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岛视野下的语言和谐交际研究
2010-04-11关世民
关世民
(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国际旅游岛视野下的语言和谐交际研究
关世民
(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语言和谐是社会文明的一面镜子,人的语言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社会文明程度。语言和谐交际应该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组成部分。实践证明,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有意或者无意地违反“会话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言语行为理论”中的某些范式是引发语言交际不和谐的主要诱因。对西方语用学理论的研究能够为我们的语言和谐交际提供借鉴与指导。文章旨在通过对海南语言交际中存在的不和谐案例的分析,指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语言和谐交际参考范式。
海南;国际旅游岛;语言和谐;语言交际;交际范式
一 问题的提出
2009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海南岛的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1]《意见》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使得海南经济社会、发展获得了空前的重大机遇。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繁多,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对语言和谐交际问题的研究。任何国际性的旅游胜地,除了自然优美的风光和先进优良的旅游设施之外,最具魅力的当属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其中就包含了语言和谐交际因素。语言和谐交际是社会和谐建设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在以旅游为主产业的海南更是如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不仅仅要给国内外的游客提供高水平的旅游服务,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让国内外的游客感受到海南人民热情、友好、文明、和谐的人文素养。海南自然景观的魅力是大自然给予的,而海南的人文魅力却要靠生活和工作在海南的每一个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够逐渐形成。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的人文魅力,特别是语言和谐交际状况,与我们海南自然景观的魅力还有一定差距。诸如,方言隔阂问题、语言文明问题、语用礼貌问题和言语交际和谐问题,都在语言运用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陷。
二 语言和谐交际的意义
和谐(harmony),按照《剑桥国际英语词典》解释,是指“观念或情感等方面的协调、和睦和一致”。[2]语言和谐是指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在一定的语境之中所具有的协调、一致、明晰、得体的语用状态。语言和谐问题与人类和谐社会发展是紧密相连的,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社会的一切都在语言中有所反映。语言和谐交际是社会和谐的外在表征,人在使用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社会进步的程度。
(一)语言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生活是以群体生存为特征的,语言是形成群体社会的重要条件。可以说,没有语言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语言交际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语言除了具有沟通信息、交流思想的显性工具作用外,还有弥合关系、解决问题、产生影响的隐性语用功能。[3]实践表明,成功的语言交际不但能够提高办事效率,而且还可以增进人际关系和谐和友谊。语言交际的核心价值是和谐原则,和谐的语言交际犹如“三春暖”,不和谐的语言交际恰似“六月寒”。[4]语言生活的质量影响甚至决定着个人的生活质量,语言生活的和谐关乎社会的和谐,甚至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5]语言既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工具,又是社会形态构成的组成部分。从古到今,对于语言和谐在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论述有很多。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里的“言顺”可以理解为话语的顺民心、得民意。荀子对语言和谐也有过精辟的论述,在《荀子·劝学》中提出,“礼恭、辞顺、色从”的和谐交际言语行为要求。“礼恭”就是为人谦恭的态度;“辞顺”就是和谐顺畅表达;“色从”是默契配合的交际神情。现代文学巨匠老舍先生对语言和谐有过具体而全面的论述,他认为语言和谐至少要做到五点,一是语言简练、明确和生动;二是语言听起来要顺耳;三是用词要恰当、易懂;四是说话要真诚;五是讲话要严谨、规范。[6]当代语言学学者冯广艺在语言和谐问题研究中指出,“和谐社会是和谐语言建构的社会语境,和谐语言的建构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语言不和谐,人们不可能和睦相处,也不可能心情舒畅的从事各种社会活动。”[7]
(二)语言和谐是社会软实力的重要内涵
