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审计在高校内部审计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2010-04-11谢景伟程华安
□ 谢景伟 程华安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计算机审计在高校内部审计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 谢景伟 程华安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当前高校计算机审计在审计软件、专业技术人才等方面存在问题,加快高校内部计算机审计建议加强计算机审计的理论研究和风险防范,选择适合高校实际情况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培养适应要求的计算机审计人员,采取灵活多样的后续教育和培训方式,充分发挥各级内审协会教育分会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加强交流与合作。
计算机审计;高校内部审计;审计软件;专业技术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的全球化、网络化、数字化,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手工审计已无法适应电子商务与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审计已在各行业的内部审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于高校这块来说,应用力度显得有点不大,从人员素质、经费投入、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配备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将先进技术应用于高校,加强对高校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促进高校各项经济活动又快又好的发展。
一 高校计算机审计的定义及工作过程
高校计算机审计是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对高校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它是根据高校的相关法规和制度,兼顾计算机技术自身的特点,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计算机参与高校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合规性、效益性、安全性、正确性以及参与高校经济活动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进行审核、鉴证、评价、监督、协调,并提出改进工作建议的一种内在监督活动。随着计算机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其工作过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计算机辅助审计,即利用计算机和审计软件来代替传统的手工审计方法。另一方面是信息系统审计或 IT审计,即对电子信息本身进行测试和评价,并通过搜集相关评价证据,判断信息系统相关资源与资产的安全、资料与系统的完整性等。
二 计算机审计在高校内部审计中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专门为高校内部审计而单独开发的计算机审计软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山西省审计局自行开发的“工业企业财务收支审计软件”是我国最早一个通过权威机构鉴定的审计软件,目前,在各大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内审软件主要有:上海博科资讯的“审计之星”,珠海金长源的“审计直通车”,珠海中普的“中普软件”,北京用友安易的“用友 GRPS审计软件”和广东中远的“中远审计软件”等数十种已通过审计署组织的鉴定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对于高校这一特殊的行业来说,计算机审计主要还是集中在工程造价方面的审计,如采用“睿特”、“神机妙算”等进行工程基建维修和预结算审计,虽然也有了针对财务收支的单机版财务审计软件,但这只是高校审计工作的一方面,对于其它如经济责任,经济效益,财务预、决算等审计的计算机软件还需得到全面的开发和应用。
(二)缺乏既懂财务会计、审计知识又懂计算机操作与应用的专业技术人才
目前,高校计算机审计的业务水平与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审计发展的方向和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方面,对于高校内部审计来说,有其独特的人才资源优势,容易找到懂财务会计、审计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熟悉相关政策、法规并具有一定审计经验的审计人员,但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原因使他们很少接触计算机,甚至连一些最基本的操作都不是很熟练,不太符合信息化规律的审计需求,将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转换为计算机审计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另一方面,虽然有一批年轻的审计人员熟练计算机的操作并拥有一定的应用技术,但对于审计软件的开发程序、计算机系统结构、原理、程序编译检测等技术的掌握还不够,还很难从真正意义上做到计算审计。因此要真正运用计算机审计软件来开展工作,还需依赖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协助,独立性缺乏,审计效果受到影响。
(三)缺乏与计算机审计相对应准则和标准
针对计算机审计的准则和标准现在还不多,计算机审计的开展存在较大的风险。一是对计算机知识和对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程序了解程度不够,数据采集过程中带来的机密泄露几率增大;二是使用未通过权威部门鉴定的审计软件。有的审计软件没有经过科学的测试和实践的充分应用,甚至本身就存在设计缺陷,不能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分类,很难达到审计目的;三是审计证据的可靠性低。如果计算机运行处在缺乏控制的状态,对计算机内的相关信息就不能过分依靠,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就不高;四是过分地依赖计算机技术。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依赖计算机技术过大可能会导致检查效率不高,取证范围不全,审计证据不充分,很难达到预期的审计效果。
(四)缺乏领导的足够重视和必要的经费
目前,高校对审计工作逐步受到重视,审计工作也逐步展开,对于本科院校来说,已形成规模,并走上规范化,但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来说,审计还是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工程预、决算审计和少量的经济责任审计上,审计目的还是局限于规范内部控制和管理上,还不能做到真正作为领导决策的依据,加之对审计的目的和意义宣传不够,大部分教职工还把审计停留在查问题、财务收支的审计上,审计人员在工作中经常要碰到很多障碍,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加之,随着高校的扩招,许多学校兴建校园,欠下大量的银行贷款,而一年的学费收入和财政拔款仅能用于日常运转和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发放,对审计工作的经费投入不足,人员配备不够。据统计,本科院校还有一部分审计和纪检监察合署办公,占5.3%,而全国 1099所高职院校中,纪检、监察、审计合署办公的占绝大多数,占 97.2%,甚至有些还没有审计这个部门。
