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下的东北青年反日运动

2010-04-10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反帝路权满洲

翟 春

(沈阳工程学院辽宁青年运动史研究室,沈阳 110136)

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下的东北青年反日运动

翟 春

(沈阳工程学院辽宁青年运动史研究室,沈阳 110136)

针对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占领东北进而灭亡中国的罪恶阴谋,中共满洲省委明确提出无论在工运、农运、兵运、学运和市民群众运动中,都把反日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在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下的东北青年运动通过发动青年学生开展反日爱国斗争,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谋取东北路权的阴谋,最终,促成“反帝大同盟”的成立,为“九·一八”事变后中共迅速组织东北抗日联军发动全民抗日,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和群众基础。

东北青年运动;抗日斗争;中共满洲省委

一、以重大事件为契机,发动青年学生开展反日爱国斗争

为阻挡国民党北伐军北进,1928年 5月 3日,日军出兵侵占济南,大肆屠杀中国军民,造成“济南惨案”。由于奉系军阀张作霖拒签《满蒙新五路协约》以及新加条款,6月 4日张作霖由北京返回奉天途中,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即“皇姑屯事件”。这两起震惊中外的重大事件,激化了东北人民对日本侵略者早已形成的仇恨情绪。

中共满洲省委、团省委抓住时机派出党团员深入各学校、工厂、商店、机关进行宣传,明确提出不买日货、不看日本报纸、不用日本钱、不当日本差役、不进日本学校、不卖粮给日本人、经济绝交等口号。在奉天,“济案”发生后,中共满洲省委通过学生党员联络各校中的积极分子 30多人,发动学生罢课,上街宣传反日及检查日货,并由学生代表与商会联系,一方面抵制日货,一方面组织募捐,援助“济案”死难者家属。各校学生反日情绪普遍高涨,不少学校,如三中的学生“均以在校内全体发动,在食堂课堂中反日嘈杂之声与深夜露天宣讲之声惊动校长职员,无法制止”,致使教育厅、警察厅、宪兵司令部张惶失措,采取暗中戒严的对策。同时,中共满洲省委还组织奉天党团积极分子,上街散发传单开展广泛的反日宣传,在民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营口党支部 5月 27日召开秘密会议研究了组织学生示威游行的部署。5月 30日,营口学生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上街游行。游行队伍高举反日大旗沿街头贴标语、撒传单,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学生们的反日爱国热情,唤起了工人、农民及广大民众反日斗争的激情,从而掀起了一个反日的群众浪潮。延边党组织通过演戏、散发传单、抵制日货等活动,扩大反日宣传在民众中的影响。

二、“一一·九”学生运动,挫败日本帝国主义谋取东北路权的阴谋

保路运动源于 1927年 11月 5日,日方要求张作霖由日本贷款并承筑:敦 (化)图 (门)、长 (春)大(赉 )、吉 (林 )五 (常 )、洮 (南 )索 (伦 )、延 (吉 )海 (林 )五条铁路 ,并逼签《满蒙新五路协约 》。

修筑这五条铁路,为日本对东北的经济侵略和军事进攻提供极为便利的条件。从军事上看,一旦日本关东军发动战争,只要一天时间就可以将兵员、武器运到长春等地,在极短的时间里日军就可以完全控制整个东北。这件事在我国国内引起了各阶层民众的强烈反对,张作霖迫于压力予以拒绝后,日军将其炸死在皇姑屯。张学良子承父业后在对日关系上进一步抵制日本对东北的侵略。1928年 8月,日本在压制张学良与南京政府统一的同时,又催逼了张学良同意解决所谓“满蒙新五路”问题,同年 10月,又乘机与吉林省议会酝酿签订《中日民商合筑五路条约》。这一消息传到哈尔滨的青年学生之中,广大爱国青年义愤填膺。10月 22日,黑龙江、吉林、奉天三省各法团机关代表在奉天协议,组织“东三省路权保持会”,以唤起同胞共同抵御日寇阴谋。

