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态动词的语境假设转换指示功能分析

2010-04-12

关键词:情态关联话语

陈 海 霞

(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一、引言

在英语中,情态表示说话人的主观判断,情态动词是说话人表达观点或态度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人们对情态手段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将情态与归一度联系到一起,认为情态是介于是否两级之间的程度,其功能是“认识是否之间的不确定区域”。[1]147另外,韩礼德提出了情态隐喻的概念,并把它看作是人际隐喻的一部分。语义学对情态的研究首先是形式语义学对模态逻辑(modal logic),即必要性和可能性的研究。普通语义学主要集中对认识情态和道义情态的研究。认知语言学强调说话人大脑的认识对其语义的影响,这其中图式和动态演变模式理论,对情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众多的研究领域当中,语用学也从含义和预设的角度研究了情态和语境的关系。语用学将含有情态功能词的语句称为情态语境,如“possible,there’s a chance that”等。其中,帕帕夫莱格运用关联理论对情态动词进行了探讨,认为语境可以提供线索,从而消解情态的模糊语义。[2]当话语双方对环境有共同的心理认知,由于语境的调节,情态动词的模糊语义得到了消解,其意义此时具有最佳相关性。如教师在介绍选修课的时候对学生说:

(1)You may take several courses that are not interrelated with each other at the same time.

在这个句子中,may的意思受到双方共知环境的影响,意义明显被话语双方明确得知,表示的是“按照学校规定而允许、可以”的意思,m ay在句子当中可能存在的模糊语义得到了消解。

二、关联理论与语境假设

在关联理论里,语境是“一个心理建构体(psychological construct),由一系列假设构成;理解话语的过程就是在语境假设与新信息之间所作的推理过程,语境假设的选择,调整与证实始终受关联原则支配”。[3]32语境或语境假设不仅指上文所表达和隐含的信息,还包括即时的情景因素,以及与该信息有关的所有百科知识。语境假设是由美国语言学家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一个观点。他们认为:任何言语活动所发生的语境不应该理解成客观的语言场景和上下文,而应该理解成言语双方心理建构的某种假设。语境是心理产物,是听话者对世界的一系列假定中的一组,正是这些假定,而非实际的客观世界,制约着人们对话语的理解。任何语言形式都牵涉到一系列的语境假设,而对语境假设的与新信息的推理过程正是话语理解的过程。

Sperbe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推理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根据关联理论,交际是以相关为取向的,相关是一个依赖语境的概念。Sperber和W ilson把语境看作是听话者头脑中的一系列假设,推理是在新信息和语境假设之间进行的,是话语的相关语境效果与认知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无论是话语的相关还是话语的理解都离不开语境这一概念。

Sperber和Wilson认为,话语产生的语境效果必须满足下述三种情况之一:新信息和现时语境假设相结合,产生语境启示;新信息加强了现时语境假设;新信息与现时语境假设出现相互抵触和矛盾。[4]108-109也就是说,语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境中的假设有新有旧,其中用来处理新假设的旧假设所构成的集合,就成了人的认知语境。在言语过程中,语境假设是相互调整的,交流者彼此都会把自己已有的假设和对方所提示的新假设所匹配,从而更新个体的认知语境。并且,语境假设效果越大,获取这些语境效果所付出的努力就越小,其关联性也就越强。Sperber和Wilson在交际原则中提出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

在含有情态动词的话语中,在关联理论的制约下,话语双方会根据出现的情态动词来调整相互自己的语境假设,说话人想表达一种非事实的、具有其他可能性的假设,而听话人也同时接受这种由于情态动词的出现而产生的可能性,根据新信息调整自己的语境假设。因此,以话语的情态动词作为转换标记,话语从不含有情态动词的事实语境假设转化为非事实语境假设。下面将对情态成分在理解话语过程中的语境假设转换指示功能作详细的分析。

