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情感文明结构的四个基本层次

2010-04-11郭景萍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温饱文明情感

郭景萍

(广东商学院 人文与传播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

试析情感文明结构的四个基本层次

郭景萍

(广东商学院 人文与传播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

情感文明结构相应地可分为四个基本层次。“情感的温饱”植根于身体的温饱,这通常指与生理相联系的情感,如食欲和性欲;“情感的安全”是对人的安全状况的主观体验和情感反映;“情感的尊重”包括了平等、责任和民主等文明因子,立足于情感价值的社会赋予;“情感的自我实现”是一个情感能量的自我发挥过程,有助于促进负性情感的积极转化。情感文明结构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存在相关性,体现阶位上升的走向与趋势。

情感文明;情感的温饱;情感的安全;情感的尊重;情感的自我实现

“情感文明”就其一般意义来说,指的是人类情感进步和开化的状态。情感文明总是嵌入一定的社会结构之中,但其本身又有着特殊的结构层次。按照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情感要文明地成长,必须满足情感的各种需要。情感文明的结构是一个价值体系,与人的需要价值相对应,情感文明价值相应地分为情感的温饱、情感的安全、情感的尊重、情感的自我实现四个基本层次。情感文明的层次结构发展状况与人类社会结构的变化过程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一、情感的温饱

人们通常将温饱只看做身体的生理需要,实际上,身体的温饱往往会引起心理的温饱问题,身体温饱的满足状况会引起情感的喜怒哀乐等各种反应和体会,从而形成“情感温饱”。人的身体非常脆弱,有千万种受苦受难的形态,就有千万种受苦受难的情感的反应;人的身体也非常贪婪,有千万种需要,其中,食欲和性欲是基于人自然本性的两大欲望,是根植于生理和心理底层的无法抗拒和战胜的身体本能力量。对特别强调作为人本能情感的“里比多”的弗洛伊德而言,“里比多”是人的第一需要,因为“里比多依附于对重大生命需要的满足,并把参与这一满足过程的人们作为它的第一个对象”[1](P17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强调,食欲和性爱作为低层次需要,与人的身体密切连接,具有切身化的特质,“低级需要要比高级需要更部位化、更可触知,也更有限度。饥和渴的躯体感与爱相比要明显得多,而爱则依次远比尊重更带有躯体性……”[2](P165)既然如此,就必须要通过一定的渠道来满足,否则苦恼和痛苦便会降临。我们将人最难以忍受的这种情感痛苦的解除视为人的情感温饱的满足。

我们所讲的社会文明层面上的情感温饱有两层意思,一是社会必须首先要满足与人的生理相联系的情感需要。古代圣者直言:“食色,性也!”(食)饮食和(色)性欲同为人的自然本性,亦是情感之根基也,不满足必然使人产生不满。二是社会必须要提供满足情感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使社会系统达到最低的情感满足阈值。情感满足通常是一个变量,我们用“情感满足阈值”来描述情感需要满足的界限或数值范围,有最高限度和最低限度的阈值。最低的情感满足阈值,就是指某种情感满足所需要的最低刺激量,这实际上就是情感温饱的满足。我们假定一个社会的最低情感满足阈值在情感温饱满足的范围之间,那么社会至少应当提供条件满足这个最低的阈值。比如要避免民众因饥寒交迫带来的痛苦,社会就要提供满足民众最基本生活需要的物质资料;又如社会要在道德和法律方面为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社会的情欲打开绿灯,允许人们可以用个性的方式去满足情欲。一般地说,社会发展越进步,情感满足的阈值就越高。而情感温饱需要的满足既是一个正常人的生存与生活所必须的,也是一个社会正常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因此,达到情感的温饱是情感文明社会的底线。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他们的情欲不会超出生理上的需要,饥饿产生痛苦,吃饱产生快乐。而这种情感温饱的满足完全取决于大自然的恩赐,由此原始人的情感被大自然所奴役,对大自然产生依赖感、敬畏感。原始人性生活主要表现为人的一种自然本能和生理性行为,不含任何发自内心的情感。初民们“情感满足阈值”很低,他们的情感更多的是一种发泄而不是一种满足。总之,原始社会的情感文明水平如同其生产力水平一样低。

