晚报》此次在推出3D号外《好望角风暴》时,使用了透明的塑料袋包装将报纸和红蓝眼镜整体打包,核算下来,每份号外的塑料袋和眼镜成本约为0.6元,而这份报纸的售价才1元钱。同时,为保证印刷效果,目前出版的3D报刊均采用铜版纸制作,只是在纸张的克数选择上有所不同,比如《好望角风暴》共8个版,成本约为2元,其中纸张成本为1.2元,这样一份报纸的成本价就要1.8元,但《好望角风暴》在市场上的零售价仅为1元。

第四,制作周期长、时效性差。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在传播日益发达的今天,报纸传播的时效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媒体,传播的效果已经大大折扣,而3D报纸的制作周期要比一般的报纸长很多,报纸的传播功效又打折很多。

印刷前对图片的3D处理要花费大量时间,一个版的图片需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完成分色处理,一个特刊经过反复调整,花了将近一周的时间才处理完。据了解,《南非历险记》中的3D图片采用的是第一种制作方法,制作时间花了9天,《世界波》中的3D图片则采用的是第二种制作方法,花费近1个月时间。潇湘晨报社技术支持部主任苟凯表示“3D报纸制作中成本最高的是印刷和眼镜”。

第五,受众群的流失。报纸是市民日常生活当中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读者群覆盖广泛,尤其是报纸“通过互联网发行的数字化报纸,不受地域的限制,在理论上,其覆盖范围可以达到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同时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报的发展更是大大拓展了传统报纸的信息容量,传统报纸和读者单向性的关系也转变为了主动反馈、即时互动的交互关系,这更增加了报纸的亲切感,但是3D报纸则则完全背离了报纸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发展方向,转而朝着高端的单一小众全体方向发展,这对未来报业的发展是一个误导,3D报纸高价位和不方便携带性将导致更多的读者转向网络。

三、3D技术与报纸未来形态

3D报纸的出现更多的是一种概念营销,适合大型的专题报道,以图片为主,目标人群单一,不利于普及,只是偶尔的新尝试。报纸制作成本的增加,导致了市场回报率的不确定性。传统报业应对新媒体冲击的出路不太可能依靠3D技术,应更多地实现报网融合、报网一体,借新媒体之力脱离发展困局。

众多业内人士认为,除去成本,内容资源和时效性依旧是困扰3D报纸发展的两大问题。首先,购买3D报纸的读者群中,他们感兴趣的是3D技术和效果,在缺乏好的图片内容资源支持时,3D报纸显然将会被读者抛弃;其次,从时效性方面讲,由于很多白背景的图片、文字多的图片都难以处理出3D效果,图片处理往往要花费较长时间,这很难满足报纸尤其是日报对时效的要求。为推出3D报纸,《最后一点钟报》准备了两个月,《十堰晚报》则花费了半个月;最后,在印刷环节中,目前市场上的3D报纸都没有使用特殊的印刷机,而是采用平常的印刷机,这使得3D报纸的部分版面往往在喷墨打印机上打样时效果很好,但在印刷机上印刷时效果不好,有的重影没显示出来,很难形成真正的3D效果。

[1] 张海鹰,赵 凯.电子报纸的形态和发展方向[J].新闻记者,2006(9).

[2] 许向东.新互联网时代下的数字化报纸——传统报业发展途径探析[J].国际新闻界,2006(12).

Abstract:It’s a new chance for the paper-media to revive with the rise of 3D technology these years.With the coming ofWorld Cup of 2010 and 3D films,3D newspapers give the readers a new feeling.It is a new way of reading but the readers have to paymoremoney.In this article,compared with the ordinary papers,the author finds that3D newspapers are only a flash in the pan and away of business promotion and it can notbecome the normal form of future newspaper.

Key W ords:3D technology;3D newspaper;paper-media

3D Technology and the Future Form of Newspaper

XU Tao,ZHENG Hai-lin
(Media Institute,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222,Yunnan,China)

G 216

A

1672-6219(2010)增刊-0175-02

2010-10-19

徐 涛(1982-),男,郑州中牟人,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新闻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报纸成本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报纸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主要内容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