1928年 11月 5日,中共满洲省委就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满洲及强夺路权发表了《中共满洲省委临时通告》(第 33号)并与团省委联合发表《对时局的宣言》。宣言号召全满工、农、兵、学、商联合起来,保卫路权,赶走日本帝国主义。与此同时,中共满洲省委还适时地提出反日的宣传口号:“⑴力争路权。⑵收回旅大及一切路权附属地、矿山、工厂。⑶取消日本的一切不平等条约。⑷驱逐日本军警出境。⑸对日经济绝交。⑹取消日本在满洲境内的各机关。”根据党的统一部署,“在奉天有组织有计划地散发了党的宣传单 1 500份,传单 900份,标语 2 000份。在哈尔滨与其他处亦曾接受省委的通知,不断的散发传单标语”。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下,11月 5日,哈尔滨学生维持路权联合会组织哈工大、法大、一中、二中、三中等大中学校 2 000多名学生到东省特区长官公署门前召开大会,会上群情激奋,一致要求收回“五路”修筑权。会后,学生队伍举行示威游行。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向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馆进发,日本总领事闻讯后将使馆大门紧锁。学生们手持小旗,不断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保持路权”等口号,并散发反日传单。游行队伍到哈尔滨交涉公署,要求交涉员蔡运升出面解答问题,蔡吓得逃之夭夭。

这次学生示威游行是“一一·九”学生运动的预演,对日本帝国主义和东北当局震动很大。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八木,立即向东北当局提出抗议。吉林公署慌忙向所属各地发出电报,立即禁止学潮,对闹学潮的主谋者开除学籍,解散学生联合会、职教员会。这一决定,更加激起了爱国学生的反日热情,11月 8日,以东北大学学生会为中心,成立了奉天省学生联合会,并向全国各地派出代表,向各地民众团体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吞并东北路权的阴谋,宣传动员各地人民支持东北人民的保路斗争。在北平的东三省学生组成了“路权保持后援会”,积极开展支持声援东省人民保路运动。哈尔滨学生维持路权联合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 11月 9日举行全市性青年学生游行示威。

11月 9日上午,积压在东北人民心头的怒火终于在哈尔滨爆发了。哈尔滨市各大、中学和部分小学的爱国学生 5 000余人,从四面八方涌向南岗许公路广场,再次举行群众大会。以学生为主体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修筑五条铁路的爱国运动,直接把东北反帝青年爱国运动推向高潮。

会场上,学生纷纷走上讲台怒斥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揭露东北当局卖国投降的嘴脸,口号声响彻云天。接着学生队伍走上街头举行游行示威。工人们闻讯也加入到游行队伍中。游行队伍排着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由道里向滨江县道外区进发。滨江县知事李科元、警察厅长高齐栋率领四五十名军警,荷枪实弹把守着正阳街口,不让学生通过。在街口坐镇的滨江县知事李科元恫吓学生说:“你们无知,被人利用,聚众闹事岂有此理!上边有命令,你们再闹,就开枪打死你们。”学生代表据理力争,李科元恼羞成怒,指使警察捆打学生代表。学生们见状,激愤的情绪像怒潮一样爆发了,他们毫不退让直奔端着大枪的警察冲去,展开了交手战。在搏斗中,学生不顾军警的拳打脚踢、枪柄痛击、鸣枪恐吓,表现了不怕流血牺牲、不惧强权高压的爱国主义精神。经过激烈搏斗,学生队伍终于冲破军警阻挠,进入正阳街,受到沿街群众的热烈欢迎。各商店鸣放鞭炮支持学生的爱国斗争。这次游行中,学生重伤 8人,轻伤 140人,有 43人住进医院治疗,酿成“一一·九”惨案。

“一一·九”学生运动,更加激发了东北人民的反帝爱国热情,有力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嚣张气焰。惨案发生后,东北各界爱国同胞,无不痛心疾首,同仇敌忾,纷纷向当局提出抗议,声援爱国学生的正义斗争。在各界同胞的声援下,哈尔滨的学生代表赴沈阳、吉林,向张学良、张作相抗议请愿。张学良派代表到哈尔滨查处了李科元、高齐栋等人,并赔款 1 000元作医药费慰问受伤学生。

