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勤工助学对高职学生发展的影响——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0-04-11王小强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母校义乌学院

□ 吴 俊 王小强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

勤工助学对高职学生发展的影响
——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吴 俊 王小强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

勤工助学是高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对高职学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一门不可替代必修课。通过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勤工助学实践,提出勤工助学对高职学生发展的作用。

勤工助学;高职 ;实践;学生发展

勤工助学活动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合法的劳动取得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近年来,大学生在校参加勤工助学活动逐渐流行,一方面,勤工助学能减轻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为他们解决学费或生活费方面的开支,另一方面,勤工助学能使大学生积累一定的职业经验,为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促进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越来越被社会、学校、学生家长以及学生本人的认可,勤工助学活动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业余生活的一部分,并逐步在高校中形成了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勤工助学文化,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勤工助学文化形成的背景

(一)勤工助学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上世纪 80年代,为配合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实践环节的需要,我国已经开始重视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但是,一方面,由于当时高等教育以精英教育为主,大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从事勤工助学活动在高校中并不盛行;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较慢的社会大背景下,社会提供的兼职岗位并不多,学生参与勤工助学的机会也不多。受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勤工助学活动对大学生发展的作用并没有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其对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未呈现出来。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发展,高等教育呈现多元化发展,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兴起,打破了传统高等教育统一标准和规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很强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很多高职院校都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活动,通过勤工助学活动来提高学生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勤工助学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要

勤工助学实为兼职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大学生勤工助学是社会各种工作中不可取代的部分,这主要是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劳动力成本、用工灵活性等因素有关。很多企业也充分发挥了大学生勤工助学的优势为大学生创设了很多勤工助学机会。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地处闻名中外的国际性商贸城市——义乌,是全国唯一的一所县级市公办高等职业学校。义乌工商职业学院学生勤工助学活动开展有声有色,与义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密不可分。我院学生在义乌当地很多企业用工过程中实现了不可替代的功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勤工助学基本情况

高职教育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赋予高职教育新的内涵,很多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办学规律和育人途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许多高校都形成了特色鲜明、独具风格的办学模式,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自建校以来,积极发挥地处全球闻名的小商品集散地的区域优势,鼓励学生走进市场,坚持“面向市场、面向学生、面向实践”的办学理念,并对学生提出“让自己拥有市场是努力的方向,为同学创设就业岗位不应只是梦想”的奋斗目标,针对市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高职学生实际,致力于培养具有诚信、敏锐、坚毅的素质,富有创业精神、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能够创造就业岗位或优秀业绩的创业型高职人才。

我们的学生已习惯于放弃节假日、课余娱乐,每年暑假都有超过一半的学生不回家,选择到各公司、企业顶岗、打工。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途径很多,学校也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根据实际情况给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分别提供不同的岗位。

一方面,学院每年投入 150多万元,专为大一贫困生设立的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有 370个,岗位涉及学院各个部门,有图书馆协管员、流动教室保洁员、校卫队员、办公室助理等等。另一方面,学院给大二、大三同学创造了更多的校外勤工助学机会,每年在寒暑假到来前及新生报到后都会举办一次兼职招聘会,参加招聘会的企业超过 500多家,提供的岗位数超过 4500多个,工作岗位有推销员、促销员、营业员、服务员、礼仪、翻译、导游、家政服务等等。据调查统计,我院有 93%的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过勤工助学,有 60%的学生都能通过勤工助学解决自己的生活费,有 20%的学生都能通过勤工助学为自己交学费,全院勤工助学一年的收入超过 2500万,很多学生从勤工助学走上了创业之路。

通过多年的积累,勤工助学已成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院每位同学在校期间的必修课。“今天我以母校为豪,明天母校以我为荣”,这是该院毕业生离校时感谢母校的一句话,他们之所以以母校为豪就是因为母校给他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因为母校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因为母校为他们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明天母校以我为荣”,充分表明了通过在校期间的锻炼实践使学生具备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对自己以后的人生之路充满信心。

三、勤工助学活动对高职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勤工助学起着学生角色转变的作用,实现了两个过渡

