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操纵”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10-04-11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南京 211170)
“船舶操纵”是航海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是航海人员掌握船舶驾驶技术的基础学科,是STCW78/95公约要求所有海船船员必修的专业知识,也是“海上搜救”“海事案例分析”等评估项目的重点内容。“船舶操纵”内容主要包括船舶操纵性能、船舶设备在操船中的应用、外界因素对操船的影响、特殊情况下操纵船舶方法、应急情况下船舶操纵技术等知识。[1]“船舶操纵”也是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港口引航员证书考试的主要内容。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海运业的广泛应用,航海技术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目前,许多航海院校都开发或者安装了“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供学生进行仿真训练。模拟器对学生掌握船舶操纵基本理论及实船操纵的基本要领和方法,达到STCW78/95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所规定的操作级驾驶员的适任标准起到了积极作用。[4]但是,我国多数航海院校目前使用的“船舶操纵”教材还是根据1998年《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评估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由国家海事局组织大连海事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编写的。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缜密的辩证思维、综合的航海专业知识的能力,“船舶操纵”课程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船舶操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不能为专业知识服务
“船舶操纵”涉及工程力学、高等数学、船舶原理以及船舶结构与设备等学科的众多基础知识。然而,在许多航海院校中,特别是三年制高职高专,在学生没有学习相关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就开设“船舶操纵”课程,导致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听不懂,或者个别教师从根本上忽略了课程基础知识的讲解,学生只能生吞活剥地被动接受知识点的结论,而忽略实际操船的过程和理论来源,这就从核心上偏离了教学目的。
2.教学大纲不能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大纲》自1998年颁布以来,其内容几乎没有进行大的修改,这就导致许多知识点相对落后于日新月异的船舶操纵技能。如许多船舶操纵教材中还是以杂货船、散货船作为船舶试验案例进行讲评,而作为目前主流水路运输工具的集装箱船、大型油轮(VLCC)的试验很少涉及,致使学生经常提出“如果用集装箱船做这个试验,会得到什么结果”等类似问题,教师只能根据其自我更新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教材之外的补充。如此抛开书本的教与学,很难把握教学大纲的重点和难点。忽略了基本点、重点以及难点的划分,一味追求新颖或者一味固守以前的重点,就会导致学生不能领悟本学科真正的教学目的。因此,“船舶操纵”教学大纲应该紧随知识点进行更新,使学生掌握最核心、最前沿、最有用的知识。
3.海事局船员理论考试中逐渐淡化“船舶操纵”学科
我国加入STCW78/95公约以来,为了使船员达到国际标准,海事局实行了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政策。在二/三副船员适任证书考试中,“船舶操纵”与“船舶值班与避碰”放在同一张试卷,“船舶操纵”占26%。但是,随着考试形式的深化和考试知识点的变革,“船舶操纵”的考核点逐渐减少。自第43期开始,“船舶操纵”考核点只占6%。由此可见,“船舶操纵”课程在二/三副的考试中将会逐步淡化。
4.教学手段未与时俱进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船舶操纵”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在“船舶操纵”课程实际教学中,实践课程很少。这是因为,船舶操纵的实践课程需要实船教学,囿于成本及安全等问题难以操作。因此,船舶操纵模拟器应运而生。2008年,海事局将大型船舶操纵培训列为船员晋升职务的必备证书。然而,能够自主研发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的院校毕竟很少,购买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对多数院校而言也是比较昂贵的,而且只能安装2~3个本船,维护保养以及使用费用都很高。因此,很多院校在日常教学中,对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只能让学生观摩,不允许实际操船,个别院校甚至以观看相关的模拟器操作视频来替代。教学手段的落后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5.教学质量程序文件不统一
