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主义压力下的我国贸易摩擦预警模型
2010-04-12鞠姗
鞠 姗
(山东财政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贸易保护主义压力下的我国贸易摩擦预警模型
鞠 姗
(山东财政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贸易摩擦加剧,2010年中国的贸易救济工作将面临更大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我国贸易摩擦预警模型十分必要。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贸易摩擦预警指标局限于反倾销这种方式上,因此,预警模型的指标体系需要加入反映反补贴、技术贸易壁垒等的指标。在指标体系构建完善基础上,通过专家评分模型、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用正反因素加权定界法给出预警区间。
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摩擦;预警模型
国际贸易摩擦是各国跨国交换过程中产生的、由于国际利益分配偏向引起的争端与纠纷。根据国际贸易摩擦的表现形式,可将其分为显性贸易摩擦和隐性贸易摩擦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指“两反两保”,即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后者表现为国际技术贸易或技术许可使用等争端。[1]我国已连续13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007年又骤然成为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同时,我国每年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出口额占到出口总额的25%以上。[2]2009年3月17日,世界银行发表了一份名为《贸易保护:正在萌芽但趋势忧人》的报告指出,就全球范围来讲,金融危机爆发后推出的保护主义措施约有78项,其中47项已付诸实施。2009年底,WTO总干事拉米在“危机过后的国际贸易新秩序”国际会议上表示,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至少还将持续一到两年,2010年中国的贸易救济工作将面临更大压力。因此,构建我国的贸易摩擦预警模型十分必要。
一、相关研究综述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截至目前,国外对贸易摩擦预警的研究主要是关于预警机制实践的。其中,美国、欧盟较早建立了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其中主要是针对反倾销的预警。例如,美国、欧盟于1999年预防贸易摩擦的磋商,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素帕猜在参加“2002天津《商业周刊》论坛”时指出:“在反倾销损害问题上,世贸组织成员应该有预警体系”。[3]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贸易摩擦预警的研究主要有三个角度:第一,对发达国家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分析。余晓泓(2004)[4]从体制保证、信息保证、法制保证三方面介绍了日本的贸易摩擦预警经验;李计广、熊韶辉、张汉林(2007)[5]从信息收集、重点部门和领域的监督方面分析了美国的预警机制;王淳、贾玉良(2007)[6]从政府、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分析了欧盟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第二,对国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讨论。刘向丽、张驰(2006)[7]分析了我国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李钊、王舒健(2007)[8]研究了我国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重点。第三,统计角度。冯正强、张永(2006)[9]从统计方法的角度探索了贸易摩擦预警模型中各因素权重的测定方法。
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下我国贸易摩擦预警指标体系的设置
纵观已有文献,[10-12]可以发现我国目前的贸易摩擦预警指标主要集中在反倾销这种方式上,但是随着我国近两年遭遇的反补贴、技术壁垒日益增多,贸易摩擦预警指标体系的设置必须作相应调整。因而,我们将整个贸易摩擦统计指标体系分为倾销因素指标、非倾销因素指标、对进口国构成产业损害的预警指标三大类。
1.倾销因素指标
该类指标主要包括同类产品进出口量及价格的变化率、同类产品进出口量分国别变化率、同类产品进出口价格分国别变化率、产品产量、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变化率、产品产销率变化率、产品产能变化率、产品库存变化率、产品期末开工率变化率、产品销售利润变化率和期末失业率变化率。
2.非倾销因素指标:主要包括国内外产品的正常竞争、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与补贴、反补贴相关)、国内产品需求的变化、重要原材料价格的变化,以及反应技术壁垒和知识产权纠纷所产生的影响指标等。