三、情态动词的语境假设提取过程

Sperber和Wilson在2004年指出,认知效果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是在语境中处理一个输入得到的语境启示,它是由输入和语境两者结合共同推出的结论,也就是新的认知语境。输入指的是新信息的输入,而语境假设则是被认知主体所提取的旧有信息。在旧信息被提取的过程中,不同的语境假设根据认知主体所已经存储在头脑中的认知系统的内容,包括掌握的知识、已有的印象、记忆、想法、计划等,在新信息输入的刺激下被认知主题所提取,形成现时语境假设。Sperber和Wilson认为,对话语理解起重要作用的正是由说话者的一系列假设所构成的认知语境,因为说话者需要用一系列语境假设来处理由说话者的话语建立的新假设,并从新旧关系中得出新假设的语境效果,从而推导出话语的含义。

现时语境假设的提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语用推理过程,这个过程中的不可展示性(nondemonstrative)和综合性(global)的特点,决定了语用推理不像逻辑推理那样运用一定范围内的假想,而是记忆中任何假设都有可能被当作语用推理的前提,即成为现时语境假设。根据语言提取的心理机制,现时语境假设的提取可以分为三个过程。

(一)调用相关语言意义编码

在这个过程中,在新信息的刺激下,听话人会无意识地根据已有的记忆、印象、想法、计划等,以新信息为中心,将许多旧有信息激活进入听话人的注意力前端。首先被调用的是说话人表达出的信息相关的语言意义,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词汇意义。在语言的理解过程中,这个层面上意义具有较强的语境关联,听话人不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就能得出最佳语义关联。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语句中含有情态动词,首先被听话人所反应的也是情态动词的概念意义,如:如can可以表示“能够”“可能”“允许”等,may可以表示“可能”“允许”“目的”“让步”。

以下是Mary和趁打扫时翻看自己物品的妈妈之间的对话:

(2)Mary:I can clean my own room.

Mary’mother:Ok,I will leave now.

在这个句子中,听话人首先根据已有的语言知识记忆,将与can相关的意义激活,同时,根据说话人所给出的新信息,将can所表达的概念意义提取到注意力前端,从can一词所设置的一系列假设语境中,根据can与动词和宾语的搭配,推理得出其意义应为“能够”,既说话人“能够”完成他所说的动作,“能够清理自己的房间”。

在这个过程提取的结果只能是对句子最表面意义的初始理解,但是从这个过程开始,情态动词can就已经成为一个语法标记,使带有这个标记句子的语境假设从I c lean m y own room这一事实出发,转化为了非事实的过程。

(二)组合常识中的最大语境关联

当新信息的语言意义被提取之后,如果听话人在这一意义层面上找不到最佳关联,则会根据做出的语境假设,组合不同背景知识和认知模式,结合已知常识,在常规语境中来寻找最大的语境关联,从而建立起新的语境假设。在上面的例子中,在语境假设的第一阶段提取的can的概念意义为“能够”,这个新信息与现时语境假设出现了矛盾,即根据常识,已经是成人的Mary本来就具有这个“清理房间”的能力,不需要进行特别说明;can之所以出现在句中表示“能够”,本身是为了构建了一种没有需求却强加的语言现象,它构成了Mary和妈妈言语双方根据共有的常识构建的一个心理假设。据此,一个新的现时语境假设得以组合完成,那就是言语双方都明白,这个can的强制出现,表达的意思为:既然知道我有这个能力,那你就不需要在这里清扫了。这其实是对妈妈好意清扫的委婉拒绝。

在这个过程中,can成为了转换新的语境假设的指示语,是言语双方组合寻找最佳语义关联的一个语法标记,以can所转换的非事实过程为基础,言语双方根据双方共有的常识,构建了共同的心理联系,从而形成新的语境假设。

但是,I can c lean m y own room的表达拒绝的委婉程度似乎要生硬一些,比起“Let m e do it,I know you are tired”这样的方式更加令人难以接受。这更进一层次语境假设的产生就涉及到了现时语境假设提取的第三个过程。

(三)完善和扩充社会文化语境

要想理解Mary如此生硬地拒绝妈妈的好意清扫的原因,就要将这一语境假设延伸到社会文化语境和现场情景语境。社会文化语境指交际双方所处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规范和习俗,它也属于百科知识,稳定程度也相当高,一般也存储在人们的长时记忆里,但只为特定文化或社区里的人们不同程度共享。在这个阶段中,要了解语言发生时说话人以及听话人所处的时间、地位、场合,同时补充双方共有的社会规范、价值观、历史沿革等因素,才能建立言语双方的心理联系,取得最佳语义关联,据此形成新一轮的语境假设,达到特定的语境效果。

