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化条件下高校图书馆管理职能的转变
2010-04-10徐州工程学院图书馆
徐州工程学院图书馆
〔江苏省徐市州 221008〕 戴兆凤*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各行各业的管理工作都发生了质的变革。网络环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网络信息用户几乎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取与自身需求相关的大量信息,并且能及时发布和传递自身所能够提供的信息供他人使用。高校图书馆既是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源泉、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又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重要学术性机构,储存有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然而,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也需要进行调整,以传统收集、典藏、借阅和一般浏览为主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服务要求,需要借助信息化条件和网络环境,逐步实现文献信息储存数字化、传递网络化的现代化服务方式,提供视听缩微、多媒体阅览、光盘检索、网上查询等多种多样的服务,在管理职能和服务方式上实现现代化。
一、高校图书馆服务环境和管理现状分析
(一)传统文献资源向信息资源转化
信息与知识存在着相互转换的关系,信息是知识的外部特征,知识是信息的内容反映。高校图书馆积累有丰富的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和现代电子文献信息资源与网络文献信息资源,通过信息转换技术、信息识别技术、信息压缩技术、信息储存技术、信息保护技术等,对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使资源相互转化。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高校图书馆,其先进设备和技术优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超越传统地理位置的限制,实现从本地资源到全球资源的过渡,为更广大的用户搭建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反映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性。
(二)服务对象与服务形式逐步多样化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以教学人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与大学生为主,传统的服务范围一般限于学校内部。然而,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打破了学校内部的局限性,网络信息技术使得校外不同层次的人员可以共享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出现了用户类型的多样化,而用户类型的多样化又导致了用户信息需求内容的多样化,促进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形式由传统的文字符号信息服务,逐步扩展到了图像、声音、视频等方面的信息服务。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用户多样化信息需求的满足提供了条件,信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寻求更便于各种感官理解和接受的图像信息、声音信息和影视信息等,形式多样的文献信息资源充满了网络世界,由此带来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的多样化。
(三)员工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完善使高校图书馆实现了服务管理网络化、系统开放高效化、服务内容广泛化、信息查询快捷化。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不能再局限于图书借还、上架、倒架等简单的事务性工作,“看摊守柜”的工作状况需要根据信息化的发展要求进行转变,员工的专业知识、外语水平与计算机操作能力需要大力提高,对网络信息条件下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深层次的创新工作需要大力加强,以便更好地发挥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高校图书馆员工作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向导,应该依托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分析、加工和整合能力,为读者查找所需文献信息资源提供便捷有效的指引。这种新形势下的业务水平要求,必然使高校图书馆员工需要接受各种形式的专业教育,以便系统掌握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的理论方法,使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与信息时代的发展同步提高,能在未来的信息化环境下规范管理、优质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要求。
(四)需要做好读者培训和新生入馆教育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随着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管理水平的不断升级,其管理职能和服务平台等也需要根据信息化的发展做好和用户的衔接。要通过培训、公示等方式使服务和管理职能透明,使信息用户及时掌握高校图书馆信息平台和查询方式的变化。特别是对刚入学的新生,由于他们对于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平台还没有全面的认识,如果不及时进行入馆教育,就容易使他们在文献信息资源的使用上形成障碍,因此必须将入馆教育与高校的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列入高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在信息化条件下,应充分利用网络化的优势,使高校图书馆成为大学生课堂教学的延伸。
(五)信息化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在信息化条件下,高校图书馆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缺乏统一的技术平台和统一的技术标准是制约信息化正常发展的关键因素。馆藏数据库标准与规范是实现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必备条件。然而,当前我国尚没有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软件系统开发“百家争鸣”,各图书馆自行购买不同的软件系统,因而标准各不相同,技术平台参差不齐,系统整体兼容性差异较大;二是各馆在数据及数据库建设方面所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通用性很差。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极大地影响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
二、如何搞好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职能的转变
(一)充实技术骨干,全面培训工作人员,提高专
业素质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说:“现代的图书馆、档案馆、情报单位的人员,应该是信息专家和信息工程师,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也是使用的向导和顾问。”人才是图书馆信息化的决定因素,信息化人才直接决定和影响着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进程。高校图书馆需要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他们应该具备现代化信息意识、精通信息理论,熟练地掌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熟悉图书馆学、信息科学等各方面知识,并具有较强的文献信息资源二次开发与建设能力。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能否为读者提供全、新、快、准的服务,其工作人员的管理与服务水平至关重要,要想对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进行优化,就需要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人员队伍。在现代化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需要进行更新换代,要大力引进图书馆信息化专业人才,作为技术骨干大胆利用;同时,要对在岗的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全面的培训,使他们熟知本馆内的各类藏书、期刊、音像制品等文献信息资源的分类情况,能使用各种检索方法检索馆内外以及网络上的文献信息资源,具有信息敏感度,能善于挖掘、开发、重组相关信息,不断提高专业素质水准。
(二)转变观念,提高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
在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冲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树立信息意识与竞争意识。传统图书馆管理通常受制于物质技术条件及落后的管理体制,服务方式往往是机械的、被动的,难以真正以用户为导向开展积极、主动的服务。在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求以用户为导向,为信息用户提供价值含量更高的信息产品,而且也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化自身所追求高效率的要求,这有利于最终建立起一个健全有效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体制。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突破传统思想观念的限制,实现工作观念、服务观念、价值观念、管理观念的更新和转变,结合日常的管理与服务,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三)适应新特点,实现管理与服务的个性化、多样化
在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及服务越来越表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在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可以归纳为服务资源的个性化、服务方式的个性化和服务内容的个性化三个方面。现代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体现了用户第一的观念,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的个性化是信息化条件下服务模式的转变。同时,信息化环境下用户类型的多样化,导致了用户信息需求内容的多样化,用户除了需要学术研究方面的信息外,还需要医药、旅游、休闲、政策法规、健康美食等方面的信息。而且,用户信息需求内容的多样化,导致了服务内容的多样化,人们在使用文字符号信息的同时,希望寻求更便于各种感官理解和接受的图像信息、声音信息和影视信息,由此带来了服务模式的多样化。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根据信息化和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为此,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要通晓图书情报知识,还要具有计算机操作、网络信息搜集、数字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
三、结束语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网络建设更是突飞猛进。数据库建设与软件开发的蓬勃发展,构建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宽广平台,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资源共享卓有成效。新技术条件下,高校图书馆需要根据信息特征和用户需求的变化不断转变管理职能和服务内容与形式,提高服务层次和水平,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
[1]陈静.论网络条件下发挥高校图书馆第二课堂作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2):41~43.
[2]温有奎,徐国华.知识元链接理论[J].情报学报,2003,22(6):65~67.
[3]蔡晓霞.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要求[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90~92.
[4]杨建永,邹宇瑞.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2):97~99.
[5]邹继权.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转变及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的尝试[J].河北科技图苑,2009,22(2):27~28,66.
[6]刘柏云.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研究[J].图书馆,2007,(4):84~86.
[7]程成.试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2):56~58.
[8]魏争光,于迎娣.个性化服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新形式[J].图书馆学研究,2005,(2):43~45.
[9]张静.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浅析[J].河北科技图苑,2009,22(5):95~96,17.