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民主党派自身建设问题探究

2010-04-12莹,李

关键词:民主党派政党民主

齐 莹,李 建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当代中国民主党派自身建设问题探究

齐 莹,李 建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必须以正确的价值理念为指导,即牢固树立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民主价值、保持自身鲜明特色。进一步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新形势下民主党派自身发展和履行职能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政党关系的需要,更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意义十分重大。

政党制度; 自身建设; 价值

政党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支柱,政党制度是我国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经过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所证明了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制度相适应,我国的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以适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新形势。本文着重讨论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方面的问题。

一、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内涵及其规定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规定了各政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关系和地位。具体地说就是在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八大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之间是亲密友党。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自己的各项工作,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及各领域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各方面都出现了新情况和新特征。正如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指出的:“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民革要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要提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水平,就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提高自身素质”[1]。对于我国各政党来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所谓政党自身建设,就是指政党通过改善本党自身参与政权的方式,丰富发展政党指导纲领,加强本党的组织建设和激发党内个体党员活力及创造力等方式,来增强本党整体的战斗力和活力,以便有效地完成本党所赋予的各项任务。正如相关学者所指出的,“民主党派虽代表各不同的阶级,但目的不是为了保持阶级而是为了消灭阶级。因此,民主党派的工作就是团结、教育、改造它的成员和所联系的群众,完成领导党和国家所赋予的任务。”[2]419所以,任何一个政党都必须要加强自身建设。加强政党自身建设是各政党增强自身活力和战斗力,推进党的建设的最主要的手段;也是一个政党获取自身不断发展的根本内在因素,这是各个政党其他任何方面的建设都不能比拟的。一般来说,各政党加强自身建设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本党组织建设;二是强化本党党员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三是完善和发展党的指导纲领。中国政党制度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一党制、两党制或多党制等其他政党制度,它是在我国广大人民的伟大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部分:作为我国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和作为参政党的八大民主党派(称为民主党派)。所以在我国政党政治领域内,加强政党自身建设理所应当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和加强民主党派自身的建设。

由政党自身建设的内涵及规定性可知,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指面对在我国现阶段改革实践引起的新局面,各民主党派为更有效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与国家政权,充分发挥国家和人民所赋予的各项权利,进行的围绕自身组织、纲领及思想等方面的内部改革和建设举措,以达到适应我国当前新形势、新特征的实际,充分有效地发挥自身各项职能的目的。

二、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取得进步的表现。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伟大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的要求,更是我国实现政治现代化的需要。

1.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政治文明,指人们改造国家和社会所形成的先进政治成果,主要表现为政治观念、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文明。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政治制度的文明。首先,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我国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79年6月15日,邓小平同志在我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开幕词中指出:“我国各民主党派……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3]1989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首次以文件形式正式确认了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并提出“支持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及相关政策,从而使民主党派参政建设问题提上了重要日程。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首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我们越靠近共产党,越能虚心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我们的组织就越能健全,我们的工作就越能开展,我们的影响就越能扩大,我们就越能担负起我们的责任,完成我们的使命。”[2]368还必须要重视民主党派的地位。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状况,不仅决定其自身的发展,也关系着我国现阶段多党合作制度的健康发展。民主党派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才能适应参政党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其次,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有利于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政党是民众参与政治的工具,是民众参与政治和政权建设的组织化形式。我们知道,“实行现代民主政治的国家,民众的政治诉求、政治参与、对国家公共权力的影响和控制以及对现行政治状况变革的要求,往往都是通过政党实现的。”[4]所以,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对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意义重大。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政党能使公民参政更加秩序化,实践已经证明,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功能是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各项政治参与功能,各民主党派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以适应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现实需要。

2.新形势下民主党派自身发展和履行职能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内外局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国际形势看,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各个领域里仍有相当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势头不减,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活动愈演愈烈,这些都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和参政的民主党派提出了一个严峻考验;从国内形势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现了许多新的利益群体,面对社会结构的转型和经济体制的转轨,民主党派也不断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民主党派要想更好地发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更好地拓宽自身发展空间,就必定要在自身建设方面下功夫。目前,民主党派自身出现的这些新的状况,同所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所应发挥的职能和肩负的使命不相适应。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员思想观念多样化,政党意识不强;二是参政水平有待提高;三是民主党派组织功能弱化,制度化程度不高;四是自身理论建设尚未形成完整体系。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各民主党派只有加快自身建设,增强自身活力,才能应对新的挑战,才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实践中充分地行使自己参政议政的职能,为我国建设献计献策,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各项事业的进步。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政党关系的需要