3.对进口国构成产业损害的预警指标
(1)我国出口商品在进口国市场的占有份额及其增长率
该指标是衡量贸易摩擦产品引发产业损害威胁的变量。当我国出口商品在进口国市场的占有率急剧上升时,说明我国该类商品对进口国同类商品的生产商会造成潜在的冲击威胁。
(2)进口国同类行业的失业率
该指标是衡量产业是否受到实质性损害的重要指标,当我国某一商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增长,导致进口国生产和销售该类产品的厂商或经销商无法盈利而失业时,我国该类商品就极易受到进口国的反倾销调查。
(3)进口国同类商品产能的变化率
进口国同类产品产能的变化率是衡量该产业未来发展潜力的动态指标,它与贸易摩擦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预期呈负相关关系。
三、我国贸易摩擦预警指标权重的确定
预警指标权重的确定主要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专家评分模型,一种是利用层次分析法测算。
(一)利用专家评分模型确定预警指标权重
所谓评分就是对事物的某些属性或影响做出衡量。其实质是主体(评价者或评分专家)对客体(评价对象)本质属性及发展规律的认识。评价的过程是评价者根据对客体的认识程度及评价者本身的认识水平、价值观和心理因素对评价对象的属性加以描述的过程。联系主体与客体的桥梁和纽带是比较,即用某种确定的标准与评价对象相比较,专家评分的根本原则和手段也是比较。[13]贸易摩擦预警系统指标体系中不同指标对预警系统的重要性不同。要对贸易摩擦进行定量的综合评价,就必须对各个指标重要性程度的大小用具体的数字来度量,通常用指标的权重来表示各指标在整个预警指标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程度。这就需要专家评分法来评定。
我们所用的专家评分法是专家调查法的一种应用。实际上就是一个由工作小组所组织的集体交流思想的过程,是在专家个人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对贸易摩擦所开展的一种讨论,也就是充分发挥每个专家对贸易摩擦的具体判断和分析,具体评分方法及对评分的处理如下所述。
1.对数量和时间答案的处理
2.对等级比较答案的处理
设贸易摩擦有m个评价领域(评价对象),有n个专家参与评价,设某一专家k给出的评分值集合为{Xi(j)}(k),式中{Xi(j)}(k)表示第k=1,2,…n个专家对第i(i=1,2,…n)领域的评分序分值,其值为j(j=1,2,…,m)。
根据Bi(j)k=m-xi(j)(k)+1可将序分值集合转化为基分值集合{Bi(j)}(k),其中Bi(j)k表示第k个专家对第i个领域排在第j位时所对应的基数分值。然后,用下述公式计算每个研究领域的重要程度:
在(2)以及(3)式中,m表示领域数;Si表示i领域得分值;n表示专家数;Bi(j)表示i领域排在j位得分值;Ni表示赞同某一领域排在第j位的人N);Ki表示i领域的重要程度指数。
最后根据Ki大小排序,由公式(2)以及(3)看出,目前评分处理方法对序分值的处理是建立在统计平均基础上的,根据统计学原则可知,当参与评价的专家很多时,统计结果是真实可信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专家数往往不多,这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个别专家的极端意见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较大,有可能使评价结果偏离正确的轨道,因此,还需要结合下面的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重。
(二)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预警指标权重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14]是美国Thomas L.Saaty教授创立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标准决策方法,使用AHP法确定贸易摩擦预警指标的权重,首先需要确定模型的层次结构。
1.确定模型的层次结构
根据AHP法的要求及贸易摩擦预警的具体特征,模型的三个层次如下图所示(图1):
图1 中,第一层用H代表,表示贸易摩擦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第二层用A、B、C代表,分别表示引起贸易摩擦的倾销因素、非倾销(主要是补贴)因素及对进口国构成产业损害的预警因素;第三层用a1,…,an,b1,…,bn,c1,…,cn代表,分别表示从属于第二层A、B、C各因素的具体指标。
2.比较尺度与成对比较矩阵
AHP法的测度是通过两两比较判断给出的,Saaty认为,在进行判断时,被比较的对象在它们所从属的性质上应该比较接近,而当被比较的对象在从属的性质上比较接近时,人们的判断趋于用相同、稍强、强、明显地强、绝对地强等语言表达。如果再进一步细分,相邻判断之间可再插入一档。这样,1-9可以满足表达判断这一要求。心理学家也认为,进行成对比较的因素太多时将超出人的判断能力,用1-9尺度比较合适。例如,如果M是第三层a1,…,an指标对第二层A因素的成对比较矩阵,mij(i是行标,j是列标)为该矩阵的元素,mij表示ai与aj对A的影响之比,则aij的取值范围为1,2,…,9与1,1/2,…,1/9。由aij作成的矩阵称为成对比较矩阵,显然aij>0,且aij=1/aji。
3.一致性检验
当n=1,2时,RI=0,说明这时M一定是一致的;当n≥3时,定义一致性比率CR为CI与它同阶(指n相同)的随机一致性指标RI之比,即当CR<0.1时,认为M的不一致程度在容许范围内,否则,需要重新进行成对比较,给出新的成对比较矩阵。对M利用RI的取值进行检验即称为一致性检验。