语言和谐交际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命题。这个命题表达了海南旅游文化建设期待的软实力内涵。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方的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是通过吸引而不是强制的方式达到期望的结果的能力。[8]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要走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重视营造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其中语言和谐交际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语言和谐问题理所应当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要义之一。自然美丽的风光、魅力独特的景点、舒适现代的酒店、丰富多样的饮食和名人荟萃的历史文化,所有这些“硬实力”的展现都必须通过语言交际工作得以实现。因为,美丽自然的风光只能让国内外游客感受到视觉美,而语言交际不但能够深刻地解读和展示自然美,而且更能揭示海南本土热情、友好的人文内涵。因此,语言和谐交际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西方现代语用学理论对建构语言和谐范式具有许多成型的指导理论。例如,“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等,在西方语言文明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可以把西方语言和谐的研究成果,通过本土化的语言和谐交际研究,将其“洋为中用”,这对于我们打造软实力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三)语言和谐是消除方言隔阂的期待
方言隔阂是指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无视听话人的交际需要而采用方言进行交际,从而导致听话人无法理解或者误解说话人的交际意图,这种低效或者无效的交际行为称为方言隔阂。产生方言隔阂的语用行为属于违反会话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所带来的后果。产生这种后果的直接原因,是说话人过分强调自己方言的特殊性,而忽视使用普通话的公共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使用普通话是每个公民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公民具有国家意识、主权意识、法律意识和文明意识的具体体现。使用正确、标准的普通话是语言和谐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普及普通话,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使公民在说方言的同时,学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从而在语言的社会应用中实现语言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的和谐统一。[9]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海南社会语言环境呈现出复杂的状况。海南是个多民族、多方言的省份。海南的开发建设吸引了全国各地人才,海南本地方言、其他各地方言、以及日趋增多的外国语言,所有这些形成了海南特有的多元语用环境。多元的语用环境一方面给海南的语言文化带来丰富多彩的活力,但是另一方面也给整个社会的语言和谐交流带来一定影响。本课题问卷调查表明,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只要语境适合,绝大多数县乡居民和文化程度偏低于的人习惯于使用自己家乡语言,而不习惯使用普通话。这些人对讲普通话采取比较消极的态度。而这种语用态度不利于与外界建立有效的交往和信息沟通。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是全海南各民族的共同目标,是本土居民和外来工作人员的共同责任。我们在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过程中,不应该因为语言缺乏和谐、甚至语言隔阂问题而影响我们共同期待的美好愿景。因此,重视语言和谐的宣传教育,增强语言和谐交际意识将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应有之义。
三 影响语言和谐交际问题分析
语言和谐是交际双方从真诚合作的心态出发,为了达到交际目的,使用彼此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和得体的言语行为而达到的语用效果。语言和谐交际是和谐社会具有的本质属性和语用常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违背语言和谐交际的情况。根据本课题调查分析,制约语言和谐交际的因素主要有语言操控能力、语言态度和文明素养等问题。在交际过程中,如果交际主体其中一方的语言操控能力薄弱、语言态度消极或者文明素养不好,就会造成语言交际不和谐的后果。本文所指的语言和谐交际中的“语言”主要是指国家规定的、要求在办公和公共场合中使用的普通话和跨文化交际所使用的目标语。
(一)语言知识问题
在多元语言环境中,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聚集在一起工作,为和谐相处和文明礼貌,说话人和听话人应该放弃自己的方言而使用大家都听得懂的普通话,而且要努力说好普通话,以便提高语言交际准确性和有效性。现实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普通话语音不正确或者句式表达不规范,由此导致的语用失误和语用误解情况经常发生。受方言影响严重的人说普通话时,“nan”和“lan”不分;“wang”和“huang”不分;“niu”和“liu”不分。例如,他们常常把“蓝天(lan tian)大酒店”说成“南天(nan tian)大酒店”;把“黄先生(Huang)”说成“王先生(Wang)”;把“牛奶(niu nai)”说成“流唻(liu lai)”。在句式表达方面,方言式的普通话表达方式听起来令人啼笑皆非,容易造成语用误解。例如,在搭乘别人的摩托车时,常说的句式是“你骑我到府城好吗?”;在搭乘别人的自行车时,常说“你踩我去行吗?”像这种表达方式,在不熟悉语境的情况下,很容易让听话人感到尴尬。
(二)语用能力问题
语用操控能力薄弱的主要表现是说话人忽视听话人的语言背景,使用自己习惯的表达方式与听话人进行交流,往往是一半方言一半普通话或者是普通话中夹杂着方言。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说话人的语言能力表达比较薄弱,在表达过程中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普通话词汇或者语句,不得不使用方言进行混杂式表达。而这种方言和普通话混杂表达方式很容易带来语用失误或者语用误解。语言混杂视乎是当今语言使用的一种趋势。英语和普通话的混杂、普通话和香港话的混杂在语言社会中已经成为常态,形成广为皆知的语用表达形式。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男女老少都习惯使用“Bye-bye”来代替“再见”;用“call我”代替“打电话给我”;用“打的”代替“乘出租车”等。但是,方言和普通话混杂则是特殊语境下的特殊语用形式,特别是存在方言隔阂的情况下,使用语言混杂表达方式很容易给刚来咋到的旅游客人造成语用误解。例如,我们一起去“pa”(打)球吧!你想在这里“ga mao”(理发)吗?对不起,这里不能“luo xia”(下车)!
