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幸福魔方》看情感类电视节目的新思维

2010-04-11张喜红

关键词:魔方类节目卫视

张喜红 甘 波

(1,2.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情感类电视节目,以其贴近受众心灵、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适应当前激烈电视节目竞争而渐成荧屏新宠。无论从广义上还是狭义上来讲,情感类节目都有其不可小觑的内在潜力和受众基础,特别是经过近几年来的发展演变,情感类节目不断在完善,而且不断有新的形式和新的内容呈现于受众眼前,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应和传播效果。例如,江苏卫视的《人间》、湖南卫视的《真情》、浙江卫视的《涛出心里话》、贵州卫视的《人生》、四川卫视的《情感龙门阵》等。

2010年1月4日晚上23:00开始,东方卫视正式播出《幸福魔方》,一座“透明玻璃屋”,一方“网友九宫格”,一个“心理疏导师”,一位“知性主持人”和一扇“幸福回归门”,开启了情感类电视节目的一道新窗口。根据央视-索福瑞26个城市的调查数据显示,东方卫视《幸福魔方》的收视率在上海地区高达3.91,全国高达0.74,直逼情感类王牌节目江苏卫视的《人间》。网友将《幸福魔方》誉为电视版的《知音》,认为它致力于“反映中国社会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人与人的关系,挖掘人间真善美和内心深处的情感”。当然,以人的情感为主线,以情绪性的谈话和生动感人的故事来展现情感的美好、人生的变幻,用真情去打动人、感染人,这是情感类电视节目的立足点。而东方卫视《幸福魔方》作为情感类节目的创新先锋,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方面都开辟了发展的新思路与新模式。

一、独特的布局安排和播出风格

《幸福魔方》制作人陈晔表示,节目创意和片头都来自美剧《Lie to Me》(《千谎百计》),并延续了该剧的风格。“玻璃屋”的舞台,主持人和当事人坐在“玻璃屋”中,各当事人和心理疏导师围坐四周,又有网友的现场视频点评,组成一个360度的全景空间。[1]而以往的情感类节目,往往都是主持人和当事人各居一面,平面的演播场景,单调的访谈空间。《幸福魔方》在节目的布局和风格上是经过精心策划与编排的,以“内容为王”为前提,“形式是金”也同样不可忽视。

(一)灯光的合理运用

《幸福魔方》在演播室内的灯光设置上是有深层寓意的。全场使用幽暗的灯光有利于营造一种神秘又充满着安全感的氛围,无论是当事人还是观众都能在心理上有所期待,并且没有任何压力,就如同一隅安静的港湾,让所有人的心灵都可以停靠片刻。而“魔方”内明亮的灯光正如黑暗中的一缕明灯,那里有知性的主持人为充满疑惑与困苦的当事人导航。在谈话的过程中,灯光不断亮起时,心理疏导师和网友们及时送来援助与指引,使得整个访谈层次分明,有条不紊。

(二)现场空间调度有方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冲突往往起自于距离感的失衡,因而情感类节目更要把握好节目中人物的各种关系。就《幸福魔方》整个演播室空间而言,各人物的位置都井然有序。主持人、心理疏导师、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还有观众,分处于“魔方”内外,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感,有些“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意味。在这里,主持人是最具亲和力的,也正是主持人一步步拉近所有人之间的距离,从而开启幸福之门,共同走进“魔方”之中。

(三)感性与理性并行

情感类节目以满足人们对情感的诉求,使观众从他人的故事中得到情感的洗礼和精神的慰藉为目标,用真情打动观众。感性化的方式往往是情感类节目的主要制作手段。煽情的氛围,情感丰富的主持人,不断地营造着一个个“泪点”,让观众在别人的故事里感动,沉浸在真情的洗礼中。《幸福魔方》主持人陈蓉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在节目中的情感投入使她成功引领着当事人和观众的情绪起伏变化。她兼具感性与知性于一身,理清千头万绪的各种关系,使节目朝着一个良好的态势发展。而且,心理疏导师和网友九宫格也都能很理性地去看待每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使得节目的整体格调显得从容得体,不至于顾此失彼。

二、全新的讲述方式和故事化手法,更富戏剧化的真实效果

讲故事是所有情感类节目共同的基本形式,悬念设置、矛盾冲突、细节展示的叙述策略都增强了节目的戏剧效果。然而这种戏剧冲突与电视剧里的戏剧冲突是有所区别的,它是生活中真人真事的呈现,受观众认知的限制,必须要符合真实性的标准。而这种真实化是一种美学的力量,也就是说信息传达的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欣赏性,带给人一种审美享受。[2]以往的很多情感类节目,无论节目制作者还是主持人都在努力地为观众讲好一个故事,所以,不管是针对当事人还是事件本身,重在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故事价值,带有很强的主动性和主观性。

