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基督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2010-04-12李福生

关键词:圣经基督教上帝

李福生,姜 岩

(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论基督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李福生,姜 岩

(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谐社会要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作为普世性宗教的基督教,把实现社会和谐,人类和平作为基督教伦理思想的归宿。概括基督教文化中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分析基督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可以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是基督教信仰的追求目标和价值体现。

基督教; 和谐思想; 和谐社会; 积极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是近几年来我们党和政府的核心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简单地说,和谐社会包括三层内容,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应该充分发挥和利用社会上的一切有益资源为其服务。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有着鲜明的文化思想,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价值理念。因此,充分挖掘基督教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发挥基督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从和谐社会的三个方面消除矛盾,化解冲突,推动社会和谐与发展[1]。

一、基督教信仰中的和谐社会

在基督教的教义教理中,最重视的是上帝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最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睦,最关心的是个人的身心和谐。基督教把神人和好,社会和谐,人类和平作为基督教伦理思想的归宿,这些伦理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相一致。

首先,基督教从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人类社会不和谐的根本原因,把人类的罪恶归结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从而为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和谐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在《圣经》中揭示了人的罪恶来自于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的犯罪,正是由于人类犯罪才造成世上的不和谐与人类的不和平。在基督教的伦理思想中,“罪”不光是指人触犯法律所犯的罪,而且指在人内心深处最黑暗最败坏的一面,“嫉妒、仇恨、埋怨、自私、贪婪”等等都是人的罪。因此,要建立和谐的社会,就必须消除人的罪恶。正如《圣经》所提到的“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圣经·罗马书》8章:1节)。“既然藉着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藉着他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圣经·歌罗西书》1章:20节)上帝爱世人,差遣独生爱子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这个罪恶的世界。主耶稣受难死于十字架,所流的宝血赦免了人的“罪”,使世人在耶稣基督里成为新造的人,恢复了神人和好的关系。在基督教的眼里,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无罪”的社会。

其次,基督教是一个注重“爱”的宗教,把爱作为宗教信仰的核心。基督教认为,人类一切道德的思想和行为都是从爱而生,爱是一切和谐的根基与保证,爱是这个世界共同的语言。《圣经》中对“爱”有着独特的诠释:“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圣经·哥林多前书》13章:4-8节)上帝的本质就是爱,上帝爱世人,更要求世人要爱人如己,彼此相爱。基督教强调爱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一个和谐的社会离不开“爱”这个基本元素,基督教所追求的是一个充满爱的理想社会。

最后,在《圣经》中所记载的“伊甸园”与“新天新地”的美好景象正是和谐社会的真实写照。在《圣经·创世纪》第二章里记载的,当初人类始祖亚当与夏娃生活在伊甸园里的美好景象就是一个和谐社会、美好社会、理想社会的缩影。通过《圣经·启示录》里的描绘,以天上国度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未来的理想世界,其中心就是和谐,上帝与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完全和谐[2]。《圣经》中以“和好”与“立约”为中心信息,这样的信息是让人们树立和谐的信仰理念,共同祈求和创建一个充满爱的、和谐的、美好的世界。“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圣经·启示录》21章:1节),从基督教的信仰来说,和谐社会是基督教的最高理想社会,人类建设美好社会是上帝的旨意,更是基督徒所追求和奋斗的目标。基督教希望创建一个新的世界,和谐的人类社会,以至于到未来,世界一切都是新的景象,神人和好,万事万物同归于一。