(三)语言翻译问题
公共场所或者服务场所的指示标志翻译用语具有宣传、指示和沟通的作用。指示和宣传标志的内容翻译得体与否会直接影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质量问题。我们重视语言交际和谐,同时也要重视宣传标志翻译用语得体和谐。让国内外游客在海南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如果指示性标志翻译用语不规范、不正确,就会直接导致国外游客对宣传内容和指示标志的误解。例如,把“欢迎再次光临”翻译成“Welcome Again”,意思成了“再次欢迎”;把“残疾人电梯”译成“Disabled Lift”成了“残疾的电梯”;“残疾人厕所”被翻译成“Deformed Man Toilet”,意思是“变型人厕所”。此外,汉语式英语表达方式也会让外国朋友啼笑皆非。例如,“你问我,我问谁?”被说成“You ask me,me ask who?”“人山人海”被翻译成“people moumtain people sea”。由此可见,提高涉外语言运用水平已经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四)言语行为问题
言语行为粗俗是指在语言交际中,说话人习惯于选择粗俗、蔑视、嘲笑等侮辱性和歧视性的语言表达方式。言语粗俗是一种缺少文明礼貌的个人生活陋习。言语粗俗与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受教育程度有关。例如,在饭店就餐,一些顾客对服务员不满意,常说“喂,你聋了吗?我都说几次啦!怎么还不……?”在公交车上,乘客询问司机,“师傅,还有几站到……啊?”“到了你就知道啦!”在服务窗口,“麻烦你能快点吗?”“快点?出事你负责吗?”在旅游购物点,导游对游客不愿意购物发泄不满,“没钱出来旅游什么啊!”对外国游客习惯指称“老外”。言语行为粗俗经常伴随言语内容低俗,言语内容低俗主要是指说话内容不雅、不文明,有悖于社会文明公德的要求。低俗的言语使用者习惯于在话语交际过程中,掺杂一些淫秽色情、低级趣味的话语,以此想增加自己说话的所谓“趣味性”或者给听话人造成“侮辱性”伤害。言语行为粗俗和低俗是影响言语和谐交际的主要因素。笔者调查结果显示,“不使用普通话”、“交际用语缺少文明成分”被认为是最不和谐的交际问题。
(五)交际态度问题
语言态度是指人们对语言的使用价值的看法,具体表现为人们在公共场合和交际过程中,对语言选择、语言运用、语言规范等方面所具有的观点和语用倾向。[10]语言态度具有积极的一面,也具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语言态度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能够选择大家接受和认可的语言进行交流。例如,我们在公共场所或者是办公场地要求使用普通话、在国际会议上要使用世界认可的“国际语言”英语,大家都积极遵守这个语言使用规则,心情舒畅地进行交际。与此相反,消极的语言态度是在公共场合或者语言交际过程中,说话人不原意使用普通话,而是倾向于使用自己的方言进行表达。本课题调查研究显示,在公共场合,持积极语言态度、主动选择普通话进行交际的人数,75%都集中在在海口和三亚的机关、事业和窗口服务业以及高学历人群中。而那些从事体力劳动、学历层次不高、长期居住在乡下的人,在交际过程中倾向于使用方言。这些持消极语言态度的人总是以讲自己的方言而感到自豪,他们认为方言使用起来流利、表达自如,无需转换。因此,我们经常能够见到,有一些领导干部自身普通话水平不高,在会议上经常情不自禁地使用方言进行讲话;一些人在工作交谈着中,只要有自己家乡人就不由自主地使用家乡话;有些地方,年纪大一些的人很少讲普通话,甚至一些年轻人也不习惯说普通话。方言已经成为方言区与外界交往的一道屏障,形成语言隔阂,使方言区的人在信息交流、人际交往和参与社会活动等方面与外界无形中割裂开来。
四 语言和谐交际范式
语言交际范式是指交际双方共同遵守和持有的语言交际实践规范,语言交际范式属于交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语言交际范式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在一定程度内具有公认性;二是具有理论支撑、广泛认知和普遍使用的实践应用属性;三是能够为人们学习和使用提供成功的先例。[11]语言和谐交际范式,我们可以理解为语言交际双方共同遵守的、能够达成交际目的的那些文明、礼貌和得体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规范。为了创建文明和谐的社会,许多行业都提出了具有自己行业特点的服务用语、礼貌用语或者文明用语规范标准,这些语用规范就是我们研究语言和谐交际范式的实践基础。本文所研究的语言和谐交际范式源于西方语用学理论、具有普适性特点和语用借鉴意义。
(一)会话合作范式
会话合作范式的理论来源于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Grice)提出来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则是指在言语交际中,交谈双方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方向,都要遵守这样一个基本原则——合作原则。合作原则要求交际双方应该互相合作、共同配合、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12]格赖斯在合作原则中提出四个准则:第一是量的准则,要求人们在交际时,要提供足够的交际信息,让听话人清楚明白;第二是质的准则,要求说话人要说真话,不要说缺乏证据的话;第三是关联准则,就是要求说话人在交谈过程中要紧扣主题,不说与交谈内容无关的话;第四是方式准则,要求说话人说话要简明扼要、有条理、不啰嗦、不含糊。这些准则规范了人们交际过程中的话语行为,是语言和谐交际应该遵循的范式。说话人和听话人实施话语交际的目的在于“以言成事”,诸如,询问、请求、邀请、拒绝和道歉等言语行为。说话人能够向听话人发话,是因为他/她认为听话人可以与其“合作”,能够解决其“问题”。这时听话人应该本着合作的态度,诚心遵守合作原则的四项准则,来答复说话人的问题。
