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非洲的生命财产安全探析*
2010-04-11马燕坤
马 燕 坤
(云南大学 国际关系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91)
在变化速度成指数级增长的今天,中国逐渐驶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车道,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变得日趋紧密。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与非洲的交往日益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亮点,双方所形成的跨国性结构越来越成为塑造现代历史的动力。然而,在这一充满机遇的历史进程中,某些难以回避的问题却转换成双方关系发展的潜在威胁。中国人在非洲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是典型。鉴于此,在彼此依赖性,尤其是经济依赖性加强的同时,如何对问题达到有效治理,将是拓展国家间更大发展空间的时代命题。从全球化的角度认识和处理中国人在非洲遭遇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不仅能洞察犯罪行为体的时代特点和社会属性,同时能突破物质权力在应对问题上的传统权威性,从而将具有人文精神的共有观念及共同体结构在问题处理上的功效激发出来。
一、全球化与中国人在非洲发展的可能及潜在威胁
全球化作为一股不可抵挡的潮流,使国家间因此而产生强烈的相互依赖性。超越国家界限的某些利益和目标诉求,及共同的价值观和社会内聚性的出现已经成为历史必然。世界各国之间日益萌发由共同的成员身份和情感纽带维系的共同体意识。在发展结构上彰显出对资源与市场无国界化的诉求。各国除依靠本国能量推动生产力发展外,同时也不失时机地借助国外条件拓展发展空间。尤其是进入20世纪后半期以来,这一情形越发显著。中国与非洲作为世界体系的构成部分,同样应和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逻辑。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离不开其他国家,尤其是与自身历史命运和社会模式差不多的非洲国家。当代中非关系诚然是过去几个世纪全球互动关系的延伸,其中货币、贸易、移民等始终是双方往来持久性的跨社会纽带。进入新时空中,中国与非洲通过互通有无的策略推动双边关系的建构,不仅促进了物质发展,而且彼此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全球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非洲在国家建设的探索中发现中国,中国获取的各种条件为非洲提供借鉴。中国人走向非洲,非洲人来到中国已是时代趋势。全球化无疑是推动这一趋势产生的情境性因素。
全球化在促使各国靠近的同时,也导致负面现象的滋生。诚如基欧汉分析的那样:“国际间的相互依赖可以传递坏的影响……就像它也能导致好的影响一样。”[1](P4)全球化犹如一柄双刃剑,在享有积极效果的同时,也衍生了消极的后果。由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一些问题随之涌现,并上升到公共性层面,转换成公害问题,世界各国难以回避地卷入其中。全球化导致阵痛的无国界化。某些犯罪在时空与性质上呈现出普遍性特点。原先局限在某一区域的犯罪随波逐流地扩展到世界各地,产生了国际性效应。如今,绑架、勒索等案件的普遍发生,不得不说明全球化的牵动。通常这些犯罪是针对那些剥夺和威胁某些人过去与现在生活权利的对象而发起的。中国作为一个以“和为贵”并践履认知的国家,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不存在因剥夺和威胁他国的生存发展而遭国际非礼的经历。国际恐怖主义在本质上并不会轻易对中国人采取报复性的攻击。由此,中国人是安全的,在非洲的中国人也是安全的。但是,由于全球化造成的流动性发展,中国人难免遭到身份误解(比如将中国人误认为是日本人)或受到极端势力的无端发难(比如东突份子、藏独份子),抑或成为诈取钱财的对象,以至于造成令人惋惜的局面。总之,随着中非关系日益由单一援助到多种合作的转变,中国人在非洲遭遇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已是难以回避的现实。
因此,全球化在缔造机遇的同时,也滋生了阵痛。中国与非洲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关系互构,同时也遭遇挑战。但是,全球化导致“交往不时地会带来摩擦和冲突,但同时它也引发了一种全球意识,即人们应该通过跨国行动(transnational initiatives)来努力确保世界各族人民的和平交往。”[2](P15)全球化催使出的世界依赖性,既体现在对共同利益的维护上,同时也存在于对共同问题的处理中。总之,借助全球化的分析架构有利于确保现代化发展逻辑被导向正确的方向和目标,从而更好地推动全球共同体利益的兑现。