要强调的是,建立在食欲与性欲基础上的情感温饱满足应该是有限的满足,正如物质追求与肉体的享受是有限制的一样。这也是情感文明所必然要求的。满足情感温饱的社会条件既有物质文明条件,也有精神文明条件。物质文明主要解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所引发的情感温饱问题,这既包括要满足作为人的正常需要的物质欲望,又包括要抑制人的非基本需要或虚假需要,使物质生活及相应的情感温饱建立在健康文明的基础上。精神文明主要对构成温饱情感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性情感进行调节。性情感通常由性欲求、性美感、性爱恋、性爱情四个层次组成。“最重要的性器官是大脑”。精神文明对人的性情感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让性欲具有性美感的气质;让性欲受到爱恋情欲的约束;将性欲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这样,性欲就能够升华成为包含审美、道德等文明因子的精神能量。“嫖娼卖淫”羞辱了现代文明社会,突破了情感文明的底线。因此,情感的温饱不能过度,把握好这个“度”,是构建文明温饱情感的关键,尤其在现代社会,情感温饱满足的文明调控已成为社会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二、情感的安全

情感安全是对人的安全状况的主观体验和情感反映;安全感是人的基本情感需要。安全的主体是人的安全,因而在人的安全中总是内在地包含情感安全。对于人而言,所有安全都内在地包涵在主体的心灵和情感之中,弗洛伊德认为社会应当考虑个人内心中普遍的精神冲突;廷帕纳罗指出“爱、人类存在的短暂和脆弱……年老体衰……对自己死亡的恐惧以及对别人死亡的悲哀”都是人之常情[3](P38)。因此,安全从自我存在的角度看,更多地具有主观感受的意义,心理安全和情感安全应该是一种本体性安全,这体现了人的本质安全。人们也许最看重的是生存安全等人的物质生存之类的安全,但实际上,当人们生存安全受到威胁时,随之而来的人的情感所受到的煎熬是人们最难以忍受的。

安全的情感是文明的。情感安全是影响社会公共安全的决定性因素,从而也影响着社会文明的状况。情感不仅连接人们以加强社会团结,承诺对社会的公共安全,而且情感也能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而破坏社会的公共安全。情感安全的稳定关系到整个社会安全系统的正常运转。社会情感风险是客观普遍存在的,是涂尔干所界定的“主观社会事实”,社会现实中的许多问题都与情感有关。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和损失性这两大特点(风险的不确定性会使人们焦虑不安;风险的损失性会使人们痛苦难担),因此,任何风险,都伴有情感风险[4](P190-191)。无论是海啸、飓风、地震、沙尘暴,还是禽流感、非典、爱滋病、金融风暴,都伴随着情感风险。情感社会结构的解体,将带来人类日常社会生活的解构,使得社会生活几乎成为不可能。人的情感发生混乱,社会就会发生混乱。对人情感的冲击会带来个人的孤独和焦虑,带来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乃至造成社会的恐慌,而这一切最终将会冲击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情殇和国殇往往联系在一起。因此,情感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底线,也是维护文明社会的根本保障。

