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香港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借鉴价值

2010-11-02鲍毅玲

关键词:学位研究生香港

鲍毅玲,吴 姗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杭州310028)

论香港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借鉴价值

鲍毅玲,吴 姗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杭州310028)

文章以香港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理念和措施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当前香港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借鉴价值,结合内地研究生培养的实际加以对比分析,得出供内地高校改进研究生教育的建议,以促进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研究生教育;香港;内地

1912年,香港大学成立,研究生教育起步,之后慢慢发展,沿袭英国教育模式,自成一体。1988年,香港科技大学成立,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进入一个新阶段,“从侧重于发展工业教育及职业训练,为地区工商业的发展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和少数人受益的精英教育,进入到大量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多种规格的配套人才的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全新阶段”。[1]如今,随着香港经济社会发展,与各方面交流日益增多,研究生教育汲取众家之长,获得蓬勃发展,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内地研究生教育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恢复以来,到新世纪开始之前,一直作为一种精英教育,总体规模相对偏小。之后,内地研究生队伍日趋庞大,研究生教育渐成规模,随之一些问题出现了,社会对研究生的能力产生了一定的怀疑。“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学风现状”、“内部适应性”、“外部适应性”等方面都存在问题,[2]呈现出高速扩张之后的不和谐局面。基于此,内地研究生教育管理不妨借鉴香港的经验,学习香港在这一方面的有益探索,从招生、培养、对外交流以及人才锻炼几个维度加强管理,保证教育教学有序开展,让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香港研究生教育的成功,固然与其教育历史、一国两制下特殊的教育环境等密切相关,但其开放却不失严谨、灵活却不失稳重、多样却不失规范,值得内地研究生教育研究借鉴。

一、灵活:不拘一格“揽”人才

与内地相对单一的研究生招生模式不同,香港研究生招生制度较为灵活。研究生没有统一的入学考试。申请入读硕士学位只要持香港认可的大学本科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由两名教授推荐,向学校提供TOEFL、GRE等英语测试成绩,经学部委员会同意,就可入学。内地研究生生源有保送的,也有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录取的,无论何种方式,其入学门槛都是高的,将一些有能力的学生拒之门外,实属遗憾。而香港宽松的入学制度保证了各方面人才纷至沓来,海内外各个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都向香港各个高校投去了申请信。同时,香港各高校普遍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有权利选拔和录用他个人认为研究能力强的学生”,[3]“在研究生入学、培养方式、学习年限及学位的获得方面,行政管理较为宽松,导师则具有较大的主动权”。[4]这样一来,导师就能按照自己的学术方向确定录取怎样的学生,并在之后的培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展开辅导,鼓励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入研究,与自己一道开辟新的研究领地,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导师负责制”一方面提高了导师招生的积极性,克服内地研究生教育管理出现的导师与学生脱节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也便于研究生提高科研攻关能力和业务实践技能,为毕业后就业或者继续深造创造条件。

学位学制上,香港相对内地更为灵活,除了在学位、学制上根据社会实际情况进行应时设置,实行研究式学位和授课式学位相结合,全日制和兼职制(见表1)相协调外,还允许研究生在毕业后根据自己的规划作多种选择,既可以“按照正常程序申请攻读博士学位,也可以在同层次修读另一学科硕士课程,还可以再向下学习本科课程”,[3]而内地研究生教育对这种逆序式的知识拓展模式不尽认同。其中,“研究式”学位对学术研究有比较高的要求,类似于内地的科学学位,可能着眼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适应知识经济对高精尖人才的渴求;而“授课式”学位与内地专业学位类似,但“香港的‘授课式’研究生培养主要以课程教育为主,在毕业时不需要撰写论文或者对论文的水平要求不高,适合部分青年提高学历层次的需求”。[5]所以,无论是怎么样的人才,出于什么样的目的选择攻读研究生,都可以从香港高校灵活的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模式中受益。更难能可贵的是,与内地研究生普遍是全日制不同,香港兼读制研究生占了较大比重。例如,香港中文大学某一年兼读制学生比例高达46%,更有甚者,某年浸会大学425名研究生中,只有25名是全日制的,其余都是兼读制的硕士生和博士生。[6]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迅速,从业人员为了不断地跟上形势,保持竞争实力,就需要充电,于是工作后回校深造就成为精英人士的一种选择。由于工作人士大部分不可能完全离开岗位,往往会采取兼读方式,工作与学习相辅相成,现实的需要激发起学习的热情,学习的收获又能较快地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表1 香港与内地研究生教育类型比较[5]

