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疑问句看莎菲女士的情感困惑

2010-04-12王方

关键词:吉士莎菲爱情

王方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北京100081)

一、《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疑问句概况

疑问句是根据句子的语气功能划分出来的重要一类,是指具有疑问语调用来提问的句子,常有标志性的语气词“吗”、“吧”;疑问词“什么”、“谁”、“为什么”等。

第一,有疑而问的疑问句。根据表示疑问的形式结构特点和语义特征,人们通常把疑问句划分为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四类。这类疑问句大多数有明确的疑问焦点,包含比较明显的疑问信息。人们用这样确实有疑问的疑问句表示自己的疑惑,要求听话人回答问题或向其咨询结果。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是非问句共出现19次、特指问40次、选择问2次、正反问4次。

第二,无疑而问的疑问句。在实际的语言交际过程中,还有一些特殊的疑问句,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两类就是反问句和设问句,它们是一种明知故问的表达方式。人们一般将反问和设问作为修辞格应用于语言交际中,可以引起听话人或读者的思考,提醒大家注意,加强语气,同时表达复杂强烈的感情。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反问句共出现40次,设问句7次。

在这一百多个疑问句中,大部分是确有疑问的疑问句,其中又以特指问居多,疑问的焦点往往在原因、方式和人物事物上。另外,反问句无疑而问,穿插其中,表达效果明显。莎菲对许多问题都困惑不已,尤其表现在情感方面,有疑问就是要有思考,她在不断的困惑中艰难探索,思考崭新的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作者充分运用疑问句塑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女性形象。

二、疑问句与莎菲女士的情感困惑

(一)亲情

莎菲不明白父亲、姊姊为什么“盲目的爱惜”自己,爱的又是什么。这是她心头的疑惑,莎菲为这个选择疑问句提供的答案是骄纵、脾气和肺病。虽然是明显的疑问,莎菲内心还是否定了这些选项。他们爱自己、为自己祈祷和叹息仅仅因为是亲情血缘,没有为什么。莎菲为这样盲目、容让的爱感到伤心与悲哀,她要的是清清楚楚的了解和懂得,没有这个前提,那么多的体贴都将是无用功。她用肯定形式的反问句事实上否定了这种没有实质内涵的所谓的爱,这种爱是没有意义、没有生命的。于是莎菲离开了亲情的包围,走出深闺家门,只身一人到北京来求学,求理想、求梦,求新的心灵天地,“无亲无爱在病中挣扎”。

(二)友情

1.俗友。莎菲渴望着真正的友情,但是她又有几个知己呢?对于普通的朋友之交,莎菲曾反问过自己如何表示心中的感谢,也恰恰是朋友的存在让她感到“宇宙还充满着爱”。但是让莎菲更有疑问的是自己对于朋友到底需要什么,自己的满足在哪里。莎菲疑问“告谁以我的不屑流泪,而又无力笑出的痴呆心境?”希望有一个人“了解我,抱我,抚慰我”,但是不知道茫茫人海中谁是这样的人。莎菲寻寻觅觅的友情,到头来没人陪她一哭,她依旧是孤寂、苦闷的,对目前“人间的友谊”这种现状永不满足。“皆如是”的平庸朋友只是忠实、沉默地关心莎菲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给她一些温情,间或有人讥讽她的“狷傲”、“怪僻”,嘲笑她的前卫不羁的爱情思想,说出让她伤心的话。哪怕是最关心莎菲的姊姊毓芳也不想去理解她,也理解不了她,心的隔绝注定不是知音。没有知己的人间是可怕的,莎菲用反问句肯定了这一残酷的事实。

2.知己。蕴姊算莎菲生命中唯一的知音了,在她死后,莎菲反问体惜她的朋友又有谁可与之相提并论,又用强烈的反问句痛惜世界上没人知道她“眼泪的分量”了。当蕴姊写信告知自己的无望境地时,莎菲用一个反问句来表达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安慰,质问神的不公与作弄,甚至都觉得没有什么生的乐趣了。千里之遥,而隔不断二人心的交流,惺惺相惜,可算作是真正的友谊了吧。莎菲无限地怀念和蕴姊在一起的日子,那时可以痛哭,可以爱抚,可以倾诉。没有她,莎菲都不知哪里去找“一些同情和慰藉”了。莎菲生活在世上,“要人们了解她体会她的心太热太恳切了”,除了死去的蕴姊曾带给她的,她只能对这个社会里世俗的庸人长久地失望了。莎菲和她的蕴姊相知相守,精神上与世俗格格不入,离人们很远,最后一走一死,不与庸俗之人同流合污而落入下乘,也是另类的反抗了。

