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两个薄弱环节及其原因和对策*

2010-04-12郝立忠

山东社会科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就业人数现代化社区

郝立忠

(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山东济南 250002)

当前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两个薄弱环节及其原因和对策*

郝立忠

(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山东济南 250002)

政府的社会管理是推动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力量,因而一个国家的社会治理水平直接反映出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从世界银行发布的 1996—2008年的世界治理指标可以看出,在最近十二年的时间内,我国的六项社会治理指标——话语权和问责制、政治稳定和没有暴力、政府效能、质量监管、法治和控制腐败的发展状况进展十分缓慢。虽然期间有所波动,但起点和终点基本持平,有的还有所下降。①参见 2009年度更新的世界治理指标研究项目:“治理问题 8:1996-2008年度治理总指标和个体指标”(2008年 6月 29日),由 Daniel Kaufmann,Aart Kraay和 MassimoMastruzzi所写。http://info.worldbank.org/governance/wgi/index.asp从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也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全球竞争力不断提高,但这种竞争力的提高主要是依靠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体制”等经济以外的因素则提升缓慢,往往成为劣势因素。②参见世界经济论坛历年《全球竞争力报告》。这都显示,当前我国政府的社会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社会管理现代化要求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一、当前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两大薄弱环节

从《中国统计年鉴》、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和世界银行的社会治理指标三大指标提供的数据来看,当前我国的政府社会管理存在着两大薄弱环节:一是机构庞大,行政成本太高;二是社会管理过程中监督环节的无力或不健全。这是阻碍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必须予以重视并下大气力解决。

(一)机构庞大,行政成本太高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08—2009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我国的全球竞争力指数在 134个国家中排名第30位。而在全球竞争力指数的 12个支柱当中,除了两个反映经济发展的支柱排名比较靠前,如“市场规模”排名第2位、“宏观经济的稳定性”排名第11位,“创新”支柱排名接近于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 (排第28位)以外,其它 9个与政府社会管理特别是政府行政管理效率密切相关的支柱的排名均在 40名以外。其中,第一支柱“体制”排 56位,远远低于全球竞争力指数的排名。该支柱当中的指标项“司法独立性”排第69位,“法律框架的有效性”排第54位,“对政府官员决策的偏好”排第47位,“警察服务的可靠性”排第50位,“审计和报道标准的强度”排第86位;第6个支柱“商品市场的有效性”排名 55位,该支柱当中的指标项“反垄断政策的有效度”排第55位,“创办商业所需的步骤”排第108位;第8个支柱“金融市场的成熟度”排名 109位,该支柱当中的指标项“资金流动的限制”排名第121位,安全交易的管制排名第109位。①世界经济论坛:《2008—2009全球竞争力报告》: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8-2009,http://gcr.weforum.org/gcr/从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不难看出,我国在政府管理效率上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和尖锐。

如果从管理现代化的高度详细考察当前我国的政府社会管理,我们就不难发现,无论从政治体制上,还是从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划分上,以及政府的管理方法上,都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其中的根本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权力过分集中的制度惯性。在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政府行政机制的转变仍不够彻底,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实际操作上,不少方面的政府工作已被证明不适应新形势,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管理方法仍在沿用,以至政府与市场摩擦增大,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间接管理方法又很不完备。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仍然侧重于定指标、批项目、分钱分物。一方面,政府管了许多自己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另一方面,政府对自己本该管的事务又往往没有做好。同时,政府机构设置不够合理,层次重叠,不可避免地出现效率低下的现象。而这些都极大地影响着政府管理职能的发挥,影响着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其二是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影响。不论是“官”还是“民”,头脑中的“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民主、法治意识仍然薄弱。拉关系、走后门,任人唯亲,权大于法,以权谋私等现象比较严重,甚至于召开纯粹的学术研讨会,也要按照行政级别确定发言顺序,而在一些政治性比较强的讨论会上,达不到一定的行政级别甚至得不到发言机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 2003年 11月在武汉大学演说时指出,“行政效率低下”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②独家专访:蒙代尔说美国经济不可能长期一国独大,http://www.southcn.com/news/international/gjkd/200311290774.htm到 2007年底,我国国家机关就业人员达 1128.6万之多,③《中国统计年鉴 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年版,第115页。占全部就业人口的9.4%,如果考虑到国家机关大量的编外人员、城镇集体单位的机关人员和“村官”,这个队伍还要大得多。如此庞大的行政队伍如精简一半,不仅不会降低效率,相反有可能提高效率。就以中美两国税务人员的情况来说,我国 2004年税收预计为 2万亿元人民币,税务人员达 100多万人,而美国的税收比我们多得多,2003年美国的税收总额为 2.12万亿美元,接近我国税收总额的 10倍,而税务人员仅 10万人。两者相比,工作效率相差了将近 100倍。我国公共机构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④魏雅华:《2004年中国国际竞争力——谁能抗拒价廉物美的诱惑》,http://media.163.com/05/0120/17/1A IBAAME001417T1.html