二、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阵痛:中国人在非洲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的特点
中国与非洲国家独立后,近代国际关系意义上的中非关系由此启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非关系逐渐突破传统内涵,获得崭新的生命力。政府不再是中非关系中的唯一行为主体,民间团体或个体已在中非关系推进上日益发挥着积极作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断走向非洲寻求发展。随着中国人与非洲接触机会的增多,接触频率的加大,中国人在非洲的危险系数亦由之升高。在非洲的中国人“已不再像以前那样被认为是‘最安全的外族人’”,[3](第6版)“不再是我们通常想像中的‘最安全的外国人’。”[4](第8版)中国人在非洲遭遇到的生命财产威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时间密集性 进入21世纪后,中国人在非洲的生命财产威胁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呈现出时间密集性的特点。几乎每一年都有中国人遭遇到不同程度的生命财产威胁。从2000年至今,几乎每一年都有中国人在非洲遭遇不同程度的生命财产威胁。一年中甚至发生多起。比如,“2007年1月,在尼日利亚发生两起中国员工被当地武装人员劫持、绑架的案件”;[5](P32)“1 月到3月,尼日利亚先后发生 3 起中国公民海外遇袭事件等等”;[6](第5版)4月中,原油田勘探局设在埃塞俄比亚东南部地区的项目组遭武装分子袭击并抢劫;[7](A2版)7月,1 名中国公民在尼日尔被绑架。[6](第5版)2008年 3月 25 日,在赤道几内亚,400 多名中国劳工为维护自身的权益罢工后与当地警察发生冲突,2 死4伤;[8](第6版)5 月 6 日,在尼日利亚一中资公司的3名工程人员遭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绑架;[9](第4版)9 月17日,中国香港货轮被索马里海盗劫持;[10](第4版)10 月,中石油公司 9 名员工在苏丹西南部一施工现场被武装分子绑架;[3](第6版)11 月 13日,中国渔船‘天裕8’号被索马里海盗劫持;[10]11 月17日,一艘在香港注册的货船“The Delight”号在索马里附近海域被海盗劫持;[11](A2版)从 11 月1 日至 21日,短短的21 天,中国远洋集团所属的船舶就有20艘遭到海盗的袭扰。[10](第4版)由此可知,时间密集性是中国人在非洲遭遇到的生命财产威胁的一大特点。
2.地域集中性 中国人在非洲遭遇的生命财产威胁在地域上比较集中。尼日利亚、索马里、南非是犯罪率比较高的区域(尼日利亚连续出现几起针对中国石油工人的案件,索马里主要是海盗绑架货轮船员,南非多为抢劫商店和个体),其中南非为最。“南非每年平均有1 100多人遭到武装抢劫、谋杀、强奸和绑架,外国人是遭袭的主要对象。”[10](第4版)“从 2000 年至今,华人在南非遇难的消息接连不断……2003年,全南非有 20 多名华人非正常死亡,除少部分死于车祸外,遭抢劫被杀者占2 /3。”[12](P31)2004年,“共发生13起中国公民、华侨被害案件……70家中资公司和华侨企业被抢”,[13](P56)共有18名中国公民遇害。[14](P75)2005 年,南非“共发生 40 多起针对华侨华人的武装抢劫,造成 8 人遇害。”[15](第3版)2006年,南非发生多起武装抢劫中国公民事件。2007年9月21日,南非一家中资公司“在约翰内斯堡遭遇武装抢劫,2名中国员工在银行提取现款后不幸遇害。”[16]2008年2月24日,“一对在南非经营酒吧生意的中国夫妻遭遇武装抢劫,不幸中弹身亡。”[17]2009年,“12月8日,南非东开普省伊丽莎白港市发生一起中国公民遭抢劫遇害案。一名中国公民在其经营的超市内遇害,其父亲也遭遇歹徒枪击,幸免于难。”[18]在此,针对中国人的犯罪在区域上呈现出集中性的特点。而这些地区的历史、认知、治安等在犯罪行为的产生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3.目的经济性 犯罪份子针对中国人的犯罪具有很强的经济性目的。无论偷盗、抢劫或绑架,都是以谋财害命、夺人钱财为目的的。流动性的商人或业务人员便成为袭击重点。 2004年到2006年,在南非遇害的30多名中国人大部分是经商的。[19](第5版)2005年,“5月23日凌晨3时左右,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装匪徒袭击了一名在洛美经商的中国商人住处……抢走了装有数百万西非法郎的保险柜和一些财物……来自中国江西赣州的商人赖常明位于反对派控制街区的住宅也遭到抢劫。赖常明家里几乎被洗劫一空,损失近2万美元。另有3家中国商人住处也遭抢劫。”