文明的情感一定是安全的。情感安全总是处于社会文明系统中,社会文明的发展状况决定着社会情感安全的水平。社会文明最显著的功能是社会公众享有安全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良好的社会秩序,由此人的情感才会敦厚温馨,安全流转。原始社会是文明程度最低的社会,也是最没有安全感的社会。初民们深居荒山野谷,周围豕突狼奔,险恶环境使其难以安魂定魄;他们过着漂泊不定的迁徙生活,没有固定住所,也就没有安全感。农业社会,稼穑把人们从飘荡不安的游牧生活中稳定下来,犹如土地不流动一样,情感也随之有了恬淡幽静的田园气息。与原始人情感的漂泊不定相比,农业人的情感中多了几分气定神闲。专制主义国家的形成,随着国家对暴力手段的垄断,暴力的占有由分散到集中,情感冲动和体力暴力的行为逐渐地从社会的公开场合中淡出,日常生活的和平空间增大,人与人之间关系趋于平和,社会安全感增强[5](P257-262)。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人对自然的恐惧感已被对自然的审美感代替。美感这种宁静致远的情感状态只有在人们的生活安定自由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工业社会是一个民主和法制的社会,各种社会制度和规范得到健全,温良恭俭让的君子风气盛行,理性行为增多,个人施虐范围减少。埃利亚斯认为,如同现代交通道路的通衢从而克服了古代羊肠小道的险恶对人们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一样,西方工业的理性文明和政治文明给人的情感安全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现代社会市场竞争激烈,传统社会那种“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的平静、恬淡、飘逸的人格性情被现代人动荡、喧哗、骚乱的杂乱心性所替代,从而外化于骚乱不安的风险世界。当代社会正处于风险频发的时代,风险的源头旺盛,自然风险与人为风险并存,因此风险社会中的忧虑也无所不在,最终风险都积聚在人心的方寸之间,令人忧心忡忡,人的情感找不到安全的栖息之地,最终衍变成对社会影响的情感风险。只有人的情感是安全的,社会才是安全的。情感安全的文明水平反映并决定着社会的文明水平。

三、情感的尊重

所谓对情感的尊重就是以情感为本,看重情感,理解情感,这是人们想要从情感中得到的最重要价值。从社会学符号互动论的角度看,人都是“镜中我”的。人们习惯于从他人那里确定自己的情感价值。当人的情感被认可或被接受时,就心情舒畅,别人也能感受你的快乐,产生互动式的感染与共鸣。这种景观是社会情感文明所看好的、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彼得·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把人们作为回报的社会资源概括为四类形式,依据它们所具有的价值从小到大排列为:金钱〈社会赞同〈尊敬〈依从,可见尊敬的价值是较高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尊重与被尊重也被视为人的高级需要。受到尊重的情感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一种难得的社会情感资本。强调尊重情感,能够使得人们看重感情,关心亲情、珍视友情,并担负起对弱势群体的道义责任。对感情的尊重,可以防止滥用感情,达到埃利亚斯所讲的达到对情感的自觉自控,在心理上逐渐成熟。总之,尊重情感的获得包括了智慧、责任和民主等文明因子,形成较高级的文明心态。

然而,并非人的所有情感或所有人的情感都是能够得到尊重的。一般地说,一个人的情感是否得到尊重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这个人的情感所具有的自身价值,二是社会和他人对该人情感的认知和评价。那么人的情感的价值又从何来呢?其一,情感的价值来源于情感所具有的品质,即人的情感是否达到社会认可的标准。情感符合道德和法律是情感文明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受到尊重的根源所在。其二,情感的价值来源于情感主体的社会地位——情感主体得到尊重,他的情感自然就会得到尊重。布劳指出,尊敬形成的是一种“声望等级”的社会分化模式。在地位的分化达到比较悬殊的社会中,尊重成为一种稀缺的情感资源。也就是说,只有当一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地位差距减小从而达到相对平等时,人们的情感价值才能达致相对平衡,人们的情感才能得到普遍尊重。文明的尊重情感的观念强调以人情感本身的特质和情感能力作为尊重的依据,而不再根据人的身份和地位来确定情感价值的高低。