第二,行政成本居高不下。行政成本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政权而获取的和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消耗的行政资源,其构成主要有工资津贴、基本设施费用、办公经费等。从 2003年开始,世界经济论坛在宏观经济环境评价的子指标中,用“政府浪费”子指标替换了“政府支出”子指标,更加关注政府支出的效率而不是支出的规模。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仅仅依靠大量账面上“漂亮”的政府支出对全球竞争力排名的提升不仅不会有任何益处,而且还会抵消宏观经济增长的成绩。据统计,与行政效率密切相关,我国在行政成本的控制上也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从纵向来看,改革开放 30年来,我国的 GDP由 1978年的 3645.2亿元增长到 2007年的 249529.9亿元,增长了 67倍多,我国的财政收入从 1978年的 1132.26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 51321.78亿元,⑤《中国统计年鉴 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年版,第261页。增长了 44倍多。期间,就行政管理费而言,1978年我国政府机构按功能性质分类支出的行政管理费用 52.9亿元,2006年达到了 7571.1亿元,⑥《中国统计年鉴 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7年版,第281页。29年的时间,增长了 141倍多,远远高于财政收入和 GDP的增长幅度,占全国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也从 1978年的 4.71%迅速上升到了 12%以上,进入新世纪以后,更达到了 18%以上,其中 2005年为 19.19%,2006年为 18.73%。即使是从财政支出结构考虑,我国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明显偏高,而且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都呈逐年上升趋势。从横向比较来看,2006年我国财政总支出 40422.73亿元,其中行政管理费 7571.05亿元,相当于 2006年国防费用 (2979.38亿元)的两倍还多,且已经逼近经济建设费的 10734.63亿元和社会文教费的 10846.20亿元。我国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2006年已上升到 18.73%,比日本的 2.38%、英国的 4.19%、韩国的5.06%、法国的 6.5%、加拿大的 7.1%、美国的 9.9%分别高出 16.35、14.54、13.67、12.23、11.63和 8.83个百分点。

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费迅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体制因素。按照目前的行政制度,各级政府行政支出项目的设立、行政人员的工资标准都依据全国统一的行政管理制度,不与地方财政收入挂钩,而招待费、会议费等行政支出可以按国家统一标准列出,于是出现了贫穷乡镇的干部工资和财政支出甚至高于富裕乡镇的怪现象。二是观念落后。相当多的党政干部,下至乡镇级干部,上至省市甚至中央各部委的领导,往往是对本部门的财政预算实行“从宽”的原则,很少有“行政成本”、“运行效益”之类的概念,政府管理不算效益账,导致行政管理费的严重浪费。三是公共财政预算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比较落后,在指导思想上是政府行政支出优先,在公共财政预算的制定方法上则缺乏科学依据,人为因素太多。四是财政预算的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造成行政管理费使用中的浪费,致使公共财政的利用效率十分低下。据权威机构调查表明,2001年,全国县 (市)一级一般预算赤字县共计 731个,赤字面为 35.6%;全国乡镇政府的负债总额为 2200亿,平均每个乡镇负债总额 400万元。①汪永成:《新时期我国政府能力建设的意义与任务》,《深圳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2005年政府维持自身运转的费用中,仅工资、机关车辆费、招待费和出国培训考察费四项就达 1.35万亿,占全国财政总规模的 37.5%。②马庆钰:《全面认识当前社会管理中的十五个矛盾》,《学习时报》2005年 5月 16日。

