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研究

2010-04-12黄婉梅

关键词:第二语言偏误现代汉语

曹 霞,黄婉梅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研究

曹 霞,黄婉梅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本文主要讨论程度副词的特点、范围、分类及程度副词在第二语言中的研究现状。对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做了一定的归纳与总结。

现代汉语; 程度副词; 语言教学

一、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的特点、范围及分类

现代汉语中的程度副词是副词家庭中举足轻重的一个词类,是语法研究的热点。

第一,程度副词的特点。语言研究表明,程度性是形容词的本质特征,而性状的程度是有量级差别的。量级的表示,不同的语言采用不同的方式。印欧语系的多数语言里,形容词有原级、比较级、最高级的句法形态标记。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程度的量级主要采用性质形容词前加程度副词的方式来表示。

与其他副词相比,程度副词有如下特点:(1)粘着性强。副词有粘着的倾向(张谊生2000),但副词中有些成员在特定的语境中却能单独成句。(2)除“很”、“极”等极少成员还能做补语外,其余的程度副词永远处于状中结构前的直接成分状语的位置上,而且十分固定。这种很强的定位性,还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程度副词与其他副词连用时,始终紧贴中心语,处于最内层。否则,所组成的句法结构不能成立。二是在句子的层面上,有些副词做状语,位置灵活,有的可以前移,有的可以后置,有的既可以前移,也可以后置。(3)语义指向单一。除了“最”之外,其余程度副词充当状语时,在语义上一般只能指向中心语。

第二,程度副词的范围。现代汉语程度副词是个为数不多,基本上可以列举的封闭类。各家对程度副词的范围有不同的看法。

第三,程度副词的分类。确定了程度副词的大致范围,有必要对其内部成员作一明确而细致的分类。我们采用王力先生的说法对程度副词进行分类。王力先生把程度副词分为绝对程度副词和相对程度副词两类。当与客观的同性质事物相比较而体现出来的程度差别是相对性差别,表示相对性的差别的程度副词就是相对程度副词。正如王力先生所言:“凡有所比较者,叫做相对的程度副词”。相对程度副词集中体现了程度副词的客观语义特点。不与客观的同性质事物相比较,而与思想上的属性概念本身即对概念的经验性的主观理解相比较而体现出来的程度差别是绝对性的差别,表示绝对性差别的程度副词就是绝对程度副词。绝对程度副词集中体现了程度副词的主观语义特点。亦如王力先生所说:“无所比较,但泛言程度者,叫绝对程度副词”。绝对程度副词不是说根本没有比较对象,只是其比较对象是一般性的而非具体的。而相对程度副词的比较对象是具体有定的或潜在的。

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程度副词研究现状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是面向外国人的汉语教学而开展的,属于教学的范畴。其目的在于让第二语言习得者更好地掌握汉语的语法规则,并可以有效地运用到汉语交际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语法与理论语法和母语语法有着显著不同的特点。理论语法和母语教学语法强调理论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第二语言教学语法强调实用性。因为学习者是没有任何语感的外国学生,使用条件的细致说明才是他们最需要的。如赵金铭所说(1997)“对中国的语法是一般性的,粗线条的;对外国的语法是细密的,管辖范围窄的。”现代汉语语法学界有关程度副词的研究成果直接搬到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并不能有效地指导教学。从理论语法到教学语法需要有一个吸收、转化、利用的过程。能否做好这个利用转化工作,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程度副词研究主要从教学、偏误分析、习得研究三个方面开展。

第一,程度副词教学方面。

一是对程度副词三个平面的研究。有很多学者探讨过程度副词的句法功能,程度副词最主要的句法功能就是修饰形容词,在这方面其他观点不多。程度副词修饰名词有很多研究成果,留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困难,也很少使用。贺阳(1994)、杨德峰(1999)、张谊生(2004)等人从三个平面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程度副词修饰动词以及其他各类动词性结构的情况。程度副词的语义和语用方面,大多是副词语义、语用或个别程度副词对比。其中,研究集中于程度副词“很”、“最”、“太”的语义、语用研究,而对其他程度副词的研究还有欠缺,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是在程度副词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周小兵(1995)仔细分析了绝对程度副词和相对程度副词在句法以及语用方面的差异。徐晶凝(1998)全面系统地分析了程度副词的基本的语法体系。徐建宏(2006)则是从六个大方面探讨了程度副词的差异,这六个方面是绝对程度副词与相对程度副词的差别、与程度副词搭配的词语的感情色彩的不同、与程度副词搭配的词语的音节数的不同、语体色彩的不同、与“不”搭配的不同、程度副词与形容词组成的短语语法功能不同等等。其他的研究成果也有很多,如:赵金铭(1994)的《教外国人汉语语法的一些原则性问题》、张桂宾(1997)的《相对程度副词与绝对程度副词》、赵春利(2005)《对外汉语偏误分析二十年回顾》等。

在进行对外汉语程度副词教学时,多数人还是在对现代汉语语法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直接加以应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各程度副词的辨析能力,增加了具体运用中的茫然与回避,相应地增加了学生出错的几率,影响了习得水平的提高。

第二,偏误分析方面。从学生日常的偏误实例出发,就个别常用程度副词的偏误进行分类,探求偏误成因。如胡云晚(2005)以“非常”的偏误情况为例,归纳出五种偏误类型并分析了偏误成因。张珩(2006)从留学生日常作业中偏误出发,分析了遗漏、误加、误用三种偏误类型,并从副词本身的特性和难度、第二与第一语言习得环境和方式不同、文化因素、母语的影响、教材中释义的失误、学生将所学规则的泛化等角度分析了偏误成因。郑艳群(2006)对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程度副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韩容洙(1994)从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情况出发,并考虑副词用法上的难点,认为可以从副词的位置分布、用法辨析、搭配功能、语用条件等四个方面进行讲解和分析。

第三,习得研究方面。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程度副词偏误、习得研究发生了重要变化。研究者将其研究重点从“教学方法”转到“学习过程”,逐渐认识到学习者是语言学习的中心。国内外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围绕习得环境、学习者因素、习得过程、偏误分析展开。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内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应当从简单的、思辩性的理论研究转向以数据为依托的描述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因此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所使用的语言——中介语,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1984年鲁健骥《中舒畅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的发表,标志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偏误分析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开始。至今,偏误分析、习得研究已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界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程度副词的习得研究从未间断,并且研究方法趋于多元化,或与语料库数据统计结合,或与实验研究方法结合。

同时,对外汉语程度副词研究中也存在诸多不足:(1)程度副词本体的研究缺乏系统性、整体性,个案研究较多,并且研究关注点的分布极不均衡,基本都集中某几个副词的研究上。(2)习得研究严重滞后。现有研究只取于个别程度副词习得的个案考察,分阶段探讨学生习得情况的论文更是匮乏。针对不同母语背景下学生习得情况的考察,也比较零散不成体系。

[1] 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2] 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探索[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3] 林华勇.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回顾[J].汉语学习,2003(3).

[4] 徐晶凝.关于程度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J].南开大学学报,1998(5).

[5] 张桂宾.相对程度副词与绝对程度副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7(2).

[6] 赵春利.对外汉语偏误分析二十年研究回顾[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2).

[7] 周小兵.论现代汉语的程度副词[J].中国语文,1995(2).

H 042

A

1672-6219(2010)增刊-0138-02

2010-12-05

黄婉梅,女,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博士。曹 霞,女,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偏误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北大版《现代汉语》增订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