从价值中立的角度看,不管情感表现出来的是什么性质(消极或积极)的情感,社会或他人都应该尊重这种情感,除非这种情感危害了社会或他人。这是因为,并非所有负性情感都是起消极作用的,关键是怎样调控情感,怎样对待情感。对情感的尊重实际上就是对情感及转化的一种较为有效的调控形式。特纳指出,不同性质的情感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羞愧会转变为愤怒,有时也转变为深度的悲伤和高度的焦虑或恐惧,“羞愧的这些转变形式,由此将破坏社会联系”[6](P9)。为了避免负性情感的消极转化及消极影响,我们不仅要用正确的方法疏导负性情感,也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负性情感。如此看来,尊重某一种情感,如羞愧,就有可能发挥羞愧所固有的维持社会组织模式和惩罚个体违规行为的积极作用,由此,羞愧这种情感就具有了文明的价值。

尊重情感的内容应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有所不同。如社会救助是以确保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为根本目标的,这是对人的生存欲望和温饱情感的尊重。社会救助是为了让穷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社会救助工作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注重对受助者能力的培养,这实际上也是提升其自尊感情的根本途径。因为,过于依赖和长久依赖不是靠自己的力量来生活,这对于具有自尊心的人来说是很难堪的。改变受助者的路径依赖特别是情感依赖,是社会救助的一项根本工作。

对于刑事司法这项刚性的程序化行动来说,也要注意尊重公众的情感。弗兰克指出:“仁慈、博爱、富于同情心、尊重那些在我们的初审法院提起诉讼的男男女女的独特个性等等——所有这些似乎都是一种文明的司法程序必不可少的成分。”[7](P427)要保证司法裁判的客观公正,就必须要重视法律存在的人性基础和价值目标。涂尔干问道,为什么对谋杀的惩罚要重于玩忽职守罪呢?他认为其中存在着一定的法律情感机制。因为谋杀涉及到人的生命,这是人的感情难以接受的底线,谋杀所引起的民愤要大大超过玩忽职守罪,那么,在制定法律时就会把这种对感情的侵犯程度考虑进去[8](P65,P53)。根据弗兰克、涂尔干的观点,我们认为,司法应当尊重或主要表达社会公众普遍共同的情感,感应公众的“情感沸点”,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公众忠诚和信仰法律,从而自觉地维护法律的合法性。

对情感的尊重是现代婚姻的重要文明特征,恩格斯构想出一种以爱情为特征的真正的一夫一妻制家庭模式,这种美好的爱情必须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这种爱情的实质就是夫妻之间对对方情感的尊重。互相尊重情感是有情人相处的最文明方式,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感情放弃时,爱情已经死亡。交往的双方在感情上投向对方愈是接近相等,愈是相互尊重,我们愈感到情感的美感,情感的文明气息愈浓厚。

在普遍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当中,特别是服务业,顾客及服务对象也会存在情感尊重的要求,这主要是通过员工的情感劳动实现的。情感劳动概念的最早提出者霍赫希尔德认为,情感劳动是一种特殊劳动能力(情感)在工作过程中的投入,这里的“情感”像其它商品一样,同样具有价值和交换价值。员工的礼貌、微笑、关怀成为工作的一部分,正是员工向顾客展示的热情才使他们相信真正受到尊重,并认为企业是值得信任的。

人类自尊和情感尊重的需要及其表现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在社会差异和社会地位意义上的交往,所以他们也不知道什么叫虚荣、尊崇、重视和轻蔑;他们可能有嫉妒、愤怒等带有生物性的本能情感,但却缺乏自尊、相互尊重等道德性的社会情感。私有制产生后,人的情感转向利益关系,由依赖于自然转向依赖于他人,也都希望受人尊敬,“这些最初的偏爱情绪一方面产生了虚荣心和鄙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羞耻心和仰慕之情”,由此发酵出仇恨和报复行为[9](P118,P112)。为了平衡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强制的国家和道德法律规范便建立起来。发展到近现代,自由、平等、博爱导致人们看重情感的尊重与情感的平等,通过相互之间的情感尊重,能积累一种积极的情感能量,从而不断地以一种有价值的方式应付生活挑战。一个社会的情感尊重风气作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主观度量,反映了该社会是否具有快乐的、充满爱的和幸福感的社会情感文明氛围。