二、基督教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1.基督教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当今社会,随着大气污染的严重、水资源的缺乏、能源的枯竭、生命物种资源遭到破坏以及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环境危机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如何解决人与自然的危机关系,成为人类生存生活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基督教文化中包含许多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这些和谐思想在处理环境危机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首先,基督教认为,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起初,神创造天地。”(《圣经·创世纪》1章:1节)上帝从第一日到第六日,分别创造了光、空气、海、植物、日、月、星辰、海里的鱼,空中的飞鸟和地上的一切活物,并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上帝创造的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次序的自然界,所有生命物种都有各自的内在规律和生存环境,各从其类[3]。上帝创造世界的思想充分说明了人与自然万物之间是相互平等相互依存的关系。上帝创造世界的目的是让人与自然之间能够和谐共存不断发展。其次,《圣经》中指出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职责”和“权力”。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土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圣经·创世纪》1章:26节)上帝创造人类的目的,是赋予人类管理自然的权力和承担照顾万物的责任。因此,人类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行使好自己的权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从而珍惜和爱护世界上的一切自然资源和生命物种。最后,人类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生活和实践。正如《圣经》中提到的上帝要求人类始祖亚当在伊甸园所做的一样,耶和华神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耶和华神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圣经·创世纪》2章:15-17节)上帝的诫命清楚地告诉我们,自然界有一定的规律,有些事情可以做,有些事情不可以做,人类应当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谋求生存和发展。基督教文化从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样的和谐思想有助于人类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2.基督教文化促进人与人和谐

人与人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保证。和谐社会需要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任何组织,小至一个家庭,大到一个社会和整个国家,要和谐相处长期发展,都离不开和谐的人际关系。基督教文化中包含着许多关于人际关系和谐的思想,这些和谐思想可以在协调人际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持。

基督教是一个追求众人和睦与教会和谐的宗教。在谈到人际关系时,《圣经》中提出“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的主张,(《圣经·罗马书》12章:18节)“劝人和睦的,便得喜乐。”(《圣经·箴言》12章:20节)“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圣经·马太福音》5章:9节)并提出“我们务要追求和睦的事与彼此建立德行的事。”(《圣经·罗马书》14章:19节)从圣经里的话语可以看出,与人和睦是基督教的道德准则,也是基督教信徒应有的道德品质。社会需要和谐,而基督教是十分注重圣经中有关和谐的教导。基督教追求的众人和睦不仅是针对教会里的信徒而言,也包括了基督徒与世人之间的和睦相处。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为社会中人与人和谐相处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同时,基督教强调个人身心和谐,注重个人灵性的修养和素质的提高。在基督教的文化中,有诸多关于信徒品格的要求。《圣经》中列出了“爱心、圣洁、正直、饶恕、谦卑、诚实、忍耐、忠心和温柔”等美德,这些美德既是基督徒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行,也是世人做人应有的道德原则。在基督教看来,一切好的言语行为都是个人灵修和自我和谐的体现。个人身心和谐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个体心理基础。和谐社会需要个人的身心和谐,个人的身心和谐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

3.基督教文化促进人与社会和谐

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人是社会的,社会中的方方面面都与人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联系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基督教关于人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先进的和谐思想,这些思想对促进人与社会和谐起着积极作用。

在政治方面,《圣经》中提出:“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所以抗拒掌权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罚。”(《圣经·罗马书》13章:1-2节)《圣经》里的摩西十诫中也明确要求,“人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基督教文化里的“顺服”和“律法”有着可借鉴的丰富内涵,这些教义教规能够更好地引导信徒遵守国家的各项规章制度,做一个遵纪守法与社会和谐的好公民[4]。

在经济方面,《圣经》告诉我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些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圣经·马太福音》6章:25节;31-32节)《圣经》中教导人们,生命的本质不在于物质生活的享受和满足,要正确看待物质生活,把精神境界的提高作为生命中的价值目标。这样的信仰理念可以消除人们对经济生活中的不满和仇富心理,使人们满足于自己的生活现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在文化方面,《圣经》中表明“主耶稣是道路,真理和生命”。“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心被恩感,歌颂神。”(《圣经·歌罗西书》3章:16节)在基督教里,人们吸取的是圣经文化知识,遵守的是伦理道德教导,人们之间没有文化差别,年龄代沟,性别偏见和种族歧视,有的是相同的信仰理念和对真理价值的追求。基督教有着和谐的文化信仰体系,这样的文化信仰和价值取向是一种独特的和谐文化,为人类文化的和谐发展注人了一种全新的趋势和力量。

