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天津滨海新区优势推进金融改革创新
2010-04-10王晓阳
■王晓阳
引言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经指出: “我们时常将金融比作大脑,它一方面聚集储蓄,另一方面又对其进行分配,形成生产力。良好的金融体系会高效地配置资源,而糟糕的金融体系则会把资本分配给低效的生产部门。”可见金融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2006年5月国务院发布 《关于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全面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三年来滨海新区金融改革创新,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果。2009年10月26日,国家发改委批复 《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金融创新专项方案》,要求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创新,努力建设与北方经济中心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和全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自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国家发改委多次就该专项方案广泛征求中央有关部委意见,先后历经七次修改。专项方案重申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原则上可安排在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提出力争用5至10年时间,基本形成具有行业领先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市场体系,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创新体系,保障金融业可持续发展、规范严格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符合国际通行规则、规范有序的金融发展环境。
滨海新区经济概况
2009年是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的第16个年头,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滨海新区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着稳步上升的趋势,并且远远高于同期的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2006年滨海新区成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经济一直保持着20%以上的高增长率。2009年,滨海新区完成生产总值3810.67亿元,增长23.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43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569.87亿元,增长24.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33.37亿元,增长20.8%。三次产业比重为0.2:67.4:32.4。工业方面,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385.54亿元,增长25%,工业保持稳定增长,先进制造业架构初步形成。新区新投产、达产项目效果显著,全年新增产值722亿元。服务业方面,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4%,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24亿元,增长31.8%。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81亿吨,增长7.1%,集装箱吞吐量870.4万标箱,增长2.4%;机场旅客吞吐量578.03万人次,增长24.6%;货邮吞吐量16.81万吨,增长0.9%。招商引资方面,滨海新区去年全年实现利用外资额57.64亿美元,增长22.1%;利用内资306.49亿元,增长38.5%。固定资产投资势头迅猛,去年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02.66亿元,增长49.2%,全年竣工项目258个。金融创新效果凸现,截至2009年9月份,天津市共注册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221家,注册资金/认缴572亿元;其中注册在滨海新区的共计212家;滨海新区各类融资租赁公司近20家,注册总资本超过100亿元,业务总量达1000亿元人民币。2010年1月20日,八家知名私募股权基金企业入驻滨海新区金融街内的天津股权投资基金中心。经过2006年以来三年的发展,天津基金行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22家基金中,有16家注册在天津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金融创新的主要优势
1.天津具有深厚的金融底蕴。解放前,天津就是中国第二大城市,北方的经济和金融中心。20世纪上半叶,天津迅速发展成为北方最大的对外贸易、工业、金融中心和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因此,就其综合经济实力而言,它已经成为近代北方无可争议的经济中心。金融方面,1927年以前,总行和分行先后设在天津的现代银行,共有34家之多。1932年,本国银行在天津设立总行的有10家,占全国总行数的7103%;设分行的有93家,占全国所有分行数的9.143%;实收资本总额为2548万元,占全国银行资本总额的12.169%,各项指标均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位,金融底蕴深厚,天津北方最大金融中心的地位一直维持到解放前。
2.天津滨海新区具有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新经济地理学认为偶然的历史事件或优惠政策常常能促进产业集聚的形成 (PaulKrugman, 1991)。 2006年,天津被国务院定位为北方经济中心,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为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与其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相比,滨海新区享受全方位改革的权力,并能享受部分利益让与,这是国家赋予滨海新区最大的优惠政策。国际上金融中心发展的历史表明,政府在金融创新和改革中往往起着重要作用。比如,上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推动的 “金融大爆炸”的金融改革、美国政府关于金融法案的颁布以及日本政府推动的 “大爆炸”式的金融改革等,都是政府针对因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对金融中心发展造成的干扰而实施的变革。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发改委对天津滨海新区金融改革创新的批复,表明国家是滨海新区金融创新的强大后盾。随着天津成为股权投资基金的前沿阵地,天津股权投资基金中心作为全国第一个成立的专门为股权投资基金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机构,在国内率先推出了包括基金 “一站式”创设服务在内 “一条龙”式服务的概念,受到了基金的高度肯定,聚集了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基金,积累并形成了专业化的服务模式,成为天津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