轰轰烈烈的学生爱国运动有力地促进和支持了张学良对日交涉。1929年 3月 29日,张学良在与日本满铁理事斋藤良卫会谈中,严正表示:“东北当局决不就上述铁路签署正式借款和承包工程合同,原北京签署的预备合同作废。”致使日本帝国主义谋取东北路权的阴谋彻底失败。

三、青年反日运动的发展,促进“反帝大同盟”的成立

中共满洲省委和团省委要求负责学运工作的同志,特别注意同学校和其他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单位的进步团体和进步人士保持密切联系。在沈阳的同泽中学、平旦中学、第二工科学校、盛京医大、萃升学院、绿野书店以及青年会;哈尔滨的东特一中、二中、工大、法大、医专、许公学校;吉林毓文中学、昂昂溪五中等学校和单位,省委和团省委都派人重点联系。刘少奇主持中共满洲省委工作期间,发现《冰花》杂志是进步的青年文艺刊物,刊载进步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进行革命宣传,在社会上深受欢迎。刘少奇认真阅读后,立即指示杨易辰设法同《冰花》的创办人郭维城、李正文等人取得联系,渗透党的影响。在党的关怀下,刊物的思想水平不断提高,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思想进步产生很大的影响。

当时进步知识分子如楚图南、刘丹岩、阎宝航、郭维城、李正文、周一粟、冯至等在党的领导和帮助下,在发动组织学生反日爱国运动中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1928年初,由车向忱、阎宝航、张希尧、宋黎等发起组织辽宁省“国民常识促进会”,它的宗旨是“唤起民众,反日救国”,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各种侵略阴谋和罪行。他们组织扫盲学校,创办《常识半月刊》。还联络工商联合会,提倡国货,抵制日货,并举办多次国货展览会。1930年初,在阎宝航、车向忱的支持下,又发起成立了辽宁省“拒毒联合会”,它通过各种形式戒烟拒毒,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贩毒活动。在党的领导和影响下,1929年冬至 1930年初,东北大学、省立一中、三中、东大附中、辽宁一师、省立第一工科、第二工科、商科等院校的大批学生,积极参加辽宁省“国民常识促进会”、“拒毒联合会”的工作。参加活动的学生组成宣传队,向群众宣传反日爱国思想,成为反日爱国运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1930年春,沈阳市近万名大中学生,将日本人运来的鸦片烟 286包、烟土 400箱,在小河沿体育场当众烧毁,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粉碎日本纵毒祸华”等口号,取得了拒毒斗争的胜利。

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下,群众性的反帝爱国组织逐步发展起来。中东路事件之后,在日本帝国主义活动猖獗、中日民族矛盾日趋激化的地方,曾成立过“对日不合作十人团”。1929年 9月 29日,任国桢代表满洲省委向中共中央报告时曾建议:“‘对日不合作十人团’应改变为反帝大同盟之基本组织。”鉴于中东路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分子极力宣扬所谓“收回中东路主权”的假爱国主义,并以此对高崇民、阎宝航、卢广绩等爱国人士组织的“国民外交协会”施加影响,任国桢在报告中明确指出:“对外交协会面子上暂时敷衍,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有组织的派人进去,加紧反帝工作,揭破改良 (爱国)主义的假面具。”省委按照任国桢的意见,派党员郭庆芳 (郭任民)参加外交协会并担任协会秘书职务。

1929年末至 1930年初,中共满洲省委根据反日斗争的需要,对各地的反帝组织进行了整顿和改造,决定普遍建立反帝大同盟,并先后派任国桢、饶漱石、赵尚志等人去开展工作。为了扩大党的这一外围组织的影响,省委在给中央的报告中特别提出,“希望上海反帝大同盟派两位有能力的代表来 (东北)活动”。因为这样做“对于发动满洲的群众有很大的意义”。