三、基督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发挥的实际作用

基督教作为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宗教,具有许多的社会功能。这些功能主要包括爱国功能、道德功能、心里调节功能、文化功能、服务功能等等。在实际生活中,应当充分把握基督教的诸多社会功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一,爱国功能。基督教的爱国功能主要体现在基督教文化中对于人民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导作用,把爱祖国与爱教会的信念统一结合起来,两者互相加强互相促进。在基督教的文化中,包含着许多“爱神爱国”的赞美诗歌,例如《为国求福歌》、《求主福佑中华歌》、《中国心》、《宣教的中国》等等,这些歌曲都表达了中华儿女热爱自己的国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齐心协力祈求神祝福的心情。中国的基督教教会是一个爱祖国爱人民的组织,始终坚持教育和引导广大信徒做一个遵纪守法,“爱神、爱人、爱国”与社会和谐的好公民。充分发挥基督教的爱国功能,促进中国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

第二,道德功能。道德是一切文明社会所具有的特征之一。基督教是一个注重道德规范的宗教,把上帝对人的要求和诫命形成教义和教规来规范个人的行为和社会角色。爱是基督教的精髓,爱也是和谐社会中必不可少的道德基础。基督教把爱作为道德规范的核心,提倡信徒要有诚信、宽容、爱心、与人和睦、孝敬父母等美德,这些道德规范有益于人们在社会交往时,更好地为人处世、与人为善、互助友爱、和睦相处[5]。基督教教导信徒个人要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行,规范自身行为,在世上作光作盐,荣神益人,为构建良好的社会氛围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心理调节功能。基督教有着成熟的宗教信仰体系,对于调节人的心理具有积极作用。在基督教的教堂里,有各种各样的聚会活动,参加这些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净化人们的心灵。广大信徒通过定期参加教会的聚会、唱诗、听道、祷告等活动,可以释放生活中所承受的压力,使内心深处得以满足和快乐,在精神上有所寄托。同时,作为教会中的牧师和长老,也通过证道或交流沟通等方式,引导广大信徒正确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顺境与逆境,增强人们对于生活的信心和盼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个体心理基础。

第四,文化功能。基督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文化教育功能也是其重要功能之一。在基督教的信仰过程中,信徒通过学习圣经知识,学习音乐唱赞美诗,听牧师讲道,参加教会的聚会活动,在教会里做各种各样的侍奉工作,能够增加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对于个人自身的修养和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大的益处。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和执行,中国各个地区的神学院不断发展与壮大,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已经逐渐融入到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之中。把握和利用好基督教的先进文化功能,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

第五,服务功能。基督教是一个强调关心贫穷,乐于奉献,注重服务于社会的宗教。在基督教的教会里成立了青年团体和探访团体,这些团体都是服务性质的组织。这些非盈利性质组织的目的是关心弱势群体和帮助贫困人员,使人们能更加感受到在教会里弟兄姊妹之间的彼此相爱和上帝对人的爱。这些团体组织对于维护社会稳定,造福人群起着推动作用。同时,基督教积极响应社会的各项福利事业与公益活动,把上帝的“爱”与教会中的奉献精神传递到社会中去,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献上自己的爱心。

总之,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渐进的过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该借鉴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切有益资源。基督教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原动力,基督教的爱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纽带,基督徒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分子[6]。充分发挥基督教的先进文化与社会功能,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 陶立宪,秦 伟.重视宗教文化构建和谐社会[M]//和谐文化与统一战线——全国首次统战文化论坛论文集.2007(6).

[2] 徐晓鸿.和谐社会是基督教的信仰和见证[J].中国宗教,2005(3).

[3] 许铁汉,戴玉竹.基督教和谐思想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S2).

[4] 岳清华.试析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J].天风,2007(19).

[5] 肖安平.弘扬和谐旋律见证和平基督[J].中国宗教,2009(4).

[6] 徐耀明.从圣经看构建和谐社会[J].天风,2005(6).

B 97

A

1672-6219(2010)增刊-0039-03

2010-11-26

李福生(1983-),男,辽宁抚顺人,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圣经基督教上帝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与实践
明确路向,践行基督教中国化——以福建基督教为例
《圣经》经文中国化
120秒的“上帝”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请你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请你自己打开一扇窗
是否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