3.滨海新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有力地推动金融创新。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航运中心是融国际贸易、金融、经济中心于一体,在经济区域的港口城市群中居核心的航运枢纽地位。国际航运中心离不开港口,但是它的层次远远高于港口。在目前的国际航运市场中,港口货物吞吐量已经不是衡量一个港口国际竞争能力的唯一标准,集合金融、贸易、法律、咨询和航运服务等多种航运要素所构成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才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产业基础。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重点,不仅局限在目前所强调的吞吐量,而是突破港口的界限,发展与航运业密切相关的高端服务业;不应仅仅是一个吨位大港,还应是更高层次的价值大港。国际航运中心不仅仅是运输中心,还是区域综合运输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从历史经验看,世界典型国际航运中心均是以面向海洋、航运业发达的国际大都市作为依托,如伦敦、纽约、鹿特丹、新加坡、香港等。国际经验表明:金融中心与航运中心唇齿相依,在一个开放的、外向型的经济体制中,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金融中心的支持,航运中心将失去建设的实力;而没有航运中心的保证,金融中心将失去生存的基础。航运的发展可以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聚,因此世界上大的航运中心与金融中心往往紧密相关。天津港2009年实现吞吐量,3.81亿吨,位居全球第五位。作为全球第五大货运港口,也应当充分利用航运带来的金融要素集聚,促进金融改革和创新。如果能在航运建设上取得战略性的突破,能迅速形成巨大的经济能量集聚势头,能够带动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建设。
加快滨海新区金融创新的政策性建议
1.多渠道推进金融创新。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多渠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搞好产业投资基金试点和建立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人民币基金,开展商业物业投资信托基金 (REITS)试点,增强国际化直接投融资服务平台功能,发展证券期货业,支持天津股权交易所发展、支持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和北方产权交易市场增加交易品种;开展综合经营试点,健全金融服务功能,搞好滨海新区保险改革试验区建设,探索金融控股公司金融业综合经营模式,争取银行开展综合经营试点,搞好排放权交易综合试点;整合及新设金融机构,健全金融机构体系,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支持设立和引进法人机构,发展担保业和各种金融业务;搞好外汇管理改革试点,研究探索离岸金融业务,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人民币境外投资试点,设立货币经纪公司;扎实做好设立天津滨海新区柜台交易市场的前期准备,逐步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改善金融发展环境,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强金融监管,发展信用服务业和商事仲裁,搞好金融教育和规划建设金融服务区。
2.发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优势,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在滨海新区划定特殊区域,建立离岸金融中心。把滨海新区建成我国第一个离岸金融中心,要走一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振兴金融业之路,开办离岸金融业务、建立离岸金融市场,是一个比较有效的途径。这已被国际经验所证明,如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巴哈马群岛先后成为了世界知名的离岸金融中心。因此,为进一步推进上天津金融创新,应尽快开办离岸金融业务,在滨海新区逐步形成我国第一个离岸金融市场。基本设想和思路是:先开办离岸银行业务,在东疆保税港区划定范围,选择部分条件较好的银行试办;然后逐步扩大地域范围、机构范围、业务范围;最终将滨海新区金融机构、各类离岸金融业务全部放开,将新区打造成中国第一离岸金融业务中心和人民币结算中心。
3.大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完善现代航运发展配套支持政策。摒弃传统观念,参照伦敦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经验,发挥滨海新区国际航运中心在金融创新中的作用。加快发展航运金融服务,支持开展船舶融资、航运保险等高端服务;积极发展航运融资方式,为航运服务业和航运制造业提供融资服务;优化航运金融服务发展环境;丰富航运金融产品,为我国航运企业控制船运风险创造条件;大力提升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着力建设以航运金融保险和航运服务资源集聚为主要内容的航运服务产业体系。
4.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吸引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入驻。国际金融格局调整会使得国外金融机构、金融资金和人才在全球范围转移,但关键是如何抓住这次机遇。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很多金融人才失业,这为滨海新区引进人才提供了机遇。纽约的权威机构预测,在危机爆发后的两年内,有大约165000人失业,其中40000个是来自投资银行的高级金融人才。滨海新区的发展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大力引进金融人才。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的发展落脚点和根基还在于选择适合其发展的环境,这对天津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加强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资金和人才的吸引工作,还要在金融服务水平、金融基础设施完善和金融环境优化上做更多的努力。因为没有这样一个条件很好、设施先进的中心,就不能更快、更好地开展工作,就难以吸引到国内国际上优秀的金融机构和人才,而没有一流的国际金融机构,没有优秀人才作支撑,就很难推进金融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资料
1.天津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2.Krugman.Paul(1991).Geography andTrade.Cambridge,Mass.:MITPress.
3.McGeehanP.(2008b)Comptroller raisesjobforecastdownward [N].New YorkTimes.15Octobersectiona.P29.
4.ParkY.S.(1982a).Theeconomics ofoffshorefinancialcenters[J].Columbia JournalofWorldBusiness17(4).31-35.
5.DémurgeS.JeffreySachs, 胡永泰等.地理位置与优惠政策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贡献[J].经济研究.2002(9):P14-23.
6.樊如森.天津—近代北方经济的龙头 [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2):P40-50.
7.孟广文,杜英杰.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成就与发展前景 [J].经济地理.2009(2):P193-199.
8.沈隽,胡昊.灰色关联度法研究国际航运中心与金融中心关系[J].交通与运输.2009(6):P103-105.
9.王晓阳.天津港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J].天津经济.2009(6):P25-28.
10.吴松弟,樊如森.以天津为中心是北方经济发展的必然 [N].中国企业报.2006年6月14日第8版.
11.杨小军,薛波.国际金融中心比较研究——基于路径依赖与蝴蝶效应的 分 析 [J].新 会 计 .2009(5、6):P25-29;P21-25.
12.张可云.从特区到试验区:中国特殊区域战略措施的演进与方向[J].开放导报.2008(6):P47-49.
13.张丽.伦敦发展国际航运中心的经验及启示[J].港口经济.2008(9):P54-56.
14.朱慧.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关联度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