例如,有从内地来的游客向你打听海瑞故居在哪里,如果你知道,就应该给问话人提供足够的、正确的信息,告诉他们怎么能够顺利地找到目的地;如果你不知道,应该诚实地告诉人家你不清楚,千万不要不知道装知道,提供虚假信息,耽误游客的时间和行程。在现实社会中,合作范式应该成为和谐交际的主要原则。在交际过程中,只要我们具有合作意识、注意使用合作交际范式,也就是说对方能够听得懂的语言,从听话人的利益出发,那么,我们的语言交际就会更加文明、和谐。
(二)礼貌原则范式
礼貌原则范式源于英国语言学家里奇(Leech)提出来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这是针对格赖斯(Grice)的合作原则不足而提出来的“补救”原则。礼貌原则是人们在交际中为了增加和维护交际双方的和睦关系而采用的取悦他人的交际策略。[13]礼貌原则有六项准则:一是得体准则、二是宽宏准则、三是赞扬准则、四是谦虚准则、五是赞同准则、六是同情准则。礼貌原则的最核心价值就在于说话人把听话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交际过程中,尽量选择那些不强求于人、给对方留有余地、不伤及对方面子的语言方式。由于这样的语用态度是尊重对方、礼貌友好、语言形式是得体文雅、照顾听话人的面子和自尊,从而能够增进交际双方的密切关系,达到和谐交际的语用效果。当我们想请求别人为自己做事的时候,要考虑到听话人的身份、地位、年龄来选择话语表达方式。不能够只顾自己的意愿而不顾别人的感受。例如,我们和年长者说话,应该使用“您”这种得体的称谓说话;在和领导和比较陌生的人说话时,不能够像和家人那样随意。在请求别人为自己做事时,应该使用商量的口气“请您/你把那本书递给我,好吗?”或者“麻烦您/你,请把那本书递给我。”语言礼貌问题可以反映出社会文明程度高低和社会和谐程度。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语言伤害问题,从语言形式上看,都是说话者有意或者无意的使用了与礼貌原则相悖的过激的、粗俗的、不雅的言语行为,给听话人带来心理和人格上的伤害。因此,学习和借鉴交际的礼貌原则,对于我们创建和谐社会和倡导语言和谐交际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间接言语范式
间接言语行为是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Searle)提出来的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就是通过选择另外一种言语表达方式来替代原本的言语表达方式,也就是通过句子表面的“字面语力”(literal force)来推导出句子间接表达的“施事语力”(illuctionary force)。[14]间接言语行为是和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一样属于得体语言表达范式,是减少负面语力影响的言语行为。在交际过程中,当我们表达“要求”、“建议”、“询问”、“拒绝”、“质疑”和“投诉”等言语行为时,会对听话人造成不同程度的“面子”威胁。“面子”就是个人意欲争取的公共的自我形象。[15]人们在交际时不希望自己的“面子”受到威胁,一旦自己的“面子”受到威胁就会产生“警惕”、“防范”甚至“敌意”心理。所以,人们为了确保交际的顺利进行、达到交际目的,往往采取间接言语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想法和要求。例如,有人在图书馆大声喧哗时,你要求他不要这样做。在实施“要求”的言语行为过程中,我们可以直接说“你不能这样大声说话!”,也可以间接说“请您别忘了这是图书馆啊。”两种说法,一个是直接的,一个是间接的。尽管语言内容相同,但是语言形式不同,由此产生的语力效果也不同。直接“要求”话语形式很显然伤到了听话人的“面子”;间接“要求”话语形式就显得比较温和,一般人都会接受。由此可见,间接言语行为是和谐交际的最好范式。
五 结语
语言和谐交际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海南具有多元语言文化的特点,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与发展,语言和谐交际问题必将成为海南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也将成为语言教育研究工作者深入探讨的话题。在“洋为中用”和“古为今用”的学术研究中,西方现代语用学理论和中国传统的和谐文化可以为海南语言和谐交际研究提供借鉴与指导,帮助人们分析语言交际不和谐的原因,寻找解决语言交际不和谐的办法,提供语言和谐交际的使用范式,让语言和谐交际研究成果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发挥其应有作用。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C],2009-12-31.
[2]Procter,P.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nglish[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4.