四、情感的自我实现

情感的自我实现要求是自我实现需要满足的一个核心内容,这是因为情感本身是有价值的资源,情感能够将价值赋予自我。一个人如果情感贫乏,那么自我就会空虚,情感是支撑自我灵魂的取之不尽的能量,是激活自我价值的用之不竭的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一个人的情感不能实现,自我实现也就无从谈起。埃尔斯特说得好:“从利益的角度来说,他者本质上是可替代的。但从感情的角度来说,他者则不可替代。”[10](P457)解“情”字之意会为“心”之常“青”,如草木青青生机勃勃,心灰意冷则一事无成。因此要善于维护情感价值,促使情感长养成功,终成正果。情感得到自我实现的程度越高,人们就越有可能较多地体验到正性的情感;如果社会的结构和文化促进了情感的自我实现,人们就越有可能对这些结构和文化产生认同和支持。反之,没有实现的情感就有可能转化为负性情感,从而对情感嵌入其中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构成威胁。特纳强调如果稍作思考,就可以“察觉情感常常被用来铸造社会关系,建立和保持对社会结构和文化的承诺,或者摧毁社会文化缔造的文明。可以说社会的每一维度都由情感所凝聚,但也有可能因情感而四分五裂”[6](P1)。情感的自我实现之所以体现了情感文明发展的最高层次,其价值意义就在于情感的实现会带来人心的舒畅、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增加积极的情感能量,减少负性情感对社会文明的危害性。

情感的自我实现强调情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情感的自由本性。在弗洛伊德那里,“自我”代表理性和机智,自我的心理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对本我的控制和压制上。但在我们这里,情感的自我实现意味着,自我对情感(本我)的作用不再是防御性和制约性的,而成为情感支持性的和满足的力量。但人不能随心所欲,也不能完全根据自我的愿望控制情感,“人类在情感面前也是被动的,情感就像风这样的自然现象一样从人类身边飘然而过。”[11](P468)如何摆脱外在因素对情感的无所不在的控制,成为人类自我的一个奋斗目标。

人的情感具有强烈的实现要求,情感像开足的马达一样一旦启动就势不可挡。要求情感自我实现的人可能总是会感到热情在沸腾,体验弗洛伊德所讲的海洋般浩淼的感觉。而“海洋感情”是如此令人愉快甚至狂迷,以致压抑它们似乎就是亵渎自我人格。情感自我实现与情感的温饱等实在而有限的满足不同,这种心灵上的情感震荡不易亲和、圆满和协调,故总是趋向无限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具有发展自我和生动激荡本性的“浮士德精神”。

人们需要实现什么样的情感?这对于不同的群体及个体都有所不同。必须强调的是,不仅人们所拥有的正性的积极情感要求得到自我实现,而且毋宁说一些负性的消极情感,由于其难以忍耐性、复仇性以及受到压抑等原因,人们更加迫切需要让这些情感得到实现。让消极情感发泄是消除社会隐患的需要,比如当愤怒“耗尽了自身”之后,就会逐渐减弱(埃尔斯特);但有时愤怒的情绪可能会危及到社会稳定。因此,社会有必要为情感的实现设置必要的“社会安全阀制度”(科塞),从而使消极情感所喷发出来的凶猛蒸汽经过安全阀的过滤而减轻其对社会和他人的危害性。