(五)缺乏较专业的计算机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和培训
中国内审协会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为每年不少于 40学时,绝大部分审计人员都会按要求参加各类培训,做好后续教育。但很多关于计算机审计的培训主要集中在对计算机基础知识、word、excel、准则和法规的单项培训,很难将财务会计知识、审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相结合,运用典型的高校的案例进行教育和培训,很难达到教育和培训的效果。
三 加强高校计算机审计的应用的几点对策
(一)加强计算机审计的理论研究
计算机审计与审计相辅相成,政府行政部分,内部审计协会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要不断总结计算机审计的经验与方法,进行深入、广泛和细致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对审计对象、审计方法、审计线索、审计技术的研究,对与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电子数据系统相关的审计标准与准则的研究,使其规范计算机审计工作,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二)加强计算机审计风险的防范
1、尽量规避计算机审计风险。由于计算机审计在高校内部审计这块还不是很成熟,广泛的审计人员和主管审计的领导对于计算机审计环境下可能产生的风险认识应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引起高度的重视。
2、确保审计数据完整。审计人员应不断检查审计数据的真实性、审计时间的准确性,对于财务数据要有纸质的账册,应与报表相匹配。
3、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与技术。针对不同的审计主体和对象可分别采用核对、复核、分析等审计技术、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和制度基础法。
(三)选择适合高校实际情况的计算机审计软件
计算机审计软件的正确选择,对于开展审计工作相当重要,可以考虑采用由审计人员特别是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和计算机专业人员共同完成的软件需求书的编写的软件,同时要符合网络发展的需要,从规范审计手段和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效率、深度、扩大覆盖面服务。
(四)培养适应高校和时代发展要求的计算机审计人员
计算机审计的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对计算机审计的应用和掌握程度。使用计算机审计主要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高工作效率,虽然计算机审计在处理数据的数量和速度方面相对于传统手工审计来说有了质的飞跃,但计算机不能像人那样进行各种专业判断和分析。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内部审计从业人员都具有如下特点:具备丰富审计经验、判断准确的人的计算机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欠缺;具备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的人又缺乏审计实务中积累的丰富工作经验,两者很难得到均衡发展。所以只有着眼于高校审计的实际,通过有针对性的、灵活的方式进行培训计算机审计人员。
(五)采取灵活多样的后续教育和培训方式
计算机审计融合了多门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如:审计学、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和信息系统管理等。所以对计算机审计的后续教育和培训应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从多学科的角度出发,结合高校实际,因地制宜,分层实行。经过培训使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计算机审计时能够分析建模、制订方案、建立审计模型;能够采集数据、下载数据、整理数据;转换数据和分析数据直至形成审计结果。
(六)充分发挥各级内审协会教育分会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加强交流与合作
各省、市内审协会教育分会承担着教育系统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交流的任务,各高校特别是本科院校在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对于计算机审计有一定的探索和研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利用 word进行审计底稿、审计文书、审计报告的书写,利用 excel进行数据的采据、复核计算、统计抽样、账表核对、分类汇总、审计分析等。还有针对性地自行开发一些小程序。这些工作都对高校审计工作提供了帮助,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果能在教育分会的组织和领导下,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交流经验,取长补短,这也是整体提高高校计算机审计水平的有效途径。另外,各高校在审计人员的配备上主要在财务会计人员和计算机专业人员,如果能将资源整合,相互合作,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开发适合高校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先从单机版软件开始,逐步向网络化发展。这样成本相对来说低,工作效率也高,关键是能切合实际,适应了工作的需要。
(七)科学规划,循序渐进
我们要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加强组织管理和领导,确保足够的经费,配备足够的人员,加大考核和管理力度,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将计算机审计的推广与应用真正落到实处,引入奖励机制,使计算机审计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使高校的审计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陈本建.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4, (2).
[2]胡蓬彬.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的研究及实现[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6).
[3]倪惠明.高校计算机审计状况分析[J].湖南理工大学学报,2007, (2).
[4]姚志兰.关于计算机审计发展的思考 [J.]商场现代化,2008, (4).
[5]徐隽.计算机审计的理论及其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1995.
[6]曾晖.IT环境下计算机审计风险的形成与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8).
F812.42
A
1008-4614-(2010)06-0038-03
2010-07-26
谢景伟(1978-),男,湖南望城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