[20]2006年2月 4 日,“来自福建省的女子陈建青在约翰内斯堡东南斯普林斯镇经营的商店里遭到两名匪徒抢劫中弹身亡。歹徒当场抢走 5 万多兰特(约合 8200 美元)现金和首饰后逃跑。”[19](第5版)2008年10 月27 日,“中国籍货轮'德新海'号被劫持事件已进入第 9 天……各方认为,接下来的几天,绑匪将向船东提出赎金要求。”[21](第11版)因为“索马里海盗很典型的一个做法是以勒索钱财为条件,将船只、货物和有关人员交换”,[22](第5版)“劫船后通常提出巨额赎金要求”,[21]勒索已是近年来中国人在非洲遭遇到的生命财产威胁的新形式。2009年10月,据英国知名保险公司希思可(HISCOX)披露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最近10年间,全球绑票案翻了三倍以上,而海外遭绑架最多的分别是中国人、法国人和德国人……在‘国籍排名’中,中国人在全球‘遭绑架人次’排名中居首位。”[23]这跟中国的崛起具有很大的关联。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人的日渐富庶,使坐享其成的犯罪份子看到了希望。
4.行为趋向意识性 不法分子针对中国人的犯罪在方式上主要有抢劫、偷盗、绑架等。前两者是人类历史进程中难以回避的普遍现象,而后者却因为全球化得到空前的加剧,尤其是针对中国人的绑架事件突破了已有的历史态势。这与中国人的国际交往的加强密切关联。从概念意义上看,这三种犯罪存在着由无意识到有意识转变的倾向。犯罪份子实施抢劫、偷盗时,并非总要明确袭击对象的身份,钱财才是关注的重点。为获取更多的钱财,犯罪份子的目光锁定在其认为有钱财的人身上。比如,“2008年3月21日,发生在马普托市的偷盗、抢劫案例并非仅对中国人,而是针对所有有钱的亚洲人、欧洲人及非洲人。”[24]获取钱财是主要的行为动机。在此,经济目的性凌驾于对象的身份特性上。也就是说,作为某国人的身份并不因此具有危险性。由此,中国人是安全的。但是,这种情形最近几年来有所转变。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身份面临着潜在威胁。犯罪份子相信中国发展了,中国人有钱。于是,犯罪转变成了有意识性的行为。在非洲,常有人伸手向中国人乞讨:“我需要援助(意思是需要给钱)。”从中折射出“乞讨者”对中国及中国人经济地位优越性的认可。近年来,针对中国人的勒索绑架案例的出现,展示出犯罪份子对这种认同的歪曲性推广。于是,针对中国人的犯罪亦就成为了一种有意识的身份选择。总之,中国的发展与针对中国人的有意识犯罪呈正向趋势。尼日利亚工人被绑架、索马里海盗勒索都说明犯罪份子在犯罪对象的身份选择上是有意识的。
总之,中国人在非洲遭遇到的生命财产威胁呈现出时间密集性、地域集中性、目的经济性、行为趋向意识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与人类发展进程及区域社会状况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和契合性。
三、全球化进程中的价值冲突:中国人在非洲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的性质
透过中国人在非洲遭遇的生命财产威胁的特点,可排除政治性或民族主义因素在其中的作用。这有利于超越问题本身来洞察潜藏其间的价值规范与发展逻辑及困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合理的视角和分析架构。中国人在非洲遭遇到的生命财产威胁是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显性价值规范体系与隐性价值规范体系的冲突,是内在成因与外在诱因共谋的结果。
1.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 中国人在非洲遭遇到的生命财产威胁是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矛盾的结果。对犯罪份子而言,每个个体就是自己利益的理性寻求者,利润最大化是其行动目标。非法掠夺钱财或祸害他人是重要手段。犯罪份子并非将其行为整合到人类、国家、社会所代表的集体理性逻辑中,以追求公平、公正、合理、效率的共享利益目标为宗旨。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产生背离、冲突。
2.显性与隐性价值规范体系的冲突 显性价值规范体系是官方或国际认可的、主流的、合法的规范体系。而隐性价值规范体系则是内化为个人心理结构的行为规范体系,其为个体滋生大量的不合法行为提供了土壤。中国人在非洲遭遇的生命财产威胁,在根本上是犯罪份子秉持的隐性价值规范体系同国际、官方、主流所倡导的显性价值规范体系相冲突的结果。