第三,机构设置重叠、冗员太多。当前,我国从事政府社会管理的是包括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和司法机构等五大机构在内的广义政府,分别承担决策、行政、立法、议政、司法和监督等职能。但不论是不同的机构之间,还是在机构内部,都存在着机构设置重叠、冗员太多的问题。这个问题,通过全国机关单位就业人数的增长及其与事业单位的对比显示出来。1978年,全国总就业人数 40152万人,其中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 1093万人,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92万人,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467万人,分别占总就业人数的 2.72%、0.23%和1.19%,到 2002年,全国总就业人数 73740万人,其中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 1565万人,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163万人,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1075万人,分别占总就业人数的 2.12%、0.22%和 1.46%,前两者的比重均有所下降,唯独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有了明显的上升。如果从行业自身就业人数的变化情况来看,从 1978年到 2002年,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人数增加了 43.18%,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人数增加了 77.17%,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人数增加了130.19%,增长幅度十分惊人。

应该注意的是,在 2003年以后的《中国统计年鉴》中,“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一项扩展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增加了“地质勘查业”的就业人数;“教育”成为独立统计项目;“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增加“娱乐业”的内容后改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而“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一项与原“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一项完全重合。其中,2007年度,“教育”的就业人数 1483.6万人,加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数 118.6万人,共计 1602.2万人 (相当于原统计口径中的“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就业人数),与 1978年相比,增加了 0.46倍;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一项中,扣除地质勘查业就业人数 32万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就业人数为 195.6万人,与 1978年相比,增加了 1.13倍;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就业人数 1206.1万人,与 1978年相比,增加了 1.58倍。③《中国统计年鉴 2008》第124页:“按登记注册类型和细分行业分职工人数”。从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来看,2007年度,全国总就业人数 76990万人,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就业人数从 1978年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 2.72%、2002年的 2.12%,下降到 2.0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就业人数为 195.6万人,从 1978年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 0.23%、2002年的 0.22%,下降到 0.21%;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就业人数1206.1万人,从 1978年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 1.19%、2002年的 1.46%,上升到到 1.57%。

也就是说,从 1978年到 2007年,30年的时间内,全国总就业人数从 40152万人增加到 76990万人,增加了 91.7%。其中,“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就业人数增加了 0.46倍,“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就业人数增加了 1.13倍,而“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就业人数增加了 1.58倍,是增幅最大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30年来,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以及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比例,是逐步下降的,唯独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有了明显的上升。这与“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是相悖的。

(二)社会管理过程中监督环节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就目前而言,我国政府的社会管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最明显的差距就在于社会管理过程中监督环节的无力和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

第一,虎头蛇尾,社区管理薄弱。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①《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746/3491444.html它可以表现为村庄、集镇、街区等多种形式,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区域和组织形式。社区与社会具有紧密的联系:一方面,社区是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社会由不同类型的社区组成,社区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社区是具有相对完整意义的最基本的社会实体,社区反映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结构,包括社会的变迁,社会生产、生活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观念的变化等。社会的各种组织、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又会体现和浓缩在社区这个“小社会”中,它是整个社会发展变化的缩影。另一方面,社区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区域,各种社会组织都交织在社区当中。任何社区都包含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如家庭、阶层、阶级等社会群体,以及政党组织、政府组织、经济组织、宗教组织等各类社会组织。这些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与社区交织在一起,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的变化与调整,都直接影响和决定社区组织与社区结构的变化,同时也会对社区人们的交往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社区建设依靠政府与社会两种力量的推动,二者缺一不可。社区建设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组织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行使对基层社会的管理权,并能够确保这种管理要受到基层群众的监督;二是加强社区自治组织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三是增强社区群众参与社区管理的民主意识与公民责任感。但在目前,我国在社区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把社区自治仅仅局限在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自治上,把它作为唯一的组织形式;二是认为社区自治就是和政府组织划清界限,不需要政府组织的监督与指导;三是认为社区自治就是一切社区的公共服务都依靠社区自己来提供,政府不应该投入资金和资源。实际上,这三种看法都是错误的。也正是由于这三种看法都是错误的,才导致我国在社区建设中政府的各项政策对社区和各种基层组织的影响力逐步降低。往往是每一项政策措施在中央是轰轰烈烈,在地方是大张旗鼓,而到了社区例如街道和村庄,则成了几句口号和几条标语,对基层群众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第二,雷声大雨点小,社会政策落实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国家与社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出现了重大变化,在强化政府机构的同时,非政府组织不断成长、基层自治不断完善、社区建设也不断发展。但是,无庸讳言,我国的社会除了在规模上大之外,在功能上仍然缺乏自觉性与自主性,政府的社会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贯彻落实,迄今仍然算不上是一个“大社会”。对于政府而言,制定各类社会政策时缺乏预见性,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且要慢半拍、一拍甚至几拍,甚至已有的社会政策也得不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也还算不上真正的“强政府”。比如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后,《物权法》、《反垄断法》等才得以制订并通过,《刑法》、《民法》的许多条款也往往是在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已经蔓延的时候才予以修订。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的情况下,司法系统竟然出现了“执行难”这种在西方发达国家难得一见的现象,使我们政府的执政能力大受影响。