二、人本:恩威并济“育”人才

香港高校实行的是宽进严出的研究生入学制度,研究生入学无需像内地进行全国统考(除少数的保送研究生外),学生能在入读时间、入读专业和目标高校上作高自由度的选择,从而让更多有志青年进象牙塔。然而,若真要在香港拿到硕士学位却并不简单,各高校都采取了严格的学术管理制度,保证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包括能力测试、学术交流、毕业论文答辩等,自始自终,高校都尽可能地确保培养出的研究生在学术能力、专业素质方面有一个质的提升。在香港攻读研究生虽然没有入学考试,但学校基本会在入学一年后对学生进行一次要求严格的资格考试,考察学生对本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从事研究的能力,以确定学生的去留,这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3]同时,研究生还必须参加三类学术活动——导师组织的课题讨论、系所组织的学术交流会以及专业领域的国际会议,每一项活动,学生都不得马虎,必须就自己当前的专业研究做一个详尽细致的汇报,向导师和专家说明最新的研究进展、研究疑点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同时必须接受他们的严厉提问。毕业时,学生提交毕业论文申请答辩,校方就会组织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主席指定一名香港本地的和一名海外的教授为考试官。一般来说,两名考试官都是相应研究领域的世界知名的专家,论文达不到指定水平是很难过关的”。[3]行政管理宽松而学术管理严格是香港高校的一大特色,“香港各大学办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在法律允许下坚持大学自治,大力倡导学术自由、学术为本、科研至上、学者治校,从而有力地保证了香港学位制度的发展和研究生教育的质量”。[1]浓厚的学术气息,哺育出高校提倡严格学术管理的默契,学生入读研究生不得不适应内部的游戏规则,自然而然就会潜心钻研,通过悉心的研究一步步提高自身的学术造诣。

“宽进严出”,一头一尾,固定起研究生教育的支点,中间的培养则需要相应的过程管理来配套,同样地,香港研究生的管理遵循人本原则,尽可能让研究生在校期间能安心治学,无生计之虞。正如前文所探讨的,香港研究生教育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研究式”的,一种是“授课式”的,相对应在学习时间上的分类就是“全日制”和“兼读制”,且与内地科学学位攻读者占据较大比重,“非在职攻读”人数较多的情形不同,香港高校研究生比例中,“兼读制”学生比例较高。“研究式”学生比例不高的现实允许香港政府有针对性地、集中性地对其进行资助。“与内地相比,香港研究生教育的收费比较单一,无论是授课式还是研究式的研究生,一律要求缴费上学,并且收费的额度也比较高,如香港中文大学全日制博士、硕士2002~2003年学费为42100港币”。[5]如此一来,“研究式”研究生的负担就比较大,但好在政府推出了完善的资助体系,而且只针对全日制研究生。政府对研究生的资助力度比较大,“平均每月政府发放生活津贴额度为11000~15000港币,一个‘研究式’全日制研究生政府三年的资助额度一般要40~50万港币。与香港一般工作人员每月10000港币左右的收入相比,政府发放的生活津贴足够研究生学习及生活开支,使研究生在读书期间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科研工作中,达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5]

三、务实:接轨社会“输”人才

研究生教育同本科一样,不能够停留于象牙塔层面、与社会脱节,尤其是现在就业形势日趋紧张,研究生招生大规模扩张的同时,带来了就业问题,需要相关部门予以重视。为此,内地各高校都致力于学位、学制改革,通过弹性设置来适应社会需求。“硕士生学制改革必然伴随着培养模式的变革,培养目标要从原有单一的学术型向以应用型为主转变,要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增加通开课的门数,由名师专题讲授,强调思维训练和方法熏陶,提高授课质量,强化实践训练”。[7]关于务实教育,香港高校是先行者,不仅本科教育侧重于应用实践,研究生教育无论招生规模的划定,还是学科和课程的设置,都“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即考虑学生日后能否顺利就业为先决条件”。[3]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输送对应的人才,因此,在香港,教育文凭、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比较热门。目前,研究生普遍存在隐性失业的状况,研究生尽管表面上就业了,但是其工作岗位并不能使其充分发挥才能,让其才能处于闲置状态,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高校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存在不符合社会需求的问题。一旦研究生毕业,发现自己“高不成低不就”,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甚至出现大专生、本科生就业状态好过研究生的情况。“研究生属于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如果研究生就业不能‘人尽其才’,由此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是社会的重大损失”。[8]香港高校在研究生教育上务实理念让其研究生在毕业后基本都能找到心仪的工作,给在校生一定的鼓舞,并让高校管理、教育部门在与大型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上占据有利的话语地位,毕竟后者对前者培养的人才比较信任。具体来说,香港能够将研究生教育统筹得有条不紊,成为社会再生机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有一点不应被忽视,那就是“高校大学校董会、学术评审局、大学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等的人员构成在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和需求之间起到了很好的沟通作用”。[1]哪怕是一个课程的设置,都充分考虑到供需、能力和实施,事前评估、阶段性评估和事后回馈,每一步都不马虎,目的就在于让每一个课程的设置,尽可能地体现学校立足社会办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学校申请设置一种学位课程,需经过严格的审批手续:学校要先提交一份有关学位设置科目的市场调研报告,详述设置该科目的意义、理由和各种条件,经学术评审局组织有关专家(包括社会贤达、企业家、政府官员)进行论证后方能开设。课程开设后要进行阶段性评估,不断修正和调整学位课程,而且该门课程开设3年后还要根据市场的反馈进行评估,评估通过了,方能获得另一个3年的财政拨款”。[1]如此缜密的课程设置规范,基本能将各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融入到社会需求中去,尤其是让身处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参与课程设置审核,以社会的视角来审视象牙塔内研究生培养方式,起到了很好的第三方监督的作用,不仅公正客观,而且为高校办学注入新鲜的活力。大陆高校在这方面尚欠缺,不妨借鉴香港,尝试从外围课程做起,渐入主流,一步步让整个教育体系与社会的贴合度日渐提高。

