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提高高校图书馆工程学图书利用率的方式——以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2010-04-10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图书馆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图书馆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6〕 夏彦彦*
一、高校图书馆工程学图书利用现状
高校图书馆工程学科馆是专业储存工程学文献信息资料,为广大师生提供专业化、特色化和个性化文献信息服务的学科分馆。工程学科馆图书的主要特点是:涉及专业多、专业程度高和更新速度快。在这些图书中,使用率最高的是工程专业辅导书籍、考试书籍和学科研究期刊。但总体来讲,工程学科馆书刊的利用率不高,其主要原因在于工程学科馆的文献采购和管理、学科专家的素质和服务方式等。华南师范大学工程学科馆藏书约有40万册,中外文期刊250种。对于这么一个庞大的学科馆藏书体系,提高其利用率是一个很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本文结合华南师范大学工程学科馆的基本情况及工程学文献利用的特点,为提高工程学科馆图书利用率提出一些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二、提高工程学图书利用率的方式
(一)确保馆藏质量
保证馆藏质量是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原则。它关系到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甚至会影响到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发展。确保工程学藏书质量,应从了解读者需求与出版物市场、完善采购原则等方面入手。在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每年新采购的图书中,工程学图书约占10%。花费如此大比例的购书经费,要求采购书籍的工程学科专家必须了解工程学科馆图书的分类和读者的需求。对此,购书人员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才能便于掌握工程学科馆图书的状况和读者的需求,才有利于提高藏书的质量。再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工程类学科的发展,图书采访工作者在选书前应多了解出版市场行情和现状。目前,购书模式多种多样,为了提高图书质量,学科专家必须在选择书商时要严格谨慎,可利用招标方式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网络订购方便快捷,也是一种很好的订书途径。除此之外,学科专家在选择书刊时还可以利用图书征订目录进行选购。一份完整的图书、期刊、报纸征订目录,能使购书人员更加了解和熟悉在版书刊的信息,并使他们可以毫不遗漏地选择所在专业的出版物。
(二)培训工程学科专家
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工程学科专家来自高校的工程学专业,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但是他们一般不了解图书馆运作和图书管理。所以,图书馆对工程学科专家的培训,其目的是让他们具备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尤其是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的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即使工程学科专家来自工程学专业,但是工程学学科种类繁多,学科专业性强,每一个工程学科专家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其他工程学科的情况。在无法增加学科专家岗位名额的情况下,需要适当地提高工程学科专家其他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需利用学科专家良好的专业知识指导其他教师和学生掌握图书期刊的检索技能,掌握图书的排列顺序,从而方便进库找书。教师和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图书,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遇到搜索困难时能够得到帮助,满足自己教学和科研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华南师范大学工程学新生每年大概有1500人。学科专家对新生的入馆培训能够给他们传授纸质文献信息资源和数字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技巧,使他们尽可能多地掌握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方式,从而提升读者的自主信息服务能力。
(三)实行开架借阅、馆际互借和馆际交流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大约90%以上国家的图书馆都已经实行了开架借阅。美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实行了这项措施。我国现在也已有30个省级公共图书馆实行了开架借阅。国内的高校图书馆已基本实行了开架借阅。对于种类多、数量多的工程学图书来说,开架借阅尤为重要。开架借阅的优点在于:(1)读者可以自由入库挑选图书,从而降低了拒借率;(2)减少了借书环节,节约了读者借书时间;(3)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美国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实行了馆际互借。中国的图书馆馆际互借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馆际互借机制已经相当成熟,约有80%的图书馆参加了不同形式的图书共享体系。馆际互借对于工程学科馆尤为重要。工程学图书种类繁多,更新速度快,即使是资金再充足的图书馆也不可能保证收藏所有工程类图书。只有通过馆际互借才能实现文献信息共享。这样,能够方便读者借阅本图书馆没有收藏或已被借出的图书。
加强学科专家与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科专家的图书管理效率和师生的文献信息检索能力,从而提高图书的利用率。通过多所高校图书馆之间的馆际交流也可以提高图书的利用率。首先,每所学校的学科专家的专业不一,相互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更多地了解其他专业知识。其次,非传统的工科类学校,工程学专业的建设较弱,和其他工科类学校学科专家的交流有助于了解更新的、更加全面的学科信息,从而提高图书利用率。
(四)加强信息宣传,提高计算机网络使用效率
为了提高工程学科馆读者的文献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学科专家应该从加强信息宣传入手,尤其是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宣传力度。图书馆网络主页的建立很重要,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读者更习惯于通过浏览网页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信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图书馆网络主页设置“购书建议”和“借书排行榜”等栏目,能方便教师、学生与学科专家的交流。计算机的使用也能够帮助工程学科专家增补和删减有关图书。在文献信息检索方面,计算机能够统计某个关键词或某册图书的检索情况,学科专家可以考虑增补供不应求的图书。对于那些经常没有人借阅的图书,可以放入保存本书库或密集书架,以提高读者对最新和最需要文献的利用率。此外,电子邮件系统、在线聊天和博客等多种网络途径,可以解决与学科资源相关的咨询。其中包括:(1)给师生查找资料提供最好和最快捷的服务;(2)跟踪用户需求,做好全程服务;(3)发送即时信息,方便读者预约、续借图书,发布最新的信息,如学科发展、会议消息、开闭馆时间更改等。
目前,中国计算机拥有量虽然已高居世界第一,但是个人计算机的普及率却还不如欧美等发达国家。个人计算机的普及能够带动电子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读者不管是在校园内,还是在校园外,都能够利用计算机登陆学校图书馆主页浏览文献信息资源,下载资料。同时,笔记本型计算机和无线网络,甚至3G技术的使用,也能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另外,笔者在工作中发现,高校图书馆的OPAC查询终端机只能供读者查阅馆藏书目,不能即时下载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其实,国外的很多高校,资源网络化已相当成熟。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网络IP链接到期刊的主页,然后下载需要的论文。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读者虽然现在可以通过校外的计算机登陆图书馆主页下载论文,但如果图书馆能够普及计算机的使用,将会给读者带来更大的方便。
(五)完善查询体系
面对浩如烟海的工程学图书,为了使读者方便快捷地搜索到自己需要的资料,优化查询系统是很重要的。新书购入后,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标准分类,然后使图书分类数字化、网络化。读者大致可以按著者、题名、出版社等关键词精确查书。但是,面对模糊的搜索,学科专家应尽可能地全面考虑每本图书实际侧重讲述的内容,进行精确分类,然后再输入计算机。
三、结束语
本文结合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工程学科馆的现状,阐述了提高高校工程学图书利用率的具体对策。面对以读者需求为主导的图书馆服务、未来的图书馆学研究中,可以利用统计学理论、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读者对于图书馆服务的评价和具体建议,同时也可以参考其他高校图书馆提高图书利用率的先进做法,进一步提高工程学科馆读者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1]郑永田.高校学生读者信息需求的调查与分析:以华南师大大学城校区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07,(3):82~85,98.
[2]胡媛媛.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图书外借统计分析(2005-2006学年度)[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6):21~22.
[3]宋秀全.提高图书质量的主要对策研究[J].中国编辑,2009,(5):63~66.
[4]孙长虹.谈保证迎评购书质量的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9(6):40~42,55.
[5]盛书平,吴建明.论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学科馆员工作管理[J].情报探索,2006,(12):28~30.
[6]王瑛.开架借阅的利弊及管理[J].图书馆学研究,1999,(1):61~63.
[7]周贝莉.把好采购关,提高藏书质量[J].河北科技图苑,2009,22(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