3.内在成因与外在诱因的共谋 导致中国人在非洲遭遇生命财产安全威胁的另一个因素是内在成因与外在诱因的共谋。犯罪份子的行动具有目的性、功利性甚至职业性的特点,而目的是追求自我满足与利益的非法获得,具有内在性诉求的倾向。但是,事物发展的辩证逻辑印证着内外因素在事物发展进程中的共谋作用。外在诱因在促使犯罪份子非法剥夺他人钱财上有推助效应。比如,其他地方存在的犯罪行动,尤其是绑架勒索这类利润丰厚的犯罪很容易给犯罪份子提供借鉴模仿的机会。另外,人类社会状况也能给犯罪份子提供参照。人们都以追求金钱和物质的富足为美,受此鼓动,犯罪份子便产生不甘心的想法,希望跃升为富足之人,于是出现劫人钱财的非法行为。最后,传媒技术也是诱发犯罪的潜在引子。比如,通过影片,尤其是来自欧美的一些动作片,犯罪份子可从中得到启示,并模仿其做法。影片中的一些场景本是艺术渲染,但经犯罪份子演绎后便切换成真实的体验。
总之,中国人在非洲遭遇的生命财产威胁,在本质上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回避的二元性因素矛盾冲突的结果,是能够上升到人类社会转型的高度来理解和认识的发展困境。这是时代无法回避的弱点。
四、全球化背景下的治理思路:公共问题与全球共同体
1.问题的性质与特征背后蕴藏着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全球化是引发中国人在非洲遭遇生命财产威胁的源头,那么对问题的解决同样需要回归到全球化进程中来获得支撑。“解铃还须系铃人”,这既避免了直观化导致的激化国家间矛盾的做法,同时还能在人类相互依赖性加强的基础上,提供一个思考问题的人性框架。全球化使传统的距离感被深刻改变,本土与世界的关系变得含混。人类临近了一个世界政府的出现,解决公共问题无疑需要找到一套没有政府的治理方法。公共问题和全球共同体则是两个关键的落脚点。
2.从公共问题的角度出发 人类是基于什么意义上来解决或克服不同的问题,取决于这种问题的特点与性质。通过对中国人在非洲生命财产威胁的透视,可发现这是社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困境与普遍性结局,是一个典型的公共问题。公共问题既能公益,也可公害。这一双重性特征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上。为达到公益,“需要各国之间加强协调与合作。而合作的一个本质问题,就是集体行动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可能的问题。因此,相互依赖的世界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各国如何通过合作的集体行动,来管理和治理日趋增多的全球公共问题。”[25](P8-9)合作应对公共问题已是必然的历史趋势。“正如在过去反复经历并成功地应对了种种挑战一样,人类也正在应对今天的挑战。”[26](P12)总之,将中国人在非洲遭遇到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问题上升到公共问题的层面,可催生共同的问题意识,可集中力量、整合资源、集结智慧去解决,同时也可避免将问题政治化、民族主义化,并最终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借助全球共同体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能够用智慧改变现实的时代。“21世纪既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地狱,而是一个拥有各种可能性的世纪。”人类整合成全球共同体便是这种可能之一。全球共同体是一个包涵多种希望和能量的智力丛。作为具有共同利益和目标的全球共同体,在处理公共问题时能够发挥集中、统一、齐心的效果,而制度则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相互依赖是制度运行的情境,“制度是对相互依赖做出的一个反应。”[27](P12)本质上,“制度提供行动途径,建立标准,塑造他者对恰当行为的认知,影响对其他国家如何行动的预期”,能在全球共同体中形成一种约束力和整合效应,同时还能够避免政治权威造成的支配。同样,全球共同体中存在的一些非制度因素,在问题处理上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比如全球共同体能够在共同体行为下形成共同的价值体系、认知模式和文化实践。因此,无论是制度还是非制度因素,在公共问题处理上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为他们都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上,即文化和社会问题是无国界的,并且需要在国际框架内加以解决。”[2](P28)正如“公用地悲剧”,其不是落实产权制度就可解决的问题,而是更需要一套非制度的逻辑发挥作用。另外,全球共同体本身还具备共同的社会觉悟,能够营造出团结意识,消除意见差异,反映多数成员的意见,形成统一的意识流,从而形成应对问题的合力,最终有利于水平状秩序结构或非中心化权力格局的形成。共同体中的每个国家是组成成员,而非权威中心,在行为方式上能够从打击转向预防(成败关键在于如何防止其继续扩散和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改变过去那种堵漏洞的做法,从直接打击转向以预防为主)。总之,全球共同体是一个异于主权国家和民族构成的行动主体。在问题处理上,全球共同体提供了资源整合的可能,同时避免了刻板而专断的问题处理方式的出现。