四、开放:国际视野“修”人才

教育需要国际视野,研究生教育更应如此。研究生是社会的高级人才,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其质量高低关系民族前途,其视野宽窄关系社会命运。因此,研究生教育必须注重研究生国际视野的培养和全球化环境的生存能力。“发达国家高校十分注重在研究生教育中渗透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强调研究生教育要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促进世界共同进步的高层次人才。前加州大学校长克拉克·科尔早在1980年就发出呼吁:需要一种新的高等教育观念,即高等教育要走向国际化”。[9]相比较而言,我国内地高校做得不够理想,需要向国外一流大学以及香港高校学习。

通过表2、表3的对比,可以发现,相较国外知名大学动辄二三十的外国留学生比例,内地高校外国留学生的比例明显偏低,在吸收海外学子方面,大陆高校做得不够,而香港在接轨国际化上则有优秀的表现。无论是从学校的师资配备、课程设置,还是从生源,抑或是交流活动,乃至毕业后的就业去向,香港各大高校基本都践行开放理念,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放眼寰宇。“香港各大学外籍留学生比例却非常高,如香港科技大学,外国留学生约占研究生人数1/3,生源主要来自北美洲、欧洲、澳洲、亚洲等二十几个国家”。[3]作为国际金融商贸中心,香港立于世界潮头,需要多元化思路支撑自身持续发展,不同背景的人才能给它注入活力,激发地区创新的热情,丰富香港的社会物质文化财富,因此,带着一种开拓进取的勇气,各高校致力于国际化教育研究氛围的创建,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当前,内地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与香港一样需要先进的理念不断开发新的发展领域,亟需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服务各行各业,为新时期国家建设提供与时俱进的理念和富有实效的执行力。但内地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存在诸多挑战与问题: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目标和路径尚不十分清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国际化程度不高,教师和研究生的国际交流相对有限,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的国际化层次不高,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国际化水平较低,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等等。[9]这些问题都需要内地高校在今后的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一步步改进,吸收借鉴香港以及国外大学的成熟经验,融入到内地的高校办学实践中,使高校办学日臻完善。

表2 发达国家部分一流大学近些年的外国留学研究生情况[10]

表3 2006年内地留学研究生最多的6所高校外国留学生占在校研究生的比例[9]

五、结语

研究生教育事关国家创新大计,应该予以重视,内地近些年研究生招生规模日趋庞大,教学质量仍有待提高;香港研究生教育在学位体系划分上虽不如内地完整,学科设置不如内地齐全,但其独立、灵活和多样化的办学理念却值得内地高校借鉴,尤其是它营造的良好氛围为学术创新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其培养出的研究生不仅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科研攻关能力,更在综合素质上令人称赞,颇受用人单位好评。香港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方法比较符合国际惯例,有利于国内人才与海外学子专家交流经验、分享学术成果,内地大学不妨多学习,从中汲取营养,以促进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1]王璐,曹云亮.香港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管理及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2).

[2]王孙禺,袁本涛,赵伟.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综合调研报告[J].中国高等教育,2007,(9).

[3]樊建平.香港高校研究生培养优势及其借鉴[J].教育与现代化,2007,(2).

[4]李婷.加强交流,特色互补——内地与香港研究生教育交流与合作浅谈[J].教育与现代化,2000,(3).

[5]林伟连.对香港与内地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比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3).

[6]侯彦芬,杨德森,李刚.香港研究生教育对内地研究生教育的影响和借鉴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5).

[7]透视武大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EB/OL].http://yz.chsi.com.cn/kyzx/kydt/200809/20080905/8165986.html.

[8]赵莉香.关于就业市场中研究生的隐性失业——基于职位竞争的视角[EB/OL].http://www.studa.net/gaodeng/100529/17025488.html.

[9]罗尧成,束义明.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1).

[10]周洪宇,黄焕山.论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指标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8,(7).

(责任编辑郑 东)

G643.0

A

1672-0040(2010)05-0095-04

2010-06-28

鲍毅玲(1963—),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馆员,主要从事研究生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学位研究生香港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香港之旅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香港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