第三,有权力无监督,腐败现象泛化。2003年,有关专家根据审计署对财政资金进行审计的有关数据,运用大口径计算方法,对我国因腐败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测算:腐败造成的公共投资领域的损失,公共支出的损失,电力、交通、邮电、民航、医疗机构等行业垄断造成的大量租金损失,非法经济的“黑色收入”等四大方面的损失,在 2003年度达到了 8699—12091亿,若占 GDP总量的 7.5—10.4%。②汪永成:《新时期我国政府能力建设的意义与任务》,《深圳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另据世界银行《全球贪污报告 2007》对 179个国家和地区的评价,我国 2007年的贪污腐败现象认识指数③贪污腐败现象认识指数亦称消费物价指数,该指数的评分是工商界人士等对本国腐败现象的认知程度,介于 10(高度洁净)和 0(高度腐败)之间。为 3.5,与巴西、印度、墨西哥、摩洛哥、秘鲁、苏里南一同并列世界第72位。④世界银行:《全球贪污报告 2007》,http://www.worldbank.org.cn/chinese/content/cas03.pdf2006年,评价 163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的指数为 3.3,排 70位;2005年,评价 158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的指数为 3.2,排 78位;2004年,评价 145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的指数为 3.4,排 71位;2003年,评价 133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的指数为 3.4,排 66位;2002年,评价 102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的指数为 3.5,排 59位;2001年,评价 91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的指数为 3.5,排 57位。另据我国新闻网和世界能源金融论坛报道:2008年,评价 180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的贪污腐败现象认识指数为3.6,与保加利亚、马其顿、秘鲁、墨西哥、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史瓦济兰同列第72位。⑤2008年数据参见中国新闻网:《全球贪污指数:丹麦瑞典新西兰最清廉中国名列 72》,http://www.chinanews.com.cn/gj/ywdd/news/2008/09-24/1391839.shtml可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在综合国力逐步增强的同时,在反腐败方面,在世界上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明显提高。腐败现象的泛化,究其原因就在于制度不健全,没能形成对各种权力的有效监督。

第四,法制建设任重而道远。与“官本位”密切相关,受几千年“刑不上大夫”、人治大于法治等封建余毒的深刻影响,当今我国以权代法、权大于法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其一,党政官员特别是高级官员在法律面前享有特殊地位,得到法律追究的难度远远大于普通公民。其二,一些党政领导机构具有影响法院审判的权力和能力,并进而导致了司法腐败和说情风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影响了司法的公正性。其三,权大于法、以权谋私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了法律的严肃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受法制建设不健全的影响,政府政令的执行也受到严重挑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已经成了一些地方政府的惯用伎俩,从而严重影响了政府政令的有效性,降低了行政管理的效率。

二、形成我国政府社会管理两大薄弱环节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管理理念的误区

一是重经济轻人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二是重指标轻管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政府仍然是“经济建设型政府”,政府的主要价值取向是 GDP的增长,政府的社会角色是投资主体。地方政府重 GDP轻能耗和环保是普遍现象,导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能耗高居不下;劳动就业管理不善,社会保障体系残缺不全;国民收入分配不公,基尼系数逐年增大。这些问题,从表面上看是经济管理问题,而从根本上看则是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没有履行好。三是重政府轻社会。政府在进行社会管理时,总是把眼光盯在政府以外的“社会”上,而忽略了自身的管理。比如,要削减财政开支,就要进行事业单位改革,削减事业单位开支,而忽略了政府行政开支的控制。四是重效率轻公平。当前我国低收入阶层太大,中等收入阶层太小,而处在上层的富裕阶层又不够成熟,并且阶层之间的收入差别有逐步拉大的趋势。五是重城市轻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有了很大发展,到 2006年,我国人均 GDP达到 2042美元。但由于种种原因,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农村经济也有了巨大发展,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城乡差距却逐步扩大。与此同时,在城乡差距拉大的同时,城镇内部、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也在拉大。

