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湖北地方的文化特色与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
2010-04-12徐陈都
徐陈都,盛 静
(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谈湖北地方的文化特色与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
徐陈都,盛 静
(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红色旅游是一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经济相结合的产物,是以一定的红色文化为资源依托向旅游者提供综合的旅游产品服务过程。本文以湖北为例,说明地方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对红色文化进行填充以吸引游人驻足,通过当地人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文献资料等一线资料来对红色旅游增光添彩。红色旅游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增加了趣味性,使自己逐步壮大,并能潜移默化地为游人灌输一种积极的爱国思想。
红色旅游; 红色文化; 地方文化特色
一、发展红色旅游之于湖北的重大意义
在中国的革命历史上,湖北省既是重要的活动区域,又是革命中心区域之一,为波澜壮阔的中国红色革命篇章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革命活动在湖北留下了丰富的遗迹,成为了比较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既是打造中国特色的旅游品牌、繁荣经济的重要内容,更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一项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战略工程,还是展示时代风貌的重要途径。
第一,红色旅游是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双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在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推进了精神文明的建设,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的需求。它实现了传统教育与现代休闲方式的有机结合,寓教于游、寓教于乐,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它宣传的是政治内容,运用的是市场手段,满足的是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能够成为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形式。
第二,红色旅游是我省培育“红色”下一代的重要课堂。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是我党一项重要的任务。旅游是普遍喜欢参与的时尚性、文化性的高层次生活消费活动,具有很强的学习、教育功能。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可以将革命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以旅游的方式传输给广大青少年,潜移默化,行之有效。
第三,红色旅游是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各项工作的指针。发展红色旅游,实行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互融,区域旅游线路互连,城乡旅游市场互动,海内外客源互流,实现地区间经济效益再分配,符合科学发展观,能够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与国外的协调。
第四,红色旅游是我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引擎。革命老区曾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目前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发展红色旅游,就是依托自身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培育革命老区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是一项重大的扶贫工程。依杖红色旅游,有助于革命老区打破封闭式格局,加快开放开发,扶贫扶智相结合,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
二、湖北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优势
1.红色火把在此点燃
从中共建党、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的28年里,中国红色革命各个阶段都曾在湖北点燃过火把: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红色革命的起点,而湖北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武汉是国内组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6个省市之一,出席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中,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李汉俊、刘仁静5人均是湖北籍。随后6年的工农群众运动,湖北发挥了重要影响,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便上演了最为壮烈的一幕,烈士们用鲜血唤醒了全国人民。在武昌成立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为全国各地培养了800余名学员,将革命火种播向全国。1927年7月,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失败后,湖北成为了中国革命的策源地,遗迹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并在全国10多个省140多个县发动了近百次武装起义,其中湖北境内发生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在武装起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走上了创建红军和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道路。湖北境内及相邻省先后开辟了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湘鄂川黔、鄂豫陕5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占全国农村革命根据地总数的五分之一,在这些根据地上,红二、四、二十五、二十八军等红色劲旅相继走出,建立红色政权,土地改革等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抗战初期,湖北成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是新四军的诞生地,也是鄂豫皖抗日根据地和新四军第五师活动的主要地区。全面内战爆发时,湖北又成为解放战争的重要战略要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鏖战与此。
2.红色资源遍布全省