[3]王希杰.语言是什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115-116.
[4]刘欣.人际交往的智慧[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327-329.
[5]李宇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6]老舍.老舍演讲录[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62-63.
[7]冯广艺.语言交际[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6-7.
[8]Joseph,N.The Callenge of Soft Power[M].New York:Foreign Policy.1999:98-99.
[9]杨光.人类文明的目标与状态:语言文化的平等与多样性[EB/OL].中国语言文字网,2004-07-26.
[10]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3:144-145.
[11]Thomas,Kuhn.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2:7-8.
[12]Grice,H.Paul.“Logic,Conversation”[M]∥P.Cole,J.Morgan(eds.).Syntax and Semantics(Vol.3):Speech Acts[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41-58.
[13]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16-17.
[14]Searle,J.R.Expression and Meaning: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31-32.
[15]Brown,P.,C,Levinson.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49-50.
A Study of Harmonious Communic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ain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GUAN Shi-m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571158,China)
Language harmony is a mirror of social civilization.People’s language quality can reflect to some extent the harmonious degree in the local place.Therefore,language harmony should be an inseparable el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ain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It has been found that during spoken communication,the conscious or unconscious violation of some maxims in“Cooperative Principle”and“Politeness Principle”and“Speech Theory”mainly contributes to the inharmonious communication.Modern western pragmatic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harmonious culture can merit our reference in the study of harmonious communication.By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inharmonious communic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solving problems,the study provides people with the referential harmonious communicating paradigm.
Hainan;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language harmony;language communication;communicating paradigm
H 030
A
1674-5310(2010)-05-0124-05
本文为海南省社科联2009年立项课题“语用学视角下和谐交际范式研究与建构”(编号:HNSK09-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2010-05-25
关世民(1956-),男,辽宁大连人,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语用学、课程与教学论。
(责任编辑胡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