用这种方法将第三层指标对第二层指标的权重以及第二层指标对第一层目标的权重进行综合,最终可以确定第三层指标对第一层目标的权重。
四、我国贸易摩擦预警区间的确定
不失一般性,所有实际数据都可经过变换成为正值,用代数表示。第3节最终求出的第三层对第二层的权重向量我们用代数分别表示为(α1,α2,……,αr),(β1,β2,……,βs),(γ1,γ2,……,γt),而第二层对第一层的权重向量可表示为(ω1,ω2,ω3)。
由于不同的数据有不同的意义和不同的量纲,为了进行有效地统一,我们必须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变换。首先要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变换,然后再进行标准化变换,把所有的数据都压缩到闭区间[0,1]中。
假设某一指标近n年的指标值分别是x1,x2,……,xn,首先将每个指标数据归一化,归一化公式~xj然后对归一化后的数据再进行极值标准化,^xj=中~xjmax和~xjmin分别是n个~xj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经过这两步转换后^xj便落到了闭区间[0,1]中。
近n年所有指标数据都经过上述的过程进行转换,则得到转换后的数据:
得到各指标数据的取值区间为:
区间的上限和下限分别是该指标近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其中,A对应的指标对贸易摩擦可能性起反向作用,即a1,…,an表示的指标数据越大,贸易摩擦发生的可能性越小;B、C对应的指标起正向作用,即b1,…,bn,c1,…,cn表示的指标数据越大,贸易摩擦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我们定义第年的模拟预警值计算公式为
EWj值越大,贸易摩擦的可能性就越大,又由每个指标都有相应的取值范围,则我们可以得出模拟预警值EWj的取值区间:
记上述区间上下限值分别为EWmin和EWmax,则(5)可简化表示为[EWmin,EWmax],令L=(EWmax-EWmin)/3,分为五个区间,则无警区间为[-∞,EWmin],轻警区间为[EWmin,EWmin+L],中警区间为[EWmin+L,EWmin+2L],重警区间为[EWmin+2L,EWmax],巨警区间为[EWmax,+∞]。
我们可以对贸易摩擦进行预测,把所有指标值按照前面的指标数据转换过程进行转换,再代入(4)式,得出的结果落在哪个区间,就具备那个区间相应的预警等级。
[1]国家经贸委反倾销反补贴办公室.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戚学勇,满祺伟.当前国际贸易摩擦形势与对策[EB/OL].山东国际商务网,http://www.shandongbusiness.gov.cn/index/content/sid/67363.htm l,2009-05-15.
[3]龚震.中国进出口预警机制函需建立健全[N].中国贸易报,2002-06-27.
[4]余晓泓.贸易摩擦预警:日本的经验[J].国际经贸探索,2004,(11):24-26.
[5]李计广,熊韶辉,张汉林.美国政府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及启示[J].国际商务,2006,(7):37-43.
[6]王淳,贾玉良.欧盟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2007,(12):68-69.
[7]刘向丽,张驰.我国出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国际商务,2006,(4):42-45.
[8]李钊,王舒健.我国出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分析[J].经济问题,2007,(11):37-40.
[9]冯正强,张永.贸易摩擦预警模型中各因素权重的测定[J].统计与决策,2006,(10):138-139.
[10]朱钟棣,孙瑞华.入世后评价产业安全的指标体系[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6,(5):1-2.
[11]陈萍.WTO框架下化工行业产业损害预警系统构建与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06,(11):33.
[12]蔡静.北京市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体系的建立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27.
[13]潘皖印.专家评分机理的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1997,15(1):33-36.
[14]Thomas L.Saaty.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Planning,Priority Setting,Resource Allocation[M].McGraw Hill,1980.278.
(责任编辑:高 琼)
F741.2
A
1008-2670(2010)02-0058-04
2009-06-12
本文系2008年山东省统计局重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鞠姗,女,山东威海人,山东财政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亚太经济与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