(三)爱情

1.肉。当谈及毓芳和云霖不敢同居的爱情时,莎菲一连用了三个特指疑问句来质疑这对迂腐禁欲主义者,语气强烈,嘲笑得理直气壮。爱情是心灵的交流和身体的接触,莎菲认为没有什么可以压制爱的表现,而“拥抱那爱人的裸露的身体”恰恰是爱人之间表达爱的方式。在性爱观念上,莎菲是超越世俗的,敢于打破所谓的“理智”——实际上是旧的贞节观念和礼教规范的束缚。性的觉醒惊世骇俗,莎菲否定禁欲、克制时没有丝毫犹豫和疑虑,莎菲对传统力量叛逆的冲击力量是惊人的,全新的爱情观让人刮目相看。

凌吉士第一次与莎菲见面,就凭借出众的相貌深深吸引了她。莎菲用优美的词汇形容他,设问句的运用是莎菲从未想到“男性可以有这样美”的心灵振颤,一下子竟有些不知所措,孤傲的她也变得拘束起来,不懂得应对之法。狂热的情欲被唤醒,但接着轻微语气的反问句告诉她这种肉欲是不可以告诉人的。风流倜傥的凌吉士始终吸引着莎菲的原因之一就是那“骑士般的风度”,她打量他,盘算他,渴望他的吻。莎菲不免于“色的诱惑”,异性的相吸是以生理为基础的,这是本能的性冲动和情欲表现。莎菲疑惑作为一个女人“完全癫狂于男人仪表”的心理,疑惑自己堕落就是美貌引起的,莎菲想不明白原因,却甘愿为此牺牲一切,以致失掉自己珍惜的自尊与骄傲。莎菲曾用一个设问句暂时否定了美貌“醉人灵魂的幸福”,但这个问题依旧让莎菲感到无限的疑惑。

莎菲十分渴求狂热的吻和温柔的抚摸,当她面对凌吉士时,质问自己为什么不去拥抱他、吻他,与人无损的接吻“为什么便不可以被准许呢”。莎菲身不由己地动情了,想到红唇就癫了,忍受情欲之火的煎熬,理智而自尊的情绪却把她禁锢住了,是莎菲自己没有许可自己。从深层意义上看,莎菲有意识无意识地在用封建传统积习下的道德律令约束自己,在情感与理智的矛盾冲突中她仍是摇摆不定的。

2.灵。心的隔阂——苇弟。无论从友谊上看还是从爱情上说,苇弟都不会成为与莎菲交心的人。苇弟对莎菲只是一味膜拜狂想,是她忠诚的追随者、体贴者,却不是知心人。苇弟是一个好人,对莎菲“一切只要你好”的爱护让人感动。作弄折磨过这个萎缩懦弱的可怜人后,莎菲自认为“不配承受那真挚的爱”,还真心地祝愿这个朋友有真诚纯洁的爱情去“填补空虚”。莎菲的日记只想给知己蕴姊一个人看,但苇弟也曾看过这些,莎菲是不想让苇弟误会自己而使这个老实人内心不安,她尝试着与他进行交流、求得理解,莎菲对这个对自己百依百顺的好人还是有所关心的。苇弟的忠实可靠让莎菲觉得他甚至可以“做一身的归宿”,但莎菲却只愿把与他的关系以“弟弟或朋友的爱”为原则,莎菲不知道苇弟为什么从未抓住过自己的心,反而经常带给自己难过,想不清楚为什么他不能懂得自己、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苇弟一直在说爱情,但莎菲一直在怀疑他那“无味的嫉妒,自私的占有”不是真的爱,尽管他以爱的名义做出“狂热的真率的”行为。如果说苇弟不够聪明,而且庸俗自私,不懂得对方的心却还想从肉体上占有她,他却依旧让莎菲反问自己该去看看他那“动人真挚”的言行,肯定了他某些方面比美男子强。