由上,公共问题与全球共同体这两个维度是相辅相成的。问题的公共性能够使不同国家产生共同的问题意识,能够在利益既定的前提下推动合作。全球共同体则是确保在问题解决上形成合力的关键。
总之,全球化在创造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挑战。中国人在非洲遭遇到的生命财产威胁,从特点和性质上看,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症候。由此,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一种超出问题本身的宏观视野。全球化是促使中国人走向非洲并遭遇挑战的一个因素,全球化也是中国人及其他国家解决类似问题的一个出路。公共问题角度与全球共同体模式在问题应对上具有去政治化、去民族主义化的科学性价值。这是时代精髓的体现,也是人类历史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M].苏长和,信 强,何 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美]入江昭.全体共同体:国际组织在当代世界形成中的角色[M].刘 青,颜子龙,李静阁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李 凌.面对歹徒袭击,海外侨胞应怎么办?[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11 -20(6).
[4]-王 鑫.中国公民及华人华侨要学好海外“防身术”[N].工人日报,2006 -12 -30(8).
[5]-本刊编辑.2007年,让我们记住[J].晚霞,2008,(2).
[6]-谢 柳.中国公民海外安全保险市场潜力大[N].中国保险报,2007 -09 -03(5).
[7]-本报记者.关注经济危机中的海外中国公民安全[N].第一财经日报,2009 -02-10 (A2).
[8]-李玉明.中国政府重拳出击维护海外劳工合法权益[N].中华建筑报,2008 -06-24(6).
[9]-本报记者.在尼日利亚被绑架中资人员安全获释[N].人民日报,2008 -05 -11(4).
[10]-田 源.索马里海盗严重威胁中国航运权益[N].解放军报,2008-12-26(4).
[11]-王磊燕.索马里海盗猖獗 三艘香港船只遭劫持[N].第一财经日报,2008-11-22(A2).
[12]-万晓宏.南非华人现状分析[J].八桂侨刊,2007,(1).
[13]-葛 军.外交部长特别代表南非行[J].世界知识,2004,(21).
[14]-夏莉萍.中国外交的新重点[J].新视野,2005,(6).
[15]-陈 铭.我一公民在南非遭劫身亡[N].人民日报,2006-02-06(3).
[16]-Null.南非一中资公司2中国员工遭武装抢劫身亡[EB/OL].http://news.163.com,2007-09-22.
[17]-袁 晔.中国夫妻南非遭枪击身亡两非裔犯罪嫌疑人被控制[EB/OL].http://sjzdaily.com.cn,2008-02-26.
[18]-张 林.南非发生中国公民遭抢劫遇害案致1死1伤[EB/OL].http://210.72.21.70/viewthread.php,2009-12-15.
[19]-王 昭,张 涵.华人为何在南非屡遭侵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02-10(5).
[20]-李本忠.非洲多哥局势动荡中国使馆医疗队和商人遭抢劫[EB/OL].http://www.cnhubei.com,2005-07-04.
[21]-叶 秋.中国全力营救被劫船员[N].中国国防报,2009-10-27(1).
[22]-杨 林,怡 安.海盗推涨绑架勒索保险费率[N].中国保险报,2009-04-15(5).
[23]-匿 名.为什么海外遭绑多是中国人[EB/OL].http://global.mplife.com/news,2009-10-23.
[24]-佚 名.最后的金矿——无限商机在非洲(连载之十八)[EB/OL].http://www.hbfzsh.cn/news/news,2008-11-19.
[25]-苏长和.全球公共问题与国际合作:一种制度的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6]-[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本]·上册)[M].董书慧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7]-[美]罗·基欧汉.局部全球化世界中的自由主义、权力与治理[M].门洪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