(二)社会管理体制的误区

体制特别是监督体制的无力或不健全,是制约我国社会管理的重要因素。一是重视执政体制,轻视监督体制。二是重视自上而下的管辖机制,轻视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往往是虎头蛇尾,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三是重机构,轻机制,往往是一件事一个机构,或一种职能一个机构,造成机构膨胀,人浮于事,部门之间推诿扯皮。

(三)社会管理方法上的误区

在社会管理方法上,我们存在的问题就更为明显。长期以来,我们在社会管理方面一直坚持“管理二重性”说,认为管理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自然属性是任何管理都具备的共性的东西,而社会属性则因管理者的立场而具有差异。因而,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社会管理方法长期持排斥态度,从而在社会管理方法上形成了一些根深蒂固的弊端:重文件、轻落实,重会议、轻督察,重权力、轻效率,重行政、轻约束,只讲过场,不求实效。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十分严重,大大降低了社会管理的效力。同时,由于管理方法上的误区,导致了三个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一是社会管理的权威性与民主的矛盾;二是社会管理的有效性与监督的矛盾;三是社会管理的普遍性与公正的矛盾。正是这三个尖锐的社会矛盾导致了权力的腐败。

事实证明,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社会和社会管理的发展程度远远落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甚至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正如世界银行全球计划主管丹尼尔·考夫曼所说:“明显地,单靠收入增加并不会改进治理。实际上,我们已经知道一个国家的治理改进会带来较高的收入,而不是反过来。各国自身必须在推进困难重重的政治和制度改革中肩负起责任并发挥带头作用。”①世界经济论坛:《2005至 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年版,第90页。

三、改进当前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在管理能力上,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建设,从本质上说就是要求执政党及其领导下的政府自身具有适应社会管理现代化要求的意识和水平,具有带领全国人民搞好社会管理现代化和全面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执政党及其领导下的政府所具备的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利用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去管理社会的能力。

(二)在社会管理实践上,要求在政府管理、社会管理 (狭义)、企业管理、军事管理等各方面,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领导全国人民在实现管理行为的法治化、管理主体的知识化、管理方法和手段科学化、管理过程的民主化的基础上,加快实现管理理论和管理体制的现代化、管理计划和决策现代化、管理行为和方法现代化、管理控制和监督现代化,以社会管理现代化带动全面现代化。

(三)在社会管理的评价上,要求在把当前世界社会管理先进水平作为努力方向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现代化评价体系。这个体系既要具备社会管理现代化的基本要素,又要符合我国国情,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评价指标。一方面,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科学管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不仅要学习国外在经济管理、社会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而且要学习国外在政治管理上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最先进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我们必须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管理现代化道路。

(四)在社会管理体系的建设上,要大力搞好社会管理系统工程的研究和建设,对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原则、方法、体系、措施、机制进行系统探索,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精简、高效、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模式并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现代化的社会管理系统,推动整个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五)在政府自身的建设与管理上,要大力搞好政府管理系统工程及其现代化建设,提高政府国际竞争力。社会管理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的先导,是提高政府国际竞争力的首要目标。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向世界先进管理水平看齐,实现社会管理现代化。要提高政府国际竞争力,就必须解放思想,转变政府的管理目标、管理体制、管理思路、管理方法和管理作风,全面提高政府及其公务员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只有我们政府的国际竞争力能够符合社会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我们才能高速、高效地普及教育,传播科学,学习和引进国外现代化社会管理模式和经验;才能大力推动知识化、网络化、信息化和全球化进程,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才能高速高效地推动现代化的思想、科学、文化、民主政治、现代体制、现代管理和先进技术等的健康发展;才能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等各个方面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以及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型,使我们的社会发展逐步向现代发达国家逼近;才能在全国普遍建立起具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的管理系统、采用现代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城市和现代化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责任编辑:周文升 wszhou66@126.com)

D63

A

1003—4145[2010]05—0047—06

2009-10-23

郝立忠,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本文是在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研究”(项目批准号 06BKS017,结题号20080703)结题稿的有关部分进行节选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统计数据和相关结论已经依据目前的最新统计资料进行了全面修订。

猜你喜欢

就业人数现代化社区
边疆治理现代化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德国就业人数创统一以来新高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