心的卑下——凌吉士。莎菲爱慕着凌吉士,明显地表现为她不间断的思念,想自己为什么不去找他,又疑惑他为什么不单独来探望自己,连来的时间都给出了选择疑问句;还为他的不来寻找理由,因为自己的不完美而产生了自卑心理,与他怄气;为他的不来焦烦,还强烈地反问自己自欺欺人的情绪。在等待的时刻,莎菲都不知道该怎样形容自己的行为。但是,莎菲如此热切地希望见到凌吉士的同时,又理智地怀疑他的到来能否带给自己快乐与满足。莎菲爱凌吉士,打量他,盘算他,为自己忽略他的时刻而质问自己,还从他的角度反观自己的言行,怀疑他对自己这个“奇怪的女子”的心思,质问他为什么“不懂得”。尽管这样,莎菲还是要把自我独立出来,不愿依附任何人,如果寄生于男人而存活于世,莎菲的生命与爱都于她无益了。

与凌吉士接吻之时,莎菲怀疑自己的心中所得。莎菲用三个排比式反问句否定了物质享受在爱情里所占的位置,强烈地表明了自己不屑于“家庭”、“金钱”、“地位”。对于凌吉士需要的是什么,莎菲又连用两个设问句来表现他那庸俗低级的乐趣所在。如果自己还在爱着他,就无异于“卖笑的姐妹”供他玩弄、由他摆布,这是莎菲所不齿的,这是浅薄的、可鄙的行为,她还为此诅咒自己。对于爱情,莎菲又用一个设问句果断凌厉地指出凌吉士更没有什么诚挚的付出,有的只是享乐和占有。有这样卑劣人格的坏蛋不值得爱,但莎菲依旧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用肯定形式的反问句否定了自己内心深处阻止他的爱。人们常说恋爱中的人是没有理智的,莎菲也质疑这是“上帝的捉弄”,因为她还在不明所以地承受爱情魔力带来的思想变幻,“既不爱他,还嘲笑他,又让他来拥抱”。莎菲不知道该不该承认自己爱上了这样一位男子,怀疑自己“贪心攫取感情”的行为,强烈地找法子“报复而偿还一切的损失”,因为莎菲认定自己是给自己糟蹋了,是自己狂热的情欲引发了爱的感触,莎菲又不知该找什么言语来表达肉欲之后灵魂的后悔。

三、指向心灵的疑问——莎菲到底在困惑什么?

莎菲在不同的时期、与不同人的交往中都在强烈地质疑自己到底“真实的需要是什么”、“为了什么”、“满足些什么”。这些特指疑问句的焦点都在一个不可名状的物上。莎菲渴望自己能够享受生命的乐趣、探索人生的意义。她也希望与周围的人,尤其是朋友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互相信任、互相理解。莎菲在爱情上追求灵与肉的和谐与美,双方人格独立且精神自由,心心相印,惺惺相惜。莎菲对这个社会的要求是一个舞台式的建筑,人们各得其所,找到自己的生活价值和人生意义。

如果说莎菲是一个只要求索取、不求奉献的人,这是有一定偏差的。莎菲的疑问是那个时代里人们找不到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时内心苦闷、彷徨的表现。人具有独特的个体人格,应该在更广泛的领域里发挥自我,但是恰恰社会还没有准备好为其设置这样的舞台。作为一个女性尤其如此,千百年来扮演的角色要改变,她们的心灵震撼程度和困惑感也是空前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莎菲们在困惑中探索,她们代表的女性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闪光。

[1]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2]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 王漫宇.修辞格的应用[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86.

[4] 杨庆东.重读《莎菲女士的日记》——莎菲形象内涵剖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6,(6).

[5] 余华胜.一个矛盾、迷茫的叛逆者——从另一角度看莎菲[J].科技信息,2003,(31).

猜你喜欢

吉士莎菲爱情
情感与理智的博弈
——试评莎菲女士的精神斗争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莎菲:现代“作女”形象分析
谁动了莎菲的日记?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叙述人形象分析
自我而任性的“新女性”
——重读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
中国现代女作家笔下“南洋”浪荡子形象之比较:以“凌吉士”和“范柳原”为例
爱情来了
在追求与拒绝之间——谈《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女性主义立场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