在这个对话中,Mary的妈妈所处的现场情景语境是翻看女儿的私人物品,这个行为在西方高度重视个人隐私的文化中是不被接受的无理行为。个人隐私和物品受到法律的保护,只要孩子成年,即使是母亲也不能随意翻看女儿的私人物品。Mary和她的妈妈都明白这个社会规范,因此Mary使用了一种较为生硬的句子表示自己的不满,但毕竟对方是自己的妈妈,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不够妥当,所以Mary同时用“I can c lean m y own room”这一带有情态动词的句子表达了一种间接的反对和抗议。所以,Mary的妈妈对这种生硬地表达却采取了积极的回应,“I w ill leave now!”这个过程语境假设的提取需要听话人付出更大的努力,作为开启新的语境假设的语法标记,情态动词“can”结合了一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使他隐含的间接意义能够被听话人所识别,从而得以取得了最佳语义关联。

四、情态动词的语境假设指示功能分析

在Langacker的认知语法中,在英语小句中,是否使用情态动词构成事实(reality)和非事实(non-reality)的对立(langacker,1991)。不使用情态动词的句子表达了直接的事实过程,而使用情态动词所进行的语境假设表达了非事实过程。例如:

(3)They goout for a walking.

(4)Theymay go out for a walking.

(5)Theymig htgo out for a walking.

上述三个句子从说话人不同的感知角度对所指的过程各自设置了在各自心目中的语境。说话人本身没有在话语中出现,但是他的感知角度却通过情态动词的语境假设功能体现在话语中。(3)中不带有情态动词的形式表示说话人认为所说的内容是事实的一个方面。(4)句和(5)中带有情态动词may和might,都表示说话人把话语中表示的过程看作是非事实的,具有一定其他情况出现的可能性。

根据以上情态动词的现时语境假设的提取过程,情态动词在句中出现的时候,相对于非情态句子,马上为整个句子设置了非事实的语境假设位置,即建立言语行为的参与者与话语所勾画的过程之间的心理联系,使现时语境假设的提取从事实过程转化为非事实过程,从而起到了指示语的作用。有了情态动词的介入,听话人在心理上对整个句子的语境提前设置了一定的转换准备,并在情态动词建立的非事实过程基础之上,根据已有的认知系统和社会文化语境填充完善成新的语境假设,产生新显的语境隐含。

经过以上语境假设过程的分析,情态动词在句中的重要作用得以彰显。在使用情态动词的话语中,听话人在长期积累的认知系统中已经存在了对情态动词作为语境假设转换指示语的领悟,当情态动词出现在话语中,现时语境假设的提取范围就由事实过程转为非事实过程,说话人和听话人都会把话语中表示的过程看作是非事实的,具有一定其他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同时在关联理论的制约下,话语双方把这种离开事实一定距离的关系作为话语的基础,结合常规语境假设和社会文化语境假设,形成新的语境假设。

五、结语

情态动词作为话语进行和理解过程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成分,无论是表达对自己讲的命题成功性和有效性所作的判断,还是在命令中要求对方承担的义务,或是在提议中表达的个人意愿,都会在理解这些话语的过程中成为语境假设转换的一个指示标记。在关联理论的制约下,以情态动词为转换标记,现时语境假设的提取范围由事实过程转为了非事实过程,即激活了语境与话语内容之间的关系,把这种离开事实一定距离的关系作为话语的基础,从而建立起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心理联系,同时结合常规语境假设和社会文化语境假设,形成新的语境假设,最后组合完善成话语新的认知语境。研究情态动词的语境假设转换指示功能将对以后的情态相关研究产生有益的影响。

[1] M.A.K.Halliday&Christian Mat thiessen.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3 rdEd.)[M].London:Edward Arnold,2004.

[2] Papafragou,A.Inference and Word Meaning:The Case of Modal Auxiliaries[J].Lingua.1998.

[3] 何自然,冉永平.语用与认知——关联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1.

[4] Sperber,D.and D.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95.

猜你喜欢

情态关联话语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奇趣搭配
智趣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