经战火洗礼的红色文化,为湖北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务院公布的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130多出属红色文物单位湖北有13处,约占10%;在国务院公布的4批共110处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中,湖北有7处,占6.4%;在中宣部公布的3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属红色基地的有170多个,湖北有9处,占5.3%。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13个部门指定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12个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里湖北有一个;30条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穿过湖北境内的有2条。
3.红色旗帜永远飘扬
红色文化,深深浸润着湖北的人文精神。在这片热土上,先后诞生了两位国家主席,200多位将军。英雄的湖北人民为中国革命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仅在鄂东南苏区牺牲的革命烈士和群众就达30万人之多。这种革命传统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红色文化成为了荆楚文化的重要构成,已融入我省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别山上的崇山峻岭,洪湖水里的滚滚波涛,都见证着那段红旗漫卷的岁月。
三、开发具有湖北特色的红色旅游
第一,秀丽的自然风光。“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半个多世纪唱响大江南北的红色歌剧《洪湖赤卫队》就诞生在秀美的洪湖畔。洪湖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湘鄂西根据地,拥有湖北最大的天然湖泊,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首府瞿家湾曾经是一条饱经沧桑的老街,现在,经过湖北省蓝田公司整体开发包装,在旅游旺季,满街游客摩肩接踵,人气旺极;开发于洪湖的蓝田生态园,宽阔的水域种植着大量的莲藕,游人坐船观花采莲,兴致盎然。由员工模仿电影《洪湖赤卫队》的水上歼敌表演,生动活泼,引人注目。
第二,大量的革命历史遗迹、遗址。革命纪念地、纪念馆以及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历史知识在《湖北地方志》上多有记载,大多都得到了妥善的保护与一定的开发。如见证了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重要历史转折的八七会议旧址,1927年上半年毛泽东同志在武昌从事革命的住地旧址及毛泽东倡议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英山县革命烈士陵园、罗田县胜利烈士陵园、洪湖市湘鄂西革命烈士陵园等每年都会吸引大批当地民众、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参观、追悼先烈。
第三,革命时期涌现的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人物。享有“中国第一将军县”之称的红安县。“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一直是当地人引以为豪的名言,也是红安县红色旅游的主打口号。在景点附上这些人的英雄事迹,一定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慕名而来。
第四,各博物馆内文献记录与旅游产品。各博物馆内收藏的大量手稿、日记、信函、传记、回忆录、绘画、雕塑等物品都能充分挖掘,开发出适合大众旅游需求的产品。对于红色景区,要在把握好本地区红色文化主题的同时,又要让英雄走下圣坛,利用这些遗物让英雄形象更贴近群众生活,体现出亲和力。还可以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来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真谛,使历史鲜活和丰满起来,以小见大,以人说史。
四、湖北红色旅游的现状与几点发展构想
湖北省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经过多年的开发,发展得比较成熟。目前已经形成红色旅游热点景区,比如洪湖老区和红安老区。二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景区具有接待条件,尤其是近两年来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使这些景区有了较大的接待量。比如大悟县的鄂豫边区烈士陵园和麻城市革命博物馆。三是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重要事件的红色纪念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历史遗迹荡然无存,基础设施欠账也很多,目前不具备接待能力。
发展湖北红色资源旅游,一是景区整合。在中国革命发展史上,面对残酷的斗争环境,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战略,这就形成了大量历史遗迹,仅仅是几间简陋的房屋,虽发生过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文物价值很高,但从发展旅游的角度讲就显得太单薄。游客跑几个小时,只参观一会儿,听十几分钟的讲解,兴趣会大降。久而久之,旅游对经济的拉动也不会明显。类似这样的景点,整合工作就尤为重要。依托中心城舍资源特色,培育一批精品景点,再用精品线路串起来,充分发挥出不同景点的特色,更能吸引人。二是红绿结合。“红绿结合”已经是许多地方发展红色旅游的经验和共识。例如洪湖景区,它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相当好的景区,结合周围景区把旅游线路加长,穿插多个自然风景点,不仅能降低游客的审美疲劳,还能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
五、结论
红色旅游弘扬的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彰显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展示的是老区的秀美风光,提升的是游客的思想道德品质,拉动的是老区的经济发展,是一种和平时期下的重要爱国主义教育手段。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此举的内涵与积极意义。因此,将红色旅游发展壮大不仅是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更能促进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应该投入较大的精力在其上。然而要实现这一点,必须依赖地方所具有的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资源支持,走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道路将会是其未来发展的趋势。不仅是在湖北省,更能推广到全国各地。
[1] 许农合.中国红色旅游[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2] 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F 592.7
A
1672-6219(2010)增刊-0100-02
2010-11-19
盛 静(1981-),男,湖北人,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教师。徐陈都,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