大学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大学校门,原来中学的生活学习习惯与大学完全不同,尤其是一些贫困生,他们思想压力大,经济负担重。通过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实践锻炼,他们不仅解决了生活费,而且很快适应并融入到了大学生活,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进入二、三年级,很多学生通过勤工助学中心或者身边同学的介绍,他们在企业获得了兼职工作,通过到企业的锻炼,很多学生不仅能解决生活费,而且还能为自己交学费,锻炼了各方素质和能力,使他们从学生到社会成员的角色转变,实现了校园到社会的过渡。

(二)勤工助学加深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奠定了学生职业发展基础

勤工助学活动使学生更早地接触社会。他们在大学期间,一边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一边在企业实践锻炼,在学习工作过程中通过业务知识了解、工作流程熟悉、完成工作任务等方方面面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同时,也通过同事关系处理、交际、沟通、组织、协调等各方面锻炼了能力,使他们更多地认识社会,并具备了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然而,这些经验和能力的获取正是今后职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因此,勤工助学活动为他们大学毕业后就业、创业做了很好的铺垫,为他们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勤工助学而让高职学生具备了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

高职学生知识基础较差,心理自卑、缺少责任和意志力,这是摆在大家面前一个不争的事实。课堂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但效果往往不佳。好交往、乐操作、重情义是他们的优势,学校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通过“扬长教育”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积极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勤工助学活动不失为一剂“良药”。勤工助学活动不仅能健全高职学生人格,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树立了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这也是勤工助学对高职学生起到的最大的作用。

首先,自立,自力更生。

从小到大,吃穿住行,我们的学生都依赖自己的父母,除了学习,从来不用去担心生活和家庭负担。但是迈入大学之后,特别是来到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这里有广阔的勤工助学舞台,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解决自己的生活费和学费,为父母减轻经济负担,这意味着我们的学生不再依靠父母,具有独立生活的态度。

其次,自强,自强不息。

学生参加勤工助学不仅解决了生活费、学费的问题,实现了生活上的自立,更重要的是锤炼了意志品格,提升了素质能力。

社会是现实的,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差距。因此,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不免会遇到挫折和困惑,比如面试失败、工作出错、学习受影响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的学生敢于面对、正视,通过向领导、老师、同学请教,找到问题答案,从而锤炼了学生自强不息的意志品格。

再次,自尊,自尊自爱。

当学生拿到第一份勤工助学工资,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份工资,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认可。特别是当受到老师和同学认可、受到企业重用的时候,他们得到的是别人的尊重,由此,在他们内心深处是得到了尊严。在获得认可的同时,他们也发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缺点,并意识到他们要去弥补缺点和不足,懂得不断完善自己,必须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姿态来对待各种问题,逐步地形成了自我尊重、自我爱护态度。

最后,自信,自信未来。

勤工助学的工作经历以及从中获得的经验使学生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在他们的素质、能力、智慧和意志都得到了提升的同时,他们也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并建立了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他们相信自己,相信未来。

四 结束语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自从 1999年独立办学以来就一直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实践证明,勤工助学让高职学生对自己有一个重新认识和定位,他们不再像以往那样一脸的稚气,不再顽皮轻佻,他们学会了如何注重形象、待人接物、礼仪礼节、与人相处,他们时刻都保持着饱满的精神状态,整个精神风貌焕然一新。通过多年的发展,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们都认同一点的是:勤工助学是高职学生大学期间的一门必修课,是大学期间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1]王小强.大学生校外兼职问题及解决对策[J].商业经济.2010, (5).

[2]孙丽.对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理论研究 [J].现代交际.2009, (12).

[3]吴冬,刘江.浅谈高校勤工助学模式的创新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实现[J].新西部.2009,(24).

[4]张建宏.构建创业导向的勤工俭学教学模式内容体系[J].商业经济.2008,(11).

[5]罗晓芳,张旭亮.高职院校创业导向的勤工俭学教育模式探讨[J].江西教育科研,2007,(12).

G710

A

1008-4614-(2010)06-0060-03

2010-11-30

吴俊(1979-),女,浙江义乌人,义乌工商学院机电信息分院讲师。

猜你喜欢

母校义乌学院
下车镇赴义乌招商引资
初等教育学院
义乌展
告别母校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母校情
亲爱的母校,你还好吗?
学院掠影
为义乌试点聘任公务员制叫好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