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知识转移浅析
2010-04-10郑州轻工业学院图书馆
郑州轻工业学院图书馆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2〕 周 蕾*
一、图书馆知识转移定义及转移阶段和过程
(一)知识转移的定义
知识转移是知识从某个人的头脑中转移到另一个人头脑中、或从一个资源体转移到另一个资源体,然后通过学习使用,并掌握这种知识。一般来讲,它是一个由知识势能高的主体向知识势能低的主体流动的过程。所谓图书馆知识转移,是指图书馆通过一定的管理理论和技术,对图书馆内外各种知识资源进行挖掘、选择、整合,使知识在个体、群体、组织之间流动并形成良性循环,从而缩小知识差距、实现知识共享、促进知识增值的过程。
(二)知识转移包括知识共享和知识吸收两个阶段
知识共享是指具有某种知识的人(机构或组织)愿意把他(它)的知识展示给其他成员(机构或组织),展示的方式可以是语言、图表、文件等。知识吸收是指将原先不知道的知识,通过各种渠道,将它们转化成自己可以理解的知识,并合并到自己已有的知识库中的全部过程。吸收后的知识将使个人或组织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以便在各种活动中取得更好的绩效。知识转移首先是进行知识共享,没有知识共享,就没有知识转移。知识共享可以通过人与人面对面地交流来进行,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文件文档、查看知识库、调阅科技文献等方式进行。知识吸收表现为将别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或是将别的组织的知识成功地应用到自己的组织中。
(三)知识转移的过程
知识转移包括知识发送和知识接受两个基本过程。这两个过程由两个不同的参与者即发送者和接受者分别完成任务,并通过中介媒体连接起来。知识转移可以是知识拥有者和知识需求者之间的直接转移,也可以是有第三方参与的间接转移。只有当知识转移和知识创造与获取融为一体时,知识转移才有价值。
二、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知识转移
(一)人类的知识社会需求迫使知识转移
图书馆作为专门的知识存储和转移机构,被公认为是一种存储性、整序性和开发性知识组织的社会化机构,承担着社会公共知识组织和转移之重任,图书馆的优势就在于其独特的知识转移能力和特征,包括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及虚拟文献信息资源的显性知识转移,以及执行与完成显性知识转移的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隐性知识转移。
(二)知识转移是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取得竞争优势的基础
知识转移的目的是影响或改变知识接受者的行为,图书馆知识资本运营机制实际上是一种知识价值转移机制,通过用户参与知识资本循环,实现知识价值向公众人力资源开发价值的转移。
三、影响知识转移的主要因素
(一)知识本身的特性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是知识的两种主要类型,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区别是知识能否被一个正式的、系统的语言来描述和传达。隐性化是造成知识转移困难和失败的根本原因。这是由于隐性知识存在着不可编码、非结构性以及与特定组织密切相关的个性化特征,学习的难度较大。隐性知识主要是通过人际交往、精神形式、技术技巧和经验交流的方式传递。图书馆隐性知识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也就是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不断动态交互的过程。对于图书馆来说,构成其核心能力的知识基础是建立在隐性知识基础上的,通过隐性知识的开发和利用,最终形成图书馆的知识资产以及竞争优势。
(二)知识接受者的吸收能力
知识接收方的吸收能力对于知识转移有着显著的影响。图书馆通过员工技术培训和研发积累形成的知识决定了其吸收能力的高低。内部知识转移的主要障碍在于知识相关因素,如缺乏吸收能力、因果模糊、知识发送者和知识接受者之间关系不佳等。当图书馆相关知识规模小、知识存量有限、知识多样化程度低、与期望转移的知识差距过大时,即使有足够的需求,知识的有效转移也会因受到阻碍而使成本提高。知识从操作性知识到协调性知识,再到理念性知识,其复杂程度和隐性化程度逐步增加,知识的可转移性则逐步降低,尤其是理念性知识,往往反映的是深层次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由于其隐性化程度高,转移起来往往需要人们在亲身经历中逐步领会,因而需要的时间更长,成本更高,转移更困难。
四、提高图书馆知识转移效果的措施
(一)建立学习型组织,创造适合知识转移与共享的组织文化
首先,在知识创造方面,图书馆文化必须有限度地容忍失误。否则,人们将宁愿按现有方式行事,而不会冒险试验新的方法。其次,图书馆文化应鼓励工作人员愿意将最好的实践奉献出来,而不是视为个人的财产。第三,图书馆文化应当鼓励个人或团队主动寻求和应用非本地知识,应用现有知识资源,避免知识的重复开发。第四,应使组织结构更有利于知识的转移和传播。正式的组织结构在转移显性知识方面有突出的作用,而图书馆还要充分发挥非正式团体在隐性知识共享和转移方面所蕴含的巨大潜力。
(二)清晰描述组织问题和需求,建设互相促进的发展机制
要使知识创造与知识转移持续进行,图书馆必须积极介入到外部知识的转移中,提高知识转移的互动水平,从而获得满意的符合图书馆要求的定制化知识。用户在转移知识的基础上发展了,就会有更进一步的知识需求,从而会刺激图书馆知识源的知识创造,促进知识的转移。
(三)调动图书馆成员的参与程度,发挥具有专业技能成员的积极作用
人才是知识最充分的载体,人才的转移是知识最有效的转移。虽然知识的载体还可以是文字资料、图纸、设备等,但人才是知识转移更为直接、有效、可靠的转移,拥有了人才就拥有了知识和技术。图书馆成员的参与程度和专业化程度在知识接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图书馆成员形成对知识判断和接收决策的关键影响因素。越是具有负责的工作态度和高专业能力的员工,越能清晰地就知识本身进行分析和识别,并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进行知识的取舍,不受知识来源方主体权威性或任务导向性的影响,形成较为客观的知识接收决策,这使图书馆能接收到符合自身工作和现实需要的知识,并促进知识在图书馆的创造性工作中再使用。
[1]董燕萍.图书馆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8,28(1):47~49.
[2]郭春侠.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知识转移[J].情报资料工作,2008,(2):28~30.
[3]徐洪升.图书馆知识转移的障碍与对策分析[J].情报杂志,2007,26(2):27~30.
[4]邓文红.论图书馆的知识转移[J].图书馆,2005,(4):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