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下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

2010-04-11

航海教育研究 2010年1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学术大学

(辽宁教育研究院,沈阳 110034)

尽快建立与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制度是当前政府与高校都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并且业已成为今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计。开展科学的教师评价,是建设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基本保证。21世纪,如何科学地评价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

高等学校进行现代大学制度的改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综合对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简言之就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笔者认为,大学作为法人实体和办学主体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关键在政府。我国的市场体制不是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的,在大学的改革中,政府始终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政府转变职能和大学体制改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相辅相成。大学应当主动协调与政府的沟通,并积极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发挥高校的人才支持与智囊团作用。政府职能转变得好,有利于大学体制改革;大学体制改革得好,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

2.完善大学的内部机制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基础还是在大学。大学要坚持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不断深化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大学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民主、自由的文化与学术氛围,是现代大学制度健全、合理的微观基础,否则,政府调控就可能发生扭曲,市场调节也很难发挥作用。反之,如果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得好,使大学具有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就会有效。不仅如此,大学的行为还可能成为政府调控行为不良的一种校正,以及市场调节失灵的一种补充。

3.推行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

现代大学制度下的高等学校应变人员的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和契约管理,要让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明白,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也要竞争上岗。近几年,国内很多高校已经开始了教师竞争上岗的做法。在教师职务聘任和职称晋升上,学校按照学校和学科发展的需求,实施按需设岗,以岗定编、定薪,向校内外和国内外公开招聘,教师和学校的身份关系将由终身制变为合约制,教师的职称晋升将由评审制改为聘任制。这些做法都是深化现代大学制度的具体体现。

4.建立新型的用人模式

现代大学制度要求教师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学校和教师之间建立聘用合同关系。在教育劳务市场上,学校主要要求教师为学校所用,不一定要求教师为学校所有。学校按照建设与发展需要招聘教师;教师按能力和意愿受聘于学校。学校对于教师有聘任权、解聘权;教师对学校有受聘权、拒聘权。教师专兼结合,能进能出,使学校具有生机和活力,使教师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发掘教师身上蕴藏着的巨大潜力。

二、现代大学制度下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

我国的大学是附属于政府的行政组织,大学内部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也是按照行政组织的模式设计和安排的。因此,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大学内部的制度安排和治理结构基本上采取行政管理的模式,没有形成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传统。而在西方,大学是学术与文化组织,大学的内部制度和治理结构,如人才培养制度、科学研究制度、大学评价制度、教师聘任与晋升制度、学术评议制度等基本上是完整、健全的。鉴于此,笔者以为,现代大学制度下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首先要明确几个问题。

1.明确教师评价的目标

高等学校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导向功能、鉴定功能、改进功能、调控功能和服务功能。目前,对于教师的评价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制度。一种是以考核教师的资格和能力,为教师的聘任、晋升、加薪、解聘等提供人事决策依据的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一种是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前者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后者所采用的主要是形成性评价。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人才培养的周期性长的特点,决定了对于高校教师的评价应当坚持发展的、长远的眼光。

当前,在教师评价中尚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有待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促进教师评价的健康发展,并取得实效。

2.教师评价应充分考虑教学工作的特点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企业管理的思想与模式已经被引入大学内部管理中来。比如,在大学的学术评价制度方面,不少大学用教师论文的数量、科研经费的多少来衡量教师学术水平,而学术上的原始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被忽视。大学中的学术功利化和学术浮躁现象非常严重,学术人员很难踏实地做真正的学术研究。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甚至为求名利的虚假学术也会出现。又如,在教师的激励制度和机制方面,薪酬激励基本上成为唯一的激励机制,并且出现严重的偏向。而事实上,单纯的薪酬激励不符合大学学术生产的特点,不利于学术发展,不利于把教师引导到学术创新的轨道,因此,需要围绕大学学术产生的特点来改革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建立新的教师评价与学术激励机制。

3.评价应该是全面、公正和客观的

教育评价实施的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帮助专业人士的成长和促进专业能力的发展,同时确认个人的优势和不足。因此,评价体系的建立应当科学、合理、全面地反映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内容,导向明确,激励性强。

4.坚持评价与使用的结合

评价的目的是要建立人才管理的长效机制,应当将其与教师聘任结合起来。实行教师聘任制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机制,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步骤,更是建设现代一流大学的基本保障。学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实现了从身份管理向职位管理的转变,是人事制度较深层次的改革,建立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良性人才机制。教师聘任制的推行,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为学校真正建立一流的师资队伍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是现代大学制度的一部分,是保证大学自治的重要环节。