党中央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4]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关于建设我国和谐政党关系问题顿时成为了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政党关系和谐是指“一定的政党制度下作为政党政治行为主体的各个党派之间,尤其是执政党与非执政党之间相互关系的和谐性、稳定性和有序性,它是政党制度成熟的标志,是国家稳定、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5]政党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要求,也是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民主党派提高参政能力的重要保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6]促进党内和谐,是政党关系和谐的内在要求。因此,现阶段只有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加强各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解决民主党派组织不够紧密、党性意识有待提高等自身问题,才能达到民主党派自身的和谐,才能更有效地和中国共产党联系在一起,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所以,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必须坚持以理论建设为先导、思想建设为核心、组织建设为基础、制度建设为保障、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民主党派履行政党职能的能力和自身建设能力,为社会主义和谐政党关系的构建创造条件。

三、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价值理念

在我国现阶段,推进民主党派自身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政党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各民主党派建设发展的价值理念,稳步推进各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工作。

1.牢固树立发展理念

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发展的理念,以发展为根本任务。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6]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新阶段,我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全新的发展理念,为我国政治制度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并为我们提出了坚持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求,这些对于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宝贵的指导价值。民主党派要紧紧围绕发展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努力提高民主党派成员的素质,尊重民主党派成员的各项权利,激发他们服务社会的积极性;要以发展的理念为根本,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能力,使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和思想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建设都朝着科学有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民主党派只有坚持自身的发展,才能不断适应社会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才能不断地解决自身出现的新问题,促进各民主党派自身的健康发展。无数历史实践证明,任何试图阻止事物发展的举措无一不是以被时代抛弃而告终。

2.充分发挥民主价值

追求民主价值自始至终都是民主党派孜孜以求的一种价值理念和政治理想,这从“民主党派”的名称便可得以充分体现。毛泽东同志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7]从我国的民主进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民主党派的存在和发展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进程。因此,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也必须充分体现出民主价值,以民主促进自身建设。首先,要有效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充分发挥和加强民主党派参政和监督的作用,对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持国家长治久安,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8]“我们必须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以便利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对我们进行监督……并形成制度。”[9]我国的民主党派是由知识分子组成的政治联盟,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是一种高层次和有广泛群众代表性的监督,在执政党的整个监督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履行民主监督职能,不仅能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还能起到督促民主党派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担当好参政党的重要角色的作用。其次,民主党派在党内也要充分发挥民主价值,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度,保证民主党派在组织、制度等各方面建设都在民主的指导下进行。

3.保持自身鲜明特色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政党制度。“当代中国政党关系既不同于西方两党制和多党制那种你上我下的权力争夺型的政党关系,也不同于一党制那种排除异己的权力垄断型的政党关系,而是一种民主协商、肝胆相照的崭新的和谐政党关系。”[10]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民主党派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所以,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也必须符合我国国情和现阶段我国民主政治的实际情况,决不能完全照抄照搬西方政党模式及中国共产党已经形成的自身建设成果,必须加强党建的自主性,否则民主党派也就丧失了特色,失去了存在的必要。这是因为:首先,民主党派具有“联系广”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各民主党派成员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反映并代表其所联系的这部分群体的广大利益和要求。这就要求各民主党派在自身建设的过程中要继续保持和发挥联系广泛性的这一优势,积极发挥政治参与、利益表达和社会协调作用。其次,从民主党派的成员构成看,绝大多数民主党派成员都是由我国中高级知识分子构成的,所以民主党派又被人们称为“人才库”、“智囊团”,这充分表明了我国各民主党派在社会现代化建设中尤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因此,民主党派在自身建设过程中必须保持自身特色,不断提高成员的自身素质,为社会主义的发展积极献计献策,为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最后,民主党派在与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的亲密合作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优良传统,如政治上进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组织上有较强的向心力等,这些都应在自身建设中得到继承和不断发展加强。

在我国现阶段的政党制度建设过程中,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丰富和完善我国政党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主党派内部和谐的必要工作,它对我国实现政党关系和谐局面的形成有着重大的意义。

[1] 何鲁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把民革建设成为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参政党而努力[J].团结,2003(1):4-5.

[2] 中国革命与民主党派[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89.

[3]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6.

[4] 孙瑞华.中国参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62.

[5] 石作斌.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下的政治关系文明[J].南宁:桂海论丛,2005(1).

[6]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7]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45.

[8]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23.

[9] 李维汉.统一战线问题与民族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62.

[10]董树彬,石秀杰.论和谐政党关系的独特价值[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4).

D 665

A

1672-6219(2010)增刊-0019-03

2010-11-15

齐 莹(1986-),女,内蒙古乌兰浩特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李 建(1985-),男,河北衡水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民主党派政党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