《幸福魔方》也在讲故事。据制作人介绍,节目中都是真人真事的呈现。然而,在叙事策略上,《幸福魔方》却摒弃了以故事为重的理念,用全新的手法使节目更富有观赏性。这种故事性却颠覆了故事本身结构,它没有让观众以顺序的思维去应对一切合乎常理的问题,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并不是可以用模式或经验来解释的。从生理属性而言,人的情绪往往是瞬息万变的,而这种变化会带来各类事件不同的发展倾向。《幸福魔方》中无论是主持人还是心理疏导师,他们在捕捉和引导人物情绪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善于运用情绪引领故事的发展。而情绪的表达则成为了一条贯穿节目始终的引线,不仅牵动着各当事人复杂交织的情感,也牵动着观众的体验与感受,这个过程本身就存在着很多的悬念和冲突。从各期节目的整体结构来看,一开始主持人引介当事人出场,当事人诉说所面临的困境,接着其他相关人员依次出现,其中所包裹的矛盾、纠葛、喜怒哀乐无不以人物的情绪为主导因素,心理疏导师和网友也都顺应这种情绪并且以适时、恰当的排解来配合主持人把握整个节目的脉络。生活中存在着太多的偶然与必然,也可以说,《幸福魔方》正是在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上具备了个性化的思维方式,才使节目更富节奏感和观赏性。

三、沟通体现理解,从人性化的角度自然又全面地呈现访谈始末

情感类节目要营造情感共鸣空间,节目内外、屏幕上下,由主人公、主持人和观众共同搭建起巨大的情感场,让场内激荡着强大的情感冲击力,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心智。[2]要做到这样,首先在于成功的沟通。如果节目中主持人和当事人乃至观众都无法实现情感的交流与沟通,那将无法达到节目预期的效果。再者,情感类节目追求的是真人真事,虚假的东西必然会遭到观众的排斥,那么节目也很难生存。而情感世界常常带有很强的隐私性,其中所包含的不仅仅是真善美,也有很多负面的东西。当然,大多数情感类节目在制作中往往是有所取舍的,而做到真实全面地呈现节目始终,这需要制作者有很强的驾驭能力。

《幸福魔方》不避讳场景中各种冲突和突发事件的发生,“魔方”内与“魔方”外看似是分离的两个世界,其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的情感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是非、善恶、美丑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而是糅合于人的本性之中,刻意地去安排或是追求某种所需要的效果都是对客观事实的曲解。情与义、爱与恨、哀与怨共同交织在现实生活的情境里,而节目所要做的就是去引导、去发现美好的一面。因而情感类节目对当事人的遭遇、困惑要始终保持一种友善和关爱的态度,要善于梳理人与人之间一些微妙的情感关系,从而使处于迷茫中的人们增强把握幸福的能力。例如2010年3月第3期节目《孽债 深埋的爱》,一位老人寻找失散多年的妻儿,他们都虽同在节目现场却互不相认。节目从一开始就处于争吵冲突中,有时近乎于失控的状态。爱与恨、谎言与真相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各种人性一览无余地呈现在观众眼前。面对着各种突发的场景,无论是制作方还是主持人都选择冷静客观地去分析和处理,尊重当事人难以抑制的情绪,坚持应有的立场与姿态,努力去沟通,等待着事情出现转机。正是因为坚信人类情感的共通性和对人作为个体的尊重,整个演播空间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情感磁场,不仅引领当事人走出困境,也引导着受众的情感得到慰藉与升华。特别是网友的引进,更加扩大了沟通的范围和广度。在当今社会中,信息极度发达,以至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人的心理也容易产生封闭倾向,进而使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度极大提高。网友九宫格事实上具有很强的舆论影响力。对于当事人来说,网友九宫格使其有更多客观的可行性选择,更有助于心理上的释然和真情上的表露,从而能实现良好的沟通,增进节目的传播效果。

当然,作为具有创新性的情感类电视节目,《幸福魔方》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在题材的选择上过于狭窄,只限于城市范围,而且大多关注的是80后、90后这些群体的生存状态,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受众形成了某种限制。再如《幸福魔方》大多数题材着眼于都市男女之间的感情关系,选题上的狭隘性日显。情感类电视节目应该关注更多的社会民生问题,题材的选择亦应多元化,从更广泛、更深刻的角度去反映现实中所存在的问题,引导受众的视域与知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另外,《幸福魔方》已经播出了很多期,渐渐形成了一些模式化的东西,而这种模式化一旦定型,则无疑会使本来生动、鲜活的内容平淡无奇,也会极大地降低受众的收视欲望,进而影响节目的整体效果。不过从宏观意义上而言,能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另类思维,这是《幸福魔方》精益求精的原动力。情感类电视节目必须拥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优势,才能在不断创新中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幸福魔方[EB/OL].[2010-05-20]. http://baike.baidu.com/view/3171640.htm?fr=ala0_1_1.

[2] 孙喜杰,汪少明,刘砚硕. 情感类电视栏目的人性化解析[J]. 电影评介,2009(19): 85.

猜你喜欢

魔方类节目卫视
魔方廖
成语魔方
楼房魔方
小魔方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
省级卫视跨年晚会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