三、当前高校教师评价的现状

以上述标准反观目前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不难发现存在诸多问题。评价尺度的单一化,评价只侧重于学术成果,忽视了教学工作。高校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学术专家,教育教学是教师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教师评价体系中不容忽略的一个环节。但是由于高校不像中学那样有升学、竞赛成绩可以作为评价的尺度,所以高校教学工作在实际评价中可操作性不高。这样只剩下学术成果这个唯一的尺度,这正像美国一位学者所说的那样:大学职员中的普通教员知道他的价值是由自己发表的论文数量和受邀请参加讨论会的次数来衡量。正是这些压力,产生了人们常说的学术工业,这种学术工业极少推动学科发展,反而常常阻碍学校的发展。单一的评价尺度,令高校教师无所选择,从而丧失自由自主的主体地位,最后导致学人价值的扭曲。

目前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就是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思路所催生出来的。虽然在很多高校的教师评价体系中开列了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试图全面反映一个教师的综合水平,但前两个方面不易操作,人为干扰因素较大,第三个方面评价价值不高,只有第四个方面既有说服力,又有可操作性,因此,四个评价方面最后落实下来只剩下一个方面。而且绝大部分高校将教师业绩与当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所出版的学术著作的数量联系起来,被评价者职位职称升迁、奖金基金分配等与此直接挂钩,只好围绕此标准打转,罔顾其他方面。评价的原本目的在于促进教师努力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但实际操作中却变成只盯着几个数字,高校的评价体系远远偏离了评价的目的。

四、现代大学制度下教师评价体系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为此,我国高等院校要深化改革,形成独立自主依法办学的运行机制、畅通的师资流动机制、科学的大学评估机制、多方投资教育机制、大学领导的专业化和轮岗制度等。高等学校的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振兴高等教育,希望在教师,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而对教师队伍的评价将直接对队伍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

1.大学自身制度的完善是前提和关键

高等教育服务的提供者是大学。正如企业是整个经济系统的微观基础一样,大学是整个高等教育领域的微观基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就是要改革那些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上层建筑,其基本目标是逐步建立使大学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效机制;从微观上来讲,就是要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即大学的组织结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工作机制和制度创新机制,以充分实现大学自治,使大学作为法人主体,可以自主地治理学校,自主地处理学校的内部事物,最大限度地选择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方式。核心是大学自主地配制大学所拥有的资源,并组织资源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以此获得生存和发展。

2.教师评价机制的建立依赖于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深入分析

科学的评价制度在于对事物自身规律和特点在认识和实践层面上的深刻剖析。只有清楚地认识高校和高校教师的性质和特点,才有可能制定出有利于推动高校发展和教师进步的评价体系。高校既是教育组织又是学术基地。一方面,高校对社会的价值通过所培养的人才来实现。高校既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迪。知识的传授依赖高校的学科建设和教学设备,依赖高校教师的知识含量和知识结构,而思想的启迪则依赖整个学校的学术氛围和文化建设。另一方面,高校又通过传承文化创造文化来影响社会。高校为社会提供一种理想的文化模式和道德标准。作为知识分子的群体,高校教师代表着社会的良知、公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高校教师的精神面貌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民族和国家的精神面貌。高校教师的劳动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的灵魂和思想,这种影响在于点滴细微处和言传身教的全过程,绝非几篇论文所能奏效的。高校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还是创造者,既要传道授业解惑,又要融一己的学术活动于整个文化的传承和创造中。一个旨在推动教育发展和教师进步的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不能不依循高校自身的性质和特色及高校教师的劳动规律来制定,以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受益,从而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亟待加强的三个方面

一是从总的评价机制方面看,目前我国仍缺乏非政府主导的第三方评价力量,高教中介评价机构尚未应运而生,社会评价组织和运行机制极不健全,对教师评价的参与面窄,缺乏全面性、公正性。二是评价体系、指标还不完善,更缺乏稳定性和针对性,因而使得高等学校疲于应付,造成围绕着政府的指标体系办学的状况,这种评价对于教师的具体工作更是失去了激励作用和指挥棒的导向作用。三是缺乏高等教育的国际质量认证制度。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要求无论是对高等学校的全面评价,还是对高校教师的评价都应当与世界接轨。如何处理全球高等教育的共性要求与中国高等教育的特殊要求之间的关系,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又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之间的差距,还是值得深入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1]袁贵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EB/OL].(2009-04-25).http://rsxx.sdau.edu.cn/xddx.htm.

[2]袁振国.教育评价与测量[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罗纳德·瑞布.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一种管理的趋向[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4]孙 伟,焦 奎.小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在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2001(4): 299-301.

[5]曾建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挖掘大班课堂教学效果[EB/OL].[2007-03-26].http://cetr.bjtu.org/ReadNews.

[6]汪 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思考[N].人民日报,2006-10-19.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学术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高校教师兼职行为规范化的路径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