情感的自我实现是一个情感能量的发挥过程。柯林斯提出了“情感能量”的著名概念,认为情感能量有“高涨”和“低落”的区分,这是随着一定的社会情境和互动仪式链而变化的。如某些人在熟悉的专业团体集会中充满了自信和主动性,但在男女性关系情境中则显得畏葸不前;某些人在商业谈判中显得意气风发,但在政治情境中则显得羞怯胆小。由此可见,情感的自我实现既需要情感主体具备一定的情感素质,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情境环境。人们实现自己情感的机遇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某人虽然在工作领域中不得志,但却有可能在家庭领域体验到自豪感和权力欲。然而,如果某人总是体验不到积极的情感,那么负性的情感便会无从发泄。如果感受的人多了,这种负性的情感能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将有可能引起社会的集体情感行动,引起对社会的不满和变革。

人类情感自我实现的历史可以看作由不完善、不完美的境界向更完善、更完美的境界进步的过程。原始人对情感的认识是不自觉的,也是盲目的。人的情感被自然所恐吓,被生存所磨损,谈不上有什么快乐的感受,也没有什么自由。农业社会由于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提倡禁欲主义,国家对情感是严加管控的,个人缺乏情感选择和实现的自由。发展到工业社会,随着17世纪西方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性论的兴起,以及18~19世纪西方人道主义思潮的涌动,人们在“理性”光辉的照耀下,看到了人性的价值和情感的重要性,这时才真正开始了黑格尔所强调的自由精神的发展历史,在这种“自由精神”的闪现中,提携了个体情感的发展,拉动了情感的自我实现进程。人类情感的自我实现从自发到自觉的飞跃的标志有两个:一是“自我(人)”终于认识到情感的本性是自由;二是“情感”终于从“理想”变为“现实”,成为社会发展的现实力量。这是情感自我实现两个最重要的表现。

我们所探讨的情感文明的层次涉及到两个不同阶位:第一个阶位是满足最低情感需要的情感文明结构,情感的温饱与情感的安全属于这一阶位;第二个阶位是满足最优水平的情感需要的情感文明结构,包括情感的尊重以及情感的自我实现。情感文明的发展是一个层次递进的过程,体现阶位上升的走向与趋势。

[1]弗洛伊德.论文明(徐 洋译)[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07.

[2]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许金声译)[M].北京:三联书店,1987.

[3]莱恩·多亚尔,伊恩·高夫.人的需要理论(汪淳波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4]郭景萍.情感社会学:理论·历史·现实[M].上海:三联书店,2008.

[5]诺贝特·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Ⅱ)(袁志英译)[M].北京:三联书店,1999.

[6]乔纳森·H·特纳.人类情感 社会学理论(孙俊才,文军译)[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7]杰罗姆·弗兰克.初审法院——美国司法中的神话与现实(赵承寿译)[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8]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 东译)[M].北京:三联书店,2000.

[9]卢 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0]乔恩·埃尔斯特.心灵的炼金术:理性与情感(郭忠华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1]史华罗.中国历史中的情感文化——对明清文献的跨学科文本研究(林舒俐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On Four Basic Levels of Emotion Civilization Structure

GUO Jing-p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Communication,Guangdong University of Business Studies,Guangzhou,Guangdong 510320,China)

The structure of emotion civilization should include four basic levels.The first is basic emotional satisfaction which is deeply rooted on the need of body.It refers to the emotion connected with the physiology,like appetite and sexual desire.The second is emotional security which includes subjective experience and emotional reflection made by people for the security.The third is emotional respect which contains the factors of equality,responsibility and democracy which emphasize the social empowerment of emotional values. Finally the emotional self-realization is the process that the emotion power develops and expresses so as to realize the positive emotional change.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al structure and the change of social structure are well relevant which tend to represent the rising of class.

emotion civilization;basic emotional satisfaction;emotional security;emotional respect;emotional self-realization

C912

A

1000-2529(2010)06-0086-05

2010-07-25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情感文明建设:情感控制与情感赋权”(07H03)

郭景萍(1957-),女,河北玉田人,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

(责任编校:文 泉)

猜你喜欢

温饱文明情感
蜘蛛(外一首)
请文明演绎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漫说文明
情感
数说70年
标准保“温饱” 特色促“小康”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