为纪念“一一·九”学生运动一周年,1929年 11月 9日,哈尔滨爆发了以学生为先锋队并有各界群众参加的反日大示威。这次游行示威是在省委领导下进行的。事先省委派去的同志以上海某团体代表的名义找一中学生接洽,并在政治上和具体组织工作上对这次运动的筹备工作做了具体的指导。游行开始官厅如临大敌,调来军队和警察在马路上层层堵截,游行群众毫不畏惧,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拥护苏联”等口号。示威游行之后,群众情绪继续高涨。学生们自动将各校的 11个国民党分子驱逐出校。数日后警察开始大逮捕,仅特区一中一个学校即捕去学生 40余人。由于广大师生坚持反抗,加之社会舆论同声谴责,警署被迫又将学生全部释放。

同年 4月 8日,特区一中、二中及法大等学校为争取言论、出版自由,包围了帝国主义的喉舌——国际协报社,捣毁机器多件,然后上街游行。当学生返校之后,警察包围了一中校舍,捕去 4名学生代表。学生闻讯后,立即宣布罢课并集合全校师生员工 2 000余人包围警署,警署只得把学生放回。

纪念“一一·九”一周年游行之后,哈尔滨在当年 12月成立反帝大同盟,当时就有会员 150人。1930年初,哈尔滨市共有反帝大同盟分会 20余处,会员千余人。1930年 1月中旬,哈尔滨市反帝同盟各分会选举代表,召开了哈尔滨市反帝大同盟代表大会,会上通过决议,要为声援印度人民和朝鲜人民的独立运动举行一次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在旧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电气厂、平民女工厂、洋服店的工人以及各学校的学生约 200人,以反帝大同盟的名义举行游行。

警察厅按照外国帝国主义指令逮捕中国的爱国学生群众 5人,中国警察厅充当帝国主义的奴仆的恶劣行径引起广大爱国群众的义愤。3月 2日,再次掀起反对逮捕爱国人士、援助印韩人民的革命斗争的盛大示威游行爆发了。游行之前,先在马路上开 15分钟的市民大会,通过了反帝纲领、通电和宣言,宣布哈尔滨市反帝大同盟正式成立,高呼口号,然后游行开始,经过新城大街,最后包围特警处,要求释放被捕的反帝大同盟会员。群众在特警处门口高呼口号达数十分钟,吓得警察关起门来,不敢露面。

1930年 2月,辽宁反帝大同盟在奉天宣告成立。在成立大会上,代表们通过了反帝大同盟的会章,发表了宣言。辽宁反帝大同盟不仅在奉天各文化教育团体中有会员,而且在国民外交协会中也有许多会员。中共满洲省委在辽宁反帝大同盟中设有党团组织,在大同盟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

东北反帝大同盟的建立是东北民众反日运动发展的结果,尤其是持续不断的青年学生运动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它标志着东北人民通过反日爱国运动扩展为对整个帝国主义反动本质认识的深层次递进,对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把握更为准确。反帝大同盟成了连接党与群众互通的桥梁,对扩大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加快东北地区党组织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反帝大同盟的成立为“九·一八”事变后中共迅速组织东北抗日联军发动全民抗日,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和群众基础。

K3

A

1007-4937(2010)05-0096-03

2010-06-28

翟春 (1970-),女,辽宁本溪人,副研究员,从事青年运动史研究。

王晓春〕

猜你喜欢

反帝路权满洲
哈尔滨反帝同盟会机关刊物《现在旬刊》考证
建国70周年颂
为路域环境“整容”——探讨公路路产保护与路权维护
城市规划师告诉你,路权的定义
横田文子“在满”期间的创作
关于林芙美子的满州之旅研究
“满洲”文学与作家探究
明世事 点时弊 系桑梓
——浅评雷铁崖的《警告全蜀》
“文革”中的亚非拉反帝漫画
论路权配置视野下的交通事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