在航海院校中,能够承担“船舶操纵”课程的教师很多,但教师使用的授课计划、教案、习题集、多媒体课件甚至教材都不一样。这一方面浪费教学资源,另一方面由于不同教师传授知识的侧重点和难点的不同也会导致学生对课程的误解。如在船舶操纵性试验中,有些教师侧重旋回试验,有些教师侧重Z形试验,更有些教师侧重螺旋试验,虽然三种方法各有千秋,但因为侧重点的不同导致学生对试验结果的理解也不一样。
6.课时安排不充足
根据《大纲》要求,“船舶操纵”课程应该包括船舶操纵性能、船舶设备在操船中的运用、外界因素对船舶操纵影响、港内操船、特殊水域中操船、恶劣天气下操船、应急操船等章节知识。然而,已经审批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由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操纵教研室申报的“操纵”课时只有74课时,其中删减了第二章“船舶设备在操船中的运用”(至少12课时)及第四章“港内操船”的进出港操船、港内操船、锚泊船舶操纵以及特种船舶操纵等内容(至少8课时)。其他航海院校的“船舶操纵”基本为60课时,个别院校甚至只有45课时。由此可见,“船舶操纵”的授课课时严重不足,导致许多教师对规定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了删减。
二、“船舶操纵”课程改革的建议
1.注重基础课程的铺垫作用
一些航海院校忽略了基础课程应该为专业课程服务,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相联系的规律。如个别院校将“高等数学”“船舶结构与设备”与“船舶操纵”课程同步开设,将“工程力学”“船舶原理”课程在“船舶操纵”课程结束之后再开设。很显然,学生在没有学习基础课的情况下接触专业课,必然会增加学习难度,导致有些内容不能很好理解。因此,建议将相关的基础课程提前或者将“船舶操纵”课程延后开设。
同时,“船舶操纵”课程内容本身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如几乎所有“船舶操纵”教材都先讲授船舶的操纵性能,再讲授船舶设备的原理,这种内容安排不符合认知规律,缺少科学性。“船舶操纵”课教学只有注重基础课程的铺垫作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才能使教师授课更生动,学生学习更轻松。
2.注重实践知识点的教学
自船员适任证书考试以来,各航海院校把学生“大证考试”一次性通过率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指标。许多院校以适任考试为指挥棒,而不是关注学生真正的适任能力的掌握和提高。特别是近几期“大证”考试,“船舶操纵”在试卷中只占6分,个别教师认为海事局不再重视“船舶操纵”的教学这显然是错误地理解了海事局对试卷改革的思路。海事局在降低“船舶操纵”学科的试卷分值的情况下,却增加了“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证书的培训。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过分地深挖理论知识只会导致船舶驾驶培训陷入误区。因此,在没有考试压力的情况下,注重实践教学过程,用实践案例来说明理论知识点,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船舶操纵知识。这也是海事局试卷改革的主要目的。
3.编写既有共性又具个性的教学程序文件
进行同一个层次、同一科目的教学,在授课计划、教案、多媒体课件、教材以及习题集等方面应有一定的统一性。“船舶操纵”教学应编写既有共性又具个性的教学程序文件。同时,结合各种程序文件,经过教师的研讨和学生对程序文件的反馈情况,进行学科的精品课程建设,使相应的资源以及经验能得到交流和共享。只有这样,学科教学才能在监督、批评、学习中发现不足。
4.增加教学课时量
作为船舶驾驶的主要专业课程,“船舶操纵”课程的实践内容不但不能删减,反而应该增加。只有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在从实际操船中理解理论知识,才能真正达到技能训练的效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因此,在《大纲》中一带而过的“特殊水域中的操船”和“恶劣天气下的操船”这两章内容应该增加课时量。
5.增加科研经费
在所有的航海专业学科中,关于“船舶操纵”的科学研究内容最丰富,难点最多,实用价值最高。
因此,航海院校应该从船员证书考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重视教学和科学研究。当然,这就要求各航海院校增加“船舶操纵”课题的科研经费投入。
三、结 语
作为以船舶驾驶为主的航海技术专业,“船舶操纵”是决定学员业务素质的主要课程。因此,在“船舶操纵”课程改革中应该投入更大的精力、采取更有效的改革模式,在教学科研中更注重实践,从而从根本上满足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的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评估大纲[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8.
[2]招定友.航海技术专业工艺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08(1).
[3]易太云.浅谈《船舶操纵》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7(3).
[4]於 健.船舶操纵模拟器部分替代海上认识实习的实践[J].航海教育研究,2006(1).
[5]